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 909c1cac 编写于 作者: Lab机器人's avatar Lab机器人

add 2022

上级 831b474e
此差异已折叠。
此差异已折叠。
# 第二章 开源开发者发展现状
开源是全球智慧成果共享、科技发展的时代产物。作为创新的驱动力及源泉,开发者从早期开源软件的使用者,逐渐演变为贡献者、维护者,最后成为开源创作者,其完整成长历程贯穿了开源软件的落地、开源社区的构建、开源治理的模型制定等方方面面。开源开发者的行为数据蕴含大量的个体贡献规律、群体协作模式、社区健康状况、生态发展趋势、以及商业战略价值,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参与、贡献,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已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 2.1 中国开发者的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开源正在吞噬世界”,这一观点成为诸多科技从业者的共识。随着开源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家家都是技术公司,人人都是开发者”背后的十万亿开发者新生态正在迅速形成。
根据GitHub 2021年数据统计,GitHub开发者数量达到了7300万,新增用户人数为1600万。在全球总开发者数量中(见图4),美国开发者数量最多,共有1355万;中国排名第二,相比2020年中国的GitHub开发者人数652万,2021年中国在GitHub上的开发者新增近103万,已达到755万,可见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拥抱开源。
据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以下简称CNCF)的统计,截至2022年2月,CNCF超过20%的开源项目来自中国,贡献度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二。中国互联网企业积极加入国际云原生开源社区参与贡献。2021年,CNCF在全球范围内新增200+个会员单位,其中有80家来自中国。目前CNCF在中国总共拥有上百个会员单位,占CNCF会员总数的10%以上。当前国内已经有25个开源项目进入了CNCF,占了基金会所有项目的20%以上,同时这些项目多为边缘计算、AI批量计算、多云管理、混沌工程、分布式存储与WebAssembly等前沿技术,这些领域被CNCF技术委员会认定为云原生未来的主要方向。
通过国内主流的技术社区及论坛的注册用户数,观察中国开发者的整体增长趋势时发现,中国开发者社区CSDN作为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开发者社区,拥有超过3500万的开发者用户,且以每日1.5万个新增注册用户的数量在增长,覆盖90%的中文开发者,此外其旗下的GitCode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是中国开源开发者和开源社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https://img-blog.csdnimg.cn/c3c5a44d90474526b0cf977fc19906e3.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4 2021年全球开源用户总数</span>
另外,根据开源社区Gitee统计,2021年Gitee新增用户数超过了180万,达到800万。另一大技术社区SegmentFault思否注册开发者超过660万,年增长超过50万。
## 2.2 开发者不断沉淀和积累,技术管理占比越来越高
### 2.2.1 中国开发者的基本画像
根据CSDN发布的《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见图5),30岁以下从业者比例从82%(2019年)、81%(2020年),再度下降至2021年的7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30-40岁从业者从2020年报告中16%的占比提升至2021年的19%。
![](https://img-blog.csdnimg.cn/d9b57b2dfcc847c2a2223e71a131cb02.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5 开发者基本特征(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40岁以下的女性开发者比例也在上升。结合上一年度报告,30岁以下女性从业者占比达到了12%(2020年为10%),同时在30-40岁程序员中,女性也占据了8%(2020年为6%)。
从开发者的编程时长中(见图6)可以看出,依旧有超过7成开发者的开发经验不足5年。这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开发者的开发经验随之积累,向着资深维度发展,这也为中国IT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https://img-blog.csdnimg.cn/29f12c39e2dd48148ab803c18220e2a1.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6 开发者从事编程时长(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 2.2.2 中国开发者的职业分类
当前行业中的开发者群体主要分为三个维度,一是未正式步入互联网领域但已参与到开发领域的学生群体,二是位居一线开发岗位的开发工程师,三是管理层的技术经理。软件行业涵盖了国内近半数的开发者。在40岁以下程序员圈中,后端开发岗依旧热门。40岁以上从业者中,担任技术经理的占比从去年的11%提升至2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开发者走上了技术管理道路。
### 2.2.3 中国开发者的地域分布
在地域分布上,近70%的国内开发者还是喜欢聚集在一线/新一线城市(见图7)。北京、广东是开发者聚集最多的地域,占全国总数28.1%。数年以来,“北上广深”中其二的广东一直和北京的人才竞争处于胶着状态。在2020年,广东以16%的开发者占比位列全国开发者数第一的位置,而今年,这一宝座则由北京以14.2%的占比拿下。紧随北京、广东之后的是上海和江苏,占全国总数16.1%。
![](https://img-blog.csdnimg.cn/aca3302b7d8949f39a877a255ed3ce1d.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7 开发者地域分布(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Top15(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 2.3 开发者对开源项目、活动、社区的投入更加积极
### 2.3.1 中国开发者社区开源技术内容与活动热度
* 趋势一:开发者驱动下的中国开源项目陆续登上国际舞台,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其中。
根据Apache软件基金会(简称ASF)发布的2021财年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活动收到了来自228个国家的用户共4095908次访问(见图8),其中中国用户访问次数最多,这意味着国内用户成为了Apache项目的主要使用者。
在共计821名的ASF基金会成员中,有44名是中国成员,占比5%。
![](https://img-blog.csdnimg.cn/116eb65f3e8d434099253caa67846de6.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8 ASF基金会全球活动收到了来自228个国家的用户共4095908次访问</span>
在项目活跃度Top 10中(见图9),中国项目IoTDB排名第7,ShardingSphere排名第10。同时,当前ASF孵化项目总计37个,其中10个来自于中国。2021年Apache新增孵化项目5个(见表4),全部来自于中国,占比100%。
![](https://img-blog.csdnimg.cn/efbb72dcce644eac84de14002259c74e.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9 ASF基金会项目活跃度TOP 10</span>
![](https://img-blog.csdnimg.cn/bc6d9e7a6308402784ad781d25f09795.jpe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表4 2021年Apache新增孵化项目</span>
* 趋势二:开源话题热度“爆表”,众多开发者和技术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开源,产出开源技术内容。
作为中国开源开发者最集中的专业社区,截至5月20日,CSDN网站的开源标签下已收录了243万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如百度、阿里、腾讯、华为、旷视等知名企业,以及NGINX、HarmonyOS、OpenGauss、OceanBase、RT-Thread、TiDB、OneFlow、ClickHouse、COPU中国开源发展推进联盟、开源社、OpenCV、Jenkins等数百家知名开源社区及官方账户入驻CSDN,围绕开源工具、头部企业开源动态、开源社区大事记、开源人物的程序人生等主题,分享开源方面的实践与开发经验。同时,CSDN邀请来自IBM、英特尔、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网易等企业的一线开源专家,立足于大厂、个人的亲身实践,共同创作开发者权威出版物《新程序员》,按领域分享开源技术与应用,受到了业界诸多资深开发者的好评。
根据以社区为中心的技术媒体平台InfoQ的官网开源频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9日共收录内容3772篇,重点关注领域包括大数据、前端、移动开发、中间件、微服务、容器、Serverless等。报道频次排在前列的企业包括阿里、腾讯、百度、Facebook、Google、蚂蚁、滴滴、字节、Amazon、小米等,大部分也是在开源领域表现活跃且投入较大的科技公司,同时也有一些基于开源做商业化的初创企业表现活跃,如PingCAP、StreamNative、SphereEx等。
