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RNN配置与示例¶
我们在paddle/gserver/tests/test_RecurrentGradientMachine
单测中,通过多组语义相同的单双层RNN配置,讲解如何使用双层RNN。
示例1:双进双出,subseq间无memory¶
配置:单层RNN(sequence_layer_group
)和双层RNN(sequence_nest_layer_group
),语义完全相同。
读取双层序列的方法¶
首先,我们看一下单双层序列的不同数据组织形式(您也可以采用别的组织形式):
- 单层序列的数据(
Sequence/tour_train_wdseg
)如下,一共有10个样本。每个样本由两部分组成,一个label(此处都为2)和一个已经分词后的句子。
2 酒店 有 很 舒适 的 床垫 子 , 床上用品 也 应该 是 一人 一 换 , 感觉 很 利落 对 卫生 很 放心 呀 。
2 很 温馨 , 也 挺 干净 的 * 地段 不错 , 出来 就 有 全家 , 离 地铁站 也 近 , 交通 很方便 * 就是 都 不 给 刷牙 的 杯子 啊 , 就 第一天 给 了 一次性杯子 *
2 位置 方便 , 强烈推荐 , 十一 出去玩 的 时候 选 的 , 对面 就是 华润万家 , 周围 吃饭 的 也 不少 。
2 交通便利 , 吃 很 便利 , 乾 浄 、 安静 , 商务 房 有 电脑 、 上网 快 , 价格 可以 , 就 早餐 不 好吃 。 整体 是 不错 的 。 適 合 出差 來 住 。
2 本来 准备 住 两 晚 , 第 2 天 一早 居然 停电 , 且 无 通知 , 只有 口头 道歉 。 总体来说 性价比 尚可 , 房间 较 新 , 还是 推荐 .
2 这个 酒店 去过 很多 次 了 , 选择 的 主要原因 是 离 客户 最 便宜 相对 又 近 的 酒店
2 挺好 的 汉庭 , 前台 服务 很 热情 , 卫生 很 整洁 , 房间 安静 , 水温 适中 , 挺好 !
2 HowardJohnson 的 品质 , 服务 相当 好 的 一 家 五星级 。 房间 不错 、 泳池 不错 、 楼层 安排 很 合理 。 还有 就是 地理位置 , 简直 一 流 。 就 在 天一阁 、 月湖 旁边 , 离 天一广场 也 不远 。 下次 来 宁波 还会 住 。
2 酒店 很干净 , 很安静 , 很 温馨 , 服务员 服务 好 , 各方面 都 不错 *
2 挺好 的 , 就是 没 窗户 , 不过 对 得 起 这 价格
- 双层序列的数据(
Sequence/tour_train_wdseg.nest
)如下,一共有4个样本。样本间用空行分开,代表不同的双层序列,序列数据和上面的完全一样。每个样本的子句数分别为2,3,2,3。
2 酒店 有 很 舒适 的 床垫 子 , 床上用品 也 应该 是 一人 一 换 , 感觉 很 利落 对 卫生 很 放心 呀 。
2 很 温馨 , 也 挺 干净 的 * 地段 不错 , 出来 就 有 全家 , 离 地铁站 也 近 , 交通 很方便 * 就是 都 不 给 刷牙 的 杯子 啊 , 就 第一天 给 了 一次性杯子 *
2 位置 方便 , 强烈推荐 , 十一 出去玩 的 时候 选 的 , 对面 就是 华润万家 , 周围 吃饭 的 也 不少 。
2 交通便利 , 吃 很 便利 , 乾 浄 、 安静 , 商务 房 有 电脑 、 上网 快 , 价格 可以 , 就 早餐 不 好吃 。 整体 是 不错 的 。 適 合 出差 來 住 。
2 本来 准备 住 两 晚 , 第 2 天 一早 居然 停电 , 且 无 通知 , 只有 口头 道歉 。 总体来说 性价比 尚可 , 房间 较 新 , 还是 推荐 .
2 这个 酒店 去过 很多 次 了 , 选择 的 主要原因 是 离 客户 最 便宜 相对 又 近 的 酒店
2 挺好 的 汉庭 , 前台 服务 很 热情 , 卫生 很 整洁 , 房间 安静 , 水温 适中 , 挺好 !
