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原来如此 : 司令,您好!看到您说近期建仓深圳,也判 断房价会涨!问题如下: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土地、货币、 信贷,城市人口、产业、地理位置等等因素,您认为哪些是 决定性的因素?他们的重要性依次怎么排列?记得您去年提 到过武汉,要专门写一下武汉这个城市!请问,您也看好武 汉吗?
2019-05-15
回答:我已经建仓完毕了,早两天刚刚拿到红本。我不是专
业炒房子的,我这个人干什么事情好像都是业余的 但是,
作为业余人员往往会真正的下注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我们对
新疆政策的判断被事实验证。这不仅仅是结构学方法论的价
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提炼结构学时的态度和立足点——这
个态度和立足点是什么呢?我们的这个出发点就是:如果这
个事情我去下注的话,应该如何判断?坦白讲,这本书是我
和你们一起来写成的。我希望留下的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
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几篇爽文。 很久以前有位宣称自己
有特异功能并在某个领域是权威专家的人,具体就不点名
了。曾以谦逊的方式与之讨论,对方认为自己那套刻舟求剑
的书生之见非常不得了。但是我总觉得不对。我为什么要去
探讨这个事情呢?为了显示自己的卓尔不群? 好像完全没这个
必要!我之所以去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在乌鲁木
齐投资了一个工厂!当我们去研究一个东西是为了自己做决
策的时候,绝对不会糊弄自己,也不会信口开河。因为连自
己都骗的人,最后一定会输得很惨。因为需要为之承担代价
和支付成本。 关于判断的思路,我曾阐述过原理:房价是土
地价格的抽象,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土地之上所有社会经济活
动构建起来的多维度经济生活价值之和。这种社会经济价值
由土地来承载,并用货币来表示——你可以把土地的价格看
成某个区域内社会总价值的标识符号。 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基
础结构升级的基本形态,一个社会要完成升级,生活和经济 的重心必然会转向城市。这就决定了城市化越快、城市的产 业现状与产业发展周期越匹配、社会分工协作的密度越高的 区域土地也就越贵。某个区域的房价次第分布对应的是土地 资源的社会利用价值的次第分布!物业的价格不过是土地资 源社会价值的一种影射。 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最后都 能折算成土地和劳动。这个劳动就是社会分工协作创造的社 会经济价值,土地作为一种底层不可再生资源,按照市场交 易原则最后会被出价最高的需求方获得,就像竞价排名一 样,价高者得!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到 一个物理空间。比如说一个商场,你可以建很多层,每一层 经营不同的业务,这个物业被开发出多个维度的商业价值, 但最终会汇总并折算成商场所占地块的价值。也就是说,在 这个商场里面搞的名堂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多,那块地就越 值钱! 一块土地上如果全是农田,生存在其上的主体人群就 是农民,能用于交易的东西只有农产品,土地的全部价值等 同单位时间内所有农产品的价值。一块土地上都是工厂,对 应的产业就是工业生产和内外贸易,主体人群则变成了技术 工人、工程师和企业主,这块土地的价值是上面所有工业生 产和市场交易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之和——农业产出受自然 条件和土地本身特征所限制而工业品的生产不受土地的限 制,只受生产资料成本及市场规模的制约。一块土地上如果 都是科研机构、高新产业园、金融和贸易中心,它对应的产 业和人员就更加的高端。它的价值取决于这些产业在全球范 围内的全产业链的价值之和。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表 达式:土地面积是恒定的,土地之上的社会总价值差异巨 大。作为载体的市场价格也千差万别! 资源的价格取决于资 源的社会供需矛盾:价值源于稀缺,价格源于扭曲。从长期 来看,资源的价格取决于它的社会利用状况。从短期来看, 资源的价格不仅仅取决于供需矛盾的扭曲程度,还取决于某 种对它的共识所能调动的资金总量。我相信你们更关注的是 后面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政策的确立和放开所造成的流动
