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现有应用案例分析 文/刘秋杉 2016年10月,迪拜酋长国宣布在2020年前将所有交易转移到区块链的战略,预计每年可以由此节省2500万工时。区块链技术正在一步一步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的交易和经济行为,不仅仅如此,它也在改革金融以外更广阔的方方面面。这篇文章将与大家一起由细到宏来思考区块链究竟如何用,如何落实每一步。 ### 共享经济 #### Airbnb 与区块链 Airbnb 这类平台属于中心化的共享经济,类似的还有 P2P 租车的鼻祖 ZipCar,他们都需要维护好平台上所有的出租记录以便让这些经济行为得到保障,这会消耗平台大量的劳动力。我认为 Airbnb 这类平台不应该把自己定位成中介,而应该真正去体现共享的意义,把房东和顾客最紧密的连接起来,平台本身不从中干预。但目前房东和顾客无法绕过 Airbnb,因为他们需要 Airbnb 来为他们构建起信任桥梁,于是 Airbnb 成了信任中间商,甚至是监督者、大法官。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未来:没有 Airbnb 但依然存在这种共享经济行为,谁来连接信息——区块链,谁来执行交易——智能合约,谁来建立信任——不可篡改以及全网公开。所以有这样一种趋势(其实国外也已经出现类似的区块链创业公司),智能合约取代 Airbnb 的商业模式,完成共享经济的去中心化,带来的好处就是消除了 Airbnb 带来的高比例中介费用。 收购 ChangeCoin 表示 Aribnb 已经重视区块链对自己带来的冲击和机会,相信这伙人会利用区块链深深改造 Airbnb(国外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有重视技术的传统,即使你做的是一个 O2O 租房打车,但依然将区块链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作为自己未来的赌注,国内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和应用区块链,正如人工智能在国内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区块链记录着所有的历史交易,没人可以去篡改,同时这份大账本不保存在一个地方,而是每人都拥有一份,每发生一笔交易全网可见,天然公证不可篡改。Airbnb 肯定看中的不是上面要干掉自己的用途,它看中的是这个大账本,可以存储自己引以自豪的交易明细、评分评论,区块链可以使这些数据财富永久保存、不被篡改、可追溯。还有一个目的,也是我比较看中的——共享信任数据。Airbnb 会通过区块链将自己的数据(用户信任评分、评论)与其他平台共享(比如 Uber、途家),来帮助更多的共享经济创业公司,最终为整个社会带来最全面的信任数据库,每一个人都会被影响。例如一家初出茅庐的 P2P 共享创业公司将不会为如何劝说平台上交易双方互相信任而发愁,我们都曾在这些大平台上留下自己的交易记录和信用,通过共享大平台的信任数据,创业小公司将会迅速发展。而这会产生滚雪球的效应,越来越多的信用数据形成联盟,每一个人的信用画像会越来越清晰,最终变成一张天网。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去中心化的让这些平台数据共享,形成多维度的刻画,而且不可篡改,一个人的历史信用一旦发生将无法抹除。 高盛在长达88页的《区块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报告中首次提到对区块链如何改造 Airbnb 的希冀:引入区块链打造的数字化信用系统来消除信任危机。高盛给出的做法是将公民身份证、护照、驾照、Airbnb、信用卡、网上购物等多维度反映身份和信用的指标融合成属于该公民的数字身份和信誉证书。 这将是一件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布局和工程,它终将会像网络支付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除此之外,高盛还给出如何利用区块链来完善 Airbnb 的评价系统: “很多时候(比如饭店和零售业),在线用户评价经常是伪造的。有时候企业主可以建立多个消费者 ID 伪造正面评价,或者是寻求没有商业关系的朋友的帮助。还有些情况,竞争者会试图通过抹黑对手的评价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区块链可以建立一个抗干扰的评价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真实评价者的电子签名,当验证评价者的确有购买行为(和支付)时,评价才会被接受。” 这同样具有实质性意义,就像我们使用滴滴、美团、途家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关注价格而是去关注评论,有时候不能一味的怪罪商家的差评,因为背后的黑手我们并不清楚,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近乎完全公证的系统和流程来让参与方放心。 Airbnb 自己的区块链探索已经出发,期待继共享经济后再次带来震撼——信用经济。 #### 自行车 P2P 共享平台与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作用共享经济的另一种方式,腾讯在2016中国科技金融 FinTech 创新大会上首次提出应用案例,而与之契合的是一家中国共享经济和区块链初创公司 Gulu——短途出行工具的 P2P 分享平台(每个人均可以发布自己闲置的自行车电动车供附近的人租赁)。当我们因为出行和旅游观光需要租车,传统的做法是,找到一家专门的租车店并且抵押自己的身份证和押金租车,十分麻烦。那 Gulu 是如何利用区块链来解决这个痛点的呢?Gulu 设计了一个由车主、用户和平台三方形成的区块链,用户在注册时会向账户托管一定金额的押金用来在线上代替身份证作为交易担保(我们使用携程时有时候会让我们预付与房价同等数值的担保金),当然这笔钱在你不需要租车的时候可以随时实时退还。当你通过平台预订了一个车主的车子后,押金将会与此次交易绑定,平台会通过智能合约来约定这笔押金如何来规范交易行为,比如我超时还车,智能合约将自动从押金中扣除相应数额。 除了腾讯描述的这个案例外,Gulu 还有一个场景使用智能合约。如果车主的自行车是传统自行车,需要用户与车主线下见面交付钥匙和车辆,为了提高效率,Gulu 会引入智能单车,或者帮助车主将传统自行车改造为具有 GPS 定位和扫码解锁功能的智能单车,用户线上预订后就能获得该车的数字钥匙,由智能合约来约束,根据导航找到车辆,利用手机获得的数字钥匙解锁骑车,超时同样会由智能合约来扣除相应金额。这是共享经济、智能硬件和智能合约三者的一个结合,希望这一尝试会给更多区块链应用领域(尤其是租车行业)带来探索。 #### 智能合约与 Slock.it 智能合约的潜力亟待释放,但截止目前我们的生活还未受到智能合约的控制。不过就像最近几年正逐步实质性影响人类生活的人工智能一样,智能合约也在慢慢解放人力和决策。我没有经历过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不知道经历过的人是否对区块链有同样的触动,而恰恰智能合约是90年代由尼克萨博提出的理念,几乎与互联网同龄,由于缺少可信的执行环境,智能合约并没有被应用到实际产业中,直至比特币出现,人们发现区块链天生可以为智能合约提供可信的执行环境。这些都在为智能合约完全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铺实道路,如同阿里巴巴当初创造支付宝只是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付款问题,但如今的进化和普及使得网上支付完全影响每一个人的财产和支付。相信支付宝刚刚诞生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无法感知它日后带来的巨大影响,银行业当时也没有采取措施,致使如今不得不背水一战。 有人这样描述了一个智能合约影响生活的例子,细思极恐。未来我们几乎所有的资产都会成为嵌入智能合约的智能财产,比如你的汽车所有权和使用权将掌握在该汽车的数字钥匙上,一旦你没能偿还贷款,银行瞬间就可以收回你的汽车,你无法赖着不抵押。或许未来的生活会被智能合约的条条框框锁定住,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开始进化。 以太坊较早看到了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契合,而 Slock.it 就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初创公司。或许我们可以从它的模样里窥探到未来智能合约到底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它以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运作,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的基础上,它会构建出区块锁(智能合约)将租赁人和产权人直接连接起来,这个区块锁可以控制资产,区块锁的所有者可以设置该资产的预付款和租赁价格,用户通过以太坊区块链发送一笔交易支付预付款,区块锁便会将资产的使用权直接转移给用户。当用户通过以太坊发出归还使用权的交易时,区块锁自动执行,将租赁费用转账给出租人,而余款退还给租赁人。 我们可以从 Slock.it 隐隐约约看到这样一个未来:你只需要为你的房子、自行车、汽车、洗衣机、割草机安装区块锁 Slock,每次租赁交易都将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 供应链 #### 供应链+物联网+区块链=未来 供应链也是目前区块链能影响到的一个比较清晰的场景, 而 IBM 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让我们来解释一下它提出的这个公式:供应链+物联网+区块链=未来。 IBM 给出了一个集装箱案例: “某人要将存放在集装箱中的货物运送至其他国,船务公司肯定是供应链网络中的一环,他们必须确保集装箱中的货物顺利通过海关检查。而海关可以直接在链上进行验证,确认货物已经到港。由于物联网(IoT)的应用,集装箱在送至边境检查之前就进行了地点和信息防篡改的验证及登记,这样就节省了物流公司的时间。另外,通过这种方式,供应链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承认这一过程的真实性,因为区块链上的记录是不可更改的。” 