2 HowardJohnson 的 品质 , 服务 相当 好 的 一 家 五星级 。 房间 不错 、 泳池 不错 、 楼层 安排 很 合理 。 还有 就是 地理位置 , 简直 一 流 。 就 在 天一阁 、 月湖 旁边 , 离 天一广场 也 不远 。 下次 来 宁波 还会 住 。
2 酒店 很干净 , 很安静 , 很 温馨 , 服务员 服务 好 , 各方面 都 不错 *
2 挺好 的 , 就是 没 窗户 , 不过 对 得 起 这 价格
其次,我们看一下单双层序列的不同dataprovider(见sequenceGen.py
):
- 单层序列的dataprovider如下:
- word_slot是integer_value_sequence类型,代表单层序列。
- label是integer_value类型,代表一个向量。
def hook(settings, dict_file, **kwargs):
settings.word_dict = dict_file
settings.input_types = [integer_value_sequence(len(settings.word_dict)),
integer_value(3)]
@provider(init_hook=hook)
def process(settings, file_name):
with open(file_name, 'r') as fdata:
for line in fdata:
label, comment = line.strip().split('\t')
label = int(''.join(label.split()))
words = comment.split()
word_slot = [settings.word_dict[w] for w in words if w in settings.word_dict]
yield word_slot, label
- 双层序列的dataprovider如下:
- word_slot是integer_value_sub_sequence类型,代表双层序列。
- label是integer_value_sequence类型,代表单层序列,即一个子句一个label。注意:也可以为integer_value类型,代表一个向量,即一个句子一个label。通常根据任务需求进行不同设置。
- 关于dataprovider中input_types的详细用法,参见PyDataProvider2。
def hook2(settings, dict_file, **kwargs):
settings.word_dict = dict_file
settings.input_types = [integer_value_sub_sequence(len(settings.word_dict)),
integer_value_sequence(3)]
@provider(init_hook=hook2)
def process2(settings, file_name):
with open(file_name) as fdata:
label_list = []
word_slot_list = []
for line in fdata:
if (len(line)) > 1:
label,comment = line.strip().split('\t')
label = int(''.join(label.split()))
words = comment.split()
word_slot = [settings.word_dict[w] for w in words if w in settings.word_dict]
label_list.append(label)
word_slot_list.append(word_slot)
else:
yield word_slot_list, label_list
label_list = []
word_slot_list = []
模型中的配置¶
首先,我们看一下单层序列的配置(见sequence_layer_group.conf
)。注意:batchsize=5表示一次过5句单层序列,因此2个batch就可以完成1个pass。
settings(batch_size=5)
data = data_layer(name="word", size=dict_dim)
emb = embedding_layer(input=data, size=word_dim)
# (lstm_input + lstm) is equal to lstmemory
with mixed_layer(size=hidden_dim*4) as lstm_input:
lstm_input += full_matrix_projection(input=emb)
lstm = lstmemory_group(input=lstm_input,
size=hidden_dim,
act=TanhActivation(),
gate_act=SigmoidActivation(),
state_act=TanhActivation(),
lstm_layer_attr=ExtraLayerAttribute(error_clipping_threshold=50))
lstm_last = last_seq(input=lstm)
with mixed_layer(size=label_dim,
act=SoftmaxActivation(),
bias_attr=True) as output:
output += full_matrix_projection(input=lstm_last)
outputs(classification_cost(input=output, label=data_layer(name="label", size=1)))
其次,我们看一下语义相同的双层序列配置(见sequence_nest_layer_group.conf
),并对其详细分析:
- batchsize=2表示一次过2句双层序列。但从上面的数据格式可知,2句双层序列和5句单层序列的数据完全一样。
- data_layer和embedding_layer不关心数据是否是序列格式,因此两个配置在这两层上的输出是一样的。
- lstmemory:
- 单层序列过了一个mixed_layer和lstmemory_group。
- 双层序列在同样的mixed_layer和lstmemory_group外,直接加了一层group。由于这个外层group里面没有memory,表示subseq间不存在联系,即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把双层seq拆成单层,因此双层序列过完lstmemory的输出和单层的一样。
