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星主关于深圳

(提问)匿名用户 : 想请教星主关于深圳前海未来发展前景的看 法? 以下是我个人看法:从市内三个中心来看,福田中心有深交 所这个关键节点,深圳的本土金融主要集聚在此,后海-深圳 湾以科技园为节点,打造总部经济,大多数深圳的世界500强 或中国500强集聚在此,前海目前看不到周边具体的产业支 撑。从南方的三个中心,上海陆家嘴面向全国金融市场,香 港中环凭借制度优势面向世界,前海和它们竞争并无明显优 势? 个人以为抓手应该是敢为人先,进一步开放,打造大陆的离 岸金融中心,但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又是上海先行。那前海的 优势到底在哪呢?

谢谢星主

2018-12-13

回答:深圳的价值从来就不在深圳本身。当年的破局之点,蛇

口工业区是交通局的一块飞地。螺蛳壳里做道场。袁庚搞出

了名堂。同时期在深圳,虽然挂了特区的牌子,就是一个小

镇的底子,还不如那个几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 深圳自己

的破局点,在罗湖口岸的那几个小区。用卖地的钱去把罗湖

那个地整平,然后让香港人在那里盖房子。这些意味着什么

呢?就是说不管是蛇口的来料加工。还是罗湖的启动资金。

都依赖于某种落差。这种落差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落差。深

圳只是那个承接点! 如果把视野放到更大的区域里面去看。

上海100年前就是远东最大的商贸基地,商贸便伴随着金融。

上海这个名字就知道了,它连接长江流域与大海。上海开发

的还只是这一边,崇明那边都还没有开发。而它沟通的是整

个长江流域的所有沿线城市。长三角多支点的城市群格局已

经开始了。中国未来的金融也会以城市群为支点呈现多点次

第分布状态。目前情况不明,还延续着以前的惯性,都在争

夺之中。 深圳昔日成为亮点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原因。两个板 块积压的时候那个连接点就会变得非常的拥挤。深圳就是这 样的连接点。资金人才技术,风云际会,成就了一段传奇。 如果我们按照时间线把地图摊开的时候,你会发现。首先是 去罗湖口岸最近的罗湖。然后就是中心区福田。再然后就是 南山。这三者都有一个特性:连通香港的口岸! 发现了什么没 有? 在过去的40年,大陆板块是被动输入端。有样学样逐步 替代是主流!从低端到高端逐步演进。你看罗湖区主要是干 什么的?在看福田区主要是干什么的?最后看南山区的特性 是什么?你就能很清楚的看到这个产业逐渐递进的过程。就 如同区域的布局需要支点一样,城市的布局也需要龙头。这 龙头往往是某一个产业,或者某一个投资巨大与影响巨大的 项目。现在一直有一个隐患,就是它的油气储存和粮食储存 基地过于靠近海,而且处于市区的居民密集区。这是有历史 原因的,不管是出于安全还是出于经济考虑,也一定会搬 迁。会搬去哪里?必须要兼顾安全和海运的便捷。当年盐田 港几乎在一个荒芜的地方建立一个深水港。它不仅辐射了一 大块,更重要的是将香港的航运业的份额抢掉一大部分。因 为香港本土生产很少,它的贸易生产基地在大陆,准确的说 就在深圳,东莞和广州。这决定了广深高速的价值,也决定 了香港货柜司机的收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你可以看到香 港货柜司机的收入逐渐减少。细节往往能说明事情。十年前 我听说香港货柜司机经常到大陆包养女大学生,大概5,6年 前,听说他们已经开始两三个人合伙包一个。这只是从细节 验证了这个趋势。我还认识一个香港人,他们以前的工厂在 龙岗那边有十万平方,后来搬到中山的一个岛上去了。码头 距离产区非常近,都不需要像在深圳这边要先用货柜车运到 盐田港口,码头和产区一体化。这些细节都从不同侧面反映 了波涛的涌动。 一个地区的开发,受制的条件主要有资金, 技术和人。为什么当年是深圳?为什么首先是罗湖靠近皇岗 口岸的地方,那里当年可是山头。因为距离香港更近。资金 人才技术都依赖香港的输入。这个脉络一直延续到后面几个

