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看历史故事,

(提问)匿名用户 : 司令,看历史故事,即便是看官史难免因为 成文时国家的文化形态/作者主观态度/行文方式(纪传体等方 式)落入到王侯将相的窠臼中去,并且把某些事件的发生归 因于个人行为和一时冲动。而看野史的虚构部分又不好把 握,可信度不高。您最初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是如何能够做到 剔除迷惑和无用信息,抓住结构问题的关键,并且把结构学 的知识充分提炼出来?

2019-05-18

回答:你首先得有张地图,你才能在荒野之中找出路来。那

些史料们就像一堆散落在泥土中的碎片和白骨。你脑子中有

甲骨文那套符号系统,你看到骨头上的字,你才会发现它的

价值,才能解读那些骨头上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相

互佐证,构建起一个远古的立体世界。在那个立体世界里你

会看到他们同样延着某种底层逻辑确立的边界和轨迹在运

行。所以我们才说,有些事情会反复的在历史长河或者生活

细节中呈现。这些表现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个牵引的点,这个

牵引的点能穿透时空。 你脑子中既没有地图,也没有识别的

工具,你就算冲到一堆废墟里面去,你也发现不了什么。你

会收集一堆骨头,它们上面有不同的符号,但你解读不了,

你更无法把它串联起来。零散的信息和噪音没什么区别,你

收集的再多也毫无价值。最多成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

卖弄的知识点,而无法形成智慧判断。 我听过太多的人,宣

称自己在搞大数据。当我问他什么是大数据,他就说他有海

量的数据积累。这简直错的离谱。大数据是数据的关联维

度,所呈现出来的智能程度。不是毫无关联的零散数据的堆

积。那种零碎的堆积,即便再多也无法形成决策。只不过是

一个采样的标本而已! 《C20:法律的本质》好好读一下,

读懂!(7赞)

评论区:

格律诗 : 我觉得不管是从阅读中,人际交往中,要能吸取到有用的东西,需要自身建立一套分析判断,总结归纳,发散运 用的逻辑思维。人天生有很多本能,还有后天环境形成的各种习惯,这个本能和习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你来说可能是有 利也可能是有害。但人又有反思的功能,所以能打破不好的习惯,重建更适合的习惯。在这样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才会形 成一套自我认知的逻辑体系,有了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