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匿名用户 : “他是马基维利亚主义者,这是个很多机 会,至今也困在自己的欲望中不可自拔。自视甚高,急于一 步登天,做事又没有耐心,短视和冲动。这是一种必然的循 环。你要建高塔必须要有很深厚的基础。基座不深厚,急于 立高塔,一定会倒塌。”
请司令指教,这种深厚的基础如何打造?需要什么样的积 累?
2019-01-15
回答:第一是心态,内心不处于极度的缺失和偏执状态,是
一种平和的心态。古人说修身养性,其实很有道理。 第二是
知识,不是要记住那么多概念或者用来装逼的。而是一种跨
学科的深入洞察和理解能力。 我有一次去调查蓝牙音箱的制
造商。我突然发现它们非常集中。这不正常!就是我常说
的,在这个结构中不应该出现这个东西。为什么呢?当时蓝
牙音箱才刚刚兴起,这个供应量和产线不可能一下子就铺开
这么多。只有一种解释,这些产线本身就存在,他们以前不
是干这个的!我找了几个老板一问,果然!他们以前是为华
强北做山寨手机的。山寨手机没戏了以后,他们把产线简单
的改造一下,就在生产蓝牙和智能音箱。这又让我有个惊讶
的发现:就是所有市场上这些品牌,他们的工艺水平其实都
差不多。因为都是在这里生产的!这就决定了这一类产品的
同质化非常严重。如果你有商业触觉的话。你就知道,如果
你要去做一款蓝牙音响,玩各种噱头没有意义,因为门槛不
高,能占据的优势也不会太长,后端的生产配套决定了。如
果去做这个东西,那什么东西最重要呢?快速铺货最重要,
以规模碾压去占据优势。只有这个有优势,其他的都玩不出
花来。然后我就发现那个项目没法做,取消! 我还看到了一
个东西:就是一个产业配套层级,不仅仅是支撑一个产品,
它是支撑某一层级的所有类型的产品。明天如果蓝牙音响和 智能音响没戏,他们改装一下又可以做这个层面的其他产 品。这让我对产业和宏观经济有了新的理解。我相信这是很 多做经济研究的专业人士,或者各个基金的分析师所看不到 的。在理论上一个行业如果消亡的话,供应后端的全部会失 业,但事实上没有。它会切换到同一圈层的其他领域去。换 句话说,同一层级的行业如果有一种新的产品出来,崛起的 速度会比学院派的模型上更快!不管是做投资还是做创业, 如果按照那个模型的阶段去规划做事节奏的话,一定会被打 脸!我认为这些都是结构学的应用! 第三点是专业能力,每 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我擅长的领域,不能老是浅尝而止。一个 门都摸不进去的人,不可能对它有深入的理解。我觉得在某 一个领域非常专业的话,对其他领域的理解会很快。 我举一 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早两天我去听了一个谭盾的音乐会,那 个交响乐我听完以后。我发现他就是用不同的声音(管弦 乐,打击乐,其它声源)去还原那个现场——比如说这个曲 子是写河流的,它就还原你站在河边所能感受到的各种声音 和意境。我问了专业人士,反馈说:是的,就是这样的。然 后我还发现了一个特点,比如说他表现大海的时候,有一段 非常激昂的旋律,激烈的旋律让人感到船在大海的暴风雨中 挣扎,紧接着会有一段非常欢快的华尔兹。这是在表达一种 劫后余生,风平浪静的心情。因为欢快才跳舞嘛! 这里我发 现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还原现场你能感受到的一切信号,其 次,即便是情绪的演绎也存在一种结构特征:会取某个场景 中的有代表性的某种声音来代表那个场景,或者用某种类比 的音乐来代表某种情绪。我发现这个特征以后,我去验证了 一下。我走了1880年柴可夫斯基,写的一个交响曲,它是纪 念1812年图库佐夫带领俄军战胜拿破仑而写的。我发现里面 有一段马赛曲,但是有点变调。我相信变调的马赛曲一定是 代表法军在溃逃!所以,这个规律是对的,就是用上面发现 的那种结构在表达,可以举一反三! 最后就是尊重事实和自 我反省吧。人很容易陷入自我,人也很容易高看自我。所以
时不时要跳出来,把视野从自己身上移开,从天上冷眼旁 观,让自己处于一种第三人的状况,不持立场。(28赞)
评论区:
LV : 问题总结就四个字:志大才疏
jesen : 频而不穷能有几人?
罄 : 看得透则不燥,想的明则不妄!
IMGK : 司令,请问中国正进入下一个暴利时代的文章在哪可以看?谢谢司令[玫瑰]
司令 : 那是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