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on-Find算法详解

GitHub

![](../pictures/souyisou.png) **labuladong 刷题辅助插件上线,欢迎大家使用,[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labuladong/fucking-algorithm/releases),别忘了点个 star**~ **-----------** 今天讲讲 Union-Find 算法,也就是常说的并查集算法,主要是解决图论中「动态连通性」问题的。名词很高端,其实特别好理解,等会解释,另外这个算法的应用都非常有趣。 说起这个 Union-Find,应该算是我的「启蒙算法」了,因为《算法4》的开头就介绍了这款算法,可是把我秀翻了,感觉好精妙啊!后来刷了 LeetCode,并查集相关的算法题目都非常有意思,而且《算法4》给的解法竟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只要加一个微小的修改就可以把时间复杂度降到 O(1)。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动态连通性吧。 ### 一、问题介绍 简单说,动态连通性其实可以抽象成给一幅图连线。比如下面这幅图,总共有 10 个节点,他们互不相连,分别用 0~9 标记: ![](../pictures/unionfind/1.jpg) 现在我们的 Union-Find 算法主要需要实现这两个 API: ```java class UF { /* 将 p 和 q 连接 */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判断 p 和 q 是否连通 */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返回图中有多少个连通分量 */ public int count(); } ``` 这里所说的「连通」是一种等价关系,也就是说具有如下三个性质: 1、自反性:节点`p`和`p`是连通的。 2、对称性:如果节点`p`和`q`连通,那么`q`和`p`也连通。 3、传递性:如果节点`p`和`q`连通,`q`和`r`连通,那么`p`和`r`也连通。 比如说之前那幅图,0~9 任意两个**不同**的点都不连通,调用`connected`都会返回 false,连通分量为 10 个。 如果现在调用`union(0, 1)`,那么 0 和 1 被连通,连通分量降为 9 个。 再调用`union(1, 2)`,这时 0,1,2 都被连通,调用`connected(0, 2)`也会返回 true,连通分量变为 8 个。 ![](../pictures/unionfind/2.jpg) 判断这种「等价关系」非常实用,比如说编译器判断同一个变量的不同引用,比如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圈计算等等。 这样,你应该大概明白什么是动态连通性了,Union-Find 算法的关键就在于`union`和`connected`函数的效率。那么用什么模型来表示这幅图的连通状态呢?用什么数据结构来实现代码呢? ### 二、基本思路 注意我刚才把「模型」和具体的「数据结构」分开说,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使用森林(若干棵树)来表示图的动态连通性,用数组来具体实现这个森林。 怎么用森林来表示连通性呢?我们设定树的每个节点有一个指针指向其父节点,如果是根节点的话,这个指针指向自己。比如说刚才那幅 10 个节点的图,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相互连通,就是这样: ![](../pictures/unionfind/3.jpg) ```java class UF { // 记录连通分量 private int count; // 节点 x 的节点是 parent[x] private int[] parent; /* 构造函数,n 为图的节点总数 */ public UF(int n) { // 一开始互不连通 this.count = n; // 父节点指针初始指向自己 parent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parent[i] = i; } /* 其他函数 */ } ``` **如果某两个节点被连通,则让其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根节点接到另一个节点的根节点上**: ![](../pictures/unionfind/4.jpg) ```java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将两棵树合并为一棵 parent[rootP] = rootQ; // parent[rootQ] = rootP 也一样 count--; // 两个分量合二为一 } /* 返回某个节点 x 的根节点 */ private int find(int x) { // 根节点的 parent[x] == x while (parent[x] != x) x = parent[x]; return x; } /* 返回当前的连通分量个数 */ public 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 **这样,如果节点`p`和`q`连通的话,它们一定拥有相同的根节点**: ![](../pictures/unionfind/5.jpg) ```java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 至此,Union-Find 算法就基本完成了。是不是很神奇?竟然可以这样使用数组来模拟出一个森林,如此巧妙的解决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那么这个算法的复杂度是多少呢?我们发现,主要 API`connected`和`union`中的复杂度都是`find`函数造成的,所以说它们的复杂度和`find`一样。 `find`主要功能就是从某个节点向上遍历到树根,其时间复杂度就是树的高度。我们可能习惯性地认为树的高度就是`logN`,但这并不一定。`logN`的高度只存在于平衡二叉树,对于一般的树可能出现极端不平衡的情况,使得「树」几乎退化成「链表」,树的高度最坏情况下可能变成`N`。 ![](../pictures/unionfind/6.jpg) 所以说上面这种解法,`find`,`union`,`connected`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N)。这个复杂度很不理想的,你想图论解决的都是诸如社交网络这样数据规模巨大的问题,对于`union`和`connected`的调用非常频繁,每次调用需要线性时间完全不可忍受。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想办法避免树的不平衡呢**?只需要略施小计即可。 ### 三、平衡性优化 我们要知道哪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平衡现象,关键在于`union`过程: ```java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将两棵树合并为一棵 parent[rootP] = rootQ; // parent[rootQ] = rootP 也可以 count--; ``` 我们一开始就是简单粗暴的把`p`所在的树接到`q`所在的树的根节点下面,那么这里就可能出现「头重脚轻」的不平衡状况,比如下面这种局面: ![](../pictures/unionfind/7.jpg) 长此以往,树可能生长得很不平衡。**我们其实是希望,小一些的树接到大一些的树下面,这样就能避免头重脚轻,更平衡一些**。解决方法是额外使用一个`size`数组,记录每棵树包含的节点数,我们不妨称为「重量」: ```java class UF { private int count; private int[] parent; // 新增一个数组记录树的“重量”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UF(int n) { this.count = n; parent = new int[n]; // 最初每棵树只有一个节点 // 重量应该初始化 1 size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parent[i] = i; size[i] = 1; } } /* 其他函数 */ } ``` 比如说`size[3] = 5`表示,以节点`3`为根的那棵树,总共有`5`个节点。这样我们可以修改一下`union`方法: ```java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小树接到大树下面,较平衡 if (size[rootP] > size[rootQ]) { parent[rootQ] = rootP; size[rootP] += size[rootQ]; } else { parent[rootP] = rootQ; size[rootQ] += size[rootP]; } count--; } ``` 这样,通过比较树的重量,就可以保证树的生长相对平衡,树的高度大致在`logN`这个数量级,极大提升执行效率。 此时,`find`,`union`,`connected`的时间复杂度都下降为 O(logN),即便数据规模上亿,所需时间也非常少。 ### 四、路径压缩 这步优化特别简单,所以非常巧妙。我们能不能进一步压缩每棵树的高度,使树高始终保持为常数? ![](../pictures/unionfind/8.jpg) 这样`find`就能以 O(1) 的时间找到某一节点的根节点,相应的,`connected`和`union`复杂度都下降为 O(1)。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简单,只需要在`find`中加一行代码: ```java private int find(int x) { while (parent[x] != x) { // 进行路径压缩 parent[x] = parent[parent[x]]; x = parent[x]; } return x; } ``` 这个操作有点匪夷所思,看个 GIF 就明白它的作用了(为清晰起见,这棵树比较极端): ![](../pictures/unionfind/9.gif) 可见,调用`find`函数每次向树根遍历的同时,顺手将树高缩短了,最终所有树高都不会超过 3(`union`的时候树高可能达到 3)。 PS:读者可能会问,这个 GIF 图的find过程完成之后,树高恰好等于 3 了,但是如果更高的树,压缩后高度依然会大于 3 呀?不能这么想。这个 GIF 的情景是我编出来方便大家理解路径压缩的,但是实际中,每次find都会进行路径压缩,所以树本来就不可能增长到这么高,你的这种担心应该是多余的。 ### 五、最后总结 我们先来看一下完整代码: ```java class UF { // 连通分量个数 private int count; // 存储一棵树 private int[] parent; // 记录树的“重量”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UF(int n) { this.count = n; parent = new int[n]; size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parent[i] = i; size[i] = 1; } }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小树接到大树下面,较平衡 if (size[rootP] > size[rootQ]) { parent[rootQ] = rootP; size[rootP] += size[rootQ]; } else { parent[rootP] = rootQ; size[rootQ] += size[rootP]; } count--; }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private int find(int x) { while (parent[x] != x) { // 进行路径压缩 parent[x] = parent[parent[x]]; x = parent[x]; } return x; } public 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 ``` Union-Find 算法的复杂度可以这样分析:构造函数初始化数据结构需要 O(N) 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连通两个节点`union`、判断两个节点的连通性`connected`、计算连通分量`count`所需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1)。 **_____________** **刷算法,学套路,认准 labuladong,公众号和 [在线电子书](https://labuladong.gitee.io/algo/) 持续更新最新文章**。 **本小抄即将出版,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小抄」限时免费获取,回复「进群」可进刷题群一起刷题,带你搞定 LeetCode**。