- last_seq:
- 单层序列直接取了最后一个元素
- 双层序列首先(last_seq层)取了每个subseq的最后一个元素,将其拼接成一个新的单层序列;接着(expand_layer层)将其扩展成一个新的双层序列,其中第i个subseq中的所有向量均为输入的单层序列中的第i个向量;最后(average_layer层)取了每个subseq的平均值。
- 分析得出:第一个last_seq后,每个subseq的最后一个元素就等于单层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而expand_layer和average_layer后,依然保持每个subseq最后一个元素的值不变(这两层仅是为了展示它们的用法,实际中并不需要)。因此单双层序列的输出是一样旳。
settings(batch_size=2)
data = data_layer(name="word", size=dict_dim)
emb_group = embedding_layer(input=data, size=word_dim)
# (lstm_input + lstm) is equal to lstmemory
def lstm_group(lstm_group_input):
with mixed_layer(size=hidden_dim*4) as group_input:
group_input += full_matrix_projection(input=lstm_group_input)
lstm_output = lstmemory_group(input=group_input,
name="lstm_group",
size=hidden_dim,
act=TanhActivation(),
gate_act=SigmoidActivation(),
state_act=TanhActivation(),
lstm_layer_attr=ExtraLayerAttribute(error_clipping_threshold=50))
return lstm_output
lstm_nest_group = recurrent_group(input=SubsequenceInput(emb_group),
step=lstm_group,
name="lstm_nest_group")
# hasSubseq ->(seqlastins) seq
lstm_last = last_seq(input=lstm_nest_group, agg_level=AggregateLevel.EACH_SEQUENCE)
# seq ->(expand) hasSubseq
lstm_expand = expand_layer(input=lstm_last, expand_as=emb_group, expand_level=ExpandLevel.FROM_SEQUENCE)
# hasSubseq ->(average) seq
lstm_average = pooling_layer(input=lstm_expand,
pooling_type=AvgPooling(),
agg_level=AggregateLevel.EACH_SEQUENCE)
with mixed_layer(size=label_dim,
act=SoftmaxActivation(),
bias_attr=True) as output:
output += full_matrix_projection(input=lstm_average)
outputs(classification_cost(input=output, label=data_layer(name="label", size=1)))
示例2:双进双出,subseq间有memory¶
配置:单层RNN(sequence_rnn.conf
),双层RNN(sequence_nest_rnn.conf
和sequence_nest_rnn_readonly_memory.conf
),语义完全相同。
读取双层序列的方法¶
我们看一下单双层序列的不同数据组织形式和dataprovider(见rnn_data_provider.py
)
data = [
[[[1, 3, 2], [4, 5, 2]], 0],
[[[0, 2], [2, 5], [0, 1, 2]], 1],
]
@provider(input_types=[integer_value_sub_sequence(10),
integer_value(3)])
def process_subseq(settings, file_name):
for d in data:
yield d
@provider(input_types=[integer_value_sequence(10),
integer_value(3)])
def process_seq(settings, file_name):
for d in data:
seq = []
- 单层序列:有两句,分别为[1,3,2,4,5,2]和[0,2,2,5,0,1,2]。
- 双层序列:有两句,分别为[[1,3,2],[4,5,2]](2个子句)和[[0,2],[2,5],[0,1,2]](3个子句)。
- 单双层序列的label都分别是0和1
模型中的配置¶
我们选取单双层序列配置中的不同部分,来对比分析两者语义相同的原因。
- 单层序列:过了一个很简单的recurrent_group。每一个时间步,当前的输入y和上一个时间步的输出rnn_state做了一个全链接。
def step(y):
mem = memory(name="rnn_state", size=hidden_dim)
return fc_layer(input=[y, mem],
size=hidden_dim,
act=TanhActivation(),
bias_attr=True,
name="rnn_state")
out = recurrent_group(step=step, input=emb)
- 双层序列,外层memory是一个元素:
- 内层inner_step的recurrent_group和单层序列的几乎一样。除了boot_layer=outer_mem,表示将外层的outer_mem作为内层memory的初始状态。外层outer_step中,outer_mem是一个子句的最后一个向量,即整个双层group是将前一个子句的最后一个向量,作为下一个子句memory的初始状态。
