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匿名用户 : 司令,我家女儿在家里、小区里和小朋友玩 的很好,特别调皮。但在幼儿园面对老师时就表达少,在幼 儿园和小朋友也玩的也挺好,老师说她啥都懂。你是不是问 题?如果是,怎么调整?
2018-11-23
回答:应该不是小孩的问题,或许是老师的问题。先不要想
着去改变小孩,你应该抽一天时间去观察一下,偷偷看一下
老师是怎么对她的。其他的小朋友有没有害怕这个老师?按
道理说,每天都要接触老师,熟悉的人不应该恐惧。 我觉得
你得从小孩的视角去看问题,不要从你的视角去看问题。从
你的世界里去看问题的话。首先你把你和老师当成两个平等
个体。这就等于预先设定了两个边界。那个小孩没有以平等
的主体参与到这种关系之中来。它变成了两个边界内的缓
冲。所以会本能的把问题归结到她身上 其实,真正的主角是
她,你们都是配角而已!看看配角哪个地方没有配合好,造
成了主角的不适应和无所适从。(9赞)
评论区:
司令 : 如果小孩在家里面很熟悉的亲人面前比较自然,对不熟悉的人比较谨慎。这并不能说明他有什么问题。大人总是会
有一种思维觉得小孩应该怎么样。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觉得他是不是有问题。 那大人对哪些东西会感到害怕,会
谨慎。那小孩也会对他害怕的东西比较谨慎。我说的害怕不一定是伤害。害怕,有可能是无所适从。因为没有预案,没人
教过这种局面,该怎么去应对。那为了不引发让自己感觉到不安,肯定是选择谨慎的态度。 军队里面士兵每一天的训练,
其实就是模拟各种未知的战场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并教会应对之策,让它成为一种本能。一个人在安全的环境中能够轻易
的与人建立起信任。一个人在陌生和不安全的环境中,首先会自我保护,这是本能。那如果要教会一个人,怎么去应对那
种不确定性。这才用他习惯接受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训练。所有的讲故事都是在模拟一个情景。让她明白,遇到这种情况
应该这么处理的。遇到那种情况并不会伤害你。这都是很细致的工作,有针对性的。想有一种方法,一劳永逸,那是偷懒
的想法。
白马非马 : 为啥要调整啊?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呗,她不想说话或许就是跟那个老师不亲…没啥大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