区块链可以让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者能够绝对信任信息的真实性,而物联网让信息采集和验证无处不在。区块链在供应链的应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两大特点:各个节点分布式去中心化存储(横向)、持续增长而不可篡改的链条在共识机制下记录数据并永久存储(纵向)。供应链本身就涉及整个上下游参与者多个中心,是一个由核心生产企业、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和客户的客户组成的多主体链条,没有一个主体愿意完全分享自己的信息。还有一个交易成本问题,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存在不信任,到底是先交钱还是先验货,需要一个信任机制,或者是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典型的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包括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回收等五个部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也是这五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又需要供应商、客户、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多方参与,因此供应链就是由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众多主体组成的网络,当这个网络变成区块链结构时,像产品溯源问题、物权交接、实时跟踪、售后记录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 食品区块供应链 在 Everledger 用区块链记录钻石的整个生命流程来达到防伪目的后,沃尔玛联合 IBM、清华也开始为食品行业打造一个区块供应链,让人们吃上放心的猪肉。该项目使用了 HyperLedger 技术来准确记录猪肉供应中的批次号、过期日期、储存温度和运输细节等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数据。网络由沃尔玛、IBM、供应商三个节点构成,当猪肉在沃尔玛超市出售给消费者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来获取这块猪肉整个生产流程信息,因为信息来自多分共同维护的区块链网络,不可篡改,真实可信。 这将为供应链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和真实。 ### 物联网 #### 自治的传感器节点 多年前人们开始向往由物联网打造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但似乎一直无法实质性影响我们的生活,倒是移动互联网深深影响了每一个生活细分。截止目前的物联网依然是由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收集所有已连接设备的信息,这不仅导致性能瓶颈也会造成信息封闭,无法形成互联网。IBM 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每个设备和传感器节点都应当自我管理,无需中心化控制,设备的运行环境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它们彼此相连,形成分布式云网络。 导致如今物联网无法做到互联网那种联网规模的一个原因在于,联网设备数目无法做到很多,否则现在的中心化管理机制无法来管控和验证所有节点的身份,更无法确保安全。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人与人的连接自由而庞大,同样的道理需要体现在物联网上,但物联网是由设备和智能硬件组成,不像人拥有自主意识,所以目前我们通过中心来管控,而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让这些设备和节点能够脱离中心自主的在网络里产生行为。 #### Filament 与“设备民主” Filament 是一个建立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物联网软件堆栈,能够使公共分类总账上的设备持有独特身份,通过创建一个智能设备目录,Filament 的物联网设备可以进行安全沟通、执行智能合约以及发送小额交易。 它的愿景之一是通过这些软件堆栈和自己的硬件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农业灌溉,不需要再使用效率低下的中心化云方案或文件式的老方案。Filament 希望所有连接的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去中心化的沟通。 与 Filament 有着共同洞察的 IBM 在一份报告中表露了自己的雄心——低成本、私人订制的民主设备将会出现。