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 128c8064 编写于 作者: S Shengliang Guan

Merge branch 'develop' into updatetestcase

#系统管理
# TDengine的运营与维护
## 文件目录结构
安装TDengine的过程中,安装程序将在操作系统中创建以下目录或文件:
| 目录/文件 | 说明 |
| ---------------------- | :------------------------------------------------|
| /etc/taos/taos.cfg | 默认[配置文件] |
| /usr/local/taos/driver | 动态链接库目录 |
| /var/lib/taos | 默认数据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 /var/log/taos | 默认日志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 /usr/local/taos/bin | 可执行文件目录 |
### 可执行文件
TDengine的所有可执行文件默认存放在 _/usr/local/taos/bin_ 目录下。其中包括:
## 容量规划
- _taosd_:TDengine服务端可执行文件。
- _taos_: TDengine Shell可执行文件。
- _taosdump_:数据导出工具。
- *rmtaos*: 卸载TDengine的脚本, 该脚本会删除全部的程序和数据文件。请务必谨慎执行,如非必须不建议使用。
使用TDengine来搭建一个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场景进行规划。下面分别讨论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内存、CPU以及硬盘空间。
您可以通过修改系统配置文件taos.cfg来配置不同的数据目录和日志目录
### 内存需求
## 服务端配置
每个DB可以创建固定数目的vnode,默认与CPU核数相同,可通过maxVgroupsPerDb配置;每个vnode会占用固定大小的内存(大小与数据库的配置参数blocks和cache有关);每个Table会占用与标签总长度有关的内存;此外,系统会有一些固定的内存开销。因此,每个DB需要的系统内存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程序是`taosd`,其启动时候读取的配置文件缺省目录是`/etc/taos`。可以通过命令行执行参数-c指定配置文件目录,比如
```
taosd -c /home/user
Memory Size = maxVgroupsPerDb * (blocks * cache + 10Mb) + numOfTables * (tagSizePerTable + 0.5Kb)
```
指定`taosd`启动的时候读取`/home/user`目录下的配置文件taos.cfg。
下面仅仅列出一些重要的配置参数,更多的参数请看配置文件里的说明。各个参数的详细介绍及作用请看前述章节。**注意:配置修改后,需要重启*taosd*服务才能生效。**
**privateIp**
- 默认值:物理节点IP地址列表中的第一个IP地址
对外提供服务的IP地址。
**publicIp**
- 默认值:与privateIp相同
对于阿里等云平台,此为公网IP地址,publicIp在内部映射为对应的privateIP地址,仅对企业版有效。
**masterIp**
- 默认值:与privateIp相同
示例:假设是4核机器,cache是缺省大小16M, blocks是缺省值6,假设有10万张表,标签总长度是256字节,则总的内存需求为:4\*(16\*6+10) + 100000*(0.25+0.5)/1000 = 499M。
集群内第一个物理节点的privateIp地址,仅对企业版有效
实际运行的系统往往会根据数据特点的不同,将数据存放在不同的DB里。因此做规划时,也需要考虑
**secondIp**
- 默认值:与privateIp相同
如果内存充裕,可以加大Blocks的配置,这样更多数据将保存在内存里,提高查询速度。
集群内第二个物理节点的privateIp地址,仅对企业版有效。
### CPU需求
**mgmtShellPort**
- 默认值: _6030_
CPU的需求取决于如下两方面:
数据库服务中管理节点与客户端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
> 端口范围 _6030_ - _6034_ 均用于UDP通讯。此外,还使用端口 _6030_ 用于TCP通讯
* __数据插入__ TDengine单核每秒能至少处理一万个插入请求。每个插入请求可以带多条记录,一次插入一条记录与插入10条记录,消耗的计算资源差别很小。因此每次插入,条数越大,插入效率越高。如果一个插入请求带200条以上记录,单核就能达到每秒插入100万条记录的速度。但对前端数据采集的要求越高,因为需要缓存记录,然后一批插入
* __查询需求__ TDengine提供高效的查询,但是每个场景的查询差异很大,查询频次变化也很大,难以给出客观数字。需要用户针对自己的场景,写一些查询语句,才能确定
**vnodeShellPort**
- 默认值: _6035_
因此仅对数据插入而言,CPU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但查询所耗的计算资源无法估算。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建议CPU使用率超过50%,超过后,需要增加新的节点,以获得更多计算资源。
数据节点与客户端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
> 端口范围 _6035_ - _6039_ 的5个端口用于UDP通信。此外,还使用端口 _6035_ 用于TCP通讯。
### 存储需求
**mgmtVnodePort**
- 默认值: _6040_
TDengine相对于通用数据库,有超高的压缩比,在绝大多数场景下,TDengine的压缩比不会低于5倍,有的场合,压缩比可达到10倍以上,取决于实际场景的数据特征。压缩前的原始数据大小可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管理节点与数据节点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仅对企业版有效。
> 端口范围 _6040_ - _6044_ 的5个端口用于UDP通信。此外,还使用端口 _6040_ 用于TCP通讯。
**vnodeVnodePort**
- 默认值: _6045_
数据节点与数据节点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仅对企业版有效。
> 端口范围 _6045_ - _6049_ 的5个端口用于UDP通信。此外,还使用端口 _6045_ 用于TCP通讯。
```
Raw DataSize = numOfTables * rowSizePerTable * rowsPerTable
```
**mgmtMgmtPort**
- 默认值: _6050_
示例:1000万台智能电表,每台电表每1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每次采集的数据128字节,那么一年的原始数据量是:10000000\*128\*24\*60/15*365 = 44851T。TDengine大概需要消耗44851/5=8970T, 8.9P空间。
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通信使用的UDP端口号,仅对企业版有效
用户可以通过参数keep,设置数据在磁盘中的最大保存时长。为进一步减少存储成本,TDengine还提供多级存储,最冷的数据可以存放在最廉价的存储介质上,应用的访问不用做任何调整,只是读取速度降低了
**mgmtSyncPort**
- 默认值: _6050_
为提高速度,可以配置多快硬盘,这样可以并发写入或读取数据。需要提醒的是,TDengine采取多副本的方式提供数据的高可靠,因此不再需要采用昂贵的磁盘阵列。
管理节点与管理节点同步使用的TCP端口号,仅对企业版有效。
### 物理机或虚拟机台数
**httpPort**
- 默认值: _6020_
根据上面的内存、CPU、存储的预估,就可以知道整个系统需要多少核、多少内存、多少存储空间。如果数据副本数不为1,总需求量需要再乘以副本数。
RESTful服务使用的端口号,所有的HTTP请求(TCP)都需要向该接口发起查询/写入请求
因为TDengine具有很好的水平扩展能力,根据总量,再根据单个物理机或虚拟机的资源,就可以轻松决定需要购置多少台物理机或虚拟机了
**dataDir**
- 默认值:/var/lib/taos
## 容错和灾备
数据文件目录,所有的数据文件都将写入该目录。
### 容错
**logDir**
- 默认值:/var/log/taos
TDengine支持**WAL**(Write Ahead Log)机制,实现数据的容错能力,保证数据的高可用。
日志文件目录,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运行日志将写入该目录
TDengine接收到应用的请求数据包时,先将请求的原始数据包写入数据库日志文件,等数据成功写入数据库数据文件后,再删除相应的WAL。这样保证了TDengine能够在断电等因素导致的服务重启时从数据库日志文件中恢复数据,避免数据的丢失
**shellActivityTimer**
- 默认值:3
涉及的系统配置参数有两个:
系统在服务端保持结果集的最长时间,单位:秒,范围[1-120]。
- walLevel:WAL级别,0:不写wal; 1:写wal, 但不执行fsync; 2:写wal, 而且执行fsync。
- fsync:当walLevel设置为2时,执行fsync的周期。设置为0,表示每次写入,立即执行fsync。
**maxUsers**
- 默认值:10,000
如果要100%的保证数据不丢失,需要将walLevel设置为2,fsync设置为0。这时写入速度将会下降。但如果应用侧启动的写数据的线程数达到一定的数量(超过50),那么写入数据的性能也会很不错,只会比fsync设置为3000毫秒下降30%左右。
系统允许创建用户数量的上限
### 灾备
**maxDbs**
- 默认值:1,000
TDengine的集群通过多个副本的机制,来提供系统的高可用性,实现灾备能力。
系统允许的创建数据库的上限
TDengine集群是由mnode负责管理的,为保证mnode的高可靠,可以配置多个mnode副本,副本数由系统配置参数numOfMnodes决定,为了支持高可靠,需要设置大于1。为保证元数据的强一致性,mnode副本之间通过同步方式进行数据复制,保证了元数据的强一致性。
**maxTables**
- 默认值:650,000
TDengine集群中的时序数据的副本数是与数据库关联的,一个集群里可以有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可以配置不同的副本数。创建数据库时,通过参数replica 指定副本数。为了支持高可靠,需要设置副本数大于1。
系统允许创建数据表的上限。
>系统能够创建的表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单纯地增大该参数并不能直接增加系统能够创建的表数量。例如,由于每个表创建均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缓存空间,系统可用内存一定的情况下,创建表的总数的上限是一个固定的值。
TDengine集群的节点数必须大于等于副本数,否则创建表时将报错。
**monitor**
- 默认值:1(激活状态)
当TDengine集群中的节点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上,并设置多个副本数时,就实现了系统的高可靠性,无需再使用其他软件或工具。TDengine企业版还可以将副本部署在不同机房,从而实现异地容灾。
服务器内部的系统监控开关。监控主要负责收集物理节点的负载状况,包括CPU、内存、硬盘、网络带宽、HTTP请求量的监控记录,记录信息存储在`LOG`库中。0表示关闭监控服务,1表示激活监控服务。
## 服务端配置
**numOfLogLines**
- 默认值:10,000,000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由taosd提供,可以在配置文件taos.cfg里修改配置参数,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配置文件的缺省位置在/etc/taos目录,可以通过taosd命令行执行参数-c指定配置文件目录。比如taosd -c /home/user来指定配置文件位于/home/user这个目录。
单个日志文件允许的最大行数(10,000,000行)。
下面仅仅列出一些重要的配置参数,更多的参数请看配置文件里的说明。各个参数的详细介绍及作用请看前述章节,而且这些参数的缺省配置都是工作的,一般无需设置。**注意:配置修改后,需要重启*taosd*服务才能生效。**
**debugFlag**
- 默认值:131(仅输出错误和警告信息)
- firstEp: taosd启动时,主动连接的集群中第一个dnode的end point, 缺省值为 localhost:6030。
- secondEp: taosd启动时,如果first连接不上,尝试连接集群中第二个dnode的end point, 缺省值为空。
- fqdn:数据节点的FQDN。如果为空,将自动获取操作系统配置的第一个, 缺省值为空。
- serverPort:taosd启动后,对外服务的端口号,默认值为6030。
- httpPort: RESTful服务使用的端口号,所有的HTTP请求(TCP)都需要向该接口发起查询/写入请求。
- dataDir: 数据文件目录,所有的数据文件都将写入该目录。默认值:/var/lib/taos。
- logDir:日志文件目录,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运行日志文件将写入该目录。默认值:/var/log/taos。
- arbitrator:系统中裁决器的end point, 缺省值为空。
- role:dnode的可选角色。0-any; 既可作为mnode,也可分配vnode;1-mgmt;只能作为mnode,不能分配vnode;2-dnode;不能作为mnode,只能分配vnode
- debugFlag:运行日志开关。131(输出错误和警告日志),135( 输出错误、警告和调试日志),143( 输出错误、警告、调试和跟踪日志)。默认值:131或135(不同模块有不同的默认值)。
- numOfLogLines:单个日志文件允许的最大行数。默认值:10,000,000行。
- maxSQLLength:单条SQL语句允许最长限制。默认值:65380字节。
- maxBinaryDisplayWidth:Shell中binary 和 nchar字段的显示宽度上限,超过此限制的部分将被隐藏。默认值:30。可在 shell 中通过命令 set max_binary_display_width nn动态修改此选项。
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运行日志开关:
- 131 仅输出错误和警告信息
- 135 输出错误(ERROR)、警告(WARN)、信息(Info)
**注意:**对于端口,TDengine会使用从serverPort起11个连续的TCP和UDP端口号,请务必在防火墙打开。因此如果是缺省配置,需要打开从6030都6040共11个端口,而且必须TCP和UDP都打开。
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往往具有不同的数据特征,比如保留天数、副本数、采集频次、记录大小、采集点的数量、压缩等都可完全不同。为获得在存储上的最高效率,TDengine提供如下存储相关的系统配置参数:
- days:数据文件存储数据的时间跨度,单位为天
- keep:数据保留的天数
- rows: 文件块中记录条数
- comp: 文件压缩标志位,0:关闭,1:一阶段压缩,2:两阶段压缩
- ctime:数据从写入内存到写入硬盘的最长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 clog:数据提交日志(WAL)的标志位,0为关闭,1为打开
- tables:每个vnode允许创建表的最大数目
- cache: 内存块的大小(字节数)
- tblocks: 每张表最大的内存块数
- ablocks: 每张表平均的内存块数
- precision:时间戳为微秒的标志位,ms表示毫秒,us表示微秒
- days:一个数据文件存储数据的时间跨度,单位为天,默认值:10。
- keep:数据库中数据保留的天数,单位为天,默认值:3650。
- minRows: 文件块中记录的最小条数,单位为条,默认值:100。
- maxRows: 文件块中记录的最大条数,单位为条,默认值:4096。
- comp: 文件压缩标志位,0:关闭,1:一阶段压缩,2:两阶段压缩。默认值:2。
- walLevel:WAL级别。1:写wal, 但不执行fsync; 2:写wal, 而且执行fsync。默认值:1。
- fsync:当wal设置为2时,执行fsync的周期。设置为0,表示每次写入,立即执行fsync。单位为毫秒,默认值:3000。
- cache: 内存块的大小,单位为兆字节(MB),默认值:16。
- blocks: 每个VNODE(TSDB)中有多少cache大小的内存块。因此一个VNODE的用的内存大小粗略为(cache * blocks)。单位为块,默认值:4。
- replica:副本个数,取值范围:1-3。单位为个,默认值:1
- precision:时间戳精度标识,ms表示毫秒,us表示微秒。默认值:ms
对于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有多种数据特征的数据并存,最佳的设计是将具有相同数据特征的表放在一个库里,这样一个应用有多个库,而每个库可以配置不同的存储参数,从而保证系统有最优的性能。TDengine许应用在创建库时指定上述存储参数,如果指定,该参数就将覆盖对应的系统配置参数。举例,有下述SQL:
对于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有多种数据特征的数据并存,最佳的设计是将具有相同数据特征的表放在一个库里,这样一个应用有多个库,而每个库可以配置不同的存储参数,从而保证系统有最优的性能。TDengine许应用在创建库时指定上述存储参数,如果指定,该参数就将覆盖对应的系统配置参数。举例,有下述SQL:
```
create database demo days 10 cache 16000 ablocks 4
create database demo days 10 cache 32 blocks 8 replica 3;
```
该SQL创建了一个库demo, 每个数据文件保留10天数据,内存块为16000字节,每个表平均占用4个内存块,而其他参数与系统配置完全一致。
## 客户端配置
TDengine系统的前台交互客户端应用程序为taos(Windows平台上为taos.exe)。与服务端程序一样,也可以通过设置taos.cfg来配置`taos`启动和运行的配置项。启动的时候如果不指定taos加载配置文件路径,默认读取`/etc/taos/`路径下的`taos.cfg`文件。指定配置文件来启动`taos`的命令如下:
```
taos -c /home/cfg/
```
**注意:启动设置的是配置文件所在目录,而不是配置文件本身**
该SQL创建了一个库demo, 每个数据文件存储10天数据,内存块为32兆字节,每个VNODE占用8个内存块,副本数为3,而其他参数与系统配置完全一致。
如果`/home/cfg/`目录下没有配置文件,程序会继续启动并打印如下告警信息:
```plaintext
Welcome to the TDengine shell from linux, client version:1.6.4.0
option file:/home/cfg/taos.cfg not found, all options are set to system default
```
更多taos的使用方法请见[Shell命令行程序](#_TDengine_Shell命令行程序)。本节主要讲解taos客户端应用在配置文件taos.cfg文件中使用到的参数。
TDengine集群中加入一个新的dnode时,涉及集群相关的一些参数必须与已有集群的配置相同,否则不能成功加入到集群中。会进行校验的参数如下:
客户端配置参数说明
- numOfMnodes:系统中管理节点个数。默认值:3。
- balance:是否启动负载均衡。0:否,1:是。默认值:1。
- mnodeEqualVnodeNum: 一个mnode等同于vnode消耗的个数。默认值:4。
- offlineThreshold: dnode离线阈值,超过该时间将导致该dnode从集群中删除。单位为秒,默认值:86400*10(即10天)。
- statusInterval: dnode向mnode报告状态时长。单位为秒,默认值:1。
- maxTablesPerVnode: 每个vnode中能够创建的最大表个数。默认值:1000000。
- maxVgroupsPerDb: 每个数据库中能够使用的最大vnode个数。
- arbitrator: 系统中裁决器的end point,缺省为空
- timezone:时区。从系统中动态获取当前的时区设置。
- locale:系统区位信息及编码格式。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 charset:字符集编码。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masterIP**
- 默认值:127.0.0.1
客户端连接的TDengine服务器IP地址,如果不设置默认连接127.0.0.1的节点。以下两个命令等效:
