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zh-cn/contribute/OpenHarmony-64bits-coding-guide.md b/zh-cn/contribute/OpenHarmony-64bits-coding-guide.md new file mode 100755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a9a6b2b27ecd7c5b357b520ad8646817b80eeb44 --- /dev/null +++ b/zh-cn/contribute/OpenHarmony-64bits-coding-guide.md @@ -0,0 +1,590 @@ +# OpenHarmony 32/64位可移植编程规范 + +## 前言 + +### 目的 + +OpenHarmony的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基于开源的方式,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硬件互助,资源共享”、“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统一OS,弹性部署”的技术特性。 +OpenHarmony支持三种系统类型: + +1. 轻量系统(mini system),面向从MCU类处理器(例如Arm Cortex-M、RISC-V 32位)的轻量设备,硬件资源极其有限,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为128KiB; +2. 小型系统(small system),面向应用处理器(例如Arm Cortex-A 64位)的设备,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为1MiB +3. 标准系统(standard system),面向应用处理器(例如Arm Cortex-A 64位)的设备,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为128MiB + +因此,OpenHarmony的代码运行在32位/64位的设备上。对系统代码的可移植性、32位/64位运行模式下的编码需要一定的规约。本文以此为初衷,结合OpenHarmony的特点,拟定了相关编程规约,用于指导代码移植和64位编码,提升代码的规范性及可移植能力,供研发人员参考。 + +### 适用范围 +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C、C++代码,不区分语言的标准。 + +### 32位/64位系统的类型差异 + +#### 数据类型差异 + +大部分的32位系统采用的是ILP32,即int、long和pointer是32位长度。大部分的64位系统采用的是LP64,即long、long long、pointer是64位长度。Windows系统采用的是LLP64,即long long和pointer是64位长度。各系统基本数据长度对比如下表所示: + +| **TYPE** | **ILP32** | **LP64** | **LLP64** | **LP32** | **ILP64** | +| --------- | --------- | -------- | --------- | -------- | --------- | +| char | 1 | 1 | 1 | 1 | 1 | +| short | 2 | 2 | 2 | 2 | 2 | +| int | 4 | 4 | 4 | 2 | 8 | +| long | **4** | **8** | **4** | 4 | 8 | +| long long | 8 | 8 | 8 | 8 | 8 | +| float | 4 | 4 | 4 | 4 | 4 | +| double | 8 | 8 | 8 | 8 | 8 | +| size_t | **4** | **8** | **8** | 4 | 8 | +| pointer | **4** | **8** | **8** | 4 | 8 | + +上表中只包含了部分基本类型,下表分别将ILP32和LP64的siziof和print`进行对比,展示了更全面的常量和类型对应的差异: + +| Type | ILP32 sizeof | ILP32 print | LP64 sizeof | LP64 print | 备注 | +| ------------------ | ------------ | ----------- | ----------- | ---------- | ------ | +| bool | 1 | %u | 1 | %u | C++ | +| char | 1 | %d或%c | 1 | %d或%c | | +| unsigned char | 1 | %u | 1 | %u | | +| short | 2 | %d | 2 | %d | | +| unsigned short | 2 | %u | 2 | %u | | +| int | 4 | %d | 4 | %d | | +| unsigned int | 4 | %u | 4 | %u | | +| long | 4 | %ld | **8** | %ld | 有差异 | +| unsigned long | 4 | %lu | **8** | %lu | 有差异 | +| long int | 4 | %ld | **8** | %ld | 有差异 | +| unsigned long int | 4 | %lu | **8** | %lu | 有差异 | +| long long | 8 | %lld | 8 | %lld | | +| unsigned long long | 8 | %llu | 8 | %llu | | +| type * | 4 | %p | **8** | %p | 有差异 | +| pid_t | 4 | %d | 4 | %d | | +| socklen_t | 4 | %u | 4 | %u | | +| off_t | 4 | %zd | **8** | %zd | 有差异 | +| time_t | 4 | %zd | 8 | %zd | 有差异 | +| pthread_t | 4 | %zu | **8** | %zu | 有差异 | +| size_t | 4 | %zu | 8 | %zu | 有差异 | +| ssize_t | 4 | %zd | **8** | %zd | 有差异 | + +#### 数据结构对齐的差异 + +##### 包含指针数据结构对齐的变化 + +```c +typedef struct tagFoo { + void *p; + uint32_t i; +} Foo; +``` + +在32位系统上,指针长度为4,Foo 4字节对齐,sizeof(Foo) 等于8,在64位系统上,指针长度为8,Foo 8字节对齐,sizeof(Foo) 等于16。 + +##### 包含64位整形的数据结构对齐的变化 + +```c +typedef struct tagFoo { + uint64_t p; + uint32_t i; +} Foo; +``` + +虽然uint64_t是定长的,但由于对齐的存在,Foo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在32位系统上,Foo 4字节对齐,sizeof(Foo) 等于12,在64位系统上,Foo 8字节对齐,sizeof(Foo) 等于16。uint64_t替换为double,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 +### 约定 + +**规则**:编程时必须遵守的约定(must) + +**建议**:编程时应该遵守的约定(should) + +## 编程指导 + +### 总则 + +#### 【规则】开发者贡献的代码应当遵循此规范,编写出可同时应用于32位和64位的代码 + +【说明】由于OpenHarmony会长期同时存在32位的运行环境和64位的运行环境,而为了代码的一致性,开发者在编码时需要充分考虑代码的可移植能力。 + +### 数据类型定义和格式化 + +#### 【规则】应当使用统一定义的数据类型定义变量,无特殊意义或要求应当避免自行定义基本数据类型 + +【说明】基于可移植性要求,在32位和64位条件下,可变长度的数据类型可能导致兼容性错误,为简单清晰,要求采用归一清晰的数据类型进行定义。