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NN 变长输入设计 对变长序列的学习,现有主流框架比如 tensorflow, pytorch, caffe2, mxnet 等均使用了padding的方式, 即将一个mini-batch内不同长度的序列补0到固定长度参与计算。 现有Paddle包括 `RecurrentLayerGroup` 在内的RNN均实现了无padding的变长序列支持,本文也将基于该模块的思路,设计重构后的变长序列支持。 ## 背景介绍 由于tensor必须有明确的shape,因此基于tensor 的主流框架在存储变长序列时, 必须用zero-padding的方式将变长序列补全为固定shape的tensor。 由于padding是一种框架实现变长序列的妥协, 从用户角度,在使用RNN类模型时自然会比较介意padding的存在, 因此会有pytorch中对非padding方式变长序列支持长篇的讨论[3]。 由于padding对内存和计算会有额外的消耗,tensorflow和mxnet均使用了bucketing来进行优化[1][2], 但不管是padding还是bucket,对于用户都是额外的使用负担。 因此,**paddle原生支持变长序列的方式,能直接满足用户对变长序列的最直接的需求,在当前主流平台中可以算是一大优势**。 但对变长序列的支持,需要对目前框架做一些修改,下面讨论如何在最小修改下支持变长序列。 ## 多层序列数据格式 `LODTensor` 目前 Paddle 会将一个mini-batch内的数据存储在一维的内存上, 额外使用 `Argument.sequenceStartPositions` 来存储每个句子的信息。 Paddle里使用 `Argument.subSequenceStartPositions` 来存储2层的序列信息,更高维度的序列则无法直接支持; 为了支持 `N-level` 序列的存储,本文将序列信息定义成如下数据结构: ```c++ std::shared_ptr>> lod_start_pos_; ``` 或者更明确的定义 ```c++ typedef std::vector level_t; std::vector lod_start_pos; ``` 这里的每一个 `level_t` 存储一个粒度(level)的偏移信息,和paddle目前做法一致。 为了更透明地传递序列信息,我们引入了一种新的tensor 称为 `LODTensor`[4], 其关于tensor相关的接口都直接继承自 `Tensor`,但另外添加了序列相关接口。 如此,在操作一个 `LODTensor` 时,普通 `Op` 直接当成 `Tensor` 使用, 而操作序列的 `Op` 会额外操作 `LODTensor` 的变长序列操作的相关接口。 `LODTensor` 具体定义如下: ```c++ class LODTensor : public Tensor { public: size_t Levels() const { return seq_start_positions_.size(); } size_t Elements(int level = 0) const { return seq_start_positions_[level].size(); } // slice of level[elem_begin: elem_end] // NOTE low performance in slice seq_start_positions_. // TODO should call Tensor's Slice. LODTensor LODSlice(int level, int elem_begin, int elem_end) const; // slice with tensor's data shared with this. LODTensor LODSliceShared(int level, int elem_begin, int elem_end) const; // copy other's lod_start_pos_, to share LOD info. // NOTE the LOD info sould not be changed. void ShareConstLODFrom(const LODTensor &other) { lod_start_pos_ = other.lod_start_pos_; } // copy other's lod_start_pos_'s content, free to mutate. void ShareMutableLODFrom(const LODTensor &other) { lod_start_pos_ = std::make_shared < std::vector>(other.lod_start_pos_.begin(), other.lod_start_pos_.end()); } private: std::shared_ptr>> lod_start_pos_; }; ``` 其中, `lod_start_pos_` 使用了 `shared_ptr` 来减少存储和复制的代价, 可以认为 `LODTensor` 是 `Tensor` 的扩展,几乎完全兼容原始 `Tensor` 的使用。 ## 框架支持 ### 框架现有的 `Tensor` 调用替换为 `LODTensor` 为了实现 `LODTensor` 的传递,框架里很多 `Tensor` 都需要变成 `LODTensor`, 简单实现,直接 **把之前所有的`Tensor` 全部替换成 `LODTensor`,这里可以直接修改 `pybind.cc` 里面创建`Tensor`的接口**。 此外,用户有可能需要感知序列的存在(比如序列的可视化需要解析模型中输出的序列),因此一些序列操作的API也需要暴露到 python 层。 ### `lod_start_pos` 随着Op调用链传递 框架需要支持下列特性,以实现`lod_start_pos`的传递: 1. 以 `shared_ptr` 的方式实现传递 - 不修改 `lod_start_pos` 内容的作为 consumer - 修改 `lod_start_pos` 的作为 producer - 约定 consumer 只需要复制传递过来的 `shared_ptr` - producer 需要创建自己的独立的内存,以存储自己独立的修改,并暴露 `shared_ptr` 给后续 consumer - 由于传递过程是以复制`shared_ptr`的方式实现,因此框架只需要传递一次 `lod_start_pos` 2. 