性的周期性变化。就如同上游河水的暴涨和枯竭,对下游造 成的影响。因此政策的改变就如同边界的确立一样,它会增 加或者降低调动资金的成本。这个成本决定聚集资金的规模 和对价格的影响。 除此之外政策还会在另外一个关键点上产 生决定性效果,一个政策的确立或者废除,是否对原有结构 中关键点的权重产生调整,这种调整是否有利于创造增量。 它主要表现为产业政策,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人口引导的 政策。这些政策的确立或废除都是内在的冲突在推动着它。 具体来说,任何一种资源被广泛应用,它就会成为瓶颈。就 需要突破现有的结构,来缓解这个矛盾。要突破它,必须形 成结构力量。从内而外突破的结构量无非两种手段:用科技 的方式,或者因金融的方式。做的更直白一点就是:要么创 新,要么负债。实在不行的话,就要用一种催眠的方式去转 移注意力——现实中已经短缺了,不能在人心中制造短缺的 感觉。因为这种内驱力会让生命体用一切手段去获取这种资 源,从而造成进一步的短缺和供需的扭曲。 如果再往上,那 就是国家的战略和城市的发展了。国家的战略太宏大,那个 周期也长,以后再阐述。就城市的发展而言。地理位置和资 源状况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因为任何开发,最大的前 期投入就是对于生存环境的改造。印度的班加罗尔纵深只有 200公里,它是个沿海城市,但是它只能往南北狭长方向发 展,不能往东西方向发展。因为它的背后就是海拔超出1000 米落差的德干高原。改造地表的成本太高——这会是城市发 展的硬性边界。除此之外,一个地区能发展什么产业,跟它 所能够利用的资源有关。英国工业革命时候的所有大城市都 在河流沿岸,而且属于煤产区!有些城市不是说我要做一个 什么样的规划,投入多少钱就可以了。打个比方吧,克拉玛 依是在沙漠里面建立出来的一座城市,连蔬菜都要每一天运 进去。这个城市的维系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如果有一天油 没了,这个城市马上会被废弃。因为它攫取能量维持自身存 在的能力太低!所以我为什么说要去看河流,因为即便到今 天,水运的平均成本是最低廉的。要知道工业化生产不管是
原材料的输入还是产品的输出,运输的成本都非常高啊。现 成本不会凭空消失,它只是转嫁到产品的销售里面去了。那 你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你这个产业就无法存活。所以凡是 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保证资源流动的流通体系,就会像动脉 对人一样具有制约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工业体系和全 球贸易体系完整以后,会对美国产生那么大冲击的原因。贸 易通路,只要流动的物质,早晚会控制资金。做过供应链的 人都知道,通过一级一级赊账都能让一个行业完整的运转起 来。关于金融的本质,以及运作机制,我们后续再详细阐 述,C13做了一个原理性的开头。 总而言之,环境的改造成 本,流通体系的成本,资源的利用成本,外加人才成本,这 些在最底层,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当然,人才这种资源 是可以流动的,不过要让它流动肯定是有成本的。 上面给出 的是思路,是方法论,这结构学的实际应用。对于具体标的 的判断,还需要一些数据。然后结合这个思路去使用那些数 据作出判断。武汉的数据我还没有时间去收集,所以那篇文 章一直没写。我先欠着,最近的事太多。(18赞)
评论区:
罄 : 这篇从内因一点点分析, 但是没有说外因。 司令在明知道贸易战的情况下现在建仓是看见了什么呢?
原来如此 : 深圳不太可能成为金融中心,他会成为民营创新中心,上海金融中心,北京权力中心加金融中心,感觉这几个
城市,北京即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具有规则的制定权、解释权和改变权。
小麦 : 结构学就是你的专业呀,把你的优势象限无限放大,在驱动他人适应社会变化节奏中前进的心智影响力。[呲牙] 加
油!
小麦 : [偷笑]深圳是中国现代经济的黄埔军校,在人文领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