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技术在零售供应链的商业化应用 文/张作义 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成熟的商业化应用尚未大规模出现,国际上众多领先的IT互联网企业已积极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之中,京东也已着手开展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下面,我将着重为大家分享区块链在零售供应链领域的研究心得和应用畅想。 ### 零售供应链所使用的技术和不足 零售供应链涉及商品选取、采购、定价、库存、销售、配送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往往表现出多主体、多区域、长时间跨度、大量交互协作的特征,而整个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被离散地保存在上下游企业各自的系统内,信息流不透明且极易被篡改,客户和买家缺少一种可靠的方法去验证及确认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真正价值,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支付的价格无法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同时,很难去对重点事件进行全程有效追踪或是对事故进行快速精准的调查。这是现有供应链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了提升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很多企业引入了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存储,但由于是企业各自主导进行,信息基准不统一,很难进行有效协同,而且企业对自己的信息拥有100%的修改和删除权限,导致信息的可信度完全建立在企业自我合规管理能力和品牌信誉之上,存在严重的潜在性系统风险。另外,一旦发生事故导致企业数据完全丢失,将很难进行恢复。另一方面,为了进行供应链企业间的快速协同,很多企业也在通过 EDI 数据对接等方式开展信息交换,这首先就要求企业具备很高的数据对接能力和运维能力,对于目前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某些中大型企业来说,仍然颇具挑战。与此同时,企业间的数据对接只能是端到端逐个进行的,以京东为例,我们有超过10万合作商家,每个商家因其业务形态和对接需求的不同,随之开展的对接适配工作也不同,后期的运维工作量更是绵长而巨大。 ### 区块链技术相比传统方式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有望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彻底解决以上问题,改变业务乃至机构的运作方式。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利用区块链技术,企业可以确保商品和交易信息的绝对安全,同传统方式相比,区块链的密码学特性和分布式存储特性可以确保信息无法被恶意篡改,通过设定查询权限,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加密和授权浏览,同时,一旦某个节点数据完全丢失,可以基于分布式账本实现数据的快速恢复,为企业内部信息管理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区块链所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的特质能很好地运用于供应链溯源防伪。例如,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奢侈品钻石身份认证及流转过程记录——为每一颗钻石建立唯一的电子身份并存放至区块链中。这颗钻石的来源出处、流转历史记录、归属以及所在地都会被忠实的记录在链,只要有非法的交易活动或是欺诈造假的行为,就会被侦测出来。此外,区块链技术也可用于生鲜、药品、艺术品等的溯源防伪。试想一下,未来我们在购物后,可以轻松的知道自己购买商品的全部真实可溯的信息,不必担心假冒伪劣、食品安全、囤积居奇,真正实现好物低价、买的放心、吃的安心。企业也可以通过消费者在区块链上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改进,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企业间协同方面,区块链技术同样发挥着革命性的重要作用。零售供应链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区块链共享某些关键性共识信息,从而保证这些信息在供应链中的高度一致和可信赖性;基于云端的区块链,无需繁杂的数据对接和大量运维工作,即可轻松实现企业间的价值流转和高效协同;基于区块链的自动化智能合约可以实现给定供应商或经销商的合约条款数字化,使计算机可以在达到约定条件后自动执行程序,轻松实现支付货款、扣除罚金等工作。同时,因为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基于密码学的公私钥安全体系,交易双方完全不用担心交易记录被恶意篡改、无法查询或被公开给不相关的第三方。 ### 区块链技术在商业化实现中的难点与障碍 首先,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还不成熟,特别是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带来的算力消耗和存储空间大量占用的题,仍然需要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作为新兴技术,要实现商业化,必须基于具体的应用场景,联合相关的企业、监督机构共同投入才能最终落地。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向参与的企业决策层展示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从而充分获得支持和投入;如何联合优质供应商共同参与区块链建设和高效运营工作,获得供应商的积极配合和信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商业化应用场景,更离不开广大科研机构和爱好者的持续投入、关注和宣传,任何能提升用户体验及成本效率的技术,都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