提交 60ff9743 编写于 作者: 王下邀月熊

chore: update

上级 927a15e6
# 人月神话
举个例子:在软件项目管理中有一个词叫“人月”,“人”就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人,“月”就是一个月、两个月的月。所谓“人月”,就是一个人在一个月内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假设某个项目预估需要12个人月,那么你就算了,如果指派4个人来做这个项目,理论上需要3个月;而如果指派6个人来做这个项目,理论上则只需要2个月便可以完成。
你看,这就是用一个简单的数量模型,来控制一个复杂工程。很多公司在做软件工程项目的时候,就是这么计算人力和时间投入的。但是,干过软件工程的人都知道,这么算,是很荒谬的。
程序员的世界里,有一本很经典的书,就叫《人月神话》,就是在驳斥这种算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图灵奖的得主布鲁克斯。他的意思是,软件开发,工程庞大,又非常复杂。我们人类对于这种项目,通常是分工合作,因为它促进效率,节省时间的。但是,随着一个项目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人和人之间需要的沟通量,也指数增长。很快你会发现,沟通花费的时间,渐渐地就比分工省下来的时间还要多。说白了,过了一个临界点,人越多不是越帮忙,而是人越多越添乱。一个人12个月能完成的事,不见得上12个人1个月就能完成,甚至12个月也未必能完成。
所以,《人月神话》这本书里建议了一种组织方式,叫“外科手术式的队伍”。就像一台外科手术一样,有一个主刀大夫,软件项目也应该有一个首席程序员,其他人都是给他提供支持的。这样,就既能获得由少数头脑产生的产品完整性,又能得到多位协助人员的总体生产率,还彻底地减少了沟通的工作量。
你看,关键人,关键支点,在复杂系统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了。无论是主刀大夫还是首席程序员。
类似的误区,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比如,有些公司,他们真的认为一头大象可以坐在它任何它想坐的地方,他们真的相信通过砸钱砸人就可以进入任何一个想染指的领域,但很多情况都会失败。这是一种“人月神话”。老喻就举了一个例子:2010年,Facebook做了一个职业社交网站,这是冲着这个领域的老大领英来的。Facebook想的很简单啊。我有的是流量,也不缺钱,光这个网站就拿到了近5000万美金的投资,怎么算账都能赢。果然,通过导流,该个职业社交网站的用户迅速增长到了2500万。但是然后呢?过不了多久,Facebook就只好认输,以200万美金加上一点股份,就把这个网站处理掉了。你看,Facebook,是社交网站,世界第一大,它做职业社交,简直就是一墙之隔,居然就做不成。为啥?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效应,他们相信人月神话,相信总体上的数量可以取代关键点上的质量。
人月神话的本质是啥?是我们在简单社会养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以为,数量优势,即使不是绝对优势,也至少是个全面优势。但是,进入现代复杂社会之后,这个逻辑不再成立。问题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优势,而在于你是不是知道:哪里才是关键局部?什么才是关键优势?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Markdown is supported
0% .
You are about to add 0 people to the discussion. Proceed with caution.
先完成此消息的编辑!
想要评论请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