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ME.md 18.0 KB
Newer Older
1 2
#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External Memory

3
**外部存储或记忆**(External Memory)模块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TM),是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的一个重要扩展。它利用可微分(differentiable)的外部记忆模块(其读写控制器以神经网络方式实现),来拓展神经翻译模型内部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带宽或容量,即作为一个高效的 “外部知识库”,辅助完成翻译等任务中信息的临时存储和提取,有效提升模型效果。
4 5 6 7 8 9 10

该模型不仅可应用于翻译任务,同时可广泛应用于其他需要 “大容量动态记忆” 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任务。例如:机器阅读理解 / 问答(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 Question Answering)、多轮对话(Multi-turn Dialog)、其他长文本生成任务等。同时,“记忆” 作为认知的重要部分之一,可被用于强化其他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表现。该示例仅基于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单指 Seq2Seq, 序列到序列)结合外部记忆机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解释 PaddlePaddle 在搭建此类模型时的灵活性。

本文所采用的外部记忆机制,主要指**神经图灵机**\[[1](#references)\]。值得一提的是,神经图灵机仅仅是神经网络模拟记忆机制的尝试之一。记忆机制长久以来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在深度神经网络的背景下,涌现出一系列有意思的工作。例如:记忆网络(Memory Networks)、可微分神经计算机(Differentiable Neural Computers, DNC)等。除神经图灵机外,其他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本文的实现主要参考论文\[[2](#references)\],但略有不同。并基于 PaddlePaddle V2 APIs。初次使用请参考PaddlePaddle [安装教程](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blob/develop/doc/getstarted/build_and_install/docker_install_cn.rst)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Model Overview

### Introduction

记忆(Memory),是人类(或动物)认知的重要环节之一。记忆赋予认知在时间上的协调性,使得复杂认知(不同于感知)成为可能。记忆,同样是机器学习模型需要拥有的关键能力之一。

可以说,任何机器学习模型,原生就拥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无论它是参数模型,还是非参模型,无论是传统的 SVM(支持向量即记忆),还是神经网络模型(网络参数即记忆)。然而,这里的 “记忆” 绝大部分是指**静态记忆**,即在模型训练结束后,“记忆” 是固化的,在预测时,模型是静态一致的,不拥有额外的跨时间步的记忆能力。

#### 动态记忆 #1 --- RNNs 中的隐状态向量

当我们需要处理带时序的序列认知问题(如自然语言处理、序列决策优化等),我们需要在不同时间步上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通路。带有隐状态向量 $h$(Hidden State 或 Cell State $c$)的 RNN 模型 ,即拥有这样的 “**动态记忆**” 能力。每一个时间步,模型均可从 $h$ 或 $c$ 中获取过去时间步的 “记忆” 信息,并可动态地往上叠加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在模型推断时随着不同的样本而不同,是 “动态” 的。

24
注意,在 LSTM 中的 $c$ 的引入,或者GRU中 $h$ 的 Leaky 结构的引入,从优化的角度看有着不同的解释(为了在梯度计算中改良 Jacobian 矩阵的特征值,以减轻长程梯度衰减问题,降低优化难度),但不妨碍我们从直觉的角度将它理解为增加 “线性通路” 使得 “记忆通道” 更顺畅。
25 26

#### 动态记忆 #2 --- Seq2Seq 中的注意力机制
27

28 29
然而这样的一个向量化的 $h$ 的信息带宽极为有限。在 Seq2Seq 序列到序列生成模型中,这样的带宽瓶颈更表现在信息从编码器(encoder)转移至解码器(decoder)的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即通常所说的 “依赖一个状态向量来编码整个源句子,有着严重的信息损失”。

30
于是,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被提出,用于克服上述困难。在解码时,解码器不再仅仅依赖来自编码器的唯一的状态向量,而是依赖一个向量组(其中的每个向量记录编码器处理每个token时的状态向量),并通过软性的、全局分布的的注意强度(attention strengths/ weights) 来分配注意力资源,提取(线性加权)信息用于序列的不同位置的符号生成。这种注意强度的分布,可看成基于内容的寻址,即在源语句的不同位置获取不同的读取强度,起到一种和源语言 “软对齐(Soft Alignment)” 的作用。
31