======其他语言代码====== ### javascript ```js class UF { // 记录连通分量 count; // 节点 x 的根节点是 parent[x] parent; constructor(n) { // 一开始互不连通 this.count = n; // 父节点指针初始指向自己 this.parent = new Array(n); for (let i = 0; i < n; i++) this.parent[i] = i; } /* 返回某个节点 x 的根节点 */ find(x) { // 根节点的 parent[x] == x while (this.parent[x] !== x) x = this.parent[x]; return x; } /* 将 p 和 q 连接 */ union(p, q) { // 如果某两个节点被连通,则让其中的(任意) // 一个节点的根节点接到另一个节点的根节点上 let rootP = this.find(p); let rootQ = this.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将两棵树合并为一棵 parent[rootP] = rootQ; // parent[rootQ] = rootP 也一样 count--; // 两个分量合二为一 } /* 判断 p 和 q 是否连通 */ connected(p, q) { let rootP = this.find(p); let rootQ = this.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 返回图中有多少个连通分量 */ getCount() { return this.count; }; } ``` 引入size属性,更好地平衡森林。 ```js class UF { // 记录连通分量 count; // 节点 x 的根节点是 parent[x] parent; // 记录树的“重量” size; constructor(n) { // 一开始互不连通 this.count = n; // 父节点指针初始指向自己 this.parent = new Array(n); this.size = new Array(n); for (let i = 0; i < n; i++) { this.parent[i] = i; this.size[i] = 1; } } /* 返回某个节点 x 的根节点 */ find(x) { // 根节点的 parent[x] == x while (this.parent[x] !== x) { // 进行路径压缩 this.parent[x] = this.parent[this.parent[x]]; x = this.parent[x]; } return x; } /* 将 p 和 q 连接 */ union(p, q) { // 如果某两个节点被连通,则让其中的(任意) // 一个节点的根节点接到另一个节点的根节点上 let rootP = this.find(p); let rootQ = this.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小树接到大树下面,较平衡 if (this.size[rootP] > this.size[rootQ]) { this.parent[rootQ] = rootP; this.size[rootP] += this.size[rootQ]; } else { this.parent[rootP] = rootQ; this.size[rootQ] += this.size[rootP]; } this.count--; // 两个分量合二为一 } /* 判断 p 和 q 是否连通 */ connected(p, q) { let rootP = this.find(p); let rootQ = this.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 返回图中有多少个连通分量 */ getCount() { return this.cou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