众多开源项目/开源商业公司入驻SegmentFault思否等开发者社区,开设专栏并发布技术内容,如:PingCAP、涛思数据、Apache Flink、SphereEx、Apache APISIX等。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关注开发者生态与开源生态建设,SegmentFault思否主办的开发者生态峰会得到了全行业关注,线下参会人数超500人,线上资料下载超2万次。
在主流的技术社区推动下,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关注开发者生态与开源生态建设。
* 趋势三:开源技术活动井喷式增加。
为推动优秀开源项目的快速发展,CSDN组织了《IT技术影响力之星开发者生态汇》、1024程序员节等年度盛会,遴选优秀开源项目,与更多开源企业、组织及开源开发者一起,共建开源开发者大生态。与此同时,CSDN还策划了《开源圆桌派》《开源访谈录》开源主题栏目,聚焦业界广泛关注的开源话题,每周邀请多位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开源专家,从不同角度还原开源圈真实面貌。
技术问答社区SegmentFault思否在2020-2021年的开源技术活动也达到了上百场,几乎每一个周末都有由社区或科技企业组织的开源技术沙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也有来自国际顶级基金会的开源技术活动首次落地中国,如首届Apache软件基金会亚洲大会于2021年8月在线上召开,其中来自中国的讲师超过了百位。
* 趋势四:越来越多的开源技术受到关注。
随着开源的爆发,新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关注热度明显上升的技术方向有大前端与跨平台开发、云原生、大数据、人工智能、开源基础设施(数据库、中间件、RISC-V、ARM架构)、Web3与区块链等。
### 2.3.2 中国开发者开源参与与贡献
从开源整体发展来看,中国开发者的影响力在加速增长:开发者对开源关注度持续升高,参与开源的人数持续增长,参与质量提升显著。这构成了中国开源产业的人才基础。从贡献度来看,中国顶级开源项目的贡献度逐年增加,中国在国际开源事务中影响力日渐提升,并在国际社区中增加了贡献度。
据CSDN数据显示,开源已经成为基础设施的基石,日常的开发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开源软件。94%的开发者正在使用开源软件(见图10),仅有2%的开发者表示从未使用开源软件。
![](https://img-blog.csdnimg.cn/95eb19eed7ec4cfd9295f2b11323dbd2.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10 94%的开发者正在使用开源软件(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当然,使用开源之际,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也参与开源、回馈开源。相较2020年32%的开发者参与过开源,2021年有较大幅的增长,有42%的开发者表示参与过开源(见图11)。
![](https://img-blog.csdnimg.cn/94fec98f88c1462498026d2135594d52.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11 开发者参与开源比例(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60%的开发者每周在开源上投入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随着开源的发展,有更多的人从事开源相关的工作。数据显示,有7%的开发者每周在开源上投入30小时以上(见图12)。
![](https://img-blog.csdnimg.cn/3388f6883baf4054a74952f80cbcc3f5.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12 开发者每周在开源上的投入(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 2.3.3 开源开发者的现状与挑战
对于开发者而言,开源当前还存在一定的挑战。68%的开发者表示,自己未曾在开源中获得收入(见图13)。不过相较2020年的77%,2021年数据有所下降。
![](https://img-blog.csdnimg.cn/ea2aa8b87a5f42e98843a16b06da0ab1.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13 开发者在开源上获得的收入(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除了收入顾虑层面,由于2021年底突发的Log4j 2漏洞问题几乎覆盖了整个互联网,开源项目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众多公司考虑的因素。数据显示,23%的公司会担心开源项目的安全问题(见图14)。这意味着开源软件供应链和安全可信的项目开始得到大家重视,但这不是某个厂商或开源社区要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生态来共建,特别需要企业、政府投入资源积极建设维护。
![](https://img-blog.csdnimg.cn/a979d7b8a9264e959a18f5785cd7bb23.pn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图14 23%的公司会担心开源项目的安全问题(来源:CSDN 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span>
此差异已折叠。
# 第四章 开源社区发展现状
当前我们所身处的数字化时代几乎都是由开源代码所构建的,伴随着开源运动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中国的开源社区从最初单一且独立的社区不断演进,呈现出今天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本篇集中呈现当前国内各类社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 4.1 开源社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十几年前,很多人认为“开源=Linux”,因为当时的Linux操作系统、桌面办公软件(GNOME、OpenOffice)和浏览器(Mozilla)作为开源项目的主战场,掀起了第一波开源的浪潮。随着开源项目规模的不断壮大,开源社区也逐渐形成。
国内的开源社区起初以Linux爱好者为主导,最早出现于1998年。不过,早期国内社区多为个人爱好者兴办,社区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第一代社区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大多销声匿迹。如,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成立的阿卡社区(AKA),2000年前后发展到顶峰,但此后受骨干成员出国、成家、创业等影响,逐渐进入低潮期,其中部分人员转型嵌入式培训,AKA转变为亚嵌公司。AKA早期的多数成员后来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Linux精英。2001年创立的灰狐动力社区,最初只是一个关于中间件技术研究和应用纯个人网站,到2002年已经成为国内中间件行业极具权威性的站点。但在2010年5月19日,灰狐动力和开源力量宣布合并。创始于2006年12月的哲思社区,在当时是中国知名的自由软件社区,也已于多年前停更。而其中只有少数幸运的优秀社区因得到企业和产业的广泛认可而找到生存模式获得新生,如CSDN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开发者社区,ChinaUnix社区被IT168公司收购,PHPChina社区被康盛创想公司收购(后期被腾讯整体收购),开源中国社区被恒拓开源公司收购等。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开源的项目和技术呈现百花齐放之盛况,从数据库到中间件、从前端到后端、从编程语言到编译器、从物联网到微服务、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开源的技术和项目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在此趋势下,自2008年起,中国第二代开源社区纷纷登场。在吸取了一代的教训后,第二代社区的典型特征是更加聚焦、更加务实,通常是围绕一个公司的特定产品,且该公司作为社区的唯一或最大赞助商。这类社区包括深度操作系统社区、Ubuntu麒麟社区、龙芯俱乐部、OpenEuler社区等。这些社区的发起团队普遍具有全球开源视野,同时也认识到知名科技企业在开源生态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与企业合作共赢是开源社区发展的关键路径,第二代社区开始有意识地吸纳开源布道者、市场专业人士和法律专业人士成为社区的骨干人员。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AI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开始涌现出大量开源项目的开发者,国内开源社区进入第三代。典型代表包括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中国社区、木兰开源社区、GitCode、确实(Trustie)开源社区、OpenI启智开源社区等。第三代社区的典型特征是在社区运营和管理上更加中立和平衡,且社区内包含不同来源的众多开源项目。目前中国第三代开源社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开源治理、社区运营等方面尚显稚嫩。能够坚持中立立场、平衡诸多赞助商之间以及与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吸引开源治理专家、培养社区运营骨干是第三代社区当前面对的主要挑战。
中国第一代技术社区至今仍坚持运营的屈指可数,最成功的典范就是CSDN开发者社区,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的开发者社区,20多年来CSDN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开源开发者,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开源快速发展的20年。2022年4月,CSDN成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黄金捐赠人。也通过扩大对开发者服务内容(开源知识库、培训、猎头、代码托管平台、开源项目孵化和开源创投),身体力行地推进开源产业的发展,正在积极地向第三代开源社区转型。
