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什么都不

(提问)匿名用户 : 生活中那些什么都不信的人又往往特别容易 轻信,这似乎不可理喻,却又是那样的自然而然。

司令,上下文都看懂了,就是这句话不明白

2019-04-12

回答:什么都不相信的人,它的底层逻辑是不可知,它没有

一个确定的东西,他随时准备在任何事情上投机。他们是马

基维利亚主义者。他们往往前一秒极度自负,下一秒极度自

卑。他们容易陷入自我想象的单维度的狂热,也容易陷入自

我想象的单维度的恐惧。所以什么都不信。 越是如此,他们

越渴望控制一切,掌握一切,主导一切。这样的人特别追求

优越感,极度的鄙视别人,又害怕被人鄙视,只要符合他们

预设的立场,他会从一个点上面沿着单一的维度,自己把所

有的东西补齐,然后陷入一个自己编制的幻境。这种幻境里

面的一切都是他已知的,都是在他控制之内。所以他们对这

样的幻境有极大的依赖性。所以他们很容易轻易相信一件事

情!(9赞)

评论区:

司令 : 有个地方你理解错了,达成协议不是因为美方的选举。达成协议的主动力来自于我方。从选举的需要来解释一切,

我知道你受什么东西的影响。 历史的进程并非源于某个英雄人物的个人意志。任何聪明才智都是那个族群在生存哲学和现

实状况形成的选项,只是通过某一个人的口说出来而已。不要本末倒置!任何阴谋都是权宜之计,要胜出,必须靠阳谋。

灵儿running : 司令最后一句话我是认同的,阴谋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要想胜出必须靠阳谋,也就是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小

时候看三国演义,看到赵云独闯曹营救阿斗,三英战吕布,关羽千里走单骑和单刀赴会,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桥段看

得热血沸腾,唯独看不进去诸葛亮出场之后各种匪夷所思的装神弄鬼和阴谋伎俩,完全经不起任何推敲。现在越来越欣赏

贾诩阻止李榷郭汜逃跑,劝说张绣投降曹操时对人性的把握,还有郭嘉遗计对时局的洞察。

罄 : 我怎么觉得你口里说的信阳谋,举例都是阴谋。你怎么知道一定是某某阻止的呢,你怎么知道郭嘉就一定如何如何

呢?

易水寒旗 : 我更偏向于认为,历史是一辆车,方向盘受到了许多限制,导致可以变动的范围不大。这是族群基础导致的。

但与此同时,英雄人物是操控方向盘者,虽然方向盘转动不了多少,但总是在尽可能把车往没坑的路上偏。单纯承认或者

否认某一方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不可取的。

灵儿running : 贾诩阻止李傕郭汜逃跑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

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

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 贾诩告诉他俩如果你们这样解散,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擒住,你们

力量还在,只是头头董卓死了,要想回到以前的荣华富贵,拿起手中的刀,干! 贾诩劝张绣归降曹操的历史背景是这样

的。 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

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贾诩分别从

袁绍和曹操的角度分析,袁绍和曹操将怎么对待我们,袁绍强,我们只能锦上添花,他不会重视我们的。曹操弱,我们去

了是雪中送炭,他一定会重用。还有一点我觉得也至关重要,贾诩也看重了曹操唯才是举和他展现出的带头大哥的能力与

实力,有意去追随他,至于你张绣杀他儿子,他将来会不会秋后算帐,关我鸟事! 郭嘉的遗计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嘉

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

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 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 郭嘉分析趁袁尚兄弟 立足未稳一举歼灭,刘表对刘备心存忌惮不会从后面偷袭。 这两个人都是洞察人性的高手,他们都是从他人的利害关系判 断出他人行为,这不算事阴谋诡计吧。 关于三国我还听过一个厉害的理论,就是司令经常说的结构性力量吧。就是,这两 个集团,从曹操起兵那天起,逐渐形成,并明争暗斗,操纵着曹魏政权60年的兴衰成败。司马懿背后的,是代表世家大族 的颖汝势力。曹爽身后,则是庶族出身的曹魏新官僚谯沛势力。皇帝谁都可以当,世家大族的利益绝对不可以失去。

罄 : 真历史要看几个版本,与考古物品与当时的生活资料之类的东西对比的!你看的是哪个版本? 罄 : 还有与写历史的作者,作者的背景立场也分不开的

灵儿running : 你要这么说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体重的故事。 小姑娘,体重多少?--50公斤。 怎么知道的?-

-体重称。 这个称准吗?--弹簧已校准。 怎么校准?--用标准砝码。 砝码哪里来?--单位体积的金属。

体积怎么量的?--用刻度尺。 刻度尺准吗?--激光校准。 ………… 这个问题是无限循环的,不同的科

学理论相互印证,但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小姑娘体重”这个真相。 还是那句话,我相信有逻辑的东西,我相信利益的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