```
taos
taos -h 127.0.0.1
```
其中的IP地址是从配置文件中读取的masterIP的值。
## 客户端配置
**locale**
- 默认值: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TDengine系统的前台交互客户端应用程序为taos,它与taosd共享同一个配置文件taos.cfg。运行taos时,使用参数-c指定配置文件目录,如taos -c /home/cfg,表示使用/home/cfg/目录下的taos.cfg配置文件中的参数,缺省目录是/etc/taos。更多taos的使用方法请见[Shell命令行程序](#_TDengine_Shell命令行程序)。本节主要讲解taos客户端应用在配置文件taos.cfg文件中使用到的参数。
TDengine为存储中文、日文、韩文等非ASCII编码的宽字符,提供一种专门的字段类型`nchar`。写入`nchar`字段的数据将统一采用`UCS4-LE`格式进行编码并发送到服务器。需要注意的是,**编码正确性**是客户端来保证。因此,如果用户想要正常使用`nchar`字段来存储诸如中文、日文、韩文等非ASCII字符,需要正确设置客户端的编码格式。
客户端配置参数列表及解释
客户端的输入的字符均采用操作系统当前默认的编码格式,在Linux系统上多为`UTF-8`,部分中文系统编码则可能是`GB18030``GBK`等。在docker环境中默认的编码是`POSIX`。在中文版Windows系统中,编码则是`CP936`。客户端需要确保正确设置自己所使用的字符集,即客户端运行的操作系统当前编码字符集,才能保证`nchar`中的数据正确转换为`UCS4-LE`编码格式。
- firstEp: taos启动时,主动连接的集群中第一个taosd实例的end point, 缺省值为 localhost:6030。
- secondEp: taos启动时,如果first连接不上,尝试连接集群中第二个taosd实例的end point, 缺省值为空。
- charset:字符集编码。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 locale:系统区位信息及编码格式。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在 Linux 中 locale 的命名规则为:
`<语言>_<地区>.<字符集编码>`
如:`zh_CN.UTF-8`,zh代表中文,CN代表大陆地区,UTF-8表示字符集。字符集编码为客户端正确解析本地字符串提供编码转换的说明。Linux系统与Mac OSX系统可以通过设置locale来确定系统的字符编码,由于Windows使用的locale中不是POSIX标准的locale格式,因此在Windows下需要采用另一个配置参数`charset`来指定字符编码。在Linux系统中也可以使用charset来指定字符编码。
日志的配置参数,与server的配置参数完全一样。
**charset**
- 默认值: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启动taos时,也可以从命令行指定一个taosd实例的end point,否则就从taos.cfg读取。
如果配置文件中不设置`charset`,在Linux系统中,taos在启动时候,自动读取系统当前的locale信息,并从locale信息中解析提取charset编码格式。如果自动读取locale信息失败,则尝试读取charset配置,如果读取charset配置也失败,**则中断启动过程**
## 用户管理
在Linux系统中,locale信息包含了字符编码信息,因此正确设置了Linux系统locale以后可以不用再单独设置charset。例如:
```
locale zh_CN.UTF-8
```
在Windows系统中,无法从locale获取系统当前编码。如果无法从配置文件中读取字符串编码信息,`taos`默认设置为字符编码为`CP936`。其等效在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配置:
```
charset CP936
```
如果需要调整字符编码,请查阅当前操作系统使用的编码,并在配置文件中正确设置。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CLI界面里添加、删除用户,也可以修改密码。CLI里SQL语法如下:
在Linux系统中,如果用户同时设置了locale和字符集编码charset,并且locale和charset的不一致,后设置的值将覆盖前面设置的值。
```
locale zh_CN.UTF-8
charset GBK
```
`charset`的有效值是`GBK`
```
charset GBK
locale zh_CN.UTF-8
CREATE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
`charset`的有效值是`UTF-8`
**sockettype**
- 默认值:UDP
创建用户,并指定用户名和密码,密码需要用单引号引起来
客户端连接服务端的套接字的方式,可以使用`UDP``TCP`两种配置。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讯需要经过恶劣的网络环境下(如公共网络、互联网)、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端连接不稳定(由于MTU的问题导致UDP丢包)的情况下,可以将连接的套接字类型调整为`TCP`
>注意:客户端套接字的类型需要和服务端的套接字类型相同,否则无法连接数据库。
**compressMsgSize**
- 默认值:-1(不压缩)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消息通讯过程中,对通讯的消息进行压缩的阈值,默认值为-1(不压缩)。如果要压缩消息,建议设置为64330字节,即大于64330字节的消息体才进行压缩。在配置文件中增加如下配置项即可:
```
compressMsgSize 64330
DROP USER <user_name>;
```
如果配置项设置为0,`compressMsgSize 0`表示对所有的消息均进行压缩。
**timezone**
- 默认值:从系统中动态获取当前的时区设置
客户端运行系统所在的时区。为应对多时区的数据写入和查询问题,TDengine采用Unix时间戳([Unix Timestamp](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x_time))来记录和存储时间戳。Unix时间戳的特点决定了任一时刻不论在任何时区,产生的时间戳均一致。需要注意的是,Unix时间戳是在客户端完成转换和记录。为了确保客户端其他形式的时间转换为正确的Unix时间戳,需要设置正确的时区。
删除用户,限root用户使用
在Linux系统中,客户端会自动读取系统设置的时区信息。用户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配置文件设置时区。例如:
```
timezone UTC-8
timezone GMT-8
timezone Asia/Shanghai
ALTER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
均是合法的设置东八区时区的格式。
修改用户密码, 为避免被转换为小写,密码需要用单引号引用
时区的设置对于查询和写入SQL语句中非Unix时间戳的内容(时间戳字符串、关键词`now`的解析)产生影响。例如:
```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WHERE TS<'2019-04-11 12:01:08';
SHOW USERS;
```
在东八区,SQL语句等效于
```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WHERE TS<1554955268000;
```
在UTC时区,SQL语句等效于
```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WHERE TS<1554984068000;
```
为了避免使用字符串时间格式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可以直接使用Unix时间戳。此外,还可以在SQL语句中使用带有时区的时间戳字符串,例如:RFC3339格式的时间戳字符串,`2013-04-12T15:52:01.123+08:00`或者ISO-8601格式时间戳字符串`2013-04-12T15:52:01.123+0800`。上述两个字符串转化为Unix时间戳不受系统所在时区的影响。
**defaultUser**
- 默认值:root
登录用户名,客户端登录的时候,如果不指定用户名,则自动使用该用户名登录。默认情况下,以下的两个命令等效
```
taos
taos -u root
```
用户名为从配置中读取的`defaultUser`配置项。如果更改`defaultUser abc`,则以下两个命令等效:
```
taos
taos -u abc
```
显示所有用户
**defaultPass**
- 默认值:taosdata
**注意:**SQL 语法中,< >表示需要用户输入的部分,但请不要输入< >本身
登录用户名,客户端登录的时候,如果不指定密码,则自动使用该密码登录。默认情况下,以下的两个命令等效
```
taos
taos -ptaosdata
```
## 数据导入
TCP/UDP端口,以及日志的配置参数,与server的配置参数完全一样。使用命令`taos -?` 可查看`taos`允许的可选项
TDengine提供多种方便的数据导入功能,一种按脚本文件导入,一种按数据文件导入,一种是taosdump工具导入本身导出的文件
## 用户管理
**按脚本文件导入**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CLI界面里添加、删除用户,也可以修改密码。CLI里SQL语法如下:
TDengine的shell支持source filename命令,用于批量运行文件中的SQL语句。用户可将建库、建表、写数据等SQL命令写在同一个文件中,每条命令单独一行,在shell中运行source命令,即可按顺序批量运行文件中的SQL语句。以‘#’开头的SQL语句被认为是注释,shell将自动忽略。
```
CREATE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
**按数据文件导入**
创建用户,并制定用户名和密码,密码需要用单引号引起来
TDengine也支持在shell对已存在的表从CSV文件中进行数据导入。CSV文件只属于一张表且CSV文件中的数据格式需与要导入表的结构相同, 在导入的时候,其语法如下
```mysql
INSERT INTO <tb_name> FILE <'path/data.csv'>;
```
DROP USER user_name
```
注意:如果CSV文件首行存在描述信息,请手动删除后再导入
删除用户,限root用户使用
例如,现在存在一个子表d1001, 其表结构如下:
```mysql
taos> DESCRIBE d1001
Field | Type | Length | Note |
=================================================================================
ts | TIMESTAMP | 8 | |
current | FLOAT | 4 | |
voltage | INT | 4 | |
phase | FLOAT | 4 | |
location | BINARY | 64 | TAG |
groupid | INT | 4 | TAG |
```
ALTER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
要导入的data.csv的格式如下:
修改用户密码, 为避免被转换为小写,密码需要用单引号引用
```csv
'2018-10-04 06:38:05.000',10.30000,219,0.31000
'2018-10-05 06:38:15.000',12.60000,218,0.33000
'2018-10-06 06:38:16.800',13.30000,221,0.32000
'2018-10-07 06:38:05.000',13.30000,219,0.33000
'2018-10-08 06:38:05.000',14.30000,219,0.34000
'2018-10-09 06:38:05.000',15.30000,219,0.35000
'2018-10-10 06:38:05.000',16.30000,219,0.31000
'2018-10-11 06:38:05.000',17.30000,219,0.32000
'2018-10-12 06:38:05.000',18.30000,219,0.31000
```
那么可以用如下命令导入数据
```
SHOW USERS
taos> insert into d1001 file '~/data.csv';
Query OK, 9 row(s) affected (0.004763s)
```
显示所有用户
## 数据导入
**taosdump工具导入**
TDengine提供两种方便的数据导入功能,一种按脚本文件导入,一种按数据文件导入。
**按脚本文件导入**
TDengine的shell支持source filename命令,用于批量运行文件中的SQL语句。用户可将建库、建表、写数据等SQL命令写在同一个文件中,每条命令单独一行,在shell中运行source命令,即可按顺序批量运行文件中的SQL语句。以‘#’开头的SQL语句被认为是注释,shell将自动忽略。
**按数据文件导入**
TDengine也支持在shell对已存在的表从CSV文件中进行数据导入。每个CSV文件只属于一张表且CSV文件中的数据格式需与要导入表的结构相同。其语法如下
```mysql
insert into tb1 file a.csv b.csv tb2 c.csv …
import into tb1 file a.csv b.csv tb2 c.csv …
```
> 注意:导入的CSV文件不能够带表头, 且表的列与CSV文件的列需要严格对应。
> 同样还可以使用[样例数据导入工具][1]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扩展导入。
TDengine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库导入导出工具taosdump。用户可以将taosdump从一个系统导出的数据,导入到其他系统中。具体使用方法,请参见博客:<a href='https://www.taosdata.com/blog/2020/03/09/1334.html'>TDengine DUMP工具使用指南</a>
## 数据导出
......@@ -354,66 +241,88 @@ import into tb1 file a.csv b.csv tb2 c.csv …
如果用户需要导出一个表或一个STable中的数据,可在shell中运行
```
select * from <tb_name> >> a.csv
SELECT * FROM <tb_name> >> <data.csv>;
```
这样,表tb中的数据就会按照CSV格式导出到文件a.csv中。
这样,表tb_name中的数据就会按照CSV格式导出到文件data.csv中。
**用taosdump导出数据**
TDengine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库导出工具taosdump。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导出所有数据库、一个数据库或者数据库中的一张表,所有数据或一时间段的数据,甚至仅仅表的定义。其用法如下:
- 导出数据库中的一张或多张表:taosdump [OPTION…] dbname tbname …
- 导出一个或多个数据库: taosdump [OPTION…] --databases dbname…
- 导出所有数据库(不含监控数据库):taosdump [OPTION…] --all-databases
用户可通过运行taosdump --help获得更详细的用法说明
TDengine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库导出工具taosdump。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导出所有数据库、一个数据库或者数据库中的一张表,所有数据或一时间段的数据,甚至仅仅表的定义。具体使用方法,请参见博客:<a href='https://www.taosdata.com/blog/2020/03/09/1334.html'>TDengine DUMP工具使用指南</a>
## 系统连接、任务查询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从CLI查询系统的连接、正在进行的查询、流式计算,并且可以关闭连接、停止正在进行的查询和流式计算。CLI里SQL语法如下:
```
SHOW CONNECTIONS
SHOW CONNECTIONS;
```
显示数据库的连接,其中一列显示ip:port, 为连接的IP地址和端口号。
```
KILL CONNECTION <connection-id>
KILL CONNECTION <connection-id>;
```
强制关闭数据库连接,其中的connection-id是SHOW CONNECTIONS中显示的 ip:port字串,如“192.168.0.1:42198”,拷贝粘贴即可
强制关闭数据库连接,其中的connection-id是SHOW CONNECTIONS中显示的第一列的数字
```
SHOW QUERIES
SHOW QUERIES;
```
显示数据查询,其中一列显示ip:port:id, 为发起该query应用的IP地址,端口号,以及系统分配的ID
显示数据查询,其中第一列显示的以冒号隔开的两个数字为query-id,为发起该query应用连接的connection-id和查询次数
```
KILL QUERY <query-id>
KILL QUERY <query-id>;
```
强制关闭数据查询,其中query-id是SHOW QUERIES中显示的ip:port:id字串,如“192.168.0.1:42198:11”,拷贝粘贴即可。
强制关闭数据查询,其中query-id是SHOW QUERIES中显示的 connection-id:query-no字串,如“105:2”,拷贝粘贴即可。
```
SHOW STREAMS
SHOW STREAMS;
```
显示流式计算,其中一列显示ip:port:id, 为启动该stream的IP地址、端口和系统分配的ID
显示流式计算,其中第一列显示的以冒号隔开的两个数字为stream-id, 为启动该stream应用连接的connection-id和发起stream的次数
```
KILL STREAM <stream-id>
KILL STREAM <stream-id>;
```
强制关闭流式计算,其中的中stream-id是SHOW STREAMS中显示的ip:port:id字串,如“192.168.0.1:42198:18”,拷贝粘贴即可。
强制关闭流式计算,其中的中stream-id是SHOW STREAMS中显示的connection-id:stream-no字串,如103:2,拷贝粘贴即可。
注意:SQL语法中,< >表示需要用户输入的部分,但请不要输入< >本身
## 系统监控
TDengine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监测数据库`LOG`,并自动将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空间、带宽、请求数、磁盘读写速度、慢查询等信息定时写入该数据库。TDengine还将重要的系统操作(比如登录、创建、删除数据库等)日志以及各种错误报警信息记录下来存放在`LOG`库里。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客户端程序查看记录库中的运行负载信息,(在企业版中)还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数据的图标可视化结果。
TDengine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监测数据库SYS,并自动将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空间、带宽、请求数、磁盘读写速度、慢查询等信息定时写入该数据库。TDengine还将重要的系统操作(比如登录、创建、删除数据库等)日志以及各种错误报警信息记录下来存放在SYS库里。系统管理员可以从CLI直接查看这个数据库,也可以在WEB通过图形化界面查看这些监测信息。
这些监测信息的采集缺省是打开的,但可以修改配置文件里的选项enableMonitor将其关闭或打开。
## 文件目录结构
安装TDengine后,默认会在操作系统中生成下列目录或文件:
| 目录/文件 | 说明 |
| ------------------------- | :----------------------------------------------------------- |
| /usr/local/taos/bin | TDengine可执行文件目录。其中的执行文件都会软链接到/usr/bin目录下。 |
| /usr/local/taos/connector | TDengine各种连接器目录。 |
| /usr/local/taos/driver | TDengine动态链接库目录。会软链接到/usr/lib目录下。 |
| /usr/local/taos/examples | TDengine各种语言应用示例目录。 |