由企业主导的第二代社区正在积极的与第三代社区(含国际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合作,通过开源捐赠或发起新项目等多种形式融入第三代社区,如华为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 简称“欧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携程捐赠Apollo项目到Apollo开源社区,百度捐赠HugeGraph图数据库给Apache软件基金会,华为将开源的云原生多云容器编排项目Karmada捐赠给CNCF等。
## 4.2 开源社区的现状特征
据中国开源软件联盟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3月,国内各类开源社区已经超过500个,按照项目型社区、用户型社区和服务型社区三类进行汇总,项目型社区增速最为显著。
从开发者规模和开发者合作参与层次上,部分开源社区已经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在社区生态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4.2.1 项目型社区
项目型社区是聚焦特定开源项目,包括代码贡献和协作、集成测试、应用实践、用户反馈等核心功能,大部分项目型社区由背后的机构或企业来资助或直接运营。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型社区见表17。
![](https://img-blog.csdnimg.cn/64be9600ce224bd9a41ce388df14f82a.jpe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表17 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型社区</span>
### 4.2.2 用户型社区
用户型社区主要是开源爱好者自发形成的小型社区,以知识分享、经验交流和传播开源文化为主要目标。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型社区见表18。
![](https://img-blog.csdnimg.cn/c4f055416e43475c8ddb8205ee57856f.jpe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表18 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型社区</span>
### 4.2.3 服务型社区
服务型社区平台是指具备开源代码、项目孵化、开源治理、媒体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社区,其他垂直小众社区也在该社区平台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型社区如下。
**GitCode**(gitcode.net)
GitCode是专业开发者社区CSDN推出的开源项目协作管理平台,Gitcode提供了开源代码托管、开源教学、开发云、开源百科等服务,通过打造符合中文开发者使用习惯的开源项目协作产品,推动国内开发者学习开源、参与开源、贡献开源,助力中国开源产业生态的创新与繁荣。GitCode拥有CSDN 3500万的开发者用户基础,具有海量的开源文档资源库,是国内开源开发者用户量、互动量极高的社区。同时,Gitcode通过MyGitHub功能,支持社区内的开源软件、开源开发者与国际开源社区联动。GitCode定期组织开源技术沙龙、主题会议、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等,普及开源技术,弘扬开源文化。
**Gitee**(gitee.com)
Gitee是OSCHINA推出的代码托管协作开发平台,支持Git和SVN,提供免费的私有仓库托管。2021年Gitee新增用户数超过了180万,达到800万。新增活跃的仓库数超过了200万,自2019年开始保持着大幅增长的趋势。
**鹏城汇智**(www.ihub.org.cn)
鹏城汇智平台是由鹏城实验室建立并运营的完全公益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及RISC-V领域,旨在服务广大开发者及科研工作者群体,建设一个具有专业的代码托管功能、稳定易用的开源平台,展示国内外优质的开源项目,促进我国开源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GitLink**(www.gitlink.org.cn)
GitLink(确实开源)是CCF官方指定的开源创新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有5万开发者、1000+组织入驻,仓库数量累计140万。它为我国创新型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南,支持了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可信软件生产,为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启智社区、ARM绿色计算社区、云计算与大数据木兰社区、科技委可控开源创造行动红山社区等的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我国关键领域开源社区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Coding**(coding.net)
Coding是深圳市腾云扣钉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产品,其重点面向团队和企业的代码协作开发服务。Coding的项目管理包含任务、讨论、文件等功能,支持多成员协作,并且深度集成了代码仓库的操作与状态。
**木兰开源社区**(portal.mulanos.cn)
木兰开源社区建立于2019年8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开源社区生态系统”的成果之一,是一个为开发生活提供支撑的平台。旨在促进开源领域的交流,加强企业和行业用户之间的沟通,推进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利用开源软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从开源学习到商业代码托管,开发者可以从众多的云计算大数据开源开发项目中进行开发学习、主持和审查代码、管理项目和构建软件。
**OpenI启智**(www.openi.org.cn)
OpenI启智社区(Open Intelligence,简称启智社区)是在国家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背景下,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AITISA)组织产学研用通力协作共建共享的开源社区。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共性关键技术,OpenI将持续汇聚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开放数据等AI资源,构建OpenI技术链、创新链和生态链,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 4.3 开源社区发展的挑战和趋势
社区是生态影响力的具体呈现。中国开源社区的发展阶段映射出开发者技术、开发者水平和在全球软件技术中的地位,虽然开发者规模庞大,但在基础领域原创性还远远不足。体现在中国开源社区中,主动贡献的开发者比例较少,社区主要面向服务项目的推广布道和提升开发者应用学习为价值。
通过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跨越12年的两次开源社区统计分析,我们总结出当今国内开源社区发展有以下特点:
* 中国的门户型社区数量略有下降,两极分化严重,强者愈强,但与全球顶级开源社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多数门户型社区正在从资源型向服务型转变,他们具备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部分领先的门户型社区已经具备与国际知名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对接合作的能力,其中CSDN开发者社区和Gitee社区正在制定全球化发展战略。
* 12年来,中国的项目型社区数量增加但占比依然较少,项目型社区整体发展有起色,得益于具有前瞻性的科技企业推动,其中除少数知名科技企业外,多数项目型社区背后的主导科技企业开源底蕴不足,开源治理和社区运营乏力,因此有部分项目社区试图通过项目捐献等形式融入门户型社区,试图突破发展的瓶颈。
关注这些项目型社区,我们发现其转型分化有三个特点:
第一,部分项目型社区正在试图直接选择第三代开源社区(全球开源社区、开源基金会)作为宿主社区,如CNCF基金会下的TiKV项目,Apache基金会下的SkyWalking、Kylin、Pulsar等。这一类走国际路线的项目型社区,可以凝聚更多资源,项目可服务全球市场,最终融入全球领先的第三代社区。但这一整套国际化路线的门槛较高,对语言沟通、开源文化、国际社区规则和管理机制的了解和运用让很多国内开发者望而却步。
第二,开源项目坚持由发起公司来主导运营的第二代开源社区,如OpenEuler、Deepin深度操作系统社区、Ubuntu-Kylin等。这一类走自主路线的项目社区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如何将企业自主与开放共治的社区基因再平衡,这是社区可以获取外部资源参与的前提条件,此外还需要有专业的开源治理专家和社区运营团队,用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难以玩转社区。
第三,开源项目围绕具体的特定技术生态系统来汇集,如阿里的云栖开发者社区,这一类虽有多个项目孵化,但核心技术或产品是由单一公司提供,依然属于第二代开源社区,受发起公司或核心技术企业资助。这一类走生态路线的项目社区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如果体量不够,这种模式很难走通,毕竟社区内多个项目客观上就在分散关注度和资源,选择这条路线的企业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否则就应该聚焦于一个项目,集中力量,循序渐进。