32
这里的 “向量组” 蕴含着更多更精准的信息,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无界的外部存储器(Unbounded External Memory)。在源语言的编码(encoding)完成时,该外部存储即被初始化为各 token 的状态向量,而在其后的整个解码过程中,只读不写(这是该机制不同于 NTM的地方之一)。同时,读取的过程仅采用基于内容的寻址(Content-based Addressing),而不使用基于位置的寻址 (Location-based Addressing)。当然,这两点局限不是非要如此,仅仅是传统的注意力机制如此,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此外,这里的 “无界” 指的是 “记忆向量组” 的向量个数非固定,而是随着源语言的 token 数的变化而变化,数量不受限。
33 34 35

#### 动态记忆 #3 --- 神经图灵机

36
图灵机(Turing Machines),或冯诺依曼体系(Von Neumann Architecture),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雏形。运算器(如代数计算)、控制器(如逻辑分支控制)和存储器三者一体,共同构成了当代计算机的核心运行机制。神经图灵机(Neural Turing Machines)\[[1](#references)\] 试图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可微分(于是可通过梯度下降来学习)的图灵机,以实现更复杂的智能。而一般的机器学习模型,大部分忽略了显式存储。神经图灵机正是要弥补这样的潜在缺陷。
37 38 39 40 41 42

<div align="center">
<img src="image/turing_machine_cartoon.gif"><br/>
图1. 图灵机(漫画)。
</div>

43
图灵机的存储机制,被形象比喻成一个纸带(tape),在这个纸带上有读写头(write/read heads)负责读出或者写入信息,纸袋的移动和读写头则受控制器 (contoller) 控制(见图1)。神经图灵机则以矩阵$M \in \mathcal{R}^{n \times m}$模拟 “纸带”($n$为记忆槽/记忆向量的数量,$m$为记忆向量的长度),以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或者 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来模拟控制器,在 “纸带” 上实现基于内容和基于位置的寻址(不赘述,请参考论文\[[1](#references)\]),并最终写入或读出信息,供其他网络使用(见图2)。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div align="center">
<img src="image/neural_turing_machine_arch.png"><br/>
图2. 神经图灵机结构示意图。
</div>

和上述的注意力机制相比,神经图灵机有着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在于:均利用外部存储和其上的相关操作,矩阵(或向量组)形式的存储,可微分的寻址方式。不同在于:神经图灵机有读有写(真正意义上的存储器),并且其寻址不仅限于基于内容的寻址,同时结合基于位置的寻址(使得例如 “长序列复制” 等需要 “连续寻址” 的任务更容易),此外它是有界的(bounded)。

#### 三种记忆混合,强化神经机器翻译模型

尽管在一般的 Seq2Seq 模型中,注意力机制都已经是标配。然而,注意机制的外部存储仅仅是用于存储源语言的信息。在解码器内部,信息通路仍然是依赖于 RNN 的状态单向量 $h$ 或 $c$。于是,利用神经图灵机的外部存储机制,来补充(或替换)解码器内部的单向量信息通路,成为自然而然的想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仅仅通过扩大 $h$ 或 $c$的维度来扩大信息带宽,然而,这样的扩展是以 $O(n^2)$ 的存储(状态-状态转移矩阵)和计算复杂度为代价。而基于神经图灵机的记忆扩展的代价是 $O(n)$的,因为寻址是以记忆槽(Memory Slot)为单位,而控制器的参数结构仅仅是和 $m$(记忆槽的大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矩阵拉长了也是向量,但基于状态单向量的记忆读取和写入机制,本质上是**全局**的,而 NTM 的机制是局部的,即读取和写入本质上只在部分记忆槽(尽管实际上是全局写入,但是寻址强度的分布是很锐利的,即真正大的强度仅分布于部分记忆槽),因而可以认为是**局部**的。局部的特性让记忆的存取更干净。

58
所以,在该实现中,RNNs 原有的状态向量 $h$ 或 $c$、 Seq2Seq 常见的注意力机制,被保留;同时,类似 NTM (简化版,无基于位置的寻址) 的有界外部记忆网络被以补充 $h$ 的形式加入。整体的模型实现则类似于论文\[[2](#references)\](网络结构见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一章),但有少量差异。同时参考该模型的另外一份基于V1 APIs [配置](https://github.com/lcy-seso/paddle_confs_v1/blob/master/mt_with_external_memory/gru_attention_with_external_memory.conf), 同样有少量差异。具体讨论于 [Discussions](#discussions) 一章。
59 60 61 62

注意到,在我们的实现中,注意力机制(或无界外部存储)和神经图灵机(或有界外部存储)被实现成相同的 ExternalMemory 类。只是前者是**只读**的, 后者**可读可写**。这样处理仅仅是为了便于统一我们对 “记忆机制” 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供更简洁和统一的实现版本。