- 从输入数据上看,单双层序列的句子是一样的,只是双层序列将其又做了子序列划分。因此双层序列的配置中,必须将前一个子句的最后一个元素,作为boot_layer传给下一个子句的memory,才能保证和单层序列的配置中“每一个时间步都用了上一个时间步的输出结果”一致。
def outer_step(x):
outer_mem = memory(name="outer_rnn_state", size=hidden_dim)
def inner_step(y):
inner_mem = memory(name="inner_rnn_state",
size=hidden_dim,
boot_layer=outer_mem)
return fc_layer(input=[y, inner_mem],
size=hidden_dim,
act=TanhActivation(),
bias_attr=True,
name="inner_rnn_state")
inner_rnn_output = recurrent_group(
step=inner_step,
input=x)
last = last_seq(input=inner_rnn_output, name="outer_rnn_state")
return inner_rnn_output
out = recurrent_group(step=outer_step, input=SubsequenceInput(emb))
- 双层序列,外层memory是单层序列:
- 由于外层每个时间步返回的是一个子句,这些子句的长度往往不等长。因此当外层有is_seq=True的memory时,内层是无法直接使用它的,即内层memory的boot_layer不能链接外层的这个memory。
- 如果内层memory想间接使用这个外层memory,只能通过
pooling_layer
、last_seq
或first_seq
这三个layer将它先变成一个元素。但这种情况下,外层memory必须有boot_layer,否则在第0个时间步时,由于外层memory没有任何seq信息,因此上述三个layer的前向会报出“Check failed: input.sequenceStartPositions”的错误。
示例3:双进双出,输入不等长¶
输入不等长是指recurrent_group的多个输入在各时刻的长度可以不相等, 但需要指定一个和输出长度一致的input,用targetInlink表示。参考配置:单层RNN(sequence_rnn_multi_unequalength_inputs.conf
),双层RNN(sequence_nest_rnn_multi_unequalength_inputs.conf
)
读取双层序列的方法¶
我们看一下单双层序列的数据组织形式和dataprovider(见rnn_data_provider.py
)
data2 = [
[[[1, 2], [4, 5, 2]], [[5, 4, 1], [3, 1]] ,0],
[[[0, 2], [2, 5], [0, 1, 2]],[[1, 5], [4], [2, 3, 6, 1]], 1],
]
@provider(input_types=[integer_value_sub_sequence(10),
integer_value_sub_sequence(10),
integer_value(2)],
should_shuffle=False)
def process_unequalength_subseq(settings, file_name): #双层RNN的dataprovider
for d in data2:
yield d
@provider(input_types=[integer_value_sequence(10),
integer_value_sequence(10),
integer_value(2)],
should_shuffle=False)
def process_unequalength_seq(settings, file_name): #单层RNN的dataprovider
for d in data2:
words1=reduce(lambda x,y: x+y, d[0])
words2=reduce(lambda x,y: x+y, d[1])
yield words1, words2, d[2]
data2 中有两个样本,每个样本有两个特征, 记fea1, fea2。
- 单层序列:两个样本分别为[[1, 2, 4, 5, 2], [5, 4, 1, 3, 1]] 和 [[0, 2, 2, 5, 0, 1, 2], [1, 5, 4, 2, 3, 6, 1]]
- 双层序列:两个样本分别为
- 样本1:[[[1, 2], [4, 5, 2]], [[5, 4, 1], [3, 1]]]。fea1和fea2都分别有2个子句,fea1=[[1, 2], [4, 5, 2]], fea2=[[5, 4, 1], [3, 1]]
- 样本2:[[[0, 2], [2, 5], [0, 1, 2]],[[1, 5], [4], [2, 3, 6, 1]]]。fea1和fea2都分别有3个子句, fea1=[[0, 2], [2, 5], [0, 1, 2]], fea2=[[1, 5], [4], [2, 3, 6, 1]]。
- 注意:每个样本中,各特征的子句数目需要相等。这里说的“双进双出,输入不等长”是指fea1在i时刻的输入的长度可以不等于fea2在i时刻的输入的长度。如对于第1个样本,时刻i=2, fea1[2]=[4, 5, 2],fea2[2]=[3, 1],3≠2。
- 单双层序列中,两个样本的label都分别是0和1
模型中的配置¶
单层RNN(sequence_rnn_multi_unequalength_inputs.conf
)和双层RNN(sequence_nest_rnn_multi_unequalength_inputs.conf
)两个模型配置达到的效果完全一样,区别只在于输入为单层还是双层序列,现在我们来看它们内部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 单层序列:
- 过了一个简单的recurrent_group。每一个时间步,当前的输入y和上一个时间步的输出rnn_state做了一个全连接,功能与示例2中
sequence_rnn.conf
的step