* 中国的用户型社区数量增加,且快速迭代,这些社区规模较小,但互动高效,涉及的技术领域变宽,社区力量分散,生存能力较差。在这些用户型社区中,LUG社区数量基本持平,Linux、UNIX等相关技术论坛社区超半数已经消亡,在新涌现的社区中有几类异常活跃,包括物联网技术社区、人工智能技术社区、Android应用开发社区、新开发语言社区(Go、Ruby、Rust、Kotlin、TypeScript等)。
* 在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方面,国内的GitCode、确实(Trustie)、Gitee、木兰开源社区等几家平台正在快速发展,但对于国内开发者和国内项目的覆盖度尚有差距,难以满足国内开发者的需求,中国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及社区仍需加大加快建设。
在统计开源社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开源社区对于软件合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且“开源社区”等词语已被过度使用。许多企业近年来纷纷效仿知名科技企业自建所谓的“开源社区”,然而该公司和相关产品既与开源无关,又无开源计划,只在舆论上蹭热点,对开源的理解似是而非。因此这类所谓的“开源社区”暂未收录。
最后,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科技自主可控的宏观政策执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以及开源被写入到十四五规划,各行各业都日益开始重视开源,特别是一批基础性的IT项目陆续开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驱动力,也建议业界高效协同起来,加大开源的布道、加强软件合规的普及和加深对开源社区治理的研究。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此差异已折叠。
# 第七章 开源商业现状
开源的商业模式经历了三代演进,商业闭环已经形成,Open Core和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加上云原生(Cloud Native)成为了开源商业化大爆发最为重要的内在因素。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迎来了开源创业的浪潮。在2021年,中国开源公司融资数量实现了几乎翻倍的增长,从融资分布的技术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数据库、云原生和人工智能上。同时,做开源项目,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能够触达到全世界的用户和开发者,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 7.1 开源商业化呈现井喷之势,中国迎来开源创业的浪潮
开源作为一种高效的协作方式,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并产出更高质量的源代码。同时,“开源带货”逐渐盛行,通过开源的方式帮助产品及企业触及更多用户,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化或专业版本服务的机会。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开源是基础软件的最佳选择,相比很难让用户接受的闭源“黑箱”和供应商锁定,开源基础软件众所周知的开放生态和可移植性能够促使更多的用户来使用。但对于企业用户而言,由于开源软件在保证(Warranty)和许可证条款、商务模式、技术支持模式等各个方面与商业软件的根本不同,过去由商业软件公司提供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责任与服务,现在完全由企业客户自己承担。虽然有些企业将部分责任转嫁给开发项目组、应用开发商或人力外包供应商,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开发项目组频繁重组、应用开发商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人力外包供应商更关注成本和项目周期,真正发生问题时,绝大部分管理和支持责任仍需企业自己承担。因此开源商业化中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和服务都变得非常重要。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和服务不仅能让企业客户体验开源带来的开放生态,避免供应商锁定,同时享受供应商提供的商务保证和服务水平协议等。
从2013年开始,开源商业化在国际市场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实现了10倍速的增长。开源产品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验证,在商业上也落地生花。非常显著的一点是,收入过1亿美金的开源公司有了爆发性的增长,从屈指可数的几家迅速增长至如今的五十余家。比如,在2021年里,Confluent(Kafka背后的开源商业公司)、HashiCorp、GitLab成功上市,市值都在百亿美元规模,开源的商业模型已经得到了良好验证。
在中国市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每个行业都迎来巨变,过去不具备开发者技术力量的传统公司都在转型为技术公司。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当今诸多市值很高的公司背后,都是技术在驱动,由此开源成为重中之重。开源已经成为了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基石,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使用开源软件,它极大地降低了软件生产的成本,随着商业化的发展,也将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开源带来的好处。
数字经济拉动了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商业模式闭环的形成,由此,中国迎来了开源创业的浪潮。据CSDN关于中国开源项目融资的数据统计显示,在2021年,开源融资较2020年实现了几乎翻倍的增长。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融资分布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数据库、云原生和人工智能。
中国要在全球开源立住脚,一方面要发展头部公司,另一方面,应该利用工程师红利。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群体,让开发者大量涌入开源世界做贡献,通过开源协作开发出更多有用的软件。其次,将软件与硬件进行结合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https://img-blog.csdnimg.cn/66fb71f8dcbb4a378c6057a25b4cdaa5.jpeg)<span style="font-size:10px;color:#707070;text-align:left !important;display: block;line-height:1.5em;"><br/>表20 中国开源项目融资列表
</span>
(来源:CSDN统计汇总 https://gitcode.net/open-source-lab/List-of-Chinese-Open-Source-Project-Financing)
## 7.2 开源商业模式:Open Core加云原生成主流
开源项目的商业模式有着不同的路径和阶段,总体来说,经历了三代演进:
第一代,支持和服务为主的模式,以红帽和IBM技术支持服务为代表。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在开源组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安全和性能等企业用户所要求的属性,并提供开源许可证之外的商务保证和服务水平协议。这在现在以及未来依然会是企业客户的主要需求。
第二代,以MongoDB、Cloudera等为代表,有开源项目,做付费的商业版本。这个模式不太成功。
第三代,本身可能拥有基础软件属性,且能够提供云服务的Open Core模式和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可以在商业上形成闭环。可以说,Open Core和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加上云原生(Cloud Native),是开源商业化大爆发最为重要的内在因素。其外部因素就是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这个模式形成了飞轮效应。
具体到开源模式上,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 订阅式产品化和技术支持模式:类似于红帽基于Linux社区版做了Linux企业版,并以订阅的方式长期向企业客户收费。此外,还基于开源项目提供打包、培训或咨询服务类的技术支持。
* 开源服务模式:指企业提供包括开源咨询、开源支持托底等服务体系。其中开源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建设开源软件从引入到退出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和工具、评估存量开源软件的成熟度和使用风险,建设落地开源软件管理平台和工具,做好开源软件引入及退出体系标准和建设。而开源支持托底服务依托于开源服务提供商既有的软件支持体系和工具,可以用本地支持-远程专家-全球团队的支持模式,提供包括应急支持、性能调优、架构优化、定期风险公告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在享受开源软件便利性的同时,仍可享有商业软件的支持服务水平。这方面的代表企业有IBM、红帽和SUSE。
* 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模式:结合开源并按照企业客户需求增值功能、性能安全等附加能力,以商业产品发布。在2022年信通院公布的第二批开源供应商目录中包含了很多这类基于开源的商业产品,比如甲骨文的Oracle Linux、IBM的Cloud Pak和区块链平台IBP、百度的数据仓库Doris等。
