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提问)匿名用户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9年中期)于6月22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并 演讲。新技术所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是加速的,而不是减 速。我们原来老希望每次大危机之后迎来一次新的技术革 命,带领我们走出萧条,重返经济增长的康庄大道,这是不 切合实际的”,刘元春表示。 此外,刘元春还告诫,治理全球经济衰退和增长停滞的方法 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他分析称,第一,全球债务高起,2018 年底全球债务总量达到2440万亿美金,占GDP的比重达到 318%,成为历史上仅次于2016年的高点。第二,债台高筑使 得央行资产大幅度扩大。第三,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这篇报告再次印证了司机的文章增长的极限。

2019-06-24

回答:生命体存续对资源的需求以及能量转化的有限能力之

间的终极矛盾会衍生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所有的社会问题

都是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的需求的叠加。如果读过新更新的 C5

的话你就会更清晰的看明白。 之前有回答过一个问题,谈到

农业社会增长的极限在于土地的产出与人口的矛盾。正因为

如此,我们才进化出了一套,渗透到衣食住行的道德体系,

其目的是将损耗降到最低,成为最大规模的维持秩序保障整

体的延续。一方面,它造成了社会基础单元的脆弱性。另一

方面,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当人口的增长超出土地承载的时候。它要么对外扩张,

要么引发内乱。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特征,至于打什么名号以

什么理由,这属于表层的东西。只有结构性特征一旦形成,

就如同遍地铺满了干柴,火星总是会出现。接下来就是秩序

的碎裂了,冲突杀戮,让人和地的矛盾重新恢复到平衡,秩

序重建。因此你看中国的历史隔几百年就要重来一次,循环

往复,而西方的历史在不断的扩张,冲突和杀戮——不是城 邦之争,就是教派之战,都是在恢复一种平衡。 打破这种周 期性的边界的是工业革命。科技树所形成的结构力量——我 们在F3中讲过能形成结构力量的三种元素:科技,金融和情 绪。科技元素形成的结构力量,打破了土地的周期性边界。 持续的发展交通机械,都是降低物资的供应成本。从而突破 地域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聚集资源进行生产和交易。 目 前全世界的工业整体过剩。就是总产出大于总需求,我们说 的需求是能够交易的才算需求。因此金融力量随着工业一起 走到前台。金融是把未来的资源用于到现在,来缓解这个终 极矛盾。金融工具是能够促进增量——不管这个增量是源于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基础结构的升级。还是用债务的方式 让更多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它有一个边界——就是债 务的利息成本大于当下的收益!成本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不 断的转嫁。只有创造增量才能抵消掉它 创造增量是艰难的, 而抢劫比较容易,所以全世界都习惯性去抢劫,创造增量需 要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做深层次的调整。不管在 哪个社会,这种结构的调整,都会引发内部的冲突。增长是 有其极限的,但是人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因为这会危及到 他当下现实的生存。 所以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会有两大选择。 1.通过冲突和对抗来消灭掉过剩,回到一种原有层次上面的平 衡。2.开拓新的维度和新的洼地。所以共和的末期往往会进入 帝国。(18赞)

评论区:

晓博 : 罗马共和国在扩张到极限以后,陷入了内部混乱,最后转成了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