基于当前的要求,定义下列基础数据类型: + +| 类型定义 | ILP32 | LP64 | PRINT | 使用场景及代替类型 | +| ---------------- | ----- | ----- | ------- | ------------------------------------------------------------ | +| void | - | - | - | void,无类型,仅用于占位和通用指针定义 | +| char | 1 | 1 | %c | 对于字符串、数组直接使用原生char | +| int8_t | 1 | 1 | %d | 对于1字节整型使用int8_t,uint8_t | +| uint8_t | 1 | 1 | %u | 对于1字节整型使用int8_t,uint8_t | +| int16_t | 2 | 2 | %d | 代替short | +| uint16_t | 2 | 2 | %u | 代替unsigned short | +| int32_t | 4 | 4 | %d | 代替int | +| uint32_t | 4 | 4 | %u | 代替unsigned int | +| int64_t | 8 | 8 | %PRId64 | 代替long long,宏实现代码兼容 | +| uint64_t | 8 | 8 | %PRIu64 | 代替unsigned longlong,宏实现代码兼容 | +| float | 4 | 4 | %f | 单精度浮点数 | +| double | 8 | 8 | %lf | 双精度浮点数 | +| bool | 1 | 1 | %d | 布尔类型 | +| uintptr_t | **4** | **8** | %zu | 会根据32位和64位的不同定义为不同的长度,用于可能存储指针的场景 | +| type * | **4** | **8** | %p | type *,可变长度类型,与uintptr_t等价,存在类型转换时建议使用uintptr_t | +| nullptr_t | **4** | **8** | %p | 指针初始化 | +| pid_t | 4 | 4 | %d | Linux内置,固定长度 | +| socklen_t | 4 | 4 | %u | Linux内置,固定长度 | +| off_t/time_t | **4** | **8** | %zd | 可变长类型,有符号 | +| size_t/pthread_t | **4** | **8** | %zu | 可变长度类型,无符号,仅用于调用库函数的兼容性要求(比如底层API中使用了size_t) | + +上述类型定义在stddef.h(C)和cstdint(C++)标准库中,在采用#define重定义相关类型时,其源头应来自于上述类型。 + +非特殊情况,不要使用非标准类型。禁止定义通用基础类型,除非定义的类型有明确的特定含义。对于涉及到第三方接口及API调用中使用的基础数据类型,以相关专项规则为准。 + +【示例】非必要禁止自定义基础数据类型: + +```c +// 禁止使用下面代码来重定义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32;// 此定义禁止使用 + +// 已经有内置的uint32_t完全可代替上述定义,因此上述定义没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定义的类型有明确的专用意义,则可以保留定义: +typedef uint32_t DB_TABLE_ID; // 此定义可以保留 +``` + +【示例】下面2个类型的长度与通常理解不一致,禁止使用: + +| 类型定义 | ILP32 | LP64 | PRINT | 使用场景及代替类型 | +| -------- | ------ | ----- | ----- | ---------------------- | +| float_t | **12** | **4** | - | 长度不合常理,禁止使用 | +| double_t | **12** | **8** | - | 长度不合常理,禁止使用 | + +#### 【建议】应当避免使用非统一定义的可变长类型定义变量,为适配平台、第三方代码接口等使用,需要特殊说明 + +【说明】原生的long、int、short、size_t等类型,在64位和32位下其长度不确定,在编码时容易疏忽而导致代码隐患。如果将此类型用于外部存储或通信,则很容易导致系统间的不兼容,因此无特殊需求原则上应当避免使用这些类型。 + +【例外】如果因为平台、第三方、库函数等原因,可以有限使用。使用这些类型定义时需要增加说明方便理解。 + +【示例】 + +```c +long var; +// 该定义在64位下为8bytes,在32位下为4bytes,存在歧义,建议修改为uint32_t或uint64_t。 +``` + +#### 【规则】避免使用uchar类型定义变量 + +【说明】uchar或unsigned char用来定义字符串是一种不规范用法。对当前代码中已经存在的使用,需要修改为char类型(确认是字符串)或uint8_t(确认是无符号整数)。 + +对于涉及到8bit编码的非ANSI字符序列,建议仍然使用char类型来定义。C++情况下,可使用wchar等宽字符类型定义。 + +#### 【规则】当需要采用整型变量来存储指针时,变量应该定义成uintptr_t以适应不同的位宽 + +【说明】uintptr_t类型用于用于存储指针长度级别的数据,其长度在32位和64位可自动适应。 + +【示例】 + +```c +uintptr_t sessionPtr; + +// 将指针存储为变量时,强转和左值都应定义为uintptr_t,以适配不同场景字长的变化 +sessionPtr = (uintptr_t) GetMemAddress(); +``` + +#### 【建议】函数入参或返回值定义的类型与变量类型发生不匹配时候,需要谨慎处理,以保证按照赋值和类型转换的规则进行转换后的结果正确 + +【说明】如果不可避免出现了类型不一致的情况,需要谨慎进行类型转换,确保转换后的结果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 +【示例】 + +```c +long function (long l); +int main () { + int i = -2; + unsigned int k = 1U; + long n = function(i + k); +} +``` + +【注释】上面这段代码在 64 位系统上会失败,因为表达式 (i + k) 是一个无符号的 32 位表达式,在将其转换成 long 类型时,符号并没有得到扩展。入参的结果是不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将其中一个操作数强制转换成 64 位的类型。 + +#### 【规则】打印64位的整数请使用%PRId64,%PRIu64,%PRIx64等64位兼容宏进行格式化输出,不允许使用%d,%ld,%zd,%x,%lx等不兼容输出 + +【说明】如果待格式化的数据明确为64位类型(定义为uint64_t),其输出格式化应当采用下述方法: + +```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int main() +{ + uint64_t a = 0x1234567fffffff; + printf("a = %"PRIx64"\n", a); + return 0; +} +``` + +上述输出代码,在32位和64位环境下均能够正常输出64位长度数字。如果采用其它格式处理,都存在兼容性问题,需要注意避免,如下表: + +| 格式化方法 | ILP32构建 | ILP32结果 | LP64构建 | LP64结果 | 结论 | +| ---------- | -------------- | --------- | -------------- | -------- | ---------- | +| %lx | 类型不匹配告警 | 错误 | 无告警 | 正确 | **不兼容** | +| %zx | 类型不匹配告警 | 错误 | 无告警 | 正确 | **不兼容** | +| %llx | 无告警 | 正确 | 类型不匹配告警 | 正确 | **不兼容** | +| %p | 类型不匹配告警 | 错误 | 类型不匹配告警 | 正确 | **不兼容** | +| %PRIx64 | 无告警 | 正确 | 无告警 | 正确 | 兼容 | + +【示例】类型不匹配告警信息示例: + +```bash +# 32位编译 +format ‘%lx’ expects argument of type ‘long unsigned int’, but argument 2 has type ‘uint64_t {aka long long unsigned int}’ +format ‘%zx’ expects argument of type ‘size_t’, but argument 2 has type ‘uint64_t {aka long long unsigned int}’ +format ‘%p’ expects argument of type ‘void *’, but argument 2 has type ‘uint64_t {aka long long unsigned int}’ + +# 64位编译 +format ‘%llx’ expects argument of type ‘long long unsigned int’, but argument 2 has type ‘uint64_t {aka long unsigned int}’ +format ‘%p’ expects argument of type ‘void *’, but argument 2 has type ‘uint64_t {aka long unsigned int}’ +``` + +#### 【规则】打印输出可变类型数据,对齐时要考虑数据长度并预留足够空间 + +【说明】32位下指针及size_t长度最大只有8位(16进制)或10位(10进制),但在64位系统下,其最大宽度可达到20位,因此在打印输出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范围,避免打印因不对齐而影响用户体验。 + +#### 【规则】使用常量时,禁止采用L/UL作后缀,允许增加U后缀指定为unsigned int类型,允许增加LL/ULL后缀指定其长度为64位 + +【说明】无后缀的常量缺省为int类型;采用L/UL为后缀时,在32位和64位系统下,长度可能发生变化;确定需要64位时,采用LL/ULL为后缀定义以确保在32位和64位系统下均为64位长度。 + +| 常量定义 | ILP32 | LP64 | 使用场景 | +| -------------- | --------- | ----- | ------------------------------------------------------------ | +| 1 | 4 | 4 | 默认为int32_t类型,长度固定 | +| 1U | 4 | 4 | 默认为uint32_t类型,长度固定 | +| 1L | **4** | **8** | 后缀为L或UL,长度不同,应当避免使用 | +| 1UL | **4** | **8** | 后缀为L或UL,长度不同,应当避免使用 | +| 1LL | 8 | 8 | 默认为int64_t类型,长整形数据,直接使用LL,确定为64位,长度固定 | +| 1ULL | 8 | 8 | uint64_t类型,无符号长整形数据 | +| 0x7FFFFFFF | 4 | 4 | 不携带附加符号的数字,不超过int32_t的范围,默认为int32_t类型 | +| 0x7FFFFFFFL | **4** | **8** | 长度不同,避免使用 | +| 0x7FFFFFFFLL | 8 | 8 | 长度固定 | +| 0x80000000 | 4 | 4 | 小于uint32_t范围,类型为uint32_t类型 | +| 0x80000000L | **4** | **8** | 后缀为L,小于uint32_t范围,增加该参数没有意义,应当避免使用 | +| 0x80000000LL | 8 | 8 | 增加LL后缀,小于uint32_t范围,长度固定 | +| 0x8000000000 | **NA或8** | **8** | 无后缀,超过uint32_t的范围,编译器默认为LL或无效,64位下固定为uint64_t类型 | +| 0x8000000000L | **NA或8** | **8** | 后缀为L,对超过uint32_t的范围常数,增加该参数没有意义,应当避免使用 | +| 0x8000000000LL | 8 | 8 | 默认为LL,uint64_t类型 | + +从上表中可看出,使用L或UL后缀的常量,其长度在32位和64位下发生变化,不利于代码的可移植性,因此禁止使用这个后缀。 + +【示例】 + +```c +// 下面定义中的UL是没有意义的,在32位系统会出错,在64位系统不需要 +#define YYY_START_ADDRESS(XXX_START_ADDR + 0x80000000UL) +``` + +#### 【规则】应当使用标准头文件中定义的宏常量,避免自行定义 + +【说明】C(stdint.h)和C++(cstdint.h)的标准头文件中均有定义最大值/最小值的宏常量,源文件中引用即可,避免自行定义。 + +【示例】 + +```c +#include +#include + +int main() +{ + std::printf("%zu\n", sizeof(std::int64_t)); + std::printf("%s\n", PRId64); + std::printf("%+" PRId64 "\n", INT64_MIN); + std::printf("%+" PRId64 "\n", INT64_MAX); + + std::int64_t n = 7; + std::printf("%+" PRId64 "\n", n); +} +``` + +#### 【规则】应当使用统一的定义表示常量的无效值,避免直接使用全F等表示方法以适应不同的长度 + +【说明】同一个数字常量值在64位系统和32位系统上,按照32位系统有无符号类型,理解的结果可能不一样;特别是32位系统上最高bit位为1的,在32位系统上按照有符号类型理解成一个负数,在64位系统上是一个正数。要求统一使用typedef.h中的统一定义,表示数据的无效值。 + +```c +// 使用typedef.h中的定义 +#define INVALID_INT8((int8_t)(-1)) +#define INVALID_UINT8((uint8_t)(-1)) +#define INVALID_INT16((int16_t)(-1)) +#define INVALID_UINT16((uint16_t)(-1)) +#define INVALID_INT32((int32_t)(-1)) +#define INVALID_UINT32((uint32_t)(-1)) +#define INVALID_INT64((int64_t)(-1)) +#define INVALID_UINT64((uint64_t)(-1)) +``` + +【示例】 + +```c +// 在32位系统上,n是一个负数 +long n = 0xFFFFFFFF; +// 在64位系统上,n是一个正数,实际值为0x00000000FFFFFFFF。 +long n = 0xFFFFFFFF; +``` + +#### 【建议】对不会超过32位空间大小的临时变量,建议采用uint32_t定义 + +【说明】定义的变量不需要特别关注其类型,可采用默认的uint32_t类型,以减少因类型不一致导致的大量强制类型转换。 + +### 结构体对齐与填充 + +#### 【规则】代码中禁止采用常量硬编码来指定变量长度、结构体长度,应当使用sizeof等内建类型来获取 + +【说明】sizeof可自动计算相关变量和结构的长度,避免硬编码错误;同时在编译时即完成了所属变量长度的计算,不会影响运行性能。 + +在64位系统下默认对齐方式是8字节对齐,使用sizeof()获取结构体长度来取代硬编码,以避免因结构对齐导致的长度计算错误。 + +联合在使用时,需要特别关注到其长度在64位和32位下的不同,避免在计算长度时出现错误。特别是按照最大长度进行计算和空间申请。 + +【示例】未采用sizeof计算结构长度,可能导致内存空间不足。 + +```c +int32_t *p; +p = (int32_t *)malloc(4 * ELEMENTS_NUMBER); +// 这行代码假定指针的长度为4字节,而这在LP64中是不正确的,此时是8字节。 + +//正确的方法应使用sizeof() +int32_t *p; +p = (int32_t *)malloc(sizeof(p) * ELEMENTS_NUMBER); +``` + +#### 【建议】特殊情况下,64位系统可以强制编译器指定对齐方式 + +【说明】在需要时,为保持代码兼容性,可采用指定对齐方式。使用伪指令#pragma pack (n),编译器将按照n 个字节对齐;使用伪指令#pragma pack (),取消自定义字节对齐方式。 + +【样例】 + +```c +#pragma pack(push) # 保存当前的对齐方式 +#pragma pack(1) # 设置对齐方式为1字节对齐 +struct test +{ + ...... +}; +#pragma pack(pop) # 恢复之前的对齐方式 +``` + +#### 【规则】涉及多机通信的消息结构体,需要对齐统一。基于兼容性考虑,可优先采用1字节对齐;禁止使用8字节对齐和64位数据类型以避免与32位系统通信错误 + +【说明】板间通信消息涉及到跨板操作,除非所有软件同步升级,否则将会导致通信失败。为兼容性考虑,对已经存在的协议和结构,保持1字节对齐,并转换为网络序。对新增的通信协议,为通信效率和处理性能考虑,可以有条件采用4字节对齐。 + +#### 【规则】对外提供的接口数据结构应当避免出现填充,至少要求采用4字节对齐 + +【说明】对功能特性对外提供的API头文件,如果其中涉及到结构体定义,应当避免结构体填充,建议能够在自然对齐情况下数据不出现空洞,至少需要保证4字节对齐。 + +#### 【建议】应当使用成员名称访问结构体成员,禁止使用偏移方式访问 + +【说明】数据结构成员的偏移在32位和64位对齐情况下,其偏移值不同,不能直接计算每个成员的大小之后作为偏移;在32位系统上没有自动填充的数据结构,到了64位上有可能出现自动填充。 + +【示例】 + +```c +Struct A +{ + uint32_t a; + uint32_t *p; + uint32_t b; +}; +``` + +成员b的偏移等于sizeof(a) + sizeof(p)在32位系统上成立,在64位系统上不成立。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直接通过变量名称进行索引定位: + +```c +xxx.b = 123; +``` + +如果结构定义比较特殊,比如结构体只是消息的头部,后续还有其它字段,则可能需要重新定义此结构,使结构体内部不出现填充字段。 + +【示例】 + +```c +typedef struct { + uint32_t self; /* 其它对齐结构 */ + uint32_t brother; /* 其它对齐结构 */ + uint8_t processedFlag; /* 当前节点是否被处理过的标志 */ + uint8_t reserve[3]; /* 为了4字节对齐的保留字段 */ +} TreeNodeInfo; + +typedef struct { + TreeNodeInfo nodeInfo; /* 每一个node的树信息的数据结构 */ + void *userInfo; /* 每一个node的用户信息数据结构 */ +} TreeNode; +``` + +TreeNode结构体中有两个成员结构体,下面的代码中根据第二个成员来获取第一个成员的地址,采用第二个成员首地址减去sizeof(第一个成员)计算(inUserInfo指向结构体中的userInfo字段): + +```c +inTreeNodeInfo = (TreeNodeInfo *)((void *)(((char *)inUserInfo) - sizeof(TreeNodeInfo))); +``` + +结构体采用自然对齐,需要注意到子结构体TreeNodeInfo,在32位下其长度为12bytes,在64位下,**其长度也是12位**。结构体TreeNode在32位下成员结构体之间无填充,其长度为16bytes,但在64位下的结构体长度:sizeof(TreeNodeInfo)=12,sizeof(TreeNode)=24,即子结构体TreeNodeInfo后有4个字节的填充字段,因此在64位下通过上述方法获取前一个字段地址,就会漏算填充的4个字节,导致成员访问出错。 + +#### 【建议】结构体定义时,为节省存储空间,在保证可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8字节自然对齐,避免出现填充 + +【说明】如果结构体能够实现自然对齐,则不需要进行填充,可有效节省结构体的无效空间。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前提下,建议将size_t和pointer等64位长度类型放在结构体两端定义。 + +【示例】 + +```c +// 下面的结构体,在自然对齐情况下,其长度为24bytes +struct Foo +{ + int32_t a; + uint64_t l; + int32_t x; +} + +// 经过适当调整,可优化到16bytes +struct Foo +{ + uint64_t l; + int32_t a; + int32_t x; +} +``` + +### 数据类型转换及运算 + +#### 【规则】应当避免不同类型的数据之间的隐式类型转换,如果必要,应当采用显式类型转换,避免在32位和64位系统结果不一致 + +【说明】谨慎处理不同长度和精度的操作数之间进行运算,避免因默认转换出现精度和符号的丢失。64位与32位混合编程情况下,需要关注隐式类型转换的几个重要点: + +1. 64位长度的变量给32长度变量赋值,低32位直接赋值,高32位被截断丢失;低32位再根据左值变量类型理解成有符号或者无符号 + +2. 反之,32位长度的变量给64长度变量赋值,根据源32位为有符号或者无符号进行符号扩展,目的64位数再根据变量类型理解成有符号或者无符号。 + +3. 有符号数与无符号数进行运算,如果不指定结果类型,系统默认按照无符号方式理解。 + +上述转换过程可能带来不符合原意的结果,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尽可能避免隐式的转换。 + +【示例】转换后结果看上去正确的示例 + +```c +int32_t t1 = -2; +int64_t t2 = 1; +int32_t t3 = t1 + t2; +printf("t3 = %d\n", t3); + +// 打印结果: t3 = -1 +``` + +t1是个32位数,t2是个64位数,在做运算之前,先把t1也扩展成64位的。加法完成之后结果是一个64位的int64_t类型,在内存中16进制存储值为:0xffffffffffffffff,在给32位int32_t类型赋值发生截断, 值为0xffffffff,再理解成有符号32位,值为-1。此结果虽然看上去正确,但发生了数据截断,可能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 + +【示例】有符号向无符号转换 + +```c +int64_t t1 = -1; +uint32_t t2 = t1; +printf("t2=%u", t2); + +// 打印结果:t2=4294967295 +``` + +t1是个64位int64_t类型,用二进制表示为0xffffffffffffffff,如果赋值给一个32位int类型,高32位丢失,直接显示位低32位的值,二进制为0xffffffff,按照无符号方式理解,值为4294967295。 + +【示例】32位向64位无符号转换 + +```c +int32_t t1 = -1; +uint64_t t2 = t1; +printf("t2 = %lu\n", t2); + +// 打印结果:t2 = 18446744073709551615 +``` + +源32位是个有符号的负数,扩展时,应该带符号扩展,负数高位全部为f,扩展后值为0xffffffffffffffff。目的64位类型是个无符号的数,所以其值是一个很大的正数。 + +#### 【规则】当需要将指针作为基址,再按照字节计算偏移时,指针需要强制转换为uintptr_t或uint8_t *等单字节指针类型 + +【说明】如果转换为整型,采用uint32_t强转,会出现指针被截断的情况,因此需要转换为uintptr_t。也可转换为单字节宽度的指针类型,如uint8_t *、char *等,转为上述方式后,偏移均被理解为字节。void *类型实际也会按照1字节进行偏移,但为了类型明确化,建议使用前面更明确的类型代替。 + +【示例】 + +```c +// 错误 +void *pPkt = (void *)((uint32_t)MSG_GET_DATA_ADDR(msgAddr) + OFFSET); + +// 正确 +void *pPkt = (void *)((uintptr_t)MSG_GET_DATA_ADDR(msgAddr) + OFFSET);// C +void *pPkt = reinterpret_cast(reinterpret_cast(MSG_GET_DATA_ADDR(msgAddr)) + OFFSET); // C++ +``` + +#### 【规则】禁止指针与uint32_t之间相互赋值,包括函数参数传递 + +【说明】如果要定义的变量可能是不确定长度的指针,使用void *;如果要定义的变量既可以是指针,也可以是整形,使用uintptr_t。 + +【示例】指针与整型的转换 + +```c +int32_t i, *p, *q; +p = &i; +q = (int32_t *) (int32_t)&i; + +// 在A32架构下,p = q;但是在A64-LP64架构下,p != q +``` + +为了避免这种类型冲突问题,可以用uintptr_t来表示指针类型。 + +#### 【规则】禁止size_t与int32_t/uint32_t之间相互赋值,包括函数参数传递 + +【说明】可变长度类型禁止与32长度类型强转。 + +【示例】 + +```c +int32_t length = (int32_t)strlen(str); // 错误 +``` + +strlen返回size_t(它在LP64中是unsigned long),当赋值给一个int32_t时,截断是必然发生的。而通常,截断只会在str的长度大于2GB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在程序中一般不会出现,容易出现问题。 + +#### 【规则】在64位环境下使用大数组或大for循环索引时,索引类型应当与下标边界保持一致 + +【说明】如果系统中使用了超大数组或超大循环,在64位环境有可能超过32位的索引范围,则需要使用可变长度类型或64位类型来定义数组下标或循环变量,避免因变量范围不足而导致不能全量遍历。 + +【示例】 + +```c +int64_t count = BIG_NUMBER; +for (unsigned int index = 0; index != count; index++) + ... +``` + +在64位系统上,由于int64_t是64位类型,count是一个很大的数。unsigned int是32位类型 导致上面的循环永远不会终止。因此,index应该改成int64_t类型。 + +### 位域和字节序 + +#### 【规则】基于位域的变量定义需要充分考虑位域的基础类型及对齐问题,避免在不同的位宽下计算出错 + +【说明】位域的宽度需要结合对齐进行理解,结构体会变长;对位域的取值需要采用名称,避免采用直接计算。 + +#### 【规则】在64位系统上,考虑移位操作带来的长度差异,以及移位以后生成的值隐形扩展到64位的问题 + +【说明】位移运算时,需要检查是否可能导致溢出而回绕的情况,需要修改为32位类型避免结果不一致。 + +【示例】 + +```c +int64_t t = 1 << a; // 需考虑a的大小 +``` + +在32位系统上,a的最大值是32,在64位系统上,是64。如果a是一个32位变量,其结果还要考虑到64位扩展问题。 + +### 第三方库和差异化功能 + +#### 【规则】64位系统使用到的第三方类库,都必须是支持64位的 + +【说明】部分库函数、第三方开源代码本身对64位的支持不定完善,需要针对所有涉及的代码进行评估,确保其可运行在64位环境下。部分库函数在64位和32位采用不同的接口实现,因此需要确保使用正确的接口。 + +【示例】内存映射处理,在32位系统下可使用mmap,如果映射超过2GBytes,则需要使用mmap64;但64位系统下可统一使用mmap。 + +#### 【规则】涉及到底层汇编的功能,需要在64位和32位系统分别独立调测,避免功能不可用 + +【说明】切换到64位后,寄存器个数和位宽都有变化,涉及到汇编的相关调测功能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调测,并需要同时关注32位和64位下的代码有效性。 + +【示例】调用栈的推栈功能,在32位和64位内嵌的汇编代码需要独立编写调测。 + +#### 【规则】补丁功能需要同时支持32位指令和64位指令差异 + +【说明】由于指令长度变更,补丁机制及功能需要适配修改。 + +#### 【规则】64位系统使用到的工具,都必须是支持64位的 + +【说明】如果不可避免出现了类型不一致的情况,需要谨慎进行类型转换,确保转换后的结果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diff --git a/zh-cn/contribute/OpenHarmony-hdf-coding-guide.md b/zh-cn/contribute/OpenHarmony-hdf-coding-guide.md new file mode 100755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c7ae8e8f2bf412c75499e91eb5d1eace88de77e --- /dev/null +++ b/zh-cn/contribute/OpenHarmony-hdf-coding-guide.md @@ -0,0 +1,635 @@ +# OpenHarmony HDF驱动编程规范 + +## 前言 + +### 目的 + +OpenHarmony的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基于开源的方式,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硬件互助,资源共享”、“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统一OS,弹性部署”的技术特性。 + +HDF(Hardware Driver Foundation)驱动框架,为开发者提供驱动框架能力,包括驱动加载、驱动服务管理和驱动消息机制。旨在构建统一的驱动架构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开发环境,力求做到一次开发,多系统部署。 + +因此,对基于HDF实现的OpenHarmony驱动代码需要有一定的编程规约,以满足驱动代码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技术特性。本文以此为初衷,结合OpenHarmony和HDF的特点,拟定了相关编程规约,用于指导驱动代码的开发编码,提升代码的规范性及可移植性,供开发者参考。 + +## 编程规范 + +### 总则 + +#### 【规则】OpenHarmony的驱动程序,应当使用HDF框架提供的能力实现 + +【说明】HDF驱动框架提供了驱动加载、驱动服务管理和驱动消息机制,同时还提供了操作系统抽象层(OSAL,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Layer)和平台抽象层(PAL, Platform Abstract Layer)来保证驱动程序的跨系统跨平台部署的特性。除此之外,HDF提供了驱动模型的抽象、公共工具、外围器件框架等能力。开发者应该基于HDF提供的这些能力开发驱动,从而保证驱动程序可以在各种形态的OpenHarmony上进行部署。 + +#### 【规则】开发者应当遵循此规范要求,开发能够同时满足内核态和用户态的驱动 + +【说明】内核态驱动与用户态驱动天然存在着差异,两种形态适用的场景也不尽相同。开发者在业务设计和开发的时候应当遵循此规范,使用HDF提供的OSAL、PAL等特性来屏蔽形态的差异,来保证开发的驱动同时满足内核态和用户态。 + +#### 【建议】使用HDF框架时,编译脚本应当包含drivers/framework/include目录,而不是子模块目录 + +【说明】drivers/framework/include目录是HDF对外暴露的头文件根目录,此目录下面按照功能划分为核心框架、OSAL和PAL等多个子模块目录。在使用对应头文件时,建议编译脚本包含到drivers/framework/include目录,这样在代码中进行引用时,可以避免重复包含,也便于区分对应子模块,达到驱动范围内的统一。 + +【样例】 + +```gn +config("xxxx_private_config") { + include_dirs = [ + "//drivers/framework/include", + "//drivers/framework/include/core", # 不建议 + ] +} +``` + +```c +#include +#include // 不建议 +``` + +### HDF核心框架 + +#### 【规则】应当按照驱动入口对象HdfDriverEntry中的职责定义来实现Bind、Init和Release方法,避免职责不单一引入问题 + +【说明】HdfDriverEntry对象是HDF驱动的入口,其中的三个方法指针均有各自的职责,开发者需按照方法职责来实现对应函数。 + +```c +struct HdfDriverEntry g_sampleDriverEntry = { + .moduleVersion = 1, + .moduleName = "sample_driver", + .Bind = SampleDriverBind, // 职责:绑定驱动对外提供的服务接口到HDF + .Init = SampleDriverInit, // 职责:初始化驱动自身的业务 + .Release = SampleDriverRelease, // 职责:释放驱动资源,发生异常时也会调用 +}; + +HDF_INIT(g_sampleDriverEntry); +``` + +#### 【规则】驱动服务的结构定义,首个成员必须是IDeviceIoService类型 + +【说明】HDF框架内部实现约束,驱动定义的服务接口,首个成员必须是IDeviceIoService类型。 + +【样例】 + +```c +struct ISampleDriverService { + struct IDeviceIoService ioService; // 首个成员必须是IDeviceIoService类型 + int32_t (*FunctionA)(void); // 驱动的第一个服务接口 + int32_t (*FunctionB)(uint32_t inputCode); // 驱动的第二个服务接口,可以依次往下累加 +}; +``` + +【样例】 + +```c +struct ISampleDriverService { + struct IDeviceIoService ioService; // 首个成员必须是IDeviceIoService类型 + void *instance; // 也可以封装服务实例,在实例中提供服务接口 +}; +``` + +#### 【规则】在HdfDriverEntry的Bind方法中,必须完成全部驱动服务接口的绑定,禁止将服务接口未定义或定义为空 + +【说明】驱动定义的服务接口,均是对外暴露的,如果未定义或定义为空,可能会导致外部调用时产生异常,从而降低驱动的可靠性。 + +【样例】 + +```c +int32_t SampleDriverBind(struct HdfDeviceObject *deviceObject) +{ + static struct ISampleDriverService sampleDriver = { + .FunctionA = SampleDriverServiceA, + .FunctionB = NULL, // 禁止定义为空 + }; + // 将ioService与HDF创建的设备对象进行绑定 + deviceObject->service = &sampleDriver.ioService; + return HDF_SUCCESS; +} +``` + +#### 【建议】在HdfDriverEntry的Init方法中,应当调用HdfDeviceSetClass接口,对驱动的类型进行定义 + +【说明】驱动的类型可以用于归类当前设备的驱动程序,也可以用来查询当前设备的驱动能力。为了便于后续驱动的统一管理,建议通过HdfDeviceSetClass接口来设置当前驱动的类型。 + +【样例】 + +```c +int32_t SampleDriverInit(struct HdfDeviceObject *deviceObject) +{ + // 设置驱动的类型为DISPLAY + if (!HdfDeviceSetClass(deviceObject, DEVICE_CLASS_DISPLAY)) { + HDF_LOGE("HdfDeviceSetClass failed"); + return HDF_FAILURE; + } + return HDF_SUCCESS; +} +``` + +### HCS配置规范 + +HCS(HDF Configuration Source)是HDF驱动框架的配置描述源码,内容以Key-Value为主要形式。它实现了配置代码与驱动代码解耦,便于开发者进行配置管理。 + +驱动配置包含两部分,HDF框架定义的驱动设备描述和驱动的私有配置信息。 + +**设备描述信息** + +HDF框架加载驱动所需要的信息来源于HDF框架定义的驱动设备描述,因此基于HDF框架开发的驱动必须要在HDF框架定义的device_info.hcs配置文件中添加对应的设备描述。 + +#### 【规则】在进行驱动设备配置之前,应当明确驱动所属的硬件和部署形态,规划需要配置的目录和文件 + +【说明】在OpenHarmony源码的vendor目录下,按照芯片厂商、开发板、配置的目录进行规划,HDF驱动的配置位于hdf_config目录下。根据硬件规格,此hdf_config目录下存放内核态配置信息或者分别内核态和用户态的配置信息。开发者应当根据驱动所属的硬件和部署形态,确定在哪一个目录下进行配置。 + +【样例】 + +```bash +$openharmony_src_root/vendor/hisilicon/hispark_taurus/hdf_config # 内核态配置文件目录,无用户态 + +$openharmony_src_root/vendor/hisilicon/Hi3516DV300/hdf_config/khdf # 内核态配置文件目录 +$openharmony_src_root/vendor/hisilicon/Hi3516DV300/hdf_config/uhdf # 用户态配置文件目录 +$openharmony_src_root/vendor/hisilicon/Hi3516DV300/hdf_config/khdf/device_info/device_info.hcs # 内核态驱动设备描述配置文件 +$openharmony_src_root/vendor/hisilicon/Hi3516DV300/hdf_config/khdf/lcd/lcd_config.hcs # 内核态驱动私有配置文件 +``` + +#### 【规则】驱动设备在配置时,应当充分使用已有的配置信息,继承已有的配置模板 + +【说明】在HDF框架定义的device_info.hcs配置文件中,已经配置好了host、device和deviceNode的模板,开发者在配置驱动设备时,应该充分利用已有配置信息和HCS的继承特性,减少重复的配置工作量。 + +【样例】 + +``` +root { + device_info { + match_attr = "hdf_manager"; + template host { // host模板 + hostName = ""; + priority = 100; // host启动优先级(0-200),值越大优先级越低,建议默认配100,优先级相同则不保证host的加载顺序 + template device { // device模板 + template deviceNode { // deviceNode模板 + policy = 0; // policy字段是驱动服务发布的策略 + priority = 100; // 驱动启动优先级(0-200),值越大优先级越低,建议默认配100,优先级相同则不保证device的加载顺序 + preload = 0; // 驱动按需加载字段 + permission = 0664; // 驱动创建设备节点权限 + moduleName = ""; + serviceName = ""; + deviceMatchAttr = ""; + } + } + } + // 继承模板的节点如果使用模板中的默认值,则节点字段可以缺省 + sample_host :: host { // sample_host继承了host模板 + hostName = "host0"; // host名称,host节点是用来存放某一类驱动的容器 + device_sample :: device { // device_sample继承了device模板 + device0 :: deviceNode { // device0继承了deviceNode模板 + policy = 1; // 覆写了模板中的policy值 + moduleName = "sample_driver"; // 驱动名称,该字段的值必须和驱动入口结构的moduleName值一致 + serviceName = "sample_service"; // 驱动对外发布服务的名称,必须唯一 + deviceMatchAttr = "sample_config"; // 驱动私有数据匹配的关键字,必须和驱动私有数据配置表中的match_attr值相等 + } + } + } + } +} +``` + +#### 【规则】驱动模型的设计和归类应当满足业务需要和既定类型,禁止重复配置Host和Device + +【说明】HDF框架将一类设备驱动放在同一个Host里面,开发者也可以将Host中的驱动功能分层独立开发和部署,支持一个驱动多个Node,HDF驱动模型如下图所示: + +![HDF驱动模型.png](../device-dev/driver/figures/HDF驱动模型.png) + +开发者应当将同一类的设备放在同一个Host里面,在新增设备时,检查是否已经存在同类型的Host。如果已存在Host,则将Device配置在此Host中,禁止重复配置Host。一个驱动设备应该只属于一类驱动类型,因此也禁止将同一个Device配置在不同Host当中。 + +#### 【规则】驱动服务必须按照业务规则设置对外发布的策略,禁止设置不必要的发布策略 + +【说明】驱动服务是HDF驱动设备对外提供能力的对象,由HDF框架统一管理。HDF框架定义了驱动对外发布服务的策略,是由配置文件中的policy字段来控制,policy字段的取值范围以及含义如下: + +```c +typedef enum { + /* 驱动不提供服务 */ + SERVICE_POLICY_NONE = 0, + /* 驱动对内核态发布服务 */ + SERVICE_POLICY_PUBLIC = 1, + /* 驱动对内核态和用户态都发布服务 */ + SERVICE_POLICY_CAPACITY = 2, + /* 驱动服务不对外发布服务,但可以被订阅 */ + SERVICE_POLICY_FRIENDLY = 3, + /* 驱动私有服务不对外发布服务,也不能被订阅 */ + SERVICE_POLICY_PRIVATE = 4, + /* 错误的服务策略 */ + SERVICE_POLICY_INVALID +} ServicePolicy; +``` + +因此,驱动服务应该按照业务规则来设置发布策略,禁止设置不必要的发布策略,如内核态驱动设置用户态的发布策略。 + +【样例】 + +``` +root { + device_info { + sample_host { + sample_device { + device0 { + policy = 1; // 驱动对内核态发布服务 + ... + } + } + } + } +} +``` + +#### 【规则】驱动创建设备节点权限必须与驱动的发布规则互相匹配 + +【说明】在HDF框架定义的device_info.hcs配置文件中,permission为驱动创建的设备节点权限字段。该字段的取值使用Unix文件权限的八进制数字模式来表示,长度为4位,例如0644。permission字段仅在驱动服务对用户态发布服务时(即policy = 2)才会生效。 + +开发者应当保证驱动服务的发布策略与设备节点的权限互相匹配,否则可能会导致驱动服务无法访问或设备节点的权限被放大。 + +【样例】 + +``` +root { + device_info { + sample_host { + sample_device { + device0 { + policy = 2; // 驱动对内核态和用户态都发布服务 + permission = 0640; // 建议值 + ... + } + } + } + } +} +``` + +【反例】 + +``` +root { + device_info { + sample_host { + sample_device { + device0 { + policy = 2; // 驱动对内核态和用户态都发布服务 + permission = 0777; // 权限过大 + ... + } + } + } + } +} +``` + +【反例】 + +``` +root { + device_info { + sample_host { + sample_device { + device0 { + policy = 1; // 驱动对内核态发布服务,不会创建设备节点 + permission = 0640; // 冗余配置 + ... + } + } + } + } +} +``` + +#### 【规则】应当根据业务要求配置是否按需加载 + +【说明】在HDF框架定义的device_info.hcs配置文件中,preload为驱动按需加载字段,取值的范围见如下枚举: + +```c +typedef enum { + /* 系统启动时默认加载 */ + DEVICE_PRELOAD_ENABLE = 0, + /* 当系统支持快启时,则在快启完成后再加载;如果系统不支持快启,与DEVICE_PRELOAD_ENABLE含义相同 */ + DEVICE_PRELOAD_ENABLE_STEP2, + /* 系统启动时默认不加载,当使用时HDF框架会尝试动态加载 */ + DEVICE_PRELOAD_DISABLE, + /* 无效值 */ + DEVICE_PRELOAD_INVALID +} DevicePreload; +``` + +开发者应当根据驱动的业务要求,将preload字段配置为相应的值,从而HDF框架可以按照preload规则进行驱动的加载。 + +【样例】 + +``` +root { + device_info { + sample_host { + sample_device { + device0 { + preload = 2; // 使用时按需加载 + ... + } + } + } + } +} +``` + +#### 【建议】当preload字段配置为默认加载时,应当根据业务要求配置按序加载的优先级 + +【说明】在HDF框架定义的device_info.hcs配置文件中,priority字段(取值范围为整数0到200)是用来表示Host和驱动的优先级。不同的Host内的驱动,Host的priority值越小,驱动加载优先级越高;同一个Host内驱动的priority值越小,加载优先级越高。priority字段的默认值为100,当未配置或字段值相同时,HDF框架将不保证驱动的加载顺序。开发者应当根据业务场景的要求,配置preority字段,保证各个驱动的启动顺序。 + +【样例】 + +``` +root { + device_info { + sample_host0 { + priority = 100; + sample_device { + device0 { + preload = 0; // 默认加载 + priority = 100; // HDF保证在device1之前加载 + ... + } + device1 { + preload = 0; // 默认加载 + priority = 200; // HDF保证在device0之后加载 + ... + } + } + } + sample_host1 { + priority = 100; // 由于与sample_host0的优先级相同,HDF将不保证加载顺序 + ... + } + } +} +``` + +**驱动私有配置信息** + +如果驱动有私有配置,则可以添加一个驱动的配置文件,用来填写一些驱动的默认配置信息,HDF框架在加载驱动的时候,会将对应的配置信息获取并保存在HdfDeviceObject中的property里面,通过Bind和Init传递给驱动。 + +#### 【规则】驱动私有配置文件应当按照器件类型或者模块进行目录划分,并放置在相应的目录下 + +【说明】开发者应当对驱动的私有配置文件进行合理的目录规划,禁止将私有配置文件放置在配置的根目录下。 + +【样例】 + +```bash +$openharmony_src_root/vendor/hisilicon/Hi3516DV300/hdf_config/khdf/sample/sample_config.hcs # 正确,将私有配置文件放置在了sample目录下 + +$openharmony_src_root/vendor/hisilicon/Hi3516DV300/hdf_config/khdf/sample_config.hcs # 错误,将私有配置文件放置在了配置根目录下 +``` + +#### 【规则】应当将驱动私有配置文件包含到hdf_config配置目录下的hdf.hcs文件中 + +【说明】hdf.hcs文件是配置信息的汇总文件,在HDF编译和运行时,将会解析此文件中的内容,加载驱动的私有配置信息到驱动的设备节点中。开发者应当保证hdf.hcs文件中包含了驱动的私有配置文件,从而保证驱动能够正确初始化。 + +【样例】 + +```c +#include "device_info/device_info.hcs" +#include "sample/sample_config.hcs" // 包含驱动私有配置文件 + +root { + module = "hisilicon,hi35xx_chip"; +} +``` + +#### 【规则】驱动私有配置信息中的matchAttr字段值,必须与device_info.hcs中配置的deviceMatchAttr字段值一致 + +【说明】HDF框架会通过match_attr字段的值,来与驱动设备进行关联。如果配置错误,将导致私有配置信息无法获取。 + +【样例】 + +``` +root { + sample_config { + ... + match_attr = "sample_config"; // 该字段的值必须和device_info.hcs中的deviceMatchAttr值一致 + } +} +``` + +#### 【规则】驱动私有配置信息中的字段名,使用下划线命名法 + +【说明】由于C/C++语言编程指导的命名规则要求,驱动的私有配置信息中的字段名,应当使用下划线命名法。这样,在实现代码中对私有配置数据结构进行定义时,可以满足命名规则,也便于代码和配置文件的统一管理。 + +【样例】 + +``` +root { + sample_config { + sample_version = 1; // 使用下划线命名 + sample_bus = "I2C_0"; + match_attr = "sample_config"; + } +} +``` + +### HCS宏 + +驱动的私有配置信息会被加载到HdfDeviceObject中的property中,因此会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这在轻量和小型系统中带来的缺点尤为明显。为了减少私有配置信息的内存占用,HDF框架提供了HCS宏,来解析驱动的私有配置信息。 + +#### 【规则】在内存敏感或跨系统类型的驱动场景下,应当使用HCS宏来解析驱动的私有配置信息 + +【说明】开发者应当明确驱动的使用场景,如果对内存敏感或者需要跨轻量、小型和标准系统使用,应当使用HCS宏来解析驱动的私有配置信息,从而保证驱动的性能和可移植性。 + +【样例】 + +```c +#include + +#define SAMPLE_CONFIG_NODE HCS_NODE(HCS_ROOT, sample_config) + +ASSERT_EQ(HCS_PROP(SAMPLE_CONFIG_NODE, sampleVersion), 1); +ASSERT_EQ(HCS_PROP(SAMPLE_CONFIG_NODE, sample_bus), "I2C_0"); +ASSERT_EQ(HCS_PROP(SAMPLE_CONFIG_NODE, match_attr), "sample_config"); +``` + +### HDF工具 + +#### 【规则】在使用HdfSbuf进行数据通信时,应当明确通信的场景,并根据相应场景确定创建的HdfSbuf类型 + +【说明】HdfSbuf是HDF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数据结构,此结构根据通信的场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定义在hdf_sbuf.h头文件的枚举中: + +```c +enum HdfSbufType { + SBUF_RAW = 0, /* SBUF use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ser space and the kernel space */ + SBUF_IPC, /* SBUF used for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 + SBUF_IPC_HW, /* Reserved for extension */ + SBUF_TYPE_MAX, /* Maximum value of the SBUF type */ +}; +``` + +开发者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应当明确是跨用户态和内核态通信场景,还是用户态的进程间通信,从而创建相应的HdfSbuf。 + +【样例】 + +```c +void SampleDispatchBetweenUserAndKernel() +{ + int32_t ret; + /* 跨用户态和内核态进行通信的场景 */ + struct HdfSBuf *data = HdfSBufTypedObtain(SBUF_RAW); + ... + ret = sample->dispatcher->Dispatch(&sample->object, CMD_SAMPLE_DISPATCH, data, NULL); + ... + HdfSBufRecycle(data); +} +``` + +【样例】 + +```c++ +void SampleDispatchIpc() +{ + /* 跨进程进行通信的场景 */ + struct HdfSBuf *data = HdfSBufTypedObtain(SBUF_IPC); + ... + int ret = sample->dispatcher->Dispatch(sample, CMD_SAMPLE_DISPATCH, data, nullptr); + ... + HdfSBufRecycle(data); +} +``` + +#### 【规则】在使用HDF的日志打印时,应当明确定义HDF_LOG_TAG日志打印的标签 + +【说明】HDF框架提供了一套日志打印工具hdf_log.h,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HDF的日志打印进行驱动运行日志的输出。HDF_LOG_TAG宏的作用是定义日志打印的标签,开发者必须在打印日志前进行定义。 + +【样例】 + +```c +#include + +#define HDF_LOG_TAG sample_driver // 定义日志的标签 + +int32_t SampleDriverInit(struct HdfDeviceObject *deviceObject) +{ + HDF_LOGI("sample driver is initialized"); // 使用HDF日志工具打印日志 + return HDF_SUCCESS; +} +``` + +#### 【规则】应当对HDF框架方法的返回值进行有效判断,并使用HDF提供的错误码 + +【说明】HDF框架提供的方法有明确的错误码返回值,开发者在使用时应当进行判断,而不是选择忽略。对应的返回值为hdf_base.h头文件中的错误码,开发者在使用HDF或实现自定义方法时,应当统一使用HDF提供的错误码。 + +【样例】 + +```c +int32_t SampleDriverInit(struct HdfDeviceObject *deviceObject) +{ + int32_t ret; + // 判断设备类型设置是否成功 + if (!HdfDeviceSetClass(deviceObject, DEVICE_CLASS_DISPLAY)) { + HDF_LOGE("HdfDeviceSetClass failed"); + return HDF_FAILURE; + } + ret = InitDiver(); + // 自定义方法使用HDF的错误码 + if (ret != HDF_SUCCESS) { + HDF_LOGE("init drvier is failed"); + return ret; + } + return HDF_SUCCESS; +} +``` + +### OSAL框架 + +HDF OSAL框架屏蔽了OpenHarmony各个系统类型之间的接口差异,对外提供统一的OS接口,包括内存管理、线程、互斥体、自旋锁、信号量、定时器、文件、中断、时间、原子、固件、I/O操作模块。 + +#### 【规则】跨轻量、小型和标准系统类型的驱动,必须通过OSAL框架来使用操作系统接口 + +【说明】OSAL屏蔽了OS接口之间的差异,开发者应当基于OSAL来操作OS的接口,保证驱动能够跨系统类型运行。 + +【样例】 + +```c +#include +#include + +struct DevHandle *SampleInit(void) +{ + struct DevHandle *handle = (struct DevHandle *)OsalMemCalloc(sizeof(struct DevHandle)); + if (handle == NULL) { + HDF_LOGE("OsalMemCalloc handle failed"); + return NULL; + } + return handle; +} +``` + +【样例】 + +```c +#include + +void SampleSleep(uint32_t timeMs) +{ + OsalMSleep(timeMs); +} +``` + +### PAL框架 + +HDF PAL框架对平台类驱动进行了抽象,并对外提供统一的操作接口,包括GPIO、I2C、SPI、UART、RTC、SDIO、EMMC、DSI、PWM、WATCHDOG等模块。 + +#### 【规则】跨轻量、小型和标准系统类型的驱动,必须通过PAL框架来使用平台驱动 + +【说明】PAL屏蔽了不同系统类型之间的平台驱动接口差异,开发者应当基于PAL来操作这些接口,保证驱动能够跨系统类型运行。 + +【样例】 + +```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static uint32_t g_irqCnt; + +/* GPIO中断服务样例函数 */ +static int32_t SampleGpioIrqHandler(uint16_t gpio, void *data) +{ + HDF_LOGE("%s: irq triggered, on gpio:%u, data=%p", __func__, gpio, data); + g_irqCnt++; // 如果中断服务函数触发执行,则将全局中断计数加1 + return GpioDisableIrq(gpio); +} + +/* GPIO样例函数 */ +static int32_t SampleGpioIrqEdge(void) +{ + int32_t ret; + uint16_t valRead; + uint16_t mode; + uint16_t gpio = 83; // 待测试的GPIO管脚号 + uint32_t timeout; + + /* 将管脚方向设置为输出 */ + ret = GpioSetDir(gpio, GPIO_DIR_OUT); + ... + /* 禁止该管脚中断 */ + ret = GpioDisableIrq(gpio); + ... + /* 为管脚设置中断服务函数,触发模式为上升沿和下降沿共同触发 */ + mode = OSAL_IRQF_TRIGGER_RISING | OSAL_IRQF_TRIGGER_FALLING; + ret = GpioSetIrq(gpio, mode, SampleGpioIrqHandler, NULL); + ... + /* 使能此管脚中断 */ + ret = GpioEnableIrq(gpio); + ... + g_irqCnt = 0; // 清除全局计数器 + timeout = 0; // 等待时间清零 + /* 等待此管脚中断服务函数触发,等待超时时间为1000毫秒 */ + while (g_irqCnt <= 0 && timeout < 1000) { + ret = GpioRead(gpio, &valRead); + ... + ret = GpioWrite(gpio, (valRead == GPIO_VAL_LOW) ? GPIO_VAL_HIGH : GPIO_VAL_LOW); + ... + OsalMDelay(200); // 等待中断触发 + timeout += 200; + } + ret = GpioUnSetIrq(gpio); + ... + return (g_irqCnt > 0) ? HDF_SUCCESS : HDF_FAILURE; +} +``` diff --git "a/zh-cn/contribute/\350\264\241\347\214\256\344\273\243\347\240\201.md" "b/zh-cn/contribute/\350\264\241\347\214\256\344\273\243\347\240\201.md" index 32df024b0cd31f87d1efd29caed6a31c35bc770e..2a252b42a75f18e042c592e798f7146b70ee7180 100755 --- "a/zh-cn/contribute/\350\264\241\347\214\256\344\273\243\347\240\201.md" +++ "b/zh-cn/contribute/\350\264\241\347\214\256\344\273\243\347\240\201.md" @@ -22,6 +22,8 @@ - [Python语言编程规范](https://pep8.org/) - [C&C++语言安全编程指南](OpenHarmony-c-cpp-secure-coding-guide.md) - [Java语言安全编程指南](OpenHarmony-Java-secure-coding-guide.md) +- [32/64位可移植编程规范](OpenHarmony-64bits-coding-guide.md) +- [HDF驱动编程规范](OpenHarmony-hdf-coding-guide.md) - [Log打印规范](OpenHarmony-Log-guide.md) ### 开源软件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