* 社区版开源,增值闭源的Open Core模式:把一部分软件开源,另一部分增值的闭源收费。我们经常见到很多“社区版”的软件可能就是开源的,而与之对应的“企业版”的模式就有可能提供了很多额外功能并收费。采用这类模式的有Kafka、Cassandra、GitLab等。
* Dual-License双授权模式:指代码具有两套许可证。一套是传统的开源许可证(如GPL),另一套是商业许可证。
* SaaS - 软件即服务上云模式:商业变现的一开始就决定把软件运营到云上,用SaaS服务的方式对使用者提供“可租用的软件服务”,而不是把软件的所有权卖给用户,让用户自己去运维。SaaS的好处很多,从营收模型上看,客户会每月、每年源源不断地贡献收入,容易获得高估值。对客户的好处不言而喻,主要包括:避免前期一次性购买软件和专用硬件的高额成本;部署快、随时享受升级;运维责任转嫁到了SaaS提供商身上,有供应商提供管理服务。
* 广告收益型:为了将开源商业化,包括Google、Mozilla和Canonical等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已经转向了广告支持软件的商业模式。还有如开源项目服务提供商SourceForge这样在网站上采用广告横幅销售收入的模式。
* 其他模式:利用开源软件来搭建应用系统,通过开源更快更便捷地获取基于开源操作系统的生态合作伙伴,通过开源生态上的产品分成等模式。
## 7.3 开源商业公司的护城河:得生态者得天下
如果企业想要基于开源来构建核心技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开源技术形成持续的竞争力,确保后来者难以快速抄袭或超越?首先最为关键的就是构建生态。好的生态是最强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比如基于Open Core的商业模式,解决在某一领域最擅长也是客户关心的痛点问题,并输出成为一个Quick Start。
所谓Quick Start,即开源软件解决某一特定场景问题的实操指南。当用户尝鲜一个开源软件时,一开始下载安装部署,如果突然卡住,按流程文档依然无法运行起来,会大概率流失这个用户。因此,Quick Start至关重要,一定要让进入的门槛特别低,让用户可以立即用起来,后续碰到问题也能够互相帮助解决,甚至想出一些当前软件不具备的功能,并付诸开发,由此就会形成一个围绕该项目的开发者社区。
有了开发者社区后,忠实的用户会将他们使用的方法写成文档并传播,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这其实就是一个飞轮效应。最终会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包产生。生态一旦形成,项目的原作者会加大用户对你所提供的服务的信任,这是更高效的开发方式。
当然,源代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通过用户的参与形成一个生态。当软件开放后,对市场的需求、用户的认知,会比不开放的更深入。开源的竞争是在一个相对的市场上,竞争更大,也更有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基于开源项目的商业公司而言,未来的竞争力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代码层面,而是基于代码和面向特定用户服务的能力,构建起开发者和用户的生态,由此形成竞争壁垒。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开源软件都有可能被分叉出去,这是一种常态。作为原作者,要对自己有信心,对项目的掌控程度、未来增加新功能的能力应该是最强的,当它跑得越快、更多的功能做起来、软件用户越来越多,分叉并不会带来特别的影响。当然,开源赋予了用户永远选择的权利,无论是分支还是主干,核心都在于谁做得更好、保持领先。
## 7.4 开源项目商业化的建议:一定要有全球化视野
我们正处在开源产业发展最好的机遇期,能够看到非常多的开源初创项目和企业正在快速发展和成长。对于开源企业和创业者而言,如何保持快速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解决用户痛点,然后给用户创造价值,这是所有商业能够存在的根本。当然,也要反问自己,现在做的这个项目,和市面上现有的软件有何差别,具备哪些独特性,甚至是一个跨代的架构。如果这些存在的话,那么机会是很多的。
另外,做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有很多详细的策略,将这些充分分析后,能够让开源项目商业化走得更顺一些。
同时,做开源项目,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视野。通过开源,全世界的用户和开发者都可以触达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此差异已折叠。
此差异已折叠。
# 目录
---
- [编写委员会](./编写委员会.md)
- [总论](./0-总论.md)
- [第一章 开源的基本概念](./1-第一章 开源的基本概念.md)
- [第二章 开源开发者发展现状](./2-第二章 开源开发者发展现状.md)
- [第三章 开源项目发展现状](./3-第三章 开源项目发展现状.md)
- [第四章 开源社区发展现状](./4-第四章 开源社区发展现状.md)
- [第五章 开源组织及开源生态发展现状](.5-第五章 开源组织及开源生态发展现状.md)
- [第六章 开源教育现状](./6-第六章 开源教育现状.md)
- [第七章 开源商业现状](./7-第七章 开源商业现状.md)
- [第八章 开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8-第八章 开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md)
- [第九章 开源贡献](./9-第九章 开源贡献.md)
- [附录1:开源大事记](./附录1:开源大事记.md)
- [附录2:开源专有名词](./附录2:开源专有名词.md)
- [附录3:开源人物](./附录3:开源人物.md)
- [致谢](./致谢.md)
# 编写委员会
**顾 问**:陆首群
**策 划**:刘澎 孙文龙 赵琛 蒋涛 梁志辉
**主 编**:孟迎霞 宋可为 武延军 陈伟 鞠东颖 丁蔚 耿航 唐小引 李晨
**工作组(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陈渝 陈阳 程海旭 程智锋 丁禹民 董世晓 堵俊平 段少婷 盖国强 郭悦 何苗 黄向东 姜宁 荆琦 纪明超 李明宇 李欣博 梁帆 刘明明 刘巍巍 刘杨 隆云滔 孙启 孙佩璜 谭中意 田忠 田玮靖 屠敏 王庆 王伟 王银 王帅峰 谢志锋 杨过 杨阳 杨丽蕴 尹刚 袁新 章文嵩 郑曌 郑丽媛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致谢
《2022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牵头,联合中国开发者社区CSDN、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等85家企业及行业机构、120多位开源专家和志愿者共同编撰完成,写作过程中得到许多海内外开源界人士、企业单位、开源组织、社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 编委会
**顾问**
陆首群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名誉主席
**策划组**
刘澎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主任
孙文龙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
赵琛   中科院软件所所长
蒋涛   CSDN创始人&董事长,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Code发起人,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
梁志辉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常务副秘书长
**主编组**
孟迎霞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CSDN副总裁
宋可为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初心使命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武延军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总工程师、智能软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陈伟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鞠东颖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
丁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标准总监
耿航   NextArch基金会TOC,木兰开源社区运营负责人
唐小引   CSDN开源总编,《新程序员》执行总编
李晨   开源中国合伙人、社区负责人
## 工作组(按首字母排序)
陈渝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
陈阳   开源社联合创始人、理事长
程海旭   IBM全球首席技术官(国际标准及开源)兼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标准及开源)
程智锋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地平线生态发展技术总监
丁禹民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干部教育中心课程研发专员
董世晓   CSDN内容生态总监
堵俊平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TOC主席,Apache基金会成员
段少婷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OceanBase开源社区运营
盖国强   云和恩墨(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郭悦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亚马逊云科技开发者市场总经理
何苗   CSDN开源编辑
黄向东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Apache基金会成员
