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3:匮乏感是一

司令 : A63:匮乏感是一种恶疾!

常言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贫穷并不是恶疾,匮乏感 才是!贫穷容易导致匮乏,继而滋生出强烈的匮乏感。为了 存续而渴望拥有资源是生命体求存的本能。求而不得,只会 不断的强化匮乏感,匮乏感会像血管中的病毒一样填满你生 活的每一寸剩余空间。越是急于清除它,反而滋生的越快, 扩散的越广,病变的越利害。这种迫在眉睫又无可奈何的匮 乏感会将人推入绝望的深渊之中,反反复复痛苦的挣扎…

匮乏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没有目标,行为异常的 懒散。这个很好理解——无论是让人感知的力量,还是能让 人感知的美,其实都是一种秩序。无序的混乱会引发人的不 适,而呈现某种规律性秩序的状态,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 美。建立秩序——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秩序,都需要消耗能 量。匮乏正是因为缺乏能量!匮乏能量才会漫无目标、得过 且过、随遇而安。因为回到无序状态是降低能量消耗的最快 方式。

生命体是一种有序的结构,本身会形成某些功能并具有导向 性。用个体搭建起更大的生命体也具有同样的结构特征。那 些产生内在约束力的激励机制引导所有成员趋于其导向性, 而且,这种导向性必然有利于结构自身的稳定。不知为何而 战的有组织武装不能算军队,只会是一群一触即溃的乌合之 众。为什么3000日军能将20万国军从华北追到云南?因为后 者只是手上拿着武器的农民和吓破胆的溃兵,完全不知道为 何而战,激励机制无法作用于个体。

许多人缺乏目标却试图拥有强大的工具。这真是一个天大的

误会!缺乏目标的组织是不需要激励的,因为激励也无法作 用到个体。缺乏目标同样无法做事,因为东一下西一下,除 了自我感动之外,对任何人和事都毫无效果——本来本钱就 不多,还大手大脚的乱花,本来与外部的连接都不多,还随 便斩断,接下来就更匮乏了,恶性循环!

其次,热衷于减少消耗,回避创造增量。“心若改变,你的态 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 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虽然马 斯诺这句话有点鸡汤的味道。但也符合:生命体的行为驱动 力源自内部这一事实。

我们的精神结构对自我与外部做出了判断,然后形成一种生 存策略。那种判断会直观的表现为欲望和恐惧——我们常 说,如果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你很容易预判其面对一个问 题的时候会做什么选择。不管外部条件和数据描绘出一个多 么清晰的理性逻辑,他的精神结构做出的判断,才是真正形 成决策驱动力的欲望和恐惧,当他的精神结构对自己和外部 做出失真的判断的时候。即便再理性的逻辑,再确凿的证据 摆在面前,他的内心也总是会出现某种说不出来的担心和恐 慌。即便无数的证据指向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他的内心的 决策偏向也总会被一种心存侥幸的欲望所支配!

匮乏感源于精神结构中所产生的持续失真的判断。这种死循 环会给人一种上瘾的感觉——有人选择性的喜欢坏消息,有 人选择性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人习惯性的悲观,都是这种 上瘾的表现。我们曾经在《》中阐述过:“作”其实是故意把 一切导向破裂来验证自我精神结构失真的判断,从而获得确 定性。

不管精神结构形成了哪种判断,都会基于这种判断形成一种 生存策略,并产生内在驱动力,怂恿着人将这一生存策略贯

彻执行,作用于现实并获得反馈去更新自己能感知的主观世 界。匮乏感源于失真的判断,继而会产生保守的生存策略

——既然弱小又无法获取资源,那就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既 然无法保护自己,那就尽量的逃避,并尽量向更低层次靠 拢,尽量待在熟悉的环境中;既然无处可逃,那就想像现实 世界不存在。总而言之,匮乏感只会滋生更严重的匮乏感。 求而不得,只会更加的求而不可得!自卑必然导致进一步的 自卑。因为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反复叠加,会让你习惯性的 上瘾。

最后,深陷自我质疑,渴望破格获取,滋生求而不得的怨 恨。自卑是众生的敌人,许多人习惯性在没有失败之前就已 经开始认命。他们对社会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事的判断 都是基于想像,而迈不开脚步去查清真相。或许没有这样的 能力,或许没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人活得很卑微,极度想 为自己营造一个静态的世界,不要节外生枝,不要起任何波 澜。觉悟社 中会更新重写的《》,里面会从源头阐述这种行 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和形成机制。

人一旦有了很强的自卑心里,就如同把自己的灵魂推下悬崖 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深处。除非他们能变得强大并放过自 己,否则,无法爬出地狱——他们既会在黑暗中瑟瑟发抖, 又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不愿意出来。时间一长,这种深深的自 卑就浸入骨髓,只看见别人美好的生活,却看不到别人的付 出,更看不到别人支付了巨大的成本才拥有的资格。他们即 便看到秩序之美和力量之美,也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只会 不断强化自己求而不得的匮乏感,并对他人心生嫉妒和怨 恨!久而久之,那种偏见和持续失真的判断会为自己编织出 一个坚固的牢笼——别人进不去,自己也出不来——每天都 愤怒、孤独又卑微的活着,习惯性的发泄着对所有人和所有 事的不满。敏感的让人无法与之交流,偏激的让人不得不敬 而远之…

责任是一种秩序,承担责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匮乏感强 的人是无法承担任何责任的:遇事必然推诿和逃避,习惯性 的放弃,答应的事从来没有想过去做到,因为他们从来不相 信自己能做到。而且,永远能找到原谅自己的理由。不要对 其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躲进混乱无序的黑暗之中是降 低自我消耗的最快方式,这符合其精神结构持续失真判断形 成的生存策略。

12年前,我在做第一个创业项目的时候把产品卖给了市政 府,有一次在市民中心调试完之后,无意间在秘书长的办公 室中看到一位民革委员写给市长的建议信的片段:他提议采 取措施提高深圳的准入门槛。12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的记 得他信中那句刺耳的话:三代不读书就是一头猪!当时我20 出头,看到这样的话出自那种人的口并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确实非常震惊,甚至愤怒。但是,我冷静之后,细思恐极: 外面的世界或许是为了安慰普罗大众而营造出来的幻觉,这 里看到的才是真实世界正常运行的样子!那一年还没有拍摄

《》,也没有提出要清理特定人群。然而,它早就在那里 了!

这个世界正在加速走向分层隔离。如果你与香港生活的各个 阶层的人有过接触,会发现那1%的优秀程度和99%的无药可 救都会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记忆。香港的社会结构不过 是西方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也是内地社会未来的图景——

《》

试图向愚蠢的人证明自己的聪明,这行为本身就很愚蠢!试 图向匮乏者证明你的优秀和富足,这本身就是匮乏的表现。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 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A32: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 F2:精神结构 黑客帝国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2019-06-27(14赞)

评论区:

罄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微笑][微笑][微笑]

向明 : 所以才十分的渴望学习新东西。

罄 : 百度一下

向明 : 看过了。对司令的道深信不疑,努力践行。希望司令这样的高人多多提点。

向明 : 任何能被轻易打破的静态平衡,实在是太过脆弱,若是能从被打破的静态平衡中迅速的站起来,形成新的平衡,这

才是强劲的平衡,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罄 : 我就一普通人啊!也在跟司令学习,经常瞎评论。

罄 :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只有你自己经历过的才是你的。

罄 : 你不用2个号回复我,过后又把自己所有对话删了。我说的什么一点也不重要,我回不回复也一点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