### Architecture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网络总体结构基于传统的 Seq2Seq 结构,即RNNsearch\[[3](#references)\] 结构基础上叠加简化版 NTM\[[1](#references)\]

- 编码器(encoder)采用标准**双向GRU结构**(非 stack),不再赘述。
- 解码器(decoder)采用和论文\[[2](#references)\] 基本相同的结构,见图3(修改自论文\[[2](#references)\]) 。

<div align="center">
<img src="image/memory_enhanced_decoder.png" width=450><br/>
图3. 通过外部记忆增强的解码器结构示意图。
</div>

解码器结构图,解释如下:

1. $M_{t-1}^B$ 和 $M_t^B$ 为有界外部存储矩阵,前者为上一时间步存储矩阵的状态,后者为当前时间步的状态。$\textrm{read}^B$ 和 $\textrm{write}$ 为对应的读写头(包含其控制器)。$r_t$ 为对应的读出向量。
2. $M^S$ 为无界外部存储矩阵,$\textrm{read}^S$ 为对应的读头(无 写头),二者配合即实现传统的注意力机制。$c_t$ 为对应的读出向量(即 attention context)。
78 79 80
3. $y_{t-1}$ 为解码器上一步的输出字符并做词嵌入(Word Embedding),作为当前步的输入,$y_t$ 为解码器当前步的解码符号的概率分布。
4. 虚线框内(除$M^S$外),整体可视为有界外部存储模块。可以看到,除去该部分,网络结构和 RNNsearch\[[3](#references)\] 基本一致(略有不一致之处为:用于 attention 的 decoder state 被改进,即叠加了一 Tanh 隐层并引入了 $y_{t-1}$)。

81 82 83

## Implementation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整体实现的关键部分在辅助模型类`ExternalMemory` 和模型配置函数 `memory_enhanced_seq2seq`

### `ExternalMemory` Class

`ExternalMemory` 类实现通用的简化版**神经图灵机**。相比完整版神经图灵机,该类仅实现了基于内容的寻址(Content Addressing, Interpolation),不包括基于位置的寻址( Convolutional Shift, Sharpening)。读者可以自行将其补充成为一个完整的神经图灵机。

类结构如下:

```
class ExternalMemory(object):
	__init__(self, name, mem_slot_size, boot_layer, readonly, enable_projection)
	__content_addressing__(self, key_vector)
	__interpolation__(self, head_name, key_vector, addressing_weight)
	__get_adressing_weight__(self, head_name, key_vector)
	write(self, write_key)
	read(self, read_key)
```

神经图灵机的 “外部存储” 采用 `Paddle.layer.memory`实现,注意这里的`is_seq`需要设成`True`, 该序列的长度表示记忆槽的数量($n$), `size` 表示记忆槽(向量)的大小。同时依赖一个外部层作为初始化, $n$ 取决于该层输出序列的长度。因此,该类不仅可用来实现有界记忆(Bounded Memory),同时可用来实现无界记忆 (Unbounded Memory,即记忆槽数量可变)。

`ExternalMemory`类的寻址逻辑通过 `__content_addressing__``__interpolation__` 两个私有函数实现。读和写操作通过 `read``write` 两个函数实现。并且读和写的寻址独立进行,不同于 \[[2](#references)\] 中的二者共享同一个寻址强度,目的是为了使得该类更通用。

为了简单起见,控制器(Controller)未被专门模块化,而是分散在各个寻址和读写函数中,并且采用简单的前馈网络。读者可尝试剥离控制器逻辑并模块化,同时可尝试循环神经网络做控制器。

`ExternalMemory` 类具有只读模式,同时差值寻址操作可关闭。便于用该类等价实现传统的注意力机制。

注意, `ExternalMemory` 仅可用于和 `paddle.layer.recurrent_group`配合使用(使用在其用户自定义的 `step` 函数中)。它不可以单独存在。

### `memory_enhanced_seq2seq` Related Functions

涉及三个主要函数:

```
memory_enhanced_seq2seq(...)
bidirectional_gru_encoder(...)
memory_enhanced_decoder(...)
```

`memory_enhanced_seq2seq` 函数定义整个带外部存储增强的序列到序列模型,是模型定义的主调函数。`memory_enhanced_seq2seq` 首先调用`bidirectional_gru_encoder` 对源语言进行编码,然后通过 `memory_enhanced_decoder` 进行解码。

`bidirectional_gru_encoder` 函数实现双向单层 GRU(Gated Recurrent Unit) 编码器。返回两组(均为`LayerOutput`)结果:一组为向量序列(包含所有字符的前后向编码结果),一组为整个源语句的最终编码向量(仅包含后向结果)。前者用于解码器的注意力机制,后者用于初始化解码器的状态向量。