对于不感知 `lod_start_pos` 的Op足够透明 3. 需要修改 `lod_start_pos` 的producer Op可以在 `Run` 时更新自己的 `lod_start_pos` 数据 具体的设计分为以下3小节 #### `load_start_pos` 的传递 - 对于不需要修改 `lod_start_pos` 的情况,调用 LODTensor的 `ShareConstLODFrom` 接口实现复制 - 需要修改的,调用`ShareMutableLODFrom` 接口自己分配内存以存储修改 #### 框架透明 传递这一步需要加入到网络跑之前的初始化操作中,并且只需要初始化一次,基于当前框架设计的初步方案如下 - 在 Op 的 `attrs` 中添加一项 `do_mutate_lod_info` 的属性,默认为 `false` - 有需要修改 `lod_start_pos` 的Op需要在定义 `OpProto` 时设置为 `true` - `OperatorBase` 的 `InferShape` 中会读取 `do_mutate_lod_info` ,并且调用 `LODTensor` 相关的方法实现 `lod_start_pos` 的复制。 - `OperatorBase` 中添加一个 member `is_lod_inited{false}` 来保证传递只进行一次 一些逻辑如下 ```c++ class OperatorBase { public: // ... void InferShape() { if (!is_load_inited) { bool do_mutate_lod_info = GetAttr("do_mutate_load_info"); // find a input having LOD to copy auto lod_input = ValidLODInput(); for (auto &output : outputs) { if (do_mutate_load_info) { output.ShareMutableLODFrom(lod_input); } else { output.ShareConstLODFrom(load_input); } } is_pod_inited = true; } // call op's InferShape // ... } private: // ... bool is_lod_inited{false}; }; ``` 如此,`lod_start_pos` 的信息的传递对非OLD的Op的实现是完全透明的。 #### `lod_start_pos` 的更新 上一小节介绍到,对于需要修改 `load_start_pos` 的Op,`OperatorBase` 会分配一块自己的内存以存储修改, Op在 `Run` 的实现中,操作更新自己的 `load_start_pos` , 而所有依赖其 outputs 的 op 会通过共享的指针自动获取到其更新。 ## 根据长度排序 按照长度排序后,从前往后的时间步的batch size会自然地递减,可以直接塞入 Net 做batch计算 比如原始的输入: ``` origin: xxxx xx xxx -> sorted: xxxx xxx xx ``` 经过 `SegmentInputs` 之后,每个会有4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的输入如下(纵向排列) ``` 0 1 2 3 x x x x x x x x x ``` 为了追踪排序前后序列的变化,这里用 ```c++ struct SortedSeqItem { void *start{nullptr}; void *end{nullptr}; }; std::vector sorted_seqs; ``` 来追踪序列排序后的位置,并添加一个新的接口 ```c++ std::vector SortBySeqLen(const LODTensor& tensor); ``` 由于输入序列的顺序变化,以下现有的接口需要针对性地修改: - InitMemories, memory需要根据 `sorted_seqs` 重新排列 - SetmentInputs - ConcatOutputs 此外,由于 `sorted_seqs` 需要被 `RecurrentGradientOp` 复用,因此会变成 `RecurrentOp` 一个新的output输出, 之后作为 `RecurrentGradientOp` 的一个输入传入。 ## InitMemories 由于序列顺序的变化,`boot_memories` 的batch上的element的顺序也需要对应重新排列。 ## SegmentInputs `SegmentInputs` 会依赖 `sorted_seqs` 的信息,将原始的序列按照排序后的序列顺序,从横向切割,转为每个step中的inputs。 即下面的转变: ``` origin: xxxx xx xxx | | \ / ! 0 1 2 3 x x x x x x x x x ``` ## ConcatOutputs `ConcatOutputs` 需要 - 将每个时间步的输出重新还原为原始输入的序列顺序(以防止Infer阶段顺序打乱) - 将每个序列concat 为规则的mini-batch表示 ## 参考文献 1. [Tensorflow Bucketing](https://www.tensorflow.org/versions/r0.12/api_docs/python/contrib.training/bucketing) 2. [mxnet Bucketing](http://mxnet.io/how_to/bucketing.html) 3. [variable length input in RNN scenario](https://discuss.pytorch.org/t/about-the-variable-length-input-in-rnn-scenario/345/5) 4. [Level of details](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vel_of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