区的开发。保税区是在福田的,自贸区在南山。南山的GDP 占全国市区的第三名,以科技为主,自贸区放在南山彰显了 更强的主导性。所以今天看问题,不再是由外向内看,而是 把目光从内向外看。如果从内向外看,看到了什么? 看到的 是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布局。深圳依然会成为重点和尖兵, 但是他的价值凸显应该符合整个珠三角的布局。从这个角度 去看南山和宝安的西部会成为重点。港珠澳大桥只是第一 步。深中大桥也只是第二步。一个更庞大的一体化布局正在 形成。钱不可能乱撒,必须找几个重点去突破。深圳南山与 中山那边的落差是巨大的,就如同当年香港与深圳一样。所 以中山那边广大区域会非常的积极。如果那边起来了,深圳 南山这边就会变得更有价值。去年一个朋友问我要不要把福 田的旧房子想卖掉两个换一个南山的,我说,绝对要呀! 中 深大桥还出了点风波,因为那个桥最高73.6米。未来3万吨级 的轮船可能超过这个高度。所以,广州很焦虑,害怕这个限 制了,你南沙的发展。因为南沙的定位就是生产出口一体化 的中心。那个南沙港是深水港,巨型货轮可以直达。估计到 上海的洋山港是一样的,会搞成无人港口。上海的那个是人 工港,这个地理环境更好。已经在为未来谋局了。估计方案 是改不了,因为已经施工了。但争吵和博弈会少不了。这说 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这个大趋势,大家都看明白了。这个由 内而外的城市群布局一体化是板上钉钉的。现在大家都在开 始为未来的利益争吵了。 如果你跑过深圳的北部那些地方, 特别是乡镇。你会发现那里是生产聚集地。政府这些年通过 修路和修地铁的方式。正把他们一个一个打通连成一片。在 打通以后的一个后遗症就是造成了人流和地价的上涨。间接 性的把低端的产业向更外围驱赶。不管是转移去东莞中山。 还是其他地方,对深圳而言都是一个损失。但是深圳区域有 限,四处在找地转移这些低端产业。在一个大的区域中只保 持自己的无所不能,这个很难。所以现在也在转变思路,把 自己置身到一个更大的格局之中去。我想过几年这种思路的 转变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现在还陷在惯性之中! 在过去的模

型之中,香港作为外部世界的入口,深圳作为内部板块的接 口。香港把资金人才技术需求输入,早期全中国的劳动力, 技术和人才都汇聚深圳。这就造成了深圳过于异军突起,经 济的发展会自我叠加的,技术人才资金不断的增加社会分工 密度,形成正向循环。这就让深圳在周边显得更加的鹤立鸡 群。但总的来说这种东西是外部造成的,动力在外面。打个 比方,深圳就像一个二极管一样——别的东西输入在你这里 完成某一种形式的转换,然后有输出。这个特征已经差不多 到头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板块之间的落差被你逐渐拉 平。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了己落差的挤压,那么接口对价值 也就没那么强了。所以现在要创造新的落差,新的动力在内 部。内部的动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首先是区域性的压强。 就整个国内板块而言,它会形成几个经济中心和城市群。把 那个框架支撑起来。对深圳而言,它就是华南区的珠三角城 市群。 深圳未来的价值取决于它如何服务于珠三角城市群。 它的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的规划,会越来与周边进行互动,互 补,一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涌动的轨迹和可以跟上的机 会。(14赞)

评论区:

张伟 : 司令,我在广州,深中通道绝对是祸害广州的发展。 祸害程度远远超过南京长江大桥祸害武汉的发展影响。 另外司

令什么时候重点写写武汉。

三明先生 : 看来香港也要像特朗普一样收回去靠自己了[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