| /usr/local/taos/include | TDengine对外提供的C语言接口的头文件。 |
| /etc/taos/taos.cfg | TDengine默认[配置文件] |
| /var/lib/taos | TDengine默认数据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 /var/log/taos | TDengine默认日志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可执行文件**
TDengine的所有可执行文件默认存放在 _/usr/local/taos/bin_ 目录下。其中包括:
- _taosd_:TDengine服务端可执行文件
- _taos_: TDengine Shell可执行文件
- _taosdump_:数据导入导出工具
- remove.sh:卸载TDengine的脚本, 请谨慎执行,链接到/usr/bin目录下的rmtaos命令。会删除TDengine的安装目录/usr/local/taos,但会保留/etc/taos、/var/lib/taos、/var/log/taos。
您可以通过修改系统配置文件taos.cfg来配置不同的数据目录和日志目录。
这些监测信息的采集缺省是打开的,但可以修改配置文件里的选项`monitor`将其关闭或打开。
[1]: https://github.com/taosdata/TDengine/tree/develop/importSampleData
......@@ -6,10 +6,10 @@ TDengine是涛思数据面对高速增长的物联网大数据市场和技术挑
TDengine的模块之一是时序数据库。但除此之外,为减少研发的复杂度、系统维护的难度,TDengine还提供缓存、消息队列、订阅、流式计算等功能,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处理提供全栈的技术方案,是一个高效易用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与Hadoop等典型的大数据平台相比,它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 __10倍以上的性能提升__:定义了创新的数据存储结构,单核每秒就能处理至少2万次请求,插入数百万个数据点,读出一千万以上数据点,比现有通用数据库快了十倍以上。
* __硬件或云服务成本降至1/5__:由于超强性能,计算资源不到通用大数据方案的1/5;通过列式存储和先进的压缩算法,存储空间不到通用数据库的1/10
* __全栈时序数据处理引擎__:将数据库、消息队列、缓存、流式计算等功能融合一起,应用无需再集成Kafka/Redis/HBase/Spark/HDFS等软件,大幅降低应用开发和维护的复杂度成本。
* __强大的分析功能__:无论是十年前还是一秒钟前的数据,指定时间范围即可查询。数据可在时间轴上或多个设备上进行聚合。临时查询可通过Shell, Python, R, Matlab随时进行。
* __10倍以上的性能提升__:定义了创新的数据存储结构,单核每秒能处理至少2万次请求,插入数百万个数据点,读出一千万以上数据点,比现有通用数据库快十倍以上。
* __硬件或云服务成本降至1/5__:由于超强性能,计算资源不到通用大数据方案的1/5;通过列式存储和先进的压缩算法,存储空间不到通用数据库的1/10
* __全栈时序数据处理引擎__:将数据库、消息队列、缓存、流式计算等功能融为一体,应用无需再集成Kafka/Redis/HBase/Spark/HDFS等软件,大幅降低应用开发和维护的复杂度成本。
* __强大的分析功能__:无论是十年前还是一秒钟前的数据,指定时间范围即可查询。数据可在时间轴上或多个设备上进行聚合。即席查询可通过Shell, Python, R, Matlab随时进行。
* __与第三方工具无缝连接__:不用一行代码,即可与Telegraf, Grafana, EMQ, Prometheus, Matlab, R等集成。后续将支持OPC, Hadoop, Spark等, BI工具也将无缝连接。
* __零运维成本、零学习成本__:安装、集群一秒搞定,无需分库分表,实时备份。标准SQL,支持JDBC, RESTful, 支持Python/Java/C/C++/Go, 与MySQL相似,零学习成本。
......@@ -21,7 +21,7 @@ TDengine的模块之一是时序数据库。但除此之外,为减少研发的
### 数据源特点和需求
从数据源角度,设计人员可以从已经角度分析TDengine在目标应用系统里面的适用性。
从数据源角度,设计人员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分析TDengine在目标应用系统里面的适用性。
|数据源特点和需求|不适用|可能适用|非常适用|简单说明|
|---|---|---|---|---|
......@@ -33,14 +33,14 @@ TDengine的模块之一是时序数据库。但除此之外,为减少研发的
|系统架构要求|不适用|可能适用|非常适用|简单说明|
|---|---|---|---|---|
|要求简单可靠的系统架构| | | √ |TDengine的系统架构非常简单可靠,自带消息队列,缓存,流式计算,监控等功能,无需集成额外的第三方产品。|
|要求容错和高可靠| | | √ |TDengine的集群功能,自动提供容错灾备等高可靠功能|
|标准化规范| | | √ |TDengine使用标准的SQL语言提供主要功能,遵守标准化规范|
|要求容错和高可靠| | | √ |TDengine的集群功能,自动提供容错灾备等高可靠功能|
|标准化规范| | | √ |TDengine使用标准的SQL语言提供主要功能,遵守标准化规范|
### 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功能需求|不适用|可能适用|非常适用|简单说明|
|---|---|---|---|---|
|要求完整的内置数据处理算法| | √ | |TDengine的实现了通用的数据处理算法,但是还没有做到妥善处理各行各业的所有要求,因此特殊类型的处理还需要应用层面处理。|
|需要大量的交叉查询处理| | √ | |这种类型的处理更多应该用关系型数据系统处理,或者应该考虑TDengine和关系型数据系统配合实现系统功能|
|需要大量的交叉查询处理| | √ | |这种类型的处理更多应该用关系型数据系统处理,或者应该考虑TDengine和关系型数据系统配合实现系统功能|
### 系统性能需求
|系统性能需求|不适用|可能适用|非常适用|简单说明|
......@@ -53,8 +53,8 @@ TDengine的模块之一是时序数据库。但除此之外,为减少研发的
|系统维护需求|不适用|可能适用|非常适用|简单说明|
|---|---|---|---|---|
|要求系统可靠运行| | | √ |TDengine的系统架构非常稳定可靠,日常维护也简单便捷,对维护人员的要求简洁明了,最大程度上杜绝人为错误和事故。|
|要求运维学习成本可控| | | √ |同上|
|要求市场有大量人才储备| √ | | |TDengine作为新一代产品,目前人才市场里面有经验的人员还有限。但是学习成本低,我们作为厂家也提供运维的培训和辅助服务|
|要求运维学习成本可控| | | √ |同上|
|要求市场有大量人才储备| √ | | |TDengine作为新一代产品,目前人才市场里面有经验的人员还有限。但是学习成本低,我们作为厂家也提供运维的培训和辅助服务|
## TDengine 性能指标介绍和验证方法
......@@ -59,7 +59,7 @@ systemctl status taosd
## TDengine命令行程序
执行TDengine命令行程序,您只要在Linux终端执行`taos`即可
执行TDengine命令行程序,您只要在Linux终端执行`taos`即可
```cmd
taos
......@@ -74,9 +74,9 @@ taos>
在TDengine终端中,用户可以通过SQL命令来创建/删除数据库、表等,并进行插入查询操作。在终端中运行的SQL语句需要以分号结束来运行。示例:
```mysql
create database db;
use db;
create table t (ts timestamp, cdata int);
create database demo;
use demo;
create table t (ts timestamp, speed int);
insert into t values ('2019-07-15 00:00:00', 10);
insert into t values ('2019-07-15 01:00:00', 20);
select * from t;
......
......@@ -11,9 +11,12 @@ TDengine采用关系型数据模型,需要建库、建表。因此对于一个
```cmd
CREATE DATABASE power KEEP 365 DAYS 10 REPLICA 3 BLOCKS 4;
```
上述语句将创建一个名为power的库,这个库的数据将保留365天(超过365天将被自动删除),每10天一个数据文件,副本数为3, 内存块数为4。详细的语法及参数请见<a href="https://www.taosdata.com/cn/documentation20/taos-sql/">TAOS SQL </a>
上述语句将创建一个名为power的库,这个库的数据将保留365天(超过365天将被自动删除),每10天一个数据文件,副本数为3, 内存块数为4。详细的语法及参数请见<a href="https://www.taosdata.com/cn/documentation20/taos-sql/">TAOS SQL</a>
注意:任何一张表或超级表是属于一个库的,在创建表之前,必须先创建库。
**注意:**
- 任何一张表或超级表是属于一个库的,在创建表之前,必须先创建库。
- 处于两个不同库的表是不能进行JOIN操作的。
## 创建超级表
一个物联网系统,往往存在多种类型的设备,比如对于电网,存在智能电表、变压器、母线、开关等等。为便于多表之间的聚合,使用TDengine, 需要对每个类型的设备创建一超级表。以表一中的智能电表为例,可以使用如下的SQL命令创建超级表:
......@@ -31,14 +34,14 @@ CREATE TABLE d1001 USING meters TAGS ("Beijing.Chaoyang", 2);
```
其中d1001是表名,meters是超级表的表名,后面紧跟标签Location的具体标签值”Beijing.Chaoyang",标签groupId的具体标签值2。虽然在创建表时,需要指定标签值,但可以事后修改。详细细则请见 TAOS SQL。
TDengine建议将数据采集点的全局唯一ID作为表名(比如设备序列号)。但对于有的场景,并没有唯一的ID,可以将多个ID组合成一个唯一的ID。不建议将具有唯一性的ID作为标签值。
TDengine建议将数据采集点的全局唯一ID作为表名(比如设备序列号)。但对于有的场景,并没有唯一的ID,可以将多个ID组合成一个唯一的ID。不建议将具有唯一性的ID作为标签值。
**自动建表**:在某些特殊场景中,用户在写数据时并不确定某个数据采集点的表是否存在,此时可在写入数据时使用自动建表语法来创建不存在的表,若该表已存在则不会建立新表。比如:
```cmd
INSERT INTO d1001 USING METERS TAGS ("Beijng.Chaoyang", 2) VALUES (now, 10.2, 219, 0.32);
```
上述SQL语句将记录(now, 10.2, 219, 0.32) 插入进表d1001。如果表d1001还未创建,则使用超级表meters做模板自动创建,同时打上标签值“Beijing.Chaoyang", 2。
**多列模型**:TDengine支持多列模型,只要这些物理量是同时采集的,这些量就可以作为不同列放在同一张表里。有的数据采集点有多组采集量,每一组的数据采集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时需要对同一个采集点建多张表。但还有一种极限的设计,单列模型,无论是否同时采集,每个采集的物理量单独建表。TDengine建议,只要采集时间一致,就采用多列模型,因为插入效率以及存储效率更高。
上述SQL语句将记录(now, 10.2, 219, 0.32) 插入进表d1001。如果表d1001还未创建,则使用超级表meters做模板自动创建,同时打上标签值“Beijing.Chaoyang", 2。
**多列模型**:TDengine支持多列模型,只要这些物理量是同时采集的,这些量就可以作为不同列放在同一张表里。有的数据采集点有多组采集量,每一组的数据采集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时需要对同一个采集点建多张表。但还有一种极限的设计,单列模型,无论是否同时采集,每个采集的物理量单独建表。TDengine建议,只要采集时间一致,就采用多列模型,因为插入效率以及存储效率更高。TDengine支持最大的列数为1024列。
......@@ -59,7 +59,7 @@ Query OK, 2 row(s) in set (0.002136s)
物联网场景里,经常需要通过降采样(down sampling)将采集的数据按时间段进行聚合。TDengine 提供了一个简便的关键词 interval 让按照时间窗口的查询操作变得极为简单。比如,将智能电表 d1001 采集的电流值每10秒钟求和
```mysql
taos> SELECT sum(current) FROM d1001 INTERVAL(10s) ;
taos> SELECT sum(current) FROM d1001 INTERVAL(10s);
ts | sum(current) |
======================================================
2018-10-03 14:38:00.000 | 10.300000191 |
......@@ -68,7 +68,7 @@ Query OK, 2 row(s) in set (0.000883s)
```
降采样操作也适用于超级表,比如:将所有智能电表采集的电流值每秒钟求和
```mysql
taos> SELECT SUM(current) FROM meters INTERVAL(1s) ;
taos> SELECT SUM(current) FROM meters INTERVAL(1s);
ts | sum(current) |
======================================================
2018-10-03 14:38:04.000 | 10.199999809 |
......
......@@ -59,7 +59,7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创建数据库**
```mysql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db_name [KEEP keep]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db_name [KEEP keep];
```
说明:
......@@ -71,21 +71,21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使用数据库**
```mysql
USE db_name
USE db_name;
```
使用/切换数据库
- **删除数据库**
```mysql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db_name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db_name;
```
删除数据库。所包含的全部数据表将被删除,谨慎使用
- **显示系统所有数据库**
```mysql
SHOW DATABASES
SHOW DATABASES;
```
......@@ -93,7 +93,7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创建数据表**
```mysql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tb_name (timestamp_field_name TIMESTAMP, field1_name data_type1 [, field2_name data_type2 ...])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tb_name (timestamp_field_name TIMESTAMP, field1_name data_type1 [, field2_name data_type2 ...]);
```
说明:
1) 表的第一个字段必须是TIMESTAMP,并且系统自动将其设为主键;
......@@ -104,13 +104,13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删除数据表**
```mysql
DROP TABLE [IF EXISTS] tb_name
DROP TABLE [IF EXISTS] tb_name;
```
- **显示当前数据库下的所有数据表信息**
```mysql
SHOW TABLES [LIKE tb_name_wildcar]
SHOW TABLES [LIKE tb_name_wildcar];
```
显示当前数据库下的所有数据表信息。说明:可在like中使用通配符进行名称的匹配。 通配符匹配:1)’%’ (百分号)匹配0到任意个字符;2)’_’下划线匹配一个字符。
......@@ -119,13 +119,13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获取表的结构信息**
```mysql
DESCRIBE tb_name
DESCRIBE tb_name;
```
- **表增加列**
```mysql
ALTER TABLE tb_name ADD COLUMN field_name data_type
ALTER TABLE tb_name ADD COLUMN field_name data_type;
```
说明:
1) 列的最大个数为1024,最小个数为2;
......@@ -134,7 +134,7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表删除列**
```mysql
ALTER TABLE tb_name DROP COLUMN field_name
ALTER TABLE tb_name DROP COLUMN field_name;
```
如果表是通过[超级表](../super-table/)创建,更改表结构的操作只能对超级表进行。同时针对超级表的结构更改对所有通过该结构创建的表生效。对于不是通过超级表创建的表,可以直接修改表结构
......@@ -142,7 +142,7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创建超级表**
```mysql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stb_name (timestamp_field_name TIMESTAMP, field1_name data_type1 [, field2_name data_type2 ...]) TAGS (tag1_name tag_type1, tag2_name tag_type2 [, tag3_name tag_type3])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stb_name (timestamp_field_name TIMESTAMP, field1_name data_type1 [, field2_name data_type2 ...]) TAGS (tag1_name tag_type1, tag2_name tag_type2 [, tag3_name tag_type3]);
```
创建STable, 与创建表的SQL语法相似,但需指定TAGS字段的名称和类型
......@@ -155,61 +155,61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删除超级表**
```mysql
DROP TABLE [IF EXISTS] stb_name
DROP TABLE [IF EXISTS] stb_name;
```
删除STable会自动删除通过STable创建的字表。
- **显示当前数据库下的所有超级表信息**
```mysql
SHOW STABLES [LIKE tb_name_wildcar]
SHOW STABLES [LIKE tb_name_wildcar];
```
查看数据库内全部STable,及其相关信息,包括STable的名称、创建时间、列数量、标签(TAG)数量、通过该STable建表的数量。
- **获取超级表的结构信息**
```mysql
DESCRIBE stb_name
DESCRIBE stb_name;
```
- **超级表增加列**
```mysql
ALTER TABLE stb_name ADD COLUMN field_name data_type
ALTER TABLE stb_name ADD COLUMN field_name data_type;
```
- **超级表删除列**
```mysql
ALTER TABLE stb_name DROP COLUMN field_name
ALTER TABLE stb_name DROP COLUMN field_name;
```
## 超级表 STable 中 TAG 管理
- **添加标签**
```mysql
ALTER TABLE stb_name ADD TAG new_tag_name tag_type
ALTER TABLE stb_name ADD TAG new_tag_name tag_type;
```
为STable增加一个新的标签,并指定新标签的类型。标签总数不能超过128个,总长度不超过16k个字符.