姜宁   华为开源管理中心技术专家,Apache董事会成员
荆琦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副教授
李明宇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欣博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资深法律顾问
梁帆   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明明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北京初心使命软件有限公司社区总监
刘巍巍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北京初心使命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刘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Scantist 联合创始人
隆云滔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CCF开源发展委员会首届执行委员
孙启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孙佩璜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中政金龙软件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谭中意   开源推进联盟副秘书长,企业智能化转型开源社区星策社区发起人
田忠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
田玮靖   CSDN编辑
屠敏   CSDN资讯主编
王庆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个人独立董事
王伟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开源社理事,X-lab开放实验室创始人
王银   CSDN编辑
王帅峰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成员,中政金龙软件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谢志锋 CSDN开源平台负责人
杨过   CSDN开源产品运营
杨阳   CSDN编辑
杨丽蕴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国开源云联盟常务副秘书长
尹刚   头歌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绿色计算产业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袁新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章文嵩   高瓴集团运营合伙人
郑曌   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基础技术负责人,OpenMLDB项目发起人
郑丽媛   CSDN编辑
## 贡献者(按首字母排序)
安旭   北京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源、内源负责人
包云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曹衡康   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曹金龙   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
陈翔   北京易捷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绪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开源委员会副主席,阿里云基础产品事业部技术战略总监
程莹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标准与开源项目负责人
代立冬   北京白鲸开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海豚调度负责人,SeaTunnel导师,Apache基金会成员
丁建峰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都莉楠 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社长
杜新峰   “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成果转化服务处处长
方磊   九章云极DataCanvas董事长
冯冠霖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副秘书长
冯晓焰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高蕾涵   北京思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phereEx)品牌运营负责人
龚宇华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源办公室运营经理
龚自洪   矩阵元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高级总监
郭皓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高级顾问
胡达川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业务一部负责人
胡捷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开源战略总监
乐慧丰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李震宁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扬   上海跬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yligence)联合创始人兼CTO
栗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副所长
廖玉梅   开放群岛(Open Islands)开源社区运营
梁冰   openEuler开源社区品牌委员会主席
刘斌   北京易捷思达科技有限公司(EasyStack)副总裁
刘辰   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源社区运营负责人
刘京娟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副秘书长
刘敏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优麒麟社区运营负责人
刘明   深圳鹏城实验室(OpenI)AI开源平台办公室主任
刘武   京东探索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陆雨霄   OpenMLDB社区运营负责人
李扬   上海跬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yligence)联合创始人兼CTO
栗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副所长
廖玉梅   开放群岛(Open Islands)开源社区运营
梁冰   openEuler开源社区品牌委员会主席
刘斌   北京易捷思达科技有限公司(EasyStack)副总裁
刘辰   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源社区运营负责人
刘京娟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副秘书长
刘敏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优麒麟社区运营负责人
刘明   深圳鹏城实验室(OpenI)AI开源平台办公室主任
刘武   京东探索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陆雨霄   OpenMLDB社区运营负责人
罗清彩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开源管理办公室主任
马红伟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源办公室产品运营经理
莫晓康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实验室主任
牛战争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信创生态总监
聂励峰   北京白鲸开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钱天翼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觅影总经理、医疗技术委员会主任
单致豪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源联盟主席,TARS基金会董事主席
覃左言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源委员会主席
唐桂峰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唐琼瑶   红帽中国市场部公关经理
万慧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源生态专家
王健宗   中国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发展联盟副理事长
王婧   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王晶昱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开源办公室负责人
温铭   深圳支流科技联合创始人,Apache APISIX项目管理
吴国斌   滴滴科技生态与发展部总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徐铖   英特尔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部门技术工程经理
