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_api.rst 8.1 KB
Newer Older
W
whs 已提交
1 2 3 4 5 6 7
SA-NAS
========

搜索空间参数的配置
----------------------


C
ceci3 已提交
8
通过参数配置搜索空间。更多搜索空间的使用可以参考: `search_space <https://paddlepaddle.github.io/PaddleSlim/api_cn/search_space.html>`_
W
whs 已提交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参数:**

- **input_size(int|None)**:- ``input_size`` 表示输入 ``feature map`` 的大小。 ``input_size`` 和 ``output_size`` 用来计算整个模型结构中下采样次数。

- **output_size(int|None)**:- ``output_size`` 表示输出feature map的大小。 ``input_size`` 和 ``output_size`` 用来计算整个模型结构中下采样次数。

- **block_num(int|None)**:- ``block_num`` 表示搜索空间中block的数量。

- **block_mask(list|None)**:- ``block_mask`` 是一组由0、1组成的列表,0表示当前block是normal block,1表示当前block是reduction block。reduction block表示经过这个block之后的feature map大小下降为之前的一半,normal block表示经过这个block之后feature map大小不变。如果设置了  ``block_mask`` ,则主要以 ``block_mask`` 为主要配置, ``input_size`` , ``output_size`` 和 ``block_num`` 三种配置是无效的。

SANAS
------

.. py:class:: paddleslim.nas.SANAS(configs, server_addr=("", 8881), init_temperature=None, reduce_rate=0.85, init_tokens=None, search_steps=300, save_checkpoint='./nas_checkpoint', load_checkpoint=None, is_server=True)

`源代码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Slim/blob/develop/paddleslim/nas/sa_nas.py#L36>`_

SANAS(Simulated Annealing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是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模型结构搜索的算法,一般用于离散搜索任务。

**参数:**

- **configs(list<tuple>)** - 搜索空间配置列表,格式是 ``[(key, {input_size, output_size, block_num, block_mask})]`` 或者 ``[(key)]`` (MobileNetV2、MobilenetV1和ResNet的搜索空间使用和原本网络结构相同的搜索空间,所以仅需指定 ``key`` 即可), ``input_size`` 和 ``output_size`` 表示输入和输出的特征图的大小, ``block_num`` 是指搜索网络中的block数量, ``block_mask`` 是一组由0和1组成的列表,0代表不进行下采样的block,1代表下采样的block。 更多paddleslim提供的搜索空间配置可以参考[Search Space](../search_space.md)。
- **server_addr(tuple)** - SANAS的地址,包括server的ip地址和端口号,如果ip地址为None或者为""的话则默认使用本机ip。默认:("", 8881)。
- **init_temperature(float)** - 基于模拟退火进行搜索的初始温度。如果init_template为None而且init_tokens为None,则默认初始温度为10.0,如果init_template为None且init_tokens不为None,则默认初始温度为1.0。详细的温度设置可以参考下面的Note。默认:None。
- **reduce_rate(float)** - 基于模拟退火进行搜索的衰减率。详细的退火率设置可以参考下面的Note。默认:0.85。
- **init_tokens(list|None)** - 初始化token,若init_tokens为空,则SA算法随机生成初始化tokens。默认:None。
- **search_steps(int)** - 搜索过程迭代的次数。默认:300。
- **save_checkpoint(str|None)** - 保存checkpoint的文件目录,如果设置为None的话则不保存checkpoint。默认: ``./nas_checkpoint`` 。
- **load_checkpoint(str|None)** - 加载checkpoint的文件目录,如果设置为None的话则不加载checkpoint。默认:None。
- **is_server(bool)** - 当前实例是否要启动一个server。默认:True。

**返回:**
一个SANAS类的实例

**示例代码:**

.. code-block:: python

   from paddleslim.nas import SANAS
   config = [('MobileNetV2Space')]
   sanas = SANAS(configs=config)

.. note::

  - 初始化温度和退火率的意义:

    - SA算法内部会保存一个基础token(初始化token可以自己传入也可以随机生成)和基础score(初始化score为-1),下一个token会在当前SA算法保存的token的基础上产生。在SA的搜索过程中,如果本轮的token训练得到的score大于SA算法中保存的score,则本轮的token一定会被SA算法接收保存为下一轮token产生的基础token。