- **删除标签**
```mysql
ALTER TABLE stb_name DROP TAG tag_name
ALTER TABLE stb_name DROP TAG tag_name;
```
删除超级表的一个标签,从超级表删除某个标签后,该超级表下的所有子表也会自动删除该标签。
- **修改标签名**
```mysql
ALTER TABLE stb_name CHANGE TAG old_tag_name new_tag_name
ALTER TABLE stb_name CHANGE TAG old_tag_name new_tag_name;
```
修改超级表的标签名,从超级表修改某个标签名后,该超级表下的所有子表也会自动更新该标签名。
- **修改字表标签值**
```mysql
ALTER TABLE tb_name SET TAG tag_name=new_tag_value
ALTER TABLE tb_name SET TAG tag_name=new_tag_value;
```
说明:除了更新标签的值的操作是针对子表进行,其他所有的标签操作(添加标签、删除标签等)均只能作用于STable,不能对单个子表操作。对STable添加标签以后,依托于该STable建立的所有表将自动增加了一个标签,所有新增标签的默认值都是NULL。
......@@ -253,8 +253,8 @@ TDengine缺省的时间戳是毫秒精度,但通过修改配置参数enableMic
- **同时向多个表按列插入多条记录**
```mysql
INSERT INTO tb1_name (tb1_field1_name, ...) VALUES (field1_value1, ...) (field1_value1, ...)
tb2_name (tb2_field1_name, ...) VALUES(field1_value1, ...) (field1_value2, ...)
INSERT INTO tb1_name (tb1_field1_name, ...) VALUES (field1_value1, ...) (field1_value2, ...)
tb2_name (tb2_field1_name, ...) VALUES (field1_value1, ...) (field1_value2, ...);
```
同时向表tb1_name和tb2_name中按列分别插入多条记录
......@@ -435,11 +435,11 @@ Query OK, 1 row(s) in set (0.000081s)
#### 小技巧
获取一个超级表所有的子表名及相关的标签信息:
```
SELECT TBNAME, location FROM meters
SELECT TBNAME, location FROM meters;
```
统计超级表下辖子表数量:
```
SELECT COUNT(TBNAME) FROM meters
SELECT COUNT(TBNAME) FROM meters;
```
以上两个查询均只支持在Where条件子句中添加针对标签(TAGS)的过滤条件。例如:
```
......@@ -486,31 +486,31 @@ Query OK, 1 row(s) in set (0.001091s)
- 对于下面的例子,表tb1用以下语句创建
```mysql
CREATE TABLE tb1 (ts timestamp, col1 int, col2 float, col3 binary(50))
CREATE TABLE tb1 (ts timestamp, col1 int, col2 float, col3 binary(50));
```
- 查询tb1刚过去的一个小时的所有记录
```mysql
SELECT * FROM tb1 WHERE ts >= NOW - 1h
SELECT * FROM tb1 WHERE ts >= NOW - 1h;
```
- 查询表tb1从2018-06-01 08:00:00.000 到2018-06-02 08:00:00.000时间范围,并且col3的字符串是'nny'结尾的记录,结果按照时间戳降序
```mysql
SELECT * FROM tb1 WHERE ts > '2018-06-01 08:00:00.000' AND ts <= '2018-06-02 08:00:00.000' AND col3 LIKE '%nny' ORDER BY ts DESC
SELECT * FROM tb1 WHERE ts > '2018-06-01 08:00:00.000' AND ts <= '2018-06-02 08:00:00.000' AND col3 LIKE '%nny' ORDER BY ts DESC;
```
- 查询col1与col2的和,并取名complex, 时间大于2018-06-01 08:00:00.000, col2大于1.2,结果输出仅仅10条记录,从第5条开始
```mysql
SELECT (col1 + col2) AS 'complex' FROM tb1 WHERE ts > '2018-06-01 08:00:00.000' and col2 > 1.2 LIMIT 10 OFFSET 5
SELECT (col1 + col2) AS 'complex' FROM tb1 WHERE ts > '2018-06-01 08:00:00.000' and col2 > 1.2 LIMIT 10 OFFSET 5;
```
- 查询过去10分钟的记录,col2的值大于3.14,并且将结果输出到文件 `/home/testoutpu.csv`.
```mysql
SELECT COUNT(*) FROM tb1 WHERE ts >= NOW - 10m AND col2 > 3.14 >> /home/testoutpu.csv
SELECT COUNT(*) FROM tb1 WHERE ts >= NOW - 10m AND col2 > 3.14 >> /home/testoutpu.csv;
```
## SQL函数
......@@ -521,7 +521,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COUNT**
```mysql
SELECT COUNT([*|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COUNT([*|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记录行数或某列的非空值个数。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长整型INT64。
......@@ -547,7 +547,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AVG**
```mysql
SELECT AVG(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AVG(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平均值。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数Double。
......@@ -571,7 +571,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TWA**
```mysql
SELECT TWA(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TWA(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时间加权平均函数。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在一段时间内的时间加权平均。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数Double。
......@@ -581,7 +581,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SUM**
```mysql
SELECT SUM(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SUM(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和。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数Double和长整型INT64。
......@@ -605,7 +605,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STDDEV**
```mysql
SELECT STDDEV(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STDDEV(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中某列的均方差。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数Double。
......@@ -623,7 +623,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LEASTSQUARES**
```mysql
SELECT LEASTSQUARES(field_name, start_val, step_val)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LEASTSQUARES(field_name, start_val, step_val)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中某列的值是主键(时间戳)的拟合直线方程。start_val是自变量初始值,step_val是自变量的步长值。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字符串表达式(斜率, 截距)。
......@@ -644,7 +644,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MIN**
```mysql
SELECT MIN(field_name) FROM {tb_name | s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MIN(field_name) FROM {tb_name | s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值最小值。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同应用的字段。
......@@ -667,7 +667,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MAX**
```mysql
SELECT MAX(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MAX(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值最大值。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同应用的字段。
......@@ -691,7 +691,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FIRST**
```mysql
SELECT FIRST(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FIRST(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值最先写入的非NULL值。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同应用的字段。
......@@ -715,7 +715,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LAST**
```mysql
SELECT LAST(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LAST(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值最后写入的非NULL值。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同应用的字段。
......@@ -739,7 +739,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TOP**
```mysql
SELECT TOP(field_name, K)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TOP(field_name, K)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 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值最大*k*个非NULL值。若多于k个列值并列最大,则返回时间戳小的。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同应用的字段。
......@@ -766,7 +766,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BOTTOM**
```mysql
SELECT BOTTOM(field_name, K)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BOTTOM(field_name, K)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值最小*k*个非NULL值。若多于k个列值并列最小,则返回时间戳小的。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同应用的字段。
......@@ -792,7 +792,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PERCENTILE**
```mysql
SELECT PERCENTILE(field_name, P)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PERCENTILE(field_name, P)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中某列的值百分比分位数。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 双精度浮点数Double。
......@@ -810,7 +810,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APERCENTILE**
```mysql
SELECT APERCENTILE(field_name, P)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APERCENTILE(field_name, P)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中某列的值百分比分位数,与PERCENTILE函数相似,但是返回近似结果。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 双精度浮点数Double。
......@@ -826,7 +826,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LAST_ROW**
```mysql
SELECT LAST_ROW(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SELECT LAST_ROW(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
功能说明:返回表(超级表)的最后一条记录。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同应用的字段。
......@@ -851,7 +851,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计算函数
- **DIFF**
```mysql
SELECT DIFF(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SELECT DIFF(field_name) FROM tb_name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中某列的值与前一行对应值的差。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 同应用字段。
......@@ -871,7 +871,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SPREAD**
```mysql
SELECT SPREAD(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SPREAD(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 双精度浮点数。
......@@ -897,7 +897,7 @@ TDengine支持针对数据的聚合查询。提供支持的聚合和选择函数
- **四则运算**
```mysql
SELECT field_name [+|-|*|/|%][Value|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SELECT field_name [+|-|*|/|%][Value|field_name] FROM { tb_name | stb_name } [WHERE clause];
```
功能说明:统计表/超级表中某列或多列间的值加、减、乘、除、取余计算结果。
返回结果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数。
......@@ -968,5 +968,5 @@ SELECT AVG(current),MAX(current),LEASTSQUARES(current, start_val, step_val), PER
- 表名最大长度为193,每行数据最大长度16k个字符
- 列名最大长度为65,最多允许1024列,最少需要2列,第一列必须是时间戳
- 标签最多允许128个,可以0个,标签总长度不超过16k个字符
- SQL语句最大长度65480个字符,但可通过系统配置参数maxSQLLength修改
- SQL语句最大长度65480个字符,但可通过系统配置参数maxSQLLength修改,最长可配置为8M
- 库的数目,超级表的数目、表的数目,系统不做限制,仅受系统资源限制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78,7 +78,7 @@ TDengine集群的节点数必须大于等于副本数,否则创建表时将报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由taosd提供,可以在配置文件taos.cfg里修改配置参数,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配置文件的缺省位置在/etc/taos目录,可以通过taosd命令行执行参数-c指定配置文件目录。比如taosd -c /home/user来指定配置文件位于/home/user这个目录。
下面仅仅列出一些重要的配置参数,更多的参数请看配置文件里的说明。各个参数的详细介绍及作用请看前述章节。**注意:配置修改后,需要重启*taosd*服务才能生效。**
下面仅仅列出一些重要的配置参数,更多的参数请看配置文件里的说明。各个参数的详细介绍及作用请看前述章节,而且这些参数的缺省配置都是工作的,一般无需设置**注意:配置修改后,需要重启*taosd*服务才能生效。**
- firstEp: taosd启动时,主动连接的集群中第一个dnode的end point, 缺省值为 localhost:6030。
- secondEp: taosd启动时,如果first连接不上,尝试连接集群中第二个dnode的end point, 缺省值为空。
......@@ -94,6 +94,8 @@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由taosd提供,可以在配置文件taos.cfg里修
- maxSQLLength:单条SQL语句允许最长限制。默认值:65380字节。
- maxBinaryDisplayWidth:Shell中binary 和 nchar字段的显示宽度上限,超过此限制的部分将被隐藏。默认值:30。可在 shell 中通过命令 set max_binary_display_width nn动态修改此选项。
**注意:**对于端口,TDengine会使用从serverPort起11个连续的TCP和UDP端口号,请务必在防火墙打开。因此如果是缺省配置,需要打开从6030都6040共11个端口,而且必须TCP和UDP都打开。
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往往具有不同的数据特征,比如保留天数、副本数、采集频次、记录大小、采集点的数量、压缩等都可完全不同。为获得在存储上的最高效率,TDengine提供如下存储相关的系统配置参数:
- days:一个数据文件存储数据的时间跨度,单位为天,默认值:10。
......@@ -111,7 +113,7 @@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由taosd提供,可以在配置文件taos.cfg里修
对于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有多种数据特征的数据并存,最佳的设计是将具有相同数据特征的表放在一个库里,这样一个应用有多个库,而每个库可以配置不同的存储参数,从而保证系统有最优的性能。TDengine允许应用在创建库时指定上述存储参数,如果指定,该参数就将覆盖对应的系统配置参数。举例,有下述SQL:
```
create database demo days 10 cache 32 blocks 8 replica 3
create database demo days 10 cache 32 blocks 8 replica 3;
```
该SQL创建了一个库demo, 每个数据文件存储10天数据,内存块为32兆字节,每个VNODE占用8个内存块,副本数为3,而其他参数与系统配置完全一致。
......@@ -150,25 +152,25 @@ TDengine系统的前台交互客户端应用程序为taos,它与taosd共享同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CLI界面里添加、删除用户,也可以修改密码。CLI里SQL语法如下:
```
CREATE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CREATE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
创建用户,并指定用户名和密码,密码需要用单引号引起来
```
DROP USER user_name
DROP USER user_name;
```
删除用户,限root用户使用
```
ALTER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ALTER USER user_name PASS ‘password’;
```
修改用户密码, 为避免被转换为小写,密码需要用单引号引用
```
SHOW USERS
SHOW USERS;
```
显示所有用户
......@@ -186,7 +188,7 @@ TDengine的shell支持source filename命令,用于批量运行文件中的SQL
TDengine也支持在shell对已存在的表从CSV文件中进行数据导入。CSV文件只属于一张表且CSV文件中的数据格式需与要导入表的结构相同, 在导入的时候,其语法如下
```mysql
insert into tb1 file 'path/data.csv'
insert into tb1 file 'path/data.csv';
```
注意:如果CSV文件首行存在描述信息,请手动删除后再导入
......@@ -237,7 +239,7 @@ TDengine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库导入导出工具taosdump。用户可以将t
如果用户需要导出一个表或一个STable中的数据,可在shell中运行
```
select * from <tb_name> >> data.csv
select * from <tb_name> >> data.csv;
```
这样,表tb_name中的数据就会按照CSV格式导出到文件data.csv中。
......@@ -251,37 +253,37 @@ TDengine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库导出工具taosdump。用户可以根据需
系统管理员可以从CLI查询系统的连接、正在进行的查询、流式计算,并且可以关闭连接、停止正在进行的查询和流式计算。CLI里SQL语法如下:
```
SHOW CONNECTIONS
SHOW CONNECTIONS;
```
显示数据库的连接,其中一列显示ip:port, 为连接的IP地址和端口号。
```
KILL CONNECTION <connection-id>
KILL CONNECTION <connection-id>;
```
强制关闭数据库连接,其中的connection-id是SHOW CONNECTIONS中显示的第一列的数字。
```
SHOW QUERIES
SHOW QUERIES;
```
显示数据查询,其中第一列显示的以冒号隔开的两个数字为query-id,为发起该query应用连接的connection-id和查询次数。
```
KILL QUERY <query-id>
KILL QUERY <query-id>;
```
强制关闭数据查询,其中query-id是SHOW QUERIES中显示的 connection-id:query-no字串,如“105:2”,拷贝粘贴即可。
```
SHOW STREAMS
SHOW STREAMS;
```
显示流式计算,其中第一列显示的以冒号隔开的两个数字为stream-id, 为启动该stream应用连接的connection-id和发起stream的次数。
```
KILL STREAM <stream-id>
KILL STREAM <stream-id>;
```
强制关闭流式计算,其中的中stream-id是SHOW STREAMS中显示的connection-id:stream-no字串,如103:2,拷贝粘贴即可。
......
......@@ -39,7 +39,7 @@ create table D1002 using meters tags ("Beijing.Haidian", 2);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下面这条SQL语句以一分钟为时间窗口、30秒为前向增量统计这些电表的平均电压。
```sql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interval(1m) sliding(30s)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interval(1m) sliding(30s)
```
每次执行这条语句,都会重新计算所有数据。
......@@ -47,14 +47,14 @@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interval(1m) sliding(30s)
可以把上面的语句改进成下面的样子,每次使用不同的 `startTime` 并定期执行:
```sql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where ts > {startTime} interval(1m) sliding(30s)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where ts > {startTime} interval(1m) sliding(30s)
```
这样做没有问题,但TDengine提供了更简单的方法,
只要在最初的查询语句前面加上 `create table {tableName} as ` 就可以了, 例如:
```sql
create table avg_vol as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interval(1m) sliding(30s)
create table avg_vol as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interval(1m) sliding(30s)
```
会自动创建一个名为 `avg_vol` 的新表,然后每隔30秒,TDengine会增量执行 `as` 后面的 SQL 语句,
......@@ -80,7 +80,7 @@ taos> select * from avg_vol;
比如使用下面的SQL创建的连续查询将运行一小时,之后会自动停止。
```sql
create table avg_vol as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where ts > now and ts <= now + 1h interval(1m) sliding(30s)
create table avg_vol as select avg(voltage) from meters where ts > now and ts <= now + 1h interval(1m) sliding(30s)
```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例子中的 `now` 是指创建连续查询的时间,而不是查询执行的时间,否则,查询就无法自动停止了。
......