杨继国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杨攀   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与开发者生态副总裁
于仕琪   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OpenCV中文站站长
袁怿   IBM软件工程师
赵复生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张国锋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秘书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开源数字“一带一路”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监督委员会主任
张红兵   IBM人工智能架构师
张亮   北京思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phereEx)创始人兼CEO
张琦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高级总监
郑锦凯   京东探索研究院算法工程师
钟燕清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源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周林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高级总监
朱其罡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业务发展部部长
## 支持单位
**开源社区(按首字母排序)**
CSDN开发者社区
Gitee代码托管平台
GitCode代码托管平台
GitLink代码托管平台
开放群岛(OpenIsland)
开源中国
开源社
开源雨林
开源发明网络社区(OIN)
Kernel.org社区
木兰开源社区
OpenCV中国社区
启智社区(OpenI)
腾源会
头歌开源教育社区
思否开发者社区
星策开源社区
西电开源社区
X-lab开放实验室
**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高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
“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开源发展委员会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
北京长风软件联盟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
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
北京长风软件联盟
中国开源云联盟
ALC-Beijing
ALC-Shenzhen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企业(按首字母排序)**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奥星贝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白鲸开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初心使命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北京九章云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北京开元维度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思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易捷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原流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仟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红帽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BM
矩阵元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
思探明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上海跬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深圳支流科技有限公司
数硕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
云和恩墨(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会及投资机构(按首字母排序)**
Apache基金会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OIF)
Linux基金会(LF)
LF AI & Data基金会
RISC-V基金会
SODA基金会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此差异已折叠。
# 附录2:开源专有名词
### 开源
开源是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将源代码、设计文档或其他创作内容开放共享的一种技术开发和发行模式。技术领域的开源包含源代码+软硬件设计文档源代码、源数据等技术和资源的开放共享,源代码仍然是开源的主要内容。在开源模式下,通过许可证的方式,使用者在遵守许可限制的条件下,可自由获取源代码等,并可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发布。
### 自由软件
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是指可以付费或不付费得到GNU软件,“Free”关乎自由,而不是价格。一旦得到了软件,便拥有了使用它的四项特定自由:可以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该软件;可以自由复制软件并将其送给朋友和同事;可以自由通过对源代码的完全控制而改进程序;可以自由发布改进的版本从而帮助社区建设。
### 商业软件
商业软件(Business Software)是指通过贸易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各种商品化软件。对于商业软件,供应商不仅应该向用户提供程序和使用说明,而且应该向用户提供包括版本更新在内的技术服务,商业软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最重要体现是版权(著作权),即商业软件的权利人享有软件及其复制品的发行权。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软件发行方式是向用户提供使用许可。按照这种方式,用户在支付一定费用后,得到的仍不是这份软件复制品的全部权利,而是一种附条件、有限制的权利:即在遵守使用许可协议的条件下,行使由该软件的使用许可协议所规定的若干项权利,如使用、临时复制等。
### 开源供应链
开源软件供应链是一个实际业务系统,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涉及所有开源软件上游社区(Upstream)、源码包(Source Package)、二进制包(Binary)、包管理器(Package Manager)、存储仓库(Repository),以及开发者(Developer)和维护者(Maintainer)、社区(Community)、基金会(Foundation)等,按照依赖、组合、托管、指导等关系形成的供应链网络。
### 开源基金会
开源基金会是开源生态中的重要部分。对于非营利性且处于中立位置的开源基金会来说,它们拥有开源项目的知识产权,而且没有任何商业利益,这为贡献者、开发者以及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协作平台;基金会也会通过技术服务和项目孵化来帮助开发者和开源企业,如软件仓库、问题跟踪、技术指导、法律支持、项目投资、公共关系维护等;基金会还会提供项目日常的运营和治理,以满足在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于管理项目的需求。
### Apache基金会
Apache软件基金会(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SF),是专门支持开源软件项目的非盈利性组织。在它所支持的Apache项目与子项目中,所发行的软件产品都遵循Apache许可证(Apache License)。Apache基金会倡导的是合作和贡献,信奉“贡献者→提交者→成员→导师”路径。想成为贡献者,需积极为Apache社区贡献代码、补丁或文档。想成为提交者,需要成员的指定,而成为了提交者,就会拥有一些“特权”,提交者中的积极分子和优秀生可“毕业”成为成员。
### Linux基金会
Linux基金会通过提供财务和智力资源、基础设施、服务、活动以及培训来支持创建可持续开源生态系统。Linux是大多数开源软件的基础,该组织的核心目标是推动Linux系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开源的兴起,Linux基金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Linux的基础上扩大涉足领域,并监管大型协作项目。业界Xen、KVM、CNCF、Hyperledger等知名项目,都来自Linux基金会。
###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我国首个开源基金会,主要提供基础服务、法律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社区运营管理等四大类别服务。该基金会是由民政部登记、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设理事会、技术监督委员会与秘书处。理事会负责审议和修改基金会章程等;技术监督委员会是其中立的技术决策机构,负责基金会技术相关的决策及项目的孵化评审等;秘书处是基金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基金会日常事务等工作。
