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李总在工行那

(提问)匿名用户 : 司令,李总在工行那么高调,感觉有些怪。 没道理这么高调阿。。。

您怎么看?

2019-01-04

回答:银行系统有自己的利益。我忘记是在觉悟社里面还是

在哪里说了一句题外话:要避开银行股。因为不管做什么。

最后都需要银行来兜底。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总要用钱

吧。这钱不会凭空出来,风险和烂账一定会堆积在银行。 银

行作为一个体系就像一个生命体一样,所有趋利避害的行为

都是为了自己的存续。在没有人为你担风险的情况下,一味

要求你这样那样,你肯定不干。因为到头来问你那个风险率

怎么这么高?你就会无言以对! 退1万步说,银行体系作为金

融的象征。其从业人员都给人一种高逼格的样子。这项高逼

格的环境,高逼格的形象,都是需要钱来打造的。也就是说

那个维系成本是很高的。我有个师妹在一个金融机构工作。

她上个月的一张信用卡消费都有17万,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东

西。就是那种既会不停的买买,事后又会后悔的那种。当然

了,他们的单位也有意识的鼓励他们高消费,这也是一种捆

绑。窥一豹而见全身。对银行体系需要维系自身本来就需要

很高的成本。那你要让他把那些费用手续中间的利润全部去

掉,加快速度,特别像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放贷。臣妾做不到

呀!你说哪一个行长敢砍自己的利润,哪个领导敢减少自己

体系的的福利?这不符合生命体的特征!所以任何改革都是

逆人性的。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侧

面,但是,你看到了传导体系中不同生命体的博弈。中枢从

全局来看,要加大对科技和特殊领域的投入。那些具有创新

性的企业和前瞻性的产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按照稳妥的体

系,根本就不合格,不够资格,但它又是破局之点。怎么

办? 根据统治结构的特征。不排除,上面绕开现有的体系。

搞一根一杆子捅到底的方式。自己来扮演发钱的角色,就类 似于风险创投。我在想,会不会在科创板上搞一个特殊的机 制:就是有融资的机构直接去发钱给企业。这个钱由国家的 某个资金池拨发。以前是央行把钱给各大银行系统。然后各 银行系统按照自己的体系渠道逐级传递。国家如果要定向给 哪个行业钱的话,就定向降准。但不管怎么样都是间接操 作,是通过金融政策来操作。如果上面很着急,因为战略方 向的执行是不关心细节的。具体操作的人却非常关心细节, 因为那跟他的利益有关。古往今来,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找一 个局外人来。这是赋予一个原来不具有这种资格和能力的人 来操作。 一二级市场的操作主要集中在证券。会不会把它们 作为一个新的势力和建立一套新的体系?我觉得不是不可 能!因为这符合千百年来统治结构的运作方式。 别说一个国 家,就是一个公司,咱们也干过这事呀。比如说我看见了某 一个方向,这个事情具有很有价值的战略意义。但是你要是 让原有的传导体系去做的话。他们有自己的顾虑,自己的利 益。就会抵制,或者阳奉阴违。但是你知道这个机会窗口就 这么多。你往往会早一些局外人,组建一个新的执行通道去 加快做这个事。 这么做的后遗症有没有? 有!搞得不好,危 害还挺大。如果搞成了。可以倒逼原有传导体系的革新。如 果新方向没有搞成。原有体系就会反噬! 我觉得发出这么强 烈的信号,不仅是警告,也是无奈吧。(12赞)

评论区:

Yavinpa : 有可能直接注资给证券,让证券给企业发放贷款

过重湖光 : 证券法都得改

黄 河 : 大喊一声:“放水啦!”[呲牙][呲牙]

林恒羽 : 司令,其实在银行的很多都是金融民工花钱不多,很多客户经理没有去花钱维持体面的[捂脸] 不过,维系成本高

确实是的,主要是体制的效率确实低,机构臃肿资源浪费,也有很多既得利益(包括退休的)吃空饷。

TK : 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