......@@ -20,41 +20,41 @@
每一条记录都有设备ID,时间戳,采集的物理量(如上图中的电流、电压、相位),还有与每个设备相关的静态标签(如上述表一中的位置Location和分组groupId)。每个设备是受外界的触发,或按照设定的周期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点是时序的,是一个数据流。
### 数据特征
除时序特征外,仔细研究发现,物联网、车联网、运维监测类数据还具有很多其他明显的特征
除时序特征外,仔细研究发现,物联网、车联网、运维监测类数据还具有很多其他明显的特征
1. 数据高度结构化;
2. 数据极少有更新或删除操作;
3. 无需传统数据库的事务处理;
4. 相对互联网应用,写多读少;
5. 流量平稳,根据设备数量和采集频次,可以预测出来;
6. 用户关注的是一段时间的趋势,而不是某一特时间点的值;
6. 用户关注的是一段时间的趋势,而不是某一特时间点的值;
7. 数据有保留期限;
8. 数据的查询分析一定是基于时间段和地理区域;
9. 除存储查询外,还需要各种统计和实时计算操作;
10. 数据量巨大,一天采集的数据就可以超过100亿条。
8. 数据的查询分析一定是基于时间段和空间区域;
9. 除存储、查询操作外,还需要各种统计和实时计算操作;
10. 数据量巨大,一天可能采集的数据就可以超过100亿条。
充分利用上述特征,TDengine 采取了特殊的优化的存储和计算设计来处理时序数据,能将系统处理能力显著提高
充分利用上述特征,TDengine 采取了经特殊优化的存储和计算设计来处理时序数据,它将系统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大幅降低了系统运维的复杂度
###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
因为采集的数据一般是结构化数据,而且为降低学习门槛,TDengine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管理数据。因此用户需要先创建库,然后创建表,之后才能插入或查询数据。TDengine采用的是结构化存储,而不是NoSQL的key-value存储。
因为采集的数据一般是结构化数据,同时为降低学习门槛,TDengine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管理数据。因此用户需要先创建库,然后创建表,之后才能插入或查询数据。TDengine采用的是结构化存储,而不是NoSQL的key-value存储。
### 一个数据采集点一张表
为充分利用其数据的时序性和其他数据特点,TDengine要求**对每个数据采集点单独建表**(比如有一千万个智能电表,就需创建一千万张表,上述表格中的d1001, d1002, d1003, d1004都需单独建表),用来存储这个采集点所采集的时序数据。这种设计有几大优点:
1. 能保证一个采集点的数据在存储介质上是一块一块连续的。如果读取一个时间段的数据,它能大幅减少随机读取操作,成数量级的提升读取和查询速度。
1. 能保证一个采集点的数据在存储介质上是以块为单位连续存储的。如果读取一个时间段的数据,它能大幅减少随机读取操作,成数量级的提升读取和查询速度。
2. 由于不同采集设备产生数据的过程完全独立,每个设备的数据源是唯一的,一张表也就只有一个写入者,这样就可采用无锁方式来写,写入速度就能大幅提升。
3. 对于一个数据采集点而言,其产生的数据是时序的,因此写的操作可用追加的方式实现,进一步大幅提高数据写入速度。
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将多个设备的数据写入一张表,由于网络延时不可控,不同设备的数据到达服务器的时序是无法保证的,写入操作是要有锁保护的,而且一个设备的数据是难以保证连续存储在一起的。**采用一个数据采集点一张表的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单个数据采集点的插入和查询的性能是最优的。**
TDengine 建议用数据采集点的名字(如上表中的D1001)来做表名。每个数据采集点可能同时采集多个物理量(如上表中的curent, voltage, phase),每个物理量对应一张表中的一列,数据类型可以是整型、浮点型、字符串等。除此之外,表的第一列必须是时间戳,即数据类型为 timestamp。对采集的数据,TDengine将自动按照时间戳建立索引,但对采集的物理量不建任何索引。数据用列式存储方式保存。
TDengine 建议用数据采集点的名字(如上表中的D1001)来做表名。每个数据采集点可能同时采集多个物理量(如上表中的curent, voltage, phase),每个物理量对应一张表中的一列,数据类型可以是整型、浮点型、字符串等。除此之外,表的第一列必须是时间戳,即数据类型为 timestamp。对采集的数据,TDengine将自动按照时间戳建立索引,但对采集的物理量不建任何索引。数据用列式存储方式保存。
### 超级表:同一类型数据采集点的集合
由于一个数据采集点一张表,导致表的数量巨,难以管理,而且应用经常需要做采集点之间的聚合操作,聚合的操作也变得复杂起来。为解决这个问题,TDengine引入超级表(Super Table,简称为STable)的概念。
由于一个数据采集点一张表,导致表的数量巨,难以管理,而且应用经常需要做采集点之间的聚合操作,聚合的操作也变得复杂起来。为解决这个问题,TDengine引入超级表(Super Table,简称为STable)的概念。
超级表是指某一特定类型的数据采集点的集合。同一类型的数据采集点,其表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但每个表(数据采集点)的静态属性(标签)是不一样的。描述一个超级表(一特定类型的数据采集点),除需要定义采集量的表结构之外,还需要定义其标签的schema,标签的数据类型可以是整数、浮点数、字符串,标签可以有多个,可以事后增加、删除或修改。 如果整个系统有N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点,就需要建立N个超级表。
超级表是指某一特定类型的数据采集点的集合。同一类型的数据采集点,其表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但每个表(数据采集点)的静态属性(标签)是不一样的。描述一个超级表(某一特定类型的数据采集点的结合),除需要定义采集量的表结构之外,还需要定义其标签的schema,标签的数据类型可以是整数、浮点数、字符串,标签可以有多个,可以事后增加、删除或修改。 如果整个系统有N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点,就需要建立N个超级表。
在TDengine的设计里,**表用来代表一个具体的数据采集点,超级表用来代表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采集点**。当为某个具体数据采集点创建表时,用户使用超级表的定义做模板,同时指定该具体采集点(表)的标签值。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表(一个数据采集点)是带有静态标签的,而且这些标签可以事后增加、删除、修改。**一张超级表包含有多张表,这些表具有相同的时序数据schema,但带有不同的标签值**
在TDengine的设计里,**表用来代表一个具体的数据采集点,超级表用来代表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采集点集合**。当为某个具体数据采集点创建表时,用户使用超级表的定义做模板,同时指定该具体采集点(表)的标签值。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表(一个数据采集点)是带有静态标签的,而且这些标签可以事后增加、删除、修改。**一张超级表包含有多张表,这些表具有相同的时序数据schema,但带有不同的标签值**
当对多个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采集点进行聚合操作时,TDengine将先把满足标签过滤条件的表从超级表的中查找出来,然后再扫描这些表的时序数据,进行聚合操作,这样能将需要扫描的数据集大幅减少,从而大幅提高聚合计算的性能。
......@@ -69,18 +69,18 @@ TDengine 分布式架构的逻辑结构图如下:
**物理节点(pnode):** pnode是一独立运行、拥有自己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的计算机,可以是安装有OS的物理机、虚拟机或容器。物理节点由其配置的 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来标识。
**数据节点(dnode):** dnode 是 TDengine 服务器侧执行代码 taosd 在物理节点上的一个运行实例,一个工作的系统必须有至少一个数据节点。dnode包含零到多个逻辑的虚拟节点(VNODE),零或者至多一个逻辑的管理节点(mnode). dnode在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由实例的End Point(EP)决定。EP是dnode所在物理节点的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和系统所配置的网络端口号(Port)的组合。通过配置不同的端口,一个物理节点(一台物理机、虚拟机或容器)可以运行多个实例,或有多个数据节点。
**数据节点(dnode):** dnode 是 TDengine 服务器侧执行代码 taosd 在物理节点上的一个运行实例,一个工作的系统必须有至少一个数据节点。dnode包含零到多个逻辑的虚拟节点(VNODE),零或者至多一个逻辑的管理节点(mnode)。dnode在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由实例的End Point (EP )决定。EP是dnode所在物理节点的FQDN (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和系统所配置的网络端口号(Port)的组合。通过配置不同的端口,一个物理节点(一台物理机、虚拟机或容器)可以运行多个实例,或有多个数据节点。
**虚拟节点(vnode)**: 为更好的支持数据分片、负载均衡,防止数据过热或倾斜,数据节点被虚拟化成多个虚拟节点(vnode,图中V2, V3, V4等)。每个 vnode 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是时序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立的运行线程、内存空间与持久化存储的路径。一个 vnode 包含一定数量的表(数据采集点)。当创建一张新表时,系统会检查是否需要创建新的 vnode。一个数据节点上能创建的 vnode 的数量取决于该数据节点所在物理节点的硬件资源。一个 vnode 只属于一个DB,但一个DB可以有多个 vnode。一个 vnode 除存储的时序数据外,也保存有所包含的表的SCHEMA、标签值等。一个虚拟节点由所属的数据节点的EP,以及所属的Vgroup ID在系统内唯一标识,是由管理节点创建并管理的
**虚拟节点(vnode)**: 为更好的支持数据分片、负载均衡,防止数据过热或倾斜,数据节点被虚拟化成多个虚拟节点(vnode,图中V2, V3, V4等)。每个 vnode 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是时序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立的运行线程、内存空间与持久化存储的路径。一个 vnode 包含一定数量的表(数据采集点)。当创建一张新表时,系统会检查是否需要创建新的 vnode。一个数据节点上能创建的 vnode 的数量取决于该数据节点所在物理节点的硬件资源。一个 vnode 只属于一个DB,但一个DB可以有多个 vnode。一个 vnode 除存储的时序数据外,也保存有所包含的表的SCHEMA、标签值等。一个虚拟节点由所属的数据节点的EP,以及所属的VGroup ID在系统内唯一标识,由管理节点创建并管理
**管理节点(mnode):** 一个虚拟的逻辑单元,负责所有数据节点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维护,以及节点之间的负载均衡(图中M)。同时,管理节点也负责元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库、表、静态标签等)的存储和管理,因此也称为 Meta Node。TDengine 集群中可配置多个(最多不超过5个) mnode,它们自动构建成为一个虚拟管理节点组(图中M0, M1, M2)。mnode 间采用 master/slave 的机制进行管理,而且采取强一致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任何数据更新操作只能在 Master 上进行。mnode 集群的创建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每个dnode上至多有一个mnode,由所属的数据节点的EP来唯一标识。每个dnode通过内部消息交互自动获取整个集群中所有 mnode 所在的 dnode 的EP。
**虚拟节点组(VGroup):** 不同数据节点上的 vnode 可以组成一个虚拟节点组(vnode group)来保证系统的高可靠。虚拟节点组内采取master/slave的方式进行管理。写操作只能在 master vnode 上进行,系统采用异步复制的方式将数据同步到 slave vnode,这样确保了一份数据在多个物理节点上有拷贝。一个 vgroup 里虚拟节点个数就是数据的副本数。如果一个DB的副本数为N,系统必须有至少N个数据节点。副本数在创建DB时通过参数 replica 可以指定,缺省为1。使用 TDengine 的多副本特性,可以不再需要昂贵的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获得同样的数据高可靠性。虚拟节点组由管理节点创建、管理,并且由管理节点分配一系统唯一的ID,vnode group ID。如果两个虚拟节点的vnode group ID相同,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组,数据互为备份。虚拟节点组里虚拟节点的个数是可以动态改变的,容许只有一个,也就是没有数据复制。Vnode group ID是永远不变的,即使一个虚拟节点组被删除,它的ID也不会被收回重复利用。
**虚拟节点组(VGroup):** 不同数据节点上的 vnode 可以组成一个虚拟节点组(vnode group)来保证系统的高可靠。虚拟节点组内采取master/slave的方式进行管理。写操作只能在 master vnode 上进行,系统采用异步复制的方式将数据同步到 slave vnode,这样确保了一份数据在多个物理节点上有拷贝。一个 vgroup 里虚拟节点个数就是数据的副本数。如果一个DB的副本数为N,系统必须有至少N个数据节点。副本数在创建DB时通过参数 replica 可以指定,缺省为1。使用 TDengine 的多副本特性,可以不再需要昂贵的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就可以获得同样的数据高可靠性。虚拟节点组由管理节点创建、管理,并且由管理节点分配一个系统唯一的ID,VGroup ID。如果两个虚拟节点的vnode group ID相同,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组,数据互为备份。虚拟节点组里虚拟节点的个数是可以动态改变的,容许只有一个,也就是没有数据复制。VGroup ID是永远不变的,即使一个虚拟节点组被删除,它的ID也不会被收回重复利用。
**TAOSC:** taosc是TDengine给应用提供的驱动程序(driver),负责处理应用与集群的接口交互,内嵌于JDBC、ODBC driver中,或者C、Python、Go语言连接库里。应用都是通过taosc而不是直接连接集群中的数据节点与整个集群进行交互的。这个模块负责获取并缓存元数据;将插入、查询等请求转发到正确的数据节点;在把结果返回给应用时,还需要负责最后一级的聚合、排序、过滤等操作。对于JDBC, ODBC, C/C++接口而言,这个模块是在应用所处的物理节点上运行,但消耗的资源很小。同时,为支持全分布式的RESTful接口,taosc在TDengine集群的每个dnode上都有一运行实例。
**TAOSC:** taosc是TDengine给应用提供的驱动程序(driver),负责处理应用与集群的接口交互,内嵌于JDBC、ODBC driver中,或者C、Python、Go语言连接库里。应用都是通过taosc而不是直接连接集群中的数据节点与整个集群进行交互的。这个模块负责获取并缓存元数据;将插入、查询等请求转发到正确的数据节点;在把结果返回给应用时,还需要负责最后一级的聚合、排序、过滤等操作。对于JDBC, ODBC, C/C++接口而言,这个模块是在应用所处的物理节点上运行,但消耗的资源很小。同时,为支持全分布式的RESTful接口,taosc在TDengine集群的每个dnode上都有一运行实例。
### 节点之间的通讯
**通讯方式:**TDengine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的通讯是通过TCP/UDP进行的。因为考虑到物联网场景,数据写入的包一般不大,因此TDengine 除采用TCP做传输之外,还采用UDP方式,因为UDP 更加高效,而且不受接数的限制。TDengine实现了自己的超时、重传、确认等机制,以确保UDP的可靠传输。对于数据量不到15K的数据包,采取UDP的方式进行传输,超过15K的,或者是查询类的操作,自动采取TCP的方式进行传输。同时,TDengine根据配置和数据包,会自动对数据进行压缩/解压缩,数字签名/认证等处理。对于数据节点之间的数据复制,只采用TCP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通讯方式:**TDengine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的通讯是通过TCP/UDP进行的。因为考虑到物联网场景,数据写入的包一般不大,因此TDengine 除采用TCP做传输之外,还采用UDP方式,因为UDP 更加高效,而且不受接数的限制。TDengine实现了自己的超时、重传、确认等机制,以确保UDP的可靠传输。对于数据量不到15K的数据包,采取UDP的方式进行传输,超过15K的,或者是查询类的操作,自动采取TCP的方式进行传输。同时,TDengine根据配置和数据包,会自动对数据进行压缩/解压缩,数字签名/认证等处理。对于数据节点之间的数据复制,只采用TCP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FQDN配置**:一个数据节点有一个或多个FQDN,可以在系统配置文件taos.cfg通过选项“fqdn"进行指定,如果没有指定,系统将自动获取FQDN。如果节点没有配置FQDN,可以直接使用IP地址作为FQDN,但不建议使用,因为IP地址可变,一旦变化,将让集群无法正常工作。一个数据节点的EP(End Point)由FQDN + Port组成。
......@@ -96,12 +96,12 @@ TDengine 分布式架构的逻辑结构图如下:
**重定向**:无论是dnode还是taosc,最先都是要发起与mnode的链接,但mnode是系统自动创建并维护的,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并不知道哪个dnode在运行mnode。TDengine只要求向系统中任何一个工作的dnode发起链接即可。因为任何一个正在运行的dnode,都维护有目前运行的mnode EP List。当收到一个来自新启动的dnode或taosc的链接请求,如果自己不是mnode,则将mnode EP List回复给对方,taosc或新启动的dnode收到这个list, 就重新尝试建立链接。当mnode EP List发生改变,通过节点之间的消息交互,各个数据节点就很快获取最新列表,并通知taosc。
### 一典型的操作流程
### 一个典型的消息流程
为解释vnode, mnode, taosc和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扮演的角色,下面对写入数据这个典型操作的流程进行剖析。
<center> <img src="../assets/message.png"> </center>
<center> 图 2 TDengine典型的操作流程 </center>
1. 应用通过JDBC、ODBC或其他API接口发起插入数据的请求。
2. taosc会检查缓存,看是保存有该表的meta data。如果有,直接到第4步。如果没有,taosc将向mnode发出get meta-data请求。
2. taosc会检查缓存,看是保存有该表的meta data。如果有,直接到第4步。如果没有,taosc将向mnode发出get meta-data请求。
3. mnode将该表的meta-data返回给taosc。Meta-data包含有该表的schema, 而且还有该表所属的vgroup信息(vnode ID以及所在的dnode的End Point,如果副本数为N,就有N组End Point)。如果taosc迟迟得不到mnode回应,而且存在多个mnode, taosc将向下一个mnode发出请求。
4. taosc向master vnode发起插入请求。
5. vnode插入数据后,给taosc一个应答,表示插入成功。如果taosc迟迟得不到vnode的回应,taosc会认为该节点已经离线。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插入的数据库有多个副本,taosc将向vgroup里下一个vnode发出插入请求。
......@@ -109,7 +109,7 @@ TDengine 分布式架构的逻辑结构图如下:
对于第二和第三步,taosc启动时,并不知道mnode的End Point,因此会直接向配置的集群对外服务的End Point发起请求。如果接收到该请求的dnode并没有配置mnode,该dnode会在回复的消息中告知mnode EP列表,这样taosc会重新向新的mnode的EP发出获取meta-data的请求。
对于第四和第五步,没有缓存的情况下,taosc无法知道虚拟节点组里谁是master,就假设第一个vnodeID就是master,向它发出请求。如果接收到请求的vnode并不是master,它会在回复中告知谁是master,这样taosc就向建议的master vnode发出请求。一旦得到插入成功的回复,taosc会缓存master节点的信息。
对于第四和第五步,没有缓存的情况下,taosc无法知道虚拟节点组里谁是master,就假设第一个vnodeID就是master,向它发出请求。如果接收到请求的vnode并不是master,它会在回复中告知谁是master,这样taosc就向建议的master vnode发出请求。一旦得到插入成功的回复,taosc会缓存master节点的信息。
上述是插入数据的流程,查询、计算的流程也完全一致。taosc把这些复杂的流程全部封装屏蔽了,对于应用来说无感知也无需任何特别处理。
......@@ -134,7 +134,7 @@ TDengine存储的数据包括采集的时序数据以及库、表相关的元数
vnode(虚拟数据节点)负责为采集的时序数据提供写入、查询和计算功能。为便于负载均衡、数据恢复、支持异构环境,TDengine将一个数据节点根据其计算和存储资源切分为多个vnode。这些vnode的管理是TDengine自动完成的,对应用完全透明。
对于单独一个数据采集点,无论其数据量多大,一个vnode(或vnode group, 如果副本数大于1)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来处理(如果每秒生成一条16字节的记录,一年产生的原始数据不到0.5G),因此TDengine将一张表(一个数据采集点)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在一个vnode里,而不会让同一个采集点的数据分布到两个或多个dnode上。而且一个vnode可存储多个数据采集点(表)的数据,一个vnode可容纳的表的数目的上限为一百万。设计上,一个vnode里所有的表都属于同一个DB。一个数据节点上,一个DB拥有的vnode数目不会超过系统核的数目。
对于单独一个数据采集点,无论其数据量多大,一个vnode(或vnode group, 如果副本数大于1)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来处理(如果每秒生成一条16字节的记录,一年产生的原始数据不到0.5G),因此TDengine将一张表(一个数据采集点)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在一个vnode里,而不会让同一个采集点的数据分布到两个或多个dnode上。而且一个vnode可存储多个数据采集点(表)的数据,一个vnode可容纳的表的数目的上限为一百万。设计上,一个vnode里所有的表都属于同一个DB。一个数据节点上,除非特殊配置,一个DB拥有的vnode数目不会超过系统核的数目。
创建DB时,系统并不会马上分配资源。但当创建一张表时,系统将看是否有已经分配的vnode, 且该vnode是否有空余的表空间,如果有,立即在该有空位的vnode创建表。如果没有,系统将从集群中,根据当前的负载情况,在一个dnode上创建一新的vnode, 然后创建表。如果DB有多个副本,系统不是只创建一个vnode,而是一个vgroup(虚拟数据节点组)。系统对vnode的数目没有任何限制,仅仅受限于物理节点本身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 -163,7 +163,7 @@ Master Vnode遵循下面的写入流程:
<center> 图 3 TDengine Master写入流程 </center>
1. Master vnode收到应用的数据插入请求,验证OK,进入下一步;
2. 如果系统配置参数walLevel打开(设置为2),vnode将把该请求的原始数据包写入数据库日志文件WAL,以保证TDengine能够在断电等因素导致的服务重启时从数据库日志文件中恢复数据,避免数据的丢失;
3. 如果有多个副本,vnode将把数据包转发给同一虚拟节点组内slave vnodes, 该转发包带有数据的版本号(version)
3. 如果有多个副本,vnode将把数据包转发给同一虚拟节点组内slave vnodes, 该转发包带有数据的版本号(version)
4. 写入内存,并加记录加入到skip list;
5. Master vnode返回确认信息给应用,表示写入成功。
6. 如果第2,3,4步中任何一步失败,将直接返回错误给应用。
......@@ -180,7 +180,7 @@ Master Vnode遵循下面的写入流程:
与Master vnode相比,slave vnode不存在转发环节,也不存在回复确认环节,少了两步。但写内存与WAL是完全一样的。
### 异地容灾、IDC迁移
从上述Master和Slave流程可以看出,TDengine采用的是异步复制的方式进行数据同步。这种方式能够大幅提高写入性能,网络延时对写入速度不会有大的影响。通过配置每个物理节点的IDC和机架号,可以让一个虚拟节点组内,虚拟节点由来自不同IDC、不同机架的物理节点组成,从而实现异地容灾。因此TDengine原生支持异地容灾,无需再使用其他工具。
从上述Master和Slave流程可以看出,TDengine采用的是异步复制的方式进行数据同步。这种方式能够大幅提高写入性能,网络延时对写入速度不会有大的影响。通过配置每个物理节点的IDC和机架号,可以保证对于一个虚拟节点组,虚拟节点由来自不同IDC、不同机架的物理节点组成,从而实现异地容灾。因此TDengine原生支持异地容灾,无需再使用其他工具。
另外一方面,TDengine支持动态修改副本数,一旦副本数增加,新加入的虚拟节点将立即进入数据同步流程,同步结束后,新加入的虚拟节点即可提供服务。而在同步过程中,master以及其他已经同步的虚拟节点都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利用这一特性,TDengine可以实现无服务中断的IDC机房迁移。只需要将新IDC的物理节点加入现有集群,等数据同步完成后,再将老的IDC的物理节点从集群中剔除即可。
......@@ -276,14 +276,14 @@ SQL语句的解析和校验工作在客户端完成。解析SQL语句并生成
在TDengine中引入关键词interval来进行时间轴上固定长度时间窗口的切分,并按照时间窗口对数据进行聚合,对窗口范围内的数据按需进行聚合。例如:
```mysql
select count(*) from d1001 interval(1h)
select count(*) from d1001 interval(1h)
```
针对d1001设备采集的数据,按照1小时的时间窗口返回每小时存储的记录数量。
在需要连续获得查询结果的应用场景下,如果给定的时间区间存在数据缺失,会导致该区间数据结果也丢失。TDengine提供策略针对时间轴聚合计算的结果进行插值,通过使用关键词Fill就能够对时间轴聚合结果进行插值。例如:
```mysql
select count(*) from d1001 interval(1h) fill(prev)
select count(*) from d1001 interval(1h) fill(prev)
```
针对d1001设备采集数据统计每小时记录数,如果某一个小时不存在数据,这返回之前一个小时的统计数据。TDengine提供前向插值(prev)、线性插值(linear)、NULL值填充(NULL)、特定值填充(value)。
......
......@@ -97,8 +97,11 @@ SHOW DNODES;
```
SHOW VGROUPS;
```
##高可用性
TDengine通过多副本的机制来提供系统的高可用性。副本数是与DB关联的,一个集群里可以有多个DB,根据运营的需求,每个DB可以配置不同的副本数。创建数据库时,通过参数replica 指定副本数(缺省为1)。如果副本数为1,系统的可靠性无法保证,只要数据所在的节点宕机,就将无法提供服务。集群的节点数必须大于等于副本数,否则创建表时将返回错误“more dnodes are needed"。比如下面的命令将创建副本数为3的数据库demo:
##vnode的高可用性
TDengine通过多副本的机制来提供系统的高可用性,包括vnode和mnode的高可用性。
vnode的副本数是与DB关联的,一个集群里可以有多个DB,根据运营的需求,每个DB可以配置不同的副本数。创建数据库时,通过参数replica 指定副本数(缺省为1)。如果副本数为1,系统的可靠性无法保证,只要数据所在的节点宕机,就将无法提供服务。集群的节点数必须大于等于副本数,否则创建表时将返回错误“more dnodes are needed"。比如下面的命令将创建副本数为3的数据库demo:
```
CREATE DATABASE demo replica 3;
```
......@@ -108,7 +111,7 @@ CREATE DATABASE demo replica 3;
因为vnode的引入,无法简单的给出结论:“集群中过半dnode工作,集群就应该工作”。但是对于简单的情形,很好下结论。比如副本数为3,只有三个dnode,那如果仅有一个节点不工作,整个集群还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如果有两个节点不工作,那整个集群就无法正常工作了。
##Mnode的高可用
##Mnode的高可用
TDengine集群是由mnode (taosd的一个模块,逻辑节点) 负责管理的,为保证mnode的高可用,可以配置多个mnode副本,副本数由系统配置参数numOfMnodes决定,有效范围为1-3。为保证元数据的强一致性,mnode副本之间是通过同步的方式进行数据复制的。
一个集群有多个dnode, 但一个dnode至多运行一个mnode实例。多个dnode情况下,哪个dnode可以作为mnode呢?这是完全由系统根据整个系统资源情况,自动指定的。用户可通过CLI程序taos,在TDengine的console里,执行如下命令:
......@@ -120,6 +123,8 @@ SHOW MNODES;
为保证mnode服务的高可用性,numOfMnodes必须设置为2或更大。因为mnode保存的元数据必须是强一致的,如果numOfMnodes大于2,复制参数quorum自动设为2,也就是说,至少要保证有两个副本写入数据成功,才通知客户端应用写入成功。
**注意:**一个TDengine高可用系统,无论是vnode还是mnode, 都必须配置多个副本。
##负载均衡
有三种情况,将触发负载均衡,而且都无需人工干预。
......
......@@ -22,7 +22,7 @@ INSERT INTO d1001 VALUES (1538548685000, 10.3, 219, 0.31) (1538548695000, 12.6,
**Tips:**
- 要提高写入效率,需要批量写入。一批写入的记录条数越多,插入效率就越高。但一条记录不能超过16K,一条SQL语句总长度不能超过64K(可通过参数maxSQLLength配置)。
- 要提高写入效率,需要批量写入。一批写入的记录条数越多,插入效率就越高。但一条记录不能超过16K,一条SQL语句总长度不能超过64K(可通过参数maxSQLLength配置,最大可配置为8M)。
- TDengine支持多线程同时写入,要进一步提高写入速度,一个客户端需要打开20个以上的线程同时写。但线程数达到一定数量后,无法再提高,甚至还会下降,因为线程切频繁切换,带来额外开销。
## Prometheus直接写入
......@@ -49,7 +49,8 @@ go build
参考Prometheus的[配置文档](https://prometheus.io/docs/prometheus/latest/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在Prometheus的配置文件中的<remote_write>部分,增加以下配置
- url: bailongma API服务提供的URL, 参考下面的blm_prometheus启动示例章节
启动Prometheus后,可以通过taos客户端查询确认数据是否成功写入。
启动Prometheus后,可以通过taos客户端查询确认数据是否成功写入。
### 启动blm_prometheus程序
blm_prometheus程序有以下选项,在启动blm_prometheus程序时可以通过设定这些选项来设定blm_prometheus的配置。
......@@ -127,7 +128,7 @@ go build
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就会在对应的目录下生成一个blm_telegraf的可执行程序。
### 安装Telegraf
目前TDengine支持Telegraf 1.7.4以上的版本。用户可以根据当前的操作系统,到Telegraf官网下载安装包,并执行安装。下载地址如下:https://portal.influxdata.com/downloads
目前TDengine支持Telegraf 1.7.4以上的版本。用户可以根据当前的操作系统,到Telegraf官网下载安装包,并执行安装。下载地址如下:<a href='https://portal.influxdata.com/downloads'>https://portal.influxdata.com/downloads</a>
### 配置Telegraf
修改Telegraf配置文件/etc/telegraf/telegraf.conf中与TDengine有关的配置项。
......
......@@ -32,6 +32,7 @@ extern uint16_t tsSyncPort;
extern int32_t tsStatusInterval;
extern int32_t tsNumOfMnodes;
extern int32_t tsEnableVnodeBak;
extern int32_t tsEnableTelemetryReporting;
// common
extern int tsRpcTimer;
......
......@@ -40,6 +40,7 @@ uint16_t tsSyncPort = 6040;
int32_t tsStatusInterval = 1; // second
int32_t tsNumOfMnodes = 3;
int32_t tsEnableVnodeBak = 1;
int32_t tsEnableTelemetryReporting = 1;
// common
int32_t tsRpcTimer = 1000;
......@@ -430,6 +431,16 @@ static void doInitGlobalConfig() {
cfg.unitType = TAOS_CFG_UTYPE_NONE;
taosInitConfigOption(cfg);
cfg.option = "telemetryReporting";
cfg.ptr = &tsEnableTelemetryReporting;
cfg.valType = TAOS_CFG_VTYPE_INT32;
cfg.cfgType = TSDB_CFG_CTYPE_B_CONFIG | TSDB_CFG_CTYPE_B_SHOW;
cfg.minValue = 0;
cfg.maxValue = 1;
cfg.ptrLength = 1;
cfg.unitType = TAOS_CFG_UTYPE_NONE;
taosInitConfigOption(cfg);
cfg.option = "balance";
cfg.ptr = &tsEnableBalance;
cfg.valType = TAOS_CFG_VTYPE_INT32;
......
/*
* Copyright (c) 2020 TAOS Data, Inc. <jhtao@taosdata.com>
*
* This program is free software: you can use, redistribute, and/or modify
*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 version 3
* or later ("AGPL"), as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 This program is distribut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but WITHOUT
* ANY WARRANTY; without even the implied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or
*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
* You should have received a copy of the 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
* along with this program. If not, see <http://www.gnu.org/licenses/>.