`memory_enhanced_decoder` 函数实现通过外部记忆增强的 GRU 解码器。它利用同一个`ExternalMemory` 类实现两种外部记忆模块:

- 无界外部记忆:即传统的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利用`ExternalMemory`,打开只读开关,关闭插值寻址。并利用解码器的第一组输出作为 `ExternalMemory``boot_layer`(用作存储矩阵的初始化)。因此,该存储的记忆槽数目是动态可变的,取决于编码器的字符(token)数。
- 有界外部记忆:利用`ExternalMemory`,关闭只读开关,打开插值寻址。并利用解码器的第一组输出,取均值 Pooling 后并扩展为指定序列长度后,作为 `ExternalMemory``boot_layer`。因此,该存储的记忆槽数目是固定的,并且其所有记忆槽的初始化内容均相同。

注意,注意力机制也可以通过 `paddle.networks.simple_attention` 实现。

此外,在该实现中,将 `ExternalMemory``write` 操作提前至 `read` 之前,以避开潜在的拓扑连接局限,详见 [Issue](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issues/2061)。我们可以看到,本质上他们是等价的。
134 135 136 137 138

## Getting Started

### Prepare the Training Data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数据是通过无参的 `reader()` 函数,进入训练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构造 `reader()` 函数。`reader()` 函数使用 `yield` 来保证可迭代性(iterable,即可以 `for instance in reader()` 方式迭代运行), 例如

```
def data_reader():
	for instance in data_list:
		yield instance
```

`yield` 返回的每条样本需为三元组,分别包含编码器输入字符ID列表(即源语言序列),解码器输入字符ID列表(即目标语言序列,且序列右移一位),解码器输出字符ID列表(即目标语言序列)。

用户需自行完成字符的切分 (tokenize) ,并构建字典完成 ID 化。
150

151
PaddlePaddle 的接口 paddle.paddle.wmt14 ([wmt14.py](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blob/develop/python/paddle/v2/dataset/wmt14.py)), 默认提供了一个经过预处理的[较小规模的 wmt14 子集](http://paddlepaddle.bj.bcebos.com/demo/wmt_shrinked_data/wmt14.tgz)。并提供了两个reader creator函数如下:
152

153 154 155 156
```
paddle.dataset.wmt14.train(dict_size)
paddle.dataset.wmt14.test(dict_size)
```
157

158
这两个函数被调用时即返回相应的`reader()`函数,供`paddle.traner.SGD.train`使用。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当我们需要使用其他数据时,可参考 paddle.paddle.wmt14 ([wmt14.py](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blob/develop/python/paddle/v2/dataset/wmt14.py)) 构造相应的 data creator,并替换 `paddle.dataset.wmt14.train``paddle.dataset.wmt14.train` 成相应函数名。

### Running the script

命令行输入:

```Python mt_with_external_memory.py```

即可运行训练脚本(默认训练一轮),训练模型将被定期保存于本地 `params.tar.gz`。训练完成后,将为少量样本生成翻译结果,详见 `infer` 函数。

## Experiments

To Be Added.
173 174 175

## Discussions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 和论文\[[2](#references)\]实现的差异

差异如下:

1. 基于内容的寻址公式不同,原文为 $a = v^T(WM^B + Us)$, 本实现为 $a = v^T \textrm{tanh}(WM^B + Us)$,以保持和 \[[3](#references)\] 中的注意力机制寻址方式一致。
2. 有界外部存储的初始化方式不同,原文为:$M^B = \sigma(W\sum_{i=0}^{i=n}h_i)/n + V$, $V_{i,j}~\in \mathcal{N}(0, 0.1)$。本实现暂为 $M^B = \sigma(\frac{1}{n}W\sum_{i=0}^{i=n}h_i) + V$。
182 183 184 185

## References

1. Alex Graves, Greg Wayne, Ivo Danihelka, [Neural Turing Machines](https://arxiv.org/abs/1410.5401). arXiv preprint arXiv:1410.5401, 2014.
186 187
2. Mingxuan Wang, Zhengdong Lu, Hang Li, Qun Liu, [Memory-enhanced Decoder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https://arxiv.org/abs/1606.02003). arXiv preprint arXiv:1606.02003, 2016.
3. Dzmitry Bahdanau, Kyunghyun Cho, Yoshua Bengio,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https://arxiv.org/abs/1409.0473). arXiv preprint arXiv:1409.047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