    - 初始温度越高表示SA算法当前处的阶段越不稳定,本轮的token训练得到的score小于SA算法中保存的score的话,本轮的token和score被SA算法接收的可能性越大。

    - 初始温度越低表示SA算法当前处的阶段越稳定,本轮的token训练得到的score小于SA算法中保存的score的话,本轮的token和score被SA算法接收的可能性越小。

    - 退火率越大,表示SA算法收敛的越慢,即SA算法越慢到稳定阶段。

    - 退火率越低,表示SA算法收敛的越快,即SA算法越快到稳定阶段。

  - 初始化温度和退火率的设置: 

    - 如果原本就有一个较好的初始化token,想要基于这个较好的token来进行搜索的话,SA算法可以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进行搜索r这种情况下初始温度可以设置的低一些,例如设置为1.0,退火率设置的大一些,例如设置为0.85。如果想要基于这个较好的token利用贪心算法进行搜索,即只有当本轮token训练得到的score大于SA算法中保存的score,SA算法才接收本轮token,则退火率可设置为一个极小的数字,例如设置为0.85 ** 10。

    - 初始化token如果是随机生成的话,代表初始化token是一个比较差的token,SA算法可以处于一种不稳定的阶段进行搜索,尽可能的随机探索所有可能得token,从而找到一个较好的token。初始温度可以设置的高一些,例如设置为1000,退火率相对设置的小一些。

.. 

   .. py:method:: next_archs()

   获取下一组模型结构。
   
   **返回:**
   返回模型结构实例的列表,形式为list。
   
   **示例代码:**

   .. code-block:: python

      import paddle.fluid as fluid
      from paddleslim.nas import SANAS
      config = [('MobileNetV2Space')]
      sanas = SANAS(configs=config)
      input = fluid.data(name='input', shape=[None, 3, 32, 32], dtype='float32')
      archs = sanas.next_archs()
      for arch in archs:
          output = arch(input)
          input = output
      print(output)
   
   .. py:method:: reward(score)

   把当前模型结构的得分情况回传。
   
   **参数:**
   
   - **score<float>:** - 当前模型的得分,分数越大越好。
   
   **返回:**
   模型结构更新成功或者失败,成功则返回 ``True`` ,失败则返回 ``False`` 。
   
   **示例代码:**

   .. code-block:: python

      import paddle.fluid as fluid
      from paddleslim.nas import SANAS
      config = [('MobileNetV2Space')]
      sanas = SANAS(configs=config)
      archs = sanas.next_archs()
      
      ### 假设网络计算出来的score是1,实际代码中使用时需要返回真实score。
      score=float(1.0)
      sanas.reward(float(score))
   
   
C
ceci3 已提交
122
   .. py:method:: tokens2arch(tokens)
W
whs 已提交
123 124 125 126 127

   通过一组tokens得到实际的模型结构,一般用来把搜索到最优的token转换为模型结构用来做最后的训练。tokens的形式是一个列表,tokens映射到搜索空间转换成相应的网络结构,一组tokens对应唯一的一个网络结构。
   
   **参数:**
   
C
ceci3 已提交
128
   - **tokens(list):** - 一组tokens。tokens的长度和范围取决于搜索空间。
W
whs 已提交
129 130
   
   **返回:**
C
ceci3 已提交
131
   根据传入的token得到一个模型结构实例列表。
W
whs 已提交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示例代码:**

   .. code-block:: python

      import paddle.fluid as fluid
      from paddleslim.nas import SANAS
      config = [('MobileNetV2Space')]
      sanas = SANAS(configs=config)
      input = fluid.data(name='input', shape=[None, 3, 32, 32], dtype='float32')
      tokens = ([0] * 25)
      archs = sanas.tokens2arch(tokens)[0]
      print(archs(input))
   
   .. py:method:: current_info()

   返回当前token和搜索过程中最好的token和reward。
   
   **返回:**
   搜索过程中最好的token,reward和当前训练的token,形式为dict。
   
   **示例代码:**

   .. code-block:: python
C
ceci3 已提交
156

W
whs 已提交
157 158 159 160 161
      import paddle.fluid as fluid
      from paddleslim.nas import SANAS
      config = [('MobileNetV2Space')]
      sanas = SANAS(configs=config)
      print(sanas.current_info())
C
ceci3 已提交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