*/
#ifndef TDENGINE_DNODE_TELEMETRY_H
#define TDENGINE_DNODE_TELEMETRY_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int32_t dnodeInitTelemetry();
void dnodeCleanupTelemetry();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 -30,6 +30,7 @@
#include "dnodeMWrite.h"
#include "dnodeMPeer.h"
#include "dnodeShell.h"
#include "dnodeTelemetry.h"
static int32_t dnodeInitStorage();
static void dnodeCleanupStorage();
......@@ -47,18 +48,19 @@ typedef struct {
} SDnodeComponent;
static const SDnodeComponent tsDnodeComponents[] = {
{"storage", dnodeInitStorage, dnodeCleanupStorage},
{"vread", dnodeInitVnodeRead, dnodeCleanupVnodeRead},
{"vwrite", dnodeInitVnodeWrite, dnodeCleanupVnodeWrite},
{"mread", dnodeInitMnodeRead, dnodeCleanupMnodeRead},
{"mwrite", dnodeInitMnodeWrite, dnodeCleanupMnodeWrite},
{"mpeer", dnodeInitMnodePeer, dnodeCleanupMnodePeer},
{"client", dnodeInitClient, dnodeCleanupClient},
{"server", dnodeInitServer, dnodeCleanupServer},
{"mgmt", dnodeInitMgmt, dnodeCleanupMgmt},
{"modules", dnodeInitModules, dnodeCleanupModules},
{"mgmt-tmr",dnodeInitMgmtTimer, dnodeCleanupMgmtTimer},
{"shell", dnodeInitShell, dnodeCleanupShell}
{"storage", dnodeInitStorage, dnodeCleanupStorage},
{"vread", dnodeInitVnodeRead, dnodeCleanupVnodeRead},
{"vwrite", dnodeInitVnodeWrite, dnodeCleanupVnodeWrite},
{"mread", dnodeInitMnodeRead, dnodeCleanupMnodeRead},
{"mwrite", dnodeInitMnodeWrite, dnodeCleanupMnodeWrite},
{"mpeer", dnodeInitMnodePeer, dnodeCleanupMnodePeer},
{"client", dnodeInitClient, dnodeCleanupClient},
{"server", dnodeInitServer, dnodeCleanupServer},
{"mgmt", dnodeInitMgmt, dnodeCleanupMgmt},
{"modules", dnodeInitModules, dnodeCleanupModules},
{"mgmt-tmr", dnodeInitMgmtTimer, dnodeCleanupMgmtTimer},
{"shell", dnodeInitShell, dnodeCleanupShell},
{"telemetry", dnodeInitTelemetry, dnodeCleanupTelemetry},
};
static int dnodeCreateDir(const char *dir) {
......
/*
* Copyright (c) 2020 TAOS Data, Inc. <jhtao@taosdata.com>
*
* This program is free software: you can use, redistribute, and/or modify
*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 version 3
* or later ("AGPL"), as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 This program is distribut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but WITHOUT
* ANY WARRANTY; without even the implied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or
*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
* You should have received a copy of the 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
* along with this program. If not, see <http://www.gnu.org/licenses/>.
*/
#define _DEFAULT_SOURCE
#include "os.h"
#include "taoserror.h"
#include "tglobal.h"
#include "tutil.h"
#include "osTime.h"
#include "tsocket.h"
#include "tbuffer.h"
#include "mnode.h"
#include "mnodeCluster.h"
#include "mnodeSdb.h"
#include "dnode.h"
#include "dnodeInt.h"
#include "dnodeTelemetry.h"
static sem_t tsExitSem;
static pthread_t tsTelemetryThread;
#define TELEMETRY_SERVER "telemetry.taosdata.com"
#define TELEMETRY_PORT 80
#define REPORT_INTERVAL 86400
static void beginObject(SBufferWriter* bw) {
tbufWriteChar(bw, '{');
}
static void closeObject(SBufferWriter* bw) {
size_t len = tbufTell(bw);
if (tbufGetData(bw, false)[len - 1] == ',') {
tbufWriteCharAt(bw, len - 1, '}');
} else {
tbufWriteChar(bw, '}');
}
tbufWriteChar(bw, ',');
}
#if 0
static void beginArray(SBufferWriter* bw) {
tbufWriteChar(bw, '[');
}
static void closeArray(SBufferWriter* bw) {
size_t len = tbufTell(bw);
if (tbufGetData(bw, false)[len - 1] == ',') {
tbufWriteCharAt(bw, len - 1, ']');
} else {
tbufWriteChar(bw, ']');
}
tbufWriteChar(bw, ',');
}
#endif
static void writeString(SBufferWriter* bw, const char* str) {
tbufWriteChar(bw, '"');
tbufWrite(bw, str, strlen(str));
tbufWriteChar(bw, '"');
}
static void addIntField(SBufferWriter* bw, const char* k, int64_t v) {
writeString(bw, k);
tbufWriteChar(bw, ':');
char buf[32];
sprintf(buf, "%" PRId64, v);
tbufWrite(bw, buf, strlen(buf));
tbufWriteChar(bw, ',');
}
static void addStringField(SBufferWriter* bw, const char* k, const char* v) {
writeString(bw, k);
tbufWriteChar(bw, ':');
writeString(bw, v);
tbufWriteChar(bw, ',');
}
static void addCpuInfo(SBufferWriter* bw) {
char * line = NULL;
size_t size = 0;
int done = 0;
FILE* fp = fopen("/proc/cpuinfo", "r");
if (fp == NULL) {
return;
}
while (done != 3 && (size = getline(&line, &size, fp)) != -1) {
line[size - 1] = '\0';
if (((done&1) == 0) && strncmp(line, "model name", 10) == 0) {
const char* v = strchr(line, ':') + 2;
addStringField(bw, "cpuModel", v);
done |= 1;
} else if (((done&2)==0) && strncmp(line, "cpu cores", 9) == 0) {
const char* v = strchr(line, ':') + 2;
writeString(bw, "numOfCpu");
tbufWriteChar(bw, ':');
tbufWrite(bw, v, strlen(v));
tbufWriteChar(bw, ',');
done |= 2;
}
}
free(line);
fclose(fp);
}
static void addOsInfo(SBufferWriter* bw) {
char * line = NULL;
size_t size = 0;
FILE* fp = fopen("/etc/os-release", "r");
if (fp == NULL) {
return;
}
while ((size = getline(&line, &size, fp)) != -1) {
line[size - 1] = '\0';
if (strncmp(line, "PRETTY_NAME", 11) == 0) {
const char* p = strchr(line, '=') + 1;
if (*p == '"') {
p++;
line[size - 2] = 0;
}
addStringField(bw, "os", p);
break;
}
}
free(line);
fclose(fp);
}
static void addMemoryInfo(SBufferWriter* bw) {
char * line = NULL;
size_t size = 0;
FILE* fp = fopen("/proc/meminfo", "r");
if (fp == NULL) {
return;
}
while ((size = getline(&line, &size, fp)) != -1) {
line[size - 1] = '\0';
if (strncmp(line, "MemTotal", 8) == 0) {
const char* p = strchr(line, ':') + 1;
while (*p == ' ') p++;
addStringField(bw, "memory", p);
break;
}
}
free(line);
fclose(fp);
}
static void addVersionInfo(SBufferWriter* bw) {
addStringField(bw, "version", version);
addStringField(bw, "buildInfo", buildinfo);
addStringField(bw, "gitInfo", gitinfo);
//addStringField(&bw, "installAt", "2020-08-01T00:00:00Z");
}
static void addRuntimeInfo(SBufferWriter* bw) {
addIntField(bw, "clusterId", mnodeGetClusterId());
// addIntField(&bw, "numOfDnode", 1);
// addIntField(&bw, "numOfVnode", 1);
// addIntField(&bw, "numOfStable", 1);
// addIntField(&bw, "numOfTable", 1);
// addIntField(&bw, "numOfRows", 1);
// addStringField(&bw, "startAt", "2020-08-01T00:00:00Z");
// addStringField(&bw, "memoryUsage", "10240 kB");
// addStringField(&bw, "diskUsage", "10240 MB");
}
static void sendTelemetryReport() {
char buf[128];
uint32_t ip = taosGetIpFromFqdn(TELEMETRY_SERVER);
if (ip == 0xffffffff) {
dError("failed to get IP address of " TELEMETRY_SERVER ", reason:%s", strerror(errno));
return;
}
int fd = taosOpenTcpClientSocket(ip, TELEMETRY_PORT, 0);
if (fd < 0) {
dError("failed to create socket for telemetry, reason:%s", strerror(errno));
return;
}
SBufferWriter bw = tbufInitWriter(NULL, false);
beginObject(&bw);
addIntField(&bw, "reportVersion", 1);
addOsInfo(&bw);
addCpuInfo(&bw);
addMemoryInfo(&bw);
addVersionInfo(&bw);
addRuntimeInfo(&bw);
closeObject(&bw);
const char* header = "POST /report HTTP/1.1\n"
"Host: " TELEMETRY_SERVER "\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n"
"Content-Length: ";
taosWriteSocket(fd, header, strlen(header));
int contLen = tbufTell(&bw) - 1;
sprintf(buf, "%d\n\n", contLen);
taosWriteSocket(fd, buf, strlen(buf));
taosWriteSocket(fd, tbufGetData(&bw, false), contLen);
tbufCloseWriter(&bw);
taosReadSocket(fd, buf, 10); // read something to avoid nginx error 499
taosCloseSocket(fd);
}
static void* telemetryThread(void* param) {
int timeToWait = 0;
while (1) {
if (timeToWait <= 0) {
if (sdbIsMaster()) {
sendTelemetryReport();
}
timeToWait = REPORT_INTERVAL;
}
int startAt = taosGetTimestampSec();
struct timespec timeout = {.tv_sec = timeToWait, .tv_nsec = 0};
if (sem_timedwait(&tsExitSem, &timeout) == 0) {
break;
}
timeToWait -= (taosGetTimestampSec() - startAt);
}
return NULL;
}
int32_t dnodeInitTelemetry() {
if (!tsEnableTelemetryReporting) {
return 0;
}
if (sem_init(&tsExitSem, 0, 0) == -1) {
// just log the error, it is ok for telemetry to fail
dError("failed to create semaphore for telemetry, reason:%s", strerror(errno));
return 0;
}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ttr, PTHREAD_CREATE_JOINABLE);
int32_t code = pthread_create(&tsTelemetryThread, &attr, telemetryThread, NULL);
pthread_attr_destroy(&attr);
if (code != 0) {
dError("failed to create telemetry thread, reason:%s", strerror(errno));
}
return 0;
}
void dnodeCleanupTelemetry() {
if (!tsEnableTelemetryReporting) {
return;
}
if (tsTelemetryThread) {
sem_post(&tsExitSem);
pthread_join(tsTelemetryThread, NULL);
sem_destroy(&tsExitSem);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458,6 +458,7 @@ void mnodeRemoveVgroupFromDb(SVgObj *pVgroup) {
pDb->vgList[v2] = pDb->vgList[v2 + 1];
}
pDb->numOfVgroups--;
pDb->vgList[pDb->numOfVgroups] = NULL;
break;
}
}
......
......@@ -487,7 +487,13 @@ static int32_t sdbInsertHash(SSdbTable *pTable, SSdbOper *pOper) {
sdbDebug("table:%s, insert record:%s to hash, rowSize:%d numOfRows:%" PRId64 ", msg:%p", pTable->tableName,
sdbGetKeyStrFromObj(pTable, pOper->pObj), pOper->rowSize, pTable->numOfRows, pOper->pMsg);
(*pTable->insertFp)(pOper);
int32_t code = (*pTable->insertFp)(pOper);
if (code != TSDB_CODE_SUCCESS) {
sdbError("table:%s, failed to insert record:%s to hash, remove it", pTable->tableName,
sdbGetKeyStrFromObj(pTable, pOper->pObj));
sdbDeleteHash(pTable, pOper);
}
return TSDB_CODE_SUCCESS;
}
......
......@@ -2351,14 +2351,16 @@ static void mnodeProcessCreateChildTableRsp(SRpcMsg *rpcMsg) {
// if the vgroup is already dropped from hash, it can't be accquired by pTable->vgId
// so the refCount of vgroup can not be decreased
SVgObj *pVgroup = mnodeGetVgroup(pTable->vgId);
if (pVgroup == NULL) {
mnodeRemoveTableFromVgroup(pVgroup, pTable);
}
mnodeDecVgroupRef(pVgroup);
// SVgObj *pVgroup = mnodeGetVgroup(pTable->vgId);
// if (pVgroup == NULL) {
// mnodeRemoveTableFromVgroup(mnodeMsg->pVgroup, pTable);
// }
// mnodeDecVgroupRef(pVgroup);
mnodeSendDropChildTableMsg(mnodeMsg, false);
rpcMsg->code = TSDB_CODE_SUCCESS;
dnodeSendRpcMnodeWriteRsp(mnodeMsg, rpcMsg->code);
return;
}
if (rpcMsg->code == TSDB_CODE_SUCCESS || rpcMsg->code == TSDB_CODE_TDB_TABLE_ALREADY_EXIST) {
......
......@@ -83,11 +83,12 @@ static int32_t mnodeVgroupActionInsert(SSdbOper *pOper) {
// refer to db
SDbObj *pDb = mnodeGetDb(pVgroup->dbName);
if (pDb == NULL) {
mError("vgId:%d, db:%s is not exist while insert into hash", pVgroup->vgId, pVgroup->dbName);
return TSDB_CODE_MND_INVALID_DB;
}
if (pDb->status != TSDB_DB_STATUS_READY) {
mError("db:%s, status:%d, in dropping", pDb->name, pDb->status);
mError("vgId:%d, db:%s status:%d, in dropping", pVgroup->vgId, pDb->name, pDb->status);
return TSDB_CODE_MND_DB_IN_DROPPING;
}
......@@ -116,10 +117,12 @@ static int32_t mnodeVgroupActionInsert(SSdbOper *pOper) {
static int32_t mnodeVgroupActionDelete(SSdbOper *pOper) {
SVgObj *pVgroup = pOper->pObj;
if (pVgroup->pDb != NULL) {
mnodeRemoveVgroupFromDb(pVgroup);
if (pVgroup->pDb == NULL) {
mError("vgId:%d, db:%s is not exist while insert into hash", pVgroup->vgId, pVgroup->dbName);
return TSDB_CODE_MND_VGROUP_NOT_EXIST;
}
mnodeRemoveVgroupFromDb(pVgroup);
mnodeDecDbRef(pVgroup->pDb);
for (int32_t i = 0; i < pVgroup->numOfVnodes; ++i) {
......@@ -446,6 +449,12 @@ int32_t mnodeGetAvailableVgroup(SMnodeMsg *pMsg, SVgObj **ppVgroup, int32_t *pSi
}
}
if (pDb->numOfVgroups < 1) {
mDebug("app:%p:%p, db:%s, failed create new vgroup since:%s, numOfVgroups:%d maxVgroupsPerDb:%d ",
pMsg->rpcMsg.ahandle, pMsg, pDb->name, tstrerror(code), pDb->numOfVgroups, maxVgroupsPerDb);
return code;
}
SVgObj *pVgroup = pDb->vgList[0];
if (pVgroup == NULL) {
pthread_mutex_unlock(&pDb->mutex);
......@@ -517,6 +526,19 @@ static int32_t mnodeCreateVgroupCb(SMnodeMsg *pMsg, int32_t code) {
dnodeReprocessMnodeWriteMsg(pMsg);
return TSDB_CODE_MND_ACTION_IN_PROGRESS;
// if (pVgroup->status == TAOS_VG_STATUS_CREATING || pVgroup->status == TAOS_VG_STATUS_READY) {
// mInfo("app:%p:%p, vgId:%d, is created in sdb, db:%s replica:%d", pMsg->rpcMsg.ahandle, pMsg, pVgroup->vgId,
// pDb->name, pVgroup->numOfVnodes);
// pVgroup->status = TAOS_VG_STATUS_READY;
// SSdbOper desc = {.type = SDB_OPER_GLOBAL, .pObj = pVgroup, .table = tsVgroupSdb};
// (void)sdbUpdateRow(&desc);
// dnodeReprocessMnodeWriteMsg(pMsg);
// return TSDB_CODE_MND_ACTION_IN_PROGRESS;
// } else {
// mError("app:%p:%p, vgId:%d, is created in sdb, db:%s replica:%d, but vgroup is dropping", pMsg->rpcMsg.ahandle,
// pMsg, pVgroup->vgId, pDb->name, pVgroup->numOfVnodes);
// return TSDB_CODE_MND_VGROUP_NOT_EXIST;
// }
}
}
......@@ -955,7 +977,7 @@ void mnodeSendDropVnodeMsg(int32_t vgId, SRpcEpSet *epSet, void *ahandle) {
static void mnodeSendDropVgroupMsg(SVgObj *pVgroup, void *ahandle) {
pVgroup->status = TAOS_VG_STATUS_DROPPING; // deleting
mDebug("vgId:%d, send drop all vnodes msg, ahandle:%p", pVgroup->vgId, ahandle);
mDebug("vgId:%d, send drop all vnodes msg, ahandle:%p db:%s", pVgroup->vgId, ahandle, pVgroup->dbName);
for (int32_t i = 0; i < pVgroup->numOfVnodes; ++i) {
SRpcEpSet epSet = mnodeGetEpSetFromIp(pVgroup->vnodeGid[i].pDnode->dnodeEp);
mDebug("vgId:%d, send drop vnode msg to dnode:%d, ahandle:%p", pVgroup->vgId, pVgroup->vnodeGid[i].dnodeId, ahandle);
......@@ -1117,6 +1139,7 @@ void mnodeSendDropAllDbVgroupsMsg(SDbObj *pDropDb) {
}
mnodeDecVgroupRef(pVgroup);
numOfVgroups++;
}
sdbFreeIter(pIter);
......