###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是Linux基金会旗下的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12月11日,其口号是坚持和整合开源技术来让编排容器作为微服务架构的一部分,是致力于云原生应用推广和普及的一支重要力量。CNCF作为一个厂商中立的基金会,致力于GitHub上的快速成长的开源技术如Kubernetes、Prometheus、Envoy等的推广,帮助开发人员更快、更好地构建出色的产品。
### 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OIF)
2020年10月,OpenStack基金会(OSF)正式演进为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OIF)。OIF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开发者、用户及生态系统,提供共享资源,以扩大OpenStack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成长,从而帮助技术厂商选择平台,助力开发者开发出行业最佳的云软件。OIF分为个人会员和企业会员两类,个人会员是免费无门槛的,他们可凭借技术贡献或社区建设加入OpenStack社区。企业会员则根据赞助会费的情况,分为白金会员、黄金会员、企业赞助会员及支持组织者,其中白金会员的话语权最大。
### OIN(Open Invention Network)专利保护社区
OIN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专利保护社区,旨在维护关键开源软件(OSS)项目参与者的专利自由,支持开源软件(OSS)关键元素Linux的自由开发环境。核心技术专利互不侵犯符合开源软件内在的文化常态,通过加入OIN社区,足以了解社区里的行为诚信与否,帮助社区成员降低专利风险。OIN成立时获得了Google、IBM、NEC、飞利浦、索尼、SUSE和丰田等企业的大力支持,拥有3,400多位社区成员和260余万项专利与申请。
### 开源社区
开源社区是众多创作者和使用者交流和学习的“基地”。开源社区是项目开发的组织形式,是由所有参与开发和改进源代码项目的用户组成的社群,通常也是遵循某项开源许可协议发布源代码的网络平台。在开源社区,众多开发者进行合作与开发,并分享成果。
### 木兰开源社区
木兰开源社区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开源社区生态系统”的成果之一,旨在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开源领域的交流,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开源,加强企业、科教研单位和行业用户之间的沟通,推动开源成果转化落地。该社区为各类开源项目提供中立托管,保证开源项目的持续发展不受第三方影响,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来打造和完善开源社区生态。2019年8月,木兰系列开源许可证的《木兰宽松许可证,第1版》正式上线,MulanPSL v2于2020年通过OSI认证,成为首个我国主导的中英双语开源许可证。
### CSDN社区
中国开发者社区CSDN(Chinese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创立于1999年。截至2021年3月,CSDN拥有超过3200万注册会员,Alexa全球网站综合排名第26位,社区技术文章累计超过3600万篇,新媒体公众号粉丝总量超2400万,合作企业上干家。旗下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开发者社区CSDN.NET、专业技术博客CSDN BLOG、在线学习平台程序员学院、中国特色的代码托管平台GitCode、高校合作平台CSDN教育、IT技术人才猎头服务科锐福克斯等,全力为中国IT技术人提供知识传播、在线学习、职业发展、工具赋能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技术创新、行业创新、中国自主IT生态重塑的开发者黄金时代最优云服务平台。
### 开源许可证
开源许可证是对开源技术进行规范的授权合同,也可称为授权协议书,具有合同和著作权的双重法律性质。开源许可证采用契约和授权方式,指导和规范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在处理开源作品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解决开源面临的法律和商业问题的核心机制。
### GPL许可证
GPL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是自由软件开源联盟GNU开源许可证的一种,同时也是开源软件领域对被许可人权利限制最严的许可证。GPL许可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要求根据GPL许可证发布的软件(如Linux操作系统)修改、翻译的演绎作品,甚至只要其中任何一部分代码是以GPL发布的,那么全部程序也必须受GPL许可证的约束,即继续遵守GPL许可证的规定。
### BSD许可证
相对于其他开源软件许可证,特别是GPL许可证,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许可证对被许可人来说可能是最“宽容”的。虽然BSD许可证具备开源软件许可证普遍的要求,但BSD许可证只要求被许可者附上该许可证的原文以及所有开发者的版权资料。也就是说,只要标明了源代码的出处,被许可人可以将其用在自己的软件中,并按自己的要求(包括以商业软件的方式)再发布或再许可等。因此,BSD许可证在学校或公共科研机构研发的开源软件转化为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LGPL许可证
LGPL许可证(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或Library General Public License)中文可译为“较宽松公共许可证”或“函数库公共许可证”,也是自由软件联盟GNU开源软件许可证的一种。在具体执行LGPL许可证时,与GPL许可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适用于特殊设计的函数库,并允许非自由的程序可以与这些函数库连接。
### MPL许可证
MPL(Mozilla Public License)最初是1998年Netscape的Mozilla小组为其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设计的软件许可证。与GPL许可证和BSD许可证相比,MPL的许多权利与义务与它们相同,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比如,许可证允许被许可人将经过许可证获得的源代码同自己其他类型的代码混合得到自己的软件程序。
### 最终用户许可协议
最终用户许可协议(End User License Agreement,EULA)指的是一家公司的软件与软件的使用者所达成的协议,是软件应用程序作者或者发布者与应用程序使用者之间的合法合同。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对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分享及其他相关事宜作出规定。
### 开源代码托管平台
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简单来说就是存储、管理、维护源代码,促进项目协同开发的网络平台。现在代码托管技术以Git为主,大多数企业使用Git进行协同开发,很多代码托管平台也是通过Git来实现的,如GitHub、GitLab、Gitee、GitCode。
### GitHub
GitHub致力于支持世界各地的软件创新,是所有开发者的家园。软件质量和软件供应链的安全取决于所有人的贡献,GitHub服务全球的一致性和可用性是重中之重。参与全球软件协作有益于合作创新,并支持政府在数字主权、安全和可持续性方面的目标。
### 技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将技术定义为:“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业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该定义是至今为止国际范围内对“技术”一词最全面、完整的解释。知识产权组织把世界上所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科学知识都定义为技术。
开源名词库为开源项目,欢迎大家在[GitCode](https://copu.gitcode.host/kols/categories/%e5%bc%80%e6%ba%90%e5%90%8d%e8%af%8d%e5%ba%93/)增添、优化,携手共建更完整的开源名词库,由衷感谢您对开源产业的贡献。
希望本项目可以为想要参与开源、贡献开源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附录3:开源人物
中国开源发展三十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如今成为IT软件的基石。在此之中有着诸多为中国开源产业与生态努力奋斗的奉献者、建设者及推动者。基于此,《2022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特别遴选了数位代表,欢迎更多从业人士自荐与推荐,共同建设中国开源人物库。
![请添加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f51902b5c12e42cf98a244e6cbfa26fb.png)
![请添加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95c09e0feece4c9897770d2e7e4c73c1.png)
开源人物库为开源项目,欢迎大家在[GitCode](https://copu.gitcode.host/kols/categories/%e5%bc%80%e6%ba%90%e4%ba%ba%e7%89%a9%e5%ba%93/)自荐、推荐,携手共建中国开源人物库,衷心感谢您对开源产业的贡献。
希望本项目可以为想要参与开源、贡献开源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Markdown is supported
0% .
You are about to add 0 people to the discussion. Proceed with caution.
先完成此消息的编辑!
想要评论请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