函数完全相同。这里,两个输入x1,x2分别通过calrnn返回最后时刻的状态。结果得到的encoder1_rep和encoder2_rep分别是单层序列,最后取encoder1_rep的最后一个时刻和encoder2_rep的所有时刻分别相加得到context。 - 注意到这里recurrent_group输入的每个样本中,fea1和fea2的长度都分别相等,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recurrent_group要求输入为单层序列时,所有输入的长度都必须相等。
- 过了一个简单的recurrent_group。每一个时间步,当前的输入y和上一个时间步的输出rnn_state做了一个全连接,功能与示例2中
def step(x1, x2):
def calrnn(y):
mem = memory(name = 'rnn_state_' + y.name, size = hidden_dim)
out = fc_layer(input = [y, mem],
size = hidden_dim,
act = TanhActivation(),
bias_attr = True,
name = 'rnn_state_' + y.name)
return out
encoder1 = calrnn(x1)
encoder2 = calrnn(x2)
return [encoder1, encoder2]
encoder1_rep, encoder2_rep = recurrent_group(
name="stepout",
step=step,
input=[emb1, emb2])
encoder1_last = last_seq(input = encoder1_rep)
encoder1_expandlast = expand_layer(input = encoder1_last,
expand_as = encoder2_rep)
context = mixed_layer(input = [identity_projection(encoder1_expandlast),
identity_projection(encoder2_rep)],
size = hidden_dim)
- 双层序列:
- 双层RNN中,对输入的两个特征分别求时序上的连续全连接(
inner_step1
和inner_step2
分别处理fea1和fea2),其功能与示例2中sequence_nest_rnn.conf
的outer_step
函数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此时输入[SubsequenceInput(emb1), SubsequenceInput(emb2)]
在各时刻并不等长。 - 函数
outer_step
中可以分别处理这两个特征,但我们需要用targetInlink指定recurrent_group的输出的格式(各子句长度)只能和其中一个保持一致,如这里选择了和emb2的长度一致。 - 最后,依然是取encoder1_rep的最后一个时刻和encoder2_rep的所有时刻分别相加得到context。
- 双层RNN中,对输入的两个特征分别求时序上的连续全连接(
def outer_step(x1, x2):
outer_mem1 = memory(name = "outer_rnn_state1", size = hidden_dim)
outer_mem2 = memory(name = "outer_rnn_state2", size = hidden_dim)
def inner_step1(y):
inner_mem = memory(name = 'inner_rnn_state_' + y.name,
size = hidden_dim,
boot_layer = outer_mem1)
out = fc_layer(input = [y, inner_mem],
size = hidden_dim,
act = TanhActivation(),
bias_attr = True,
name = 'inner_rnn_state_' + y.name)
return out
def inner_step2(y):
inner_mem = memory(name = 'inner_rnn_state_' + y.name,
size = hidden_dim,
boot_layer = outer_mem2)
out = fc_layer(input = [y, inner_mem],
size = hidden_dim,
act = TanhActivation(),
bias_attr = True,
name = 'inner_rnn_state_' + y.name)
return out
encoder1 = recurrent_group(
step = inner_step1,
name = 'inner1',
input = x1)
encoder2 = recurrent_group(
step = inner_step2,
name = 'inner2',
input = x2)
sentence_last_state1 = last_seq(input = encoder1, name = 'outer_rnn_state1')
sentence_last_state2_ = last_seq(input = encoder2, name = 'outer_rnn_state2')
encoder1_expand = expand_layer(input = sentence_last_state1,
expand_as = encoder2)
return [encoder1_expand, encoder2]
encoder1_rep, encoder2_rep = recurrent_group(
name="outer",
step=outer_step,
input=[SubsequenceInput(emb1), SubsequenceInput(emb2)],
targetInlink=emb2)
encoder1_last = last_seq(input = encoder1_rep)
encoder1_expandlast = expand_layer(input = encoder1_last,
expand_as = encoder2_rep)
context = mixed_layer(input = [identity_projection(encoder1_expandlast),
identity_projection(encoder2_rep)],
size = hidden_dim)
示例4:beam_search的生成¶
T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