......@@ -61,6 +61,7 @@ taos_queue taosOpenQueue() {
pthread_mutex_init(&queue->mutex, NULL);
uTrace("queue:%p is openned", queue);
return queue;
}
......@@ -89,6 +90,8 @@ void taosCloseQueue(taos_queue param) {
pthread_mutex_unlock(&queue->mutex);
pthread_mutex_destroy(&queue->mutex);
free(queue);
uTrace("queue:%p is closed", queue);
}
void *taosAllocateQitem(int size) {
......@@ -161,7 +164,7 @@ int taosReadQitem(taos_queue param, int *type, void **pitem) {
}
void *taosAllocateQall() {
void *p = malloc(sizeof(STaosQall));
void *p = calloc(sizeof(STaosQall), 1);
return p;
}
......@@ -230,15 +233,31 @@ taos_qset taosOpenQset() {
pthread_mutex_init(&qset->mutex, NULL);
tsem_init(&qset->sem, 0, 0);
uTrace("qset:%p is openned", qset);
return qset;
}
void taosCloseQset(taos_qset param) {
if (param == NULL) return;
STaosQset *qset = (STaosQset *)param;
#if 0
// remove all the queues from qset
pthread_mutex_lock(&qset->mutex);
while (qset->head) {
STaosQueue *queue = qset->head;
qset->head = qset->head->next;
queue->qset = NULL;
queue->next = NULL;
}
pthread_mutex_unlock(&qset->mutex);
#endif
pthread_mutex_destroy(&qset->mutex);
tsem_destroy(&qset->sem);
free(qset);
uTrace("qset:%p is closed", qset);
}
// tsem_post 'qset->sem', so that reader threads waiting for it
......@@ -269,6 +288,7 @@ int taosAddIntoQset(taos_qset p1, taos_queue p2, void *ahandle) {
pthread_mutex_unlock(&qset->mutex);
uTrace("queue:%p is added into qset:%p", queue, qset);
return 0;
}
......@@ -288,6 +308,7 @@ void taosRemoveFromQset(taos_qset p1, taos_queue p2) {
STaosQueue *prev = qset->head;
tqueue = qset->head->next;
while (tqueue) {
assert(tqueue->qset);
if (tqueue== queue) {
prev->next = tqueue->next;
break;
......@@ -305,11 +326,14 @@ void taosRemoveFromQset(taos_qset p1, taos_queue p2) {
pthread_mutex_lock(&queue->mutex);
atomic_sub_fetch_32(&qset->numOfItems, queue->numOfItems);
queue->qset = NULL;
queue->next = NULL;
pthread_mutex_unlock(&queue->mutex);
}
}
pthread_mutex_unlock(&qset->mutex);
uTrace("queue:%p is removed from qset:%p", queue, qset);
}
int taosGetQueueNumber(taos_qset param) {
......
......@@ -206,16 +206,6 @@
<artifactId>slf4j-api</artifactId>
<version>1.7.25</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lf4j</groupId>
<artifactId>slf4j-log4j12</artifactId>
<version>1.7.2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lf4j</groupId>
<artifactId>log4j-over-slf4j</artifactId>
<version>1.7.7</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logging.log4j</groupId>
......
import com.stumbleupon.async.Callback;
import com.stumbleupon.async.Deferred;
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import net.opentsdb.core.TSDB;
import net.opentsdb.uid.NoSuchUniqueName;
......@@ -40,13 +39,19 @@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import java.math.*;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org.apache.log4j.Logger;
import org.apache.log4j.LogManager;
import org.apache.log4j.Level;
public class OpentsdbTest{
public class OpentsdbTest{
//static { System.setProperty("logback.configurationFile", "/home/ubuntu/fang/opentsdb/opentsdbtest/logback.xml");}
static { System.setProperty("logback.configurationFile", "/etc/opentsdb/logback.xm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OpentsdbTest.class);
logger.setLevel(Level.OFF);
// begin to parse argument
String datadir = "/home/ubuntu/testdata";
String sqlchoice = "q1";
......@@ -156,7 +161,7 @@ public class OpentsdbTest{
}
switch (sqlchoice) {
case "q1":
get_url = "http://192.168.1.114:4242/api/query?";
get_url = "http://127.0.0.1:4242/api/query?";
/*
get_url = get_url + "start=1563249700&m=none:temperature{devgroup=";
get_url = get_url + String.valueOf(ig-10) +"}";
......
import com.stumbleupon.async.Callback;
import com.stumbleupon.async.Deferred;
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import net.opentsdb.core.TSDB;
import net.opentsdb.uid.NoSuchUniqueName;
......@@ -64,7 +63,7 @@ public class Write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StringEntity stringEntity;
String port = "4242";
String put_url = "http://192.168.1.114:"+port+"/api/put?summary";
String put_url = "http://127.0.0.1:"+port+"/api/put?summary";
try (CloseableHttpClient httpclient = HttpClients.createDefault()) {
/*
httpclient.getHttpConnectionManager().getParams()
......@@ -152,4 +151,4 @@ public class WriteThread extends Thread {
System.out.println("failed to connect");
}
}//end run
}//end class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class
......@@ -17,7 +17,7 @@ function runTest {
for r in ${!rowsPerRequest[@]}; do
for c in `seq 1 $clients`; do
avgRPR[$r, $c]=0
avgRPR[$r,$c]=0
done
done
......@@ -46,7 +46,6 @@ function runTest {
avgRPR[$r,$c]=`echo "scale=4; $totalRPR / $NUM_LOOP" | bc`
printTo "r:$r c:$c avgRPR:${avgRPR[$r,$c]}"
done
done
printf "R/R, "
......@@ -79,9 +78,14 @@ while : ; do
verbose=true
shift ;;
-n)
NUM_LOOP=$2
shift 2;;
-c)
clients=$2
shift 2;;
*)
break ;;
esac
......
#!/bin/bash
DATA_DIR=/mnt/root/testdata
NUM_LOOP=1
NUM_OF_FILES=100
rowsPerRequest=(1 10 50 100 500 1000 2000)
function printTo {
if $verbose ; then
echo $1
fi
}
function runTest {
declare -A avgRPR
for r in ${!rowsPerRequest[@]}; do
for c in `seq 1 $clients`; do
avgRPR[$r, $c]=0
done
done
for r in ${!rowsPerRequest[@]}; do
for c in `seq 1 $clients`; do
totalRPR=0
OUT_FILE=opentsdbWrite-rows${rowsPerRequest[$r]}-clients$c.out
for i in `seq 1 $NUM_LOOP`; do
printTo "loop i:$i java -jar \
$TSDBTEST_DIR/opentsdbtest/target/opentsdbtest-1.0-SNAPSHOT-jar-with-dependencies.jar \
-dataDir $DATA_DIR \
-numOfFiles $NUM_OF_FILES \
-writeClients $c \
-rowsPerRequest $r"
java -jar \
$TSDBTEST_DIR/opentsdbtest/target/opentsdbtest-1.0-SNAPSHOT-jar-with-dependencies.jar \
-dataDir $DATA_DIR \
-numOfFiles $NUM_OF_FILES \
-writeClients $c \
-rowsPerRequest ${rowsPerRequest[$r]} \
2>&1 | tee $OUT_FILE
RPR=`cat $OUT_FILE | grep speed | awk '{print $(NF-1)}'`
totalRPR=`echo "scale=4; $totalRPR + $RPR" | bc`
printTo "r:$r rows:${rowsPerRequest[$r]}, clients:$c, i:$i RPR:$RPR"
done
avgRPR[$r,$c]=`echo "scale=4; $totalRPR / $NUM_LOOP" | bc`
printTo "r:$r c:$c avgRPR:${avgRPR[$r, $c]}"
done
done
printf "R/R, "
for c in `seq 1 $clients`; do
if [ "$c" == "1" ]; then
printf "$c client, "
else
printf "$c clients, "
fi
done
printf "\n"
for r in ${!rowsPerRequest[@]}; do
printf "${rowsPerRequest[$r]}, "
for c in `seq 1 $clients`; do
printf "${avgRPR[$r,$c]}, "
done
printf "\n"
done
}
################ Main ################
verbose=false
clients=1
while : ; do
case $1 in
-v)
verbose=true
shift ;;
-n)
NUM_LOOP=$2
shift 2;;
-c)
clients=$2
shift 2;;
*)
break ;;
esac
done
WORK_DIR=/mnt/root/TDengine
TSDBTEST_DIR=$WORK_DIR/tests/comparisonTest/opentsdb
runTest
printTo "Test done!"
#!/bin/bash
DATA_DIR=/mnt/root/testdata
NUM_LOOP=5
NUM_LOOP=1
NUM_OF_FILES=100
rowsPerRequest=(1 100 500 1000 2000)
......@@ -37,7 +37,7 @@ function runTest {
-rowsPerRequest $r"
RPR=`$TDTEST_DIR/tdengineTest \
-dataDir $DATA_DIR \
-numOfFiles 1 \
-numOfFiles $NUM_OF_FILES \
-w -clients $c \
-rowsPerRequest $r \
| grep speed | awk '{print $(NF-1)}'`
......@@ -80,6 +80,10 @@ while : ; do
verbose=true
shift ;;
-n)
NUM_LOOP=$2
shift 2;;
master)
master=true
develop=false
......@@ -93,18 +97,19 @@ while : ; do
-c)
clients=$2
shift 2;;
*)
break ;;
esac
done
if $master ; then
echo "Test master branch.."
printTo "Test master branch.."
cp /mnt/root/cfg/master/taos.cfg /etc/taos/taos.cfg
WORK_DIR=/mnt/root/TDengine.master
else
echo "Test develop branch.."
cp /mnt/root/cfg/10billion/taos.cfg /etc/taos/taos.cfg
printTo "Test develop branch.."
cp /mnt/root/cfg/perftest/taos.cfg /etc/taos/taos.cfg
WORK_DIR=/mnt/root/TDengine
fi
......@@ -113,4 +118,4 @@ TDTEST_DIR=$WORK_DIR/tests/comparisonTest/tdengine
runTest
echo "Test done!"
printTo "Test done!"
......@@ -238,7 +238,7 @@ class WorkerThread:
class ThreadCoordinator:
WORKER_THREAD_TIMEOUT = 30
WORKER_THREAD_TIMEOUT = 60 # one minute
def __init__(self, pool: ThreadPool, dbManager):
self._curStep = -1 # first step is 0
......@@ -388,7 +388,9 @@ class ThreadCoordinator:
except taos.error.ProgrammingError as err:
transitionFailed = True
errno2 = err.errno if (err.errno > 0) else 0x80000000 + err.errno # correct error scheme
logger.info("Transition failed: errno=0x{:X}, msg: {}".format(errno2, err))
errMsg = "Transition failed: errno=0x{:X}, msg: {}".format(errno2, err)
logger.info(errMsg)
self._execStats.registerFailure(errMsg)
# Then we move on to the next step
self._releaseAllWorkerThreads(transitionFailed)
......@@ -812,7 +814,7 @@ class DbConnNative(DbConn):
buildPath = root[:len(root) - len("/build/bin")]
break
if buildPath == None:
raise RuntimeError("Failed to determine buildPath, selfPath={}".format(self_path))
raise RuntimeError("Failed to determine buildPath, selfPath={}".format(selfPath))
return buildPath
......@@ -2292,6 +2294,12 @@ class ServiceManagerThread:
self._thread.daemon = True # thread dies with the program
self._thread.start()
self._thread2 = threading.Thread(
target=self.svcErrorReader,
args=(self._tdeSubProcess.getStdErr(), self._ipcQueue))
self._thread2.daemon = True # thread dies with the program
self._thread2.start()
# wait for service to start
for i in range(0, 10):
time.sleep(1.0)
......@@ -2320,12 +2328,12 @@ class ServiceManagerThread:
raise RuntimeError("sub process object missing")
self._status = MainExec.STATUS_STOPPING
self._tdeSubProcess.stop()
retCode = self._tdeSubProcess.stop()
print("Attempted to stop sub process, got return code: {}".format(retCode))
if self._tdeSubProcess.isRunning(): # still running
print(
"FAILED to stop sub process, it is still running... pid = {}".format(
self.subProcess.pid))
print("FAILED to stop sub process, it is still running... pid = {}".format(
self._tdeSubProcess.getPid()))
else:
self._tdeSubProcess = None # not running any more
self.join() # stop the thread, change the status, etc.
......@@ -2341,6 +2349,9 @@ class ServiceManagerThread:
self._thread.join()
self._thread = None
self._status = MainExec.STATUS_STOPPED
# STD ERR thread
self._thread2.join()
self._thread2 = None
else:
print("Joining empty thread, doing nothing")
......@@ -2421,6 +2432,10 @@ class ServiceManagerThread:
print("\nNo more output from IO thread managing TDengine service")
out.close()
def svcErrorReader(self, err: IO, queue):
for line in iter(err.readline, b''):
print("\nTD Svc STDERR: {}".format(line))
class TdeSubProcess:
def __init__(self):
......@@ -2429,9 +2444,15 @@ class TdeSubProcess:
def getStdOut(self):
return self.subProcess.stdout
def getStdErr(self):
return self.subProcess.stderr
def isRunning(self):
return self.subProcess is not None
def getPid(self):
return self.subProcess.pid
def getBuildPath(self):
selfPath = os.path.dirname(os.path.realpath(__file__))
if ("community" in selfPath):
......@@ -2467,24 +2488,28 @@ class TdeSubProcess:
os.rename(logPath, logPathSaved)
# os.mkdir(logPath) # recreate, no need actually, TDengine will auto-create with proper perms
svcCmd = [taosdPath, '-c', cfgPath]
# svcCmdSingle = "{} -c {}".format(taosdPath, cfgPath)
# svcCmd = ['vmstat', '1']
if self.subProcess: # already there
raise RuntimeError("Corrupt process state")
# print("Starting service: {}".format(svcCmd))
self.subProcess = subprocess.Popen(
svcCmd,
svcCmd, shell=False,
# svcCmdSingle, shell=True, # capture core dump?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bufsize=1, # not supported in binary mode
close_fds=ON_POSIX) # had text=True, which interferred with reading EOF
close_fds=ON_POSIX
) # had text=True, which interferred with reading EOF
def stop(self):
if not self.subProcess:
print("Sub process already stopped")
return
return -1
retCode = self.subProcess.poll()
retCode = self.subProcess.poll() # contains real sub process return code
if retCode: # valid return code, process ended
self.subProcess = None
else: # process still alive, let's interrupt it
......@@ -2495,11 +2520,15 @@ class TdeSubProcess:
self.subProcess.send_signal(signal.SIGINT)
try:
self.subProcess.wait(10)
retCode = self.subProcess.returncode
except subprocess.TimeoutExpired as err:
print("Time out waiting for TDengine service process to exit")
retCode = -3
else:
print("TDengine service process terminated successfully from SIG_INT")
retCode = -4
self.subProcess = None
return retCode
class ThreadStacks: # stack info for all threads
def __init__(self):
......
Markdown is supported
0% .
You are about to add 0 people to the discussion. Proceed with caution.
先完成此消息的编辑!
想要评论请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