或许 IBM 会重新改造多年前构造智慧星球的物联网结构,它已经开始明白当前互联网式的物联网,其规模是不足以联动数以亿计的智能设备的,应该转变成区块链式的物联网。 或许在区块链的改造下这一次物联网将会真正影响这个星球,万物联网将会比移动互联更激动人心。 ### 银行、公益和法律 #### 跨境转账与 C2B 渣打银行利用瑞波的区块链技术成功完成十秒实时跨境支付,而在以前则需要长达数个工作日,期间各方收取的费用也不少。所以银行是目前区块链改革浪潮里最积极的行业,再不主动走在前面将会是灾难性的。 除此之外,区块链更重要的意义是让 C2B 大规模定制化交易场景成为可能,消费者与生产厂商直接点对点建立交易关系,绕过繁琐的中间 N 多环节。 #### 爱心捐款的未来 我个人比较青睐的一个已经落实的区块链案例是蚂蚁金服打造的区块链爱心捐赠平台,我感觉这将会是一个让社会越来越温暖和互相关怀的壮举,如同前面提到的数字身份和信誉系统一样将会对人性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关怀彼此,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几块钱几十块对我们来说只是一顿饭钱,但我们可以用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为什么到现在我们没有在社会形成这个互帮互助的民风,我相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捐款黑暗和乱,我们不信任所谓的慈善机构,我们没有底自己的这些钱到底如何来帮助灾区孩子。支付宝做了一个区块链公益项目爱心捐赠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让每一笔款项的生命周期都记录在区块链上,用户可以持续追溯,我会知道捐出的五十块用来帮助灾区的一个孩子购买了学习用具,每个人都能查看“爱心传递记录”,能看见项目捐赠情况,善款如何拨付发放,而且一笔款项的去向将不可篡改。 #### 法大大与电子存证 法大大是国内区块链改造法律行业的代表性创业公司,最近也完成了6000万元 B 轮融资,是一家做电子合同签署及托管的 SaaS 平台。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邮箱与法大大合作了电子邮件存证。在商务沟通上,电子邮件作为主流方式承载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邮件很容易被篡改和抹除,一旦发生纠纷将无从取证,阿里云邮箱将会与法大大以及其他机构组成区块链网络,使得每一封邮件都会在网络里被公证和永久保存,为日后的纠纷保留好真实证据。 ### IBM 的 Fabric 目前诞生的领军型区块链平台有以太坊和瑞波,同时 IBM HyperLedger Fabric 也成为企业级区块链平台的代表性架构。“蓝色巨人”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项划时代的颠覆性技术,它在区块链的布局和动作也已经走在了前面。 IBM 已经开始在公司内部应用基于 Fabric 打造的目前最大规模的区块链商业系统,用以加快 IBM 内部的交易追溯和验证,预计将使 IBM 全球金融部门在交易纷争中节省约1亿美元的资金,实实在在的价值将会出现。 IBM 区块链技术副总裁 Jerry Cuomo 表示:“这一应用涉及4000名供应商、商家、金融消费者,每年涉及300万笔交易,共计440亿美元的成交金融。每年都有大约2.5万起类似电脑零部件订单错误或快递错误等纠纷。目前,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平均需要44天,要求员工通过6到7个不同的应用来追溯历史步骤,有时候还需要联系银行和其他涉及到的参与方。而将交易详情记录在区块链账本上将会使追踪交易详情更加快速,而且比目前 IBM 的处理流程更加准确。这个新的项目系统与 IBM 现有的金融应用并行运作,在交易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使用顾客代码收集数据,例如下单时间、送货时间、付款时间等。过去几场测试中,IBM 成功将这个过程缩短至10天,有了这项应用,我们将可以避免损失1亿美金。” 在这过程中发挥重要底层作用的 IBM Fabric 架构也是非常优秀的设计,我了解的国内好多创业公司推出的架构基本都是从 Fabric 演化过来,而 Fabric 极力推荐的拜占庭共识机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特别实用的价值。 ### 尾声 如同移动互联网早期一样,我们需要几年的耐心,等所有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都越来越牢固和清晰时,终将会迎来像如今的移动互联网一样的爆发。而国内甚至全球擅长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奇缺,只有数千人,远远小于人工智能领域,好在国内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区块链研究方向。所以变革终将到来,但依然需要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