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算在陌生的环

(提问)匿名用户 : 怎么才算在陌生的环境建立正常的环境,这 几年走入社会跟各种人基础,虽然觉得和各种人相处的还可 以,但是总觉得想逃回到熟人关系中,有点力不从心的感 觉。我不是那个问题的提问者。

2019-02-19

回答:这是觉悟社里面这个提问()的追问吧? 你这么急着声

明,你不是提问者干嘛?哈哈,你潜意识中没有自我对标,

你也不会追问这个问题呀! 结构学里面识别生存结构还没有

展开讲,就是对所处生存结构的抽离应用的系统阐述。其

实,在一些应用文章中已经有所示范,例如: 改变了世界的

自我牺牲 C8: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C14:利用结构力量发动攻击 阻止了一个错误的投资 结构学

研究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的求存之道。这种求存的驱动力

源于一个源点:基因对能量的无限需求及其载体转化能量的

有限能力之间的终极矛盾!见微知著,洞察内在驱动力;见

大行远,看到涌动的周期和边界;个体生命的行为由其精神

结构形成的内在驱动力驱动。由个体构建的更大的生命体的

行为也是由内在驱动力驱动的——我们在《F3:》讲过,生命

体的特征在微观和宏观上有其一贯性。这就是之前说的:它

会在日常的生活或历史的长河中重复的出现。 我们在面对繁

杂的信息的时候,像一团乱麻一样看不出头绪。何况我们的

认知还有一种自我遮蔽性,我们的心态有一种自我麻痹性,

这一点已在F3和后续的文章中详细阐述过。它造成的结果就

是:不但蠢,还蠢的理直气壮! 在创投圈和快消、零售之类

圈子里会经常谈论起关于终端用户画像的问题。在咨询业甚

至谈论企业画像的问题。我们在做生意开拓客户的时候,也

会强调客户特征的提取。这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让自己不

蠢,并利用别人的蠢! 大家知道,在四五线城市和普通的小

县城,日常的各种小生意都不好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

需求是稳定的。需求之所以稳定,因为人群和人的生活轨迹 是稳定的!注意这个点,人群结构是稳定的,人群结构中各 种人的日常轨迹也是稳定的,继而,他们的生活水平,收入 和消费都是稳定的。再然后,他们的认知、心态、喜好也基 本是稳定的。最后,他们的行为也是有章可循,日常用词和 语言体系也是有章可循的! 一个极度节俭,收入有限,认知 封闭,性格偏执,头脑简单,贪婪有恐惧的人。他会在什么 地方花钱?他会相信什么?他会渴望什么?会如何看待自己 与别人的关系?她想要从这种关系中得到什么?有一句话是 这么说的,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世界观,他看待问题的方 式,甚至他的情绪都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在此我先不展开, 以后再系统的阐述。 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花50块钱 吃顿饭都不愿意的人,却能够在牌桌上一个晚上输掉5万。你 也就能够理解年化5.9的贷款利率都觉得很高,却相信自己能 轻易获得15,20,30这样的回报。他们惦记别人的利息,别 人惦记他们的本金。一点毛病都没有!同时你也就理解了自 己小孩生病了,花100块钱打针都心疼的不行,但是大年初一 的时候会掏几千块钱或者上万块钱到庙里去烧炷香。这些不 可思议的事情都是一个生存结构之中内在驱动力造成的结 果。 在那个提问的回答中我阐述了为什么很多底层的人那么 的看重他的上级,而不关心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 之中,以及自己属于什么样的赛道和赛道的什么位置。不到 山穷水尽,绝对不会主动做什么事情。受到一点诱惑或者不 安,马上就改变规划很久的既定方针。建议大家好好读一下 那篇《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那篇是我前天晚上写的一 个范例!虽然讲的是一种宏观的事情,但思路一脉相承。理 解一个族群所处的生存环境,咬住关键问题不松口,采取正 确的策略并坚持战略定力——这同样适用于个体的生活! 很 多人以为换了场景,换了生活元素,换了年龄,自己就不一 样了。其实一杯白水不管怎么烧,最多烧成一杯白开水—— 本质上什么都没变!你问如何与陌生的环境建立正常的关 系。很多人一直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不过是同一套引擎,

不同的副本,不断在重复。你小时候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内 心的恐惧占据了你所有的关注力,你只会去找你爸妈,有大 人在你才心安。整个外部的人和事都不在你的眼睛之中。上 学以后,你的目光首先会搜寻你的老师,有她的关注和认可 你才会心安。你不曾去探索它设置的边界以外的东西,你不 曾将自己作为探索外部世界的中心。你在学校里熟悉的同学 有限,你总是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和固定的路径之中不断重 复,直到走向社会。你的工作单位是学校的另外一个副本。 你的目光聚集在你的直接上司身上,你觉得他和你昔日的老 师和父母一样,对你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同时内心也对他具 有那样的期待。你的所有抱怨都集中在这个“父母”形象的逐 渐弱化。这让你感到无力又很愤怒。因为在小孩子心中,父 母是绝对能够值得信任的,他既限制着自己的边界,又满足 自己的需求。逐渐的你会发现老师不能像父母那样关注你和 满足你的需求,你依然像小时候对父母的依赖一样,心中对 他产生一种期待,但是他却没有回应你,像父母那样满足你 的需求。这个“父母”的象征在自我弱化。而这种弱化,让你 很不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会让你心里没着落,充满了不 安。到了工作上以后,这个形象更弱化了。他甚至会带着一 种欺骗——不断的向你提要求,却不回应你的诉求。在他心 中他没有帮你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你却把它当成一种主 宰。当然,如果他也不成熟的话,他正在把他的上级当作那 个模型中父母角色的影射,也处于心惊胆战之中。这其实就 是一种隐形的遮蔽,在这个无形实验器皿之中。你会本能的 去寻找那个父母角色和兄弟姐妹的角色。这些角色构建出了 你的心理生存环境和现实生存环境。一旦脱离,你就会感觉 到两个世界都坍塌了。因为这两个角色都找不到了,自己与 外部的安全连接也断了,你的生存结构就坍塌了。 你为什么 会不断逃回自己的熟悉的环境,逃回到自己心里舒适的区 域,只应用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和技能去生存?因为你的生存 结构有那几个点构建而成。你无法突破那几个点所构建的约 束力,所以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拉回去。但是,你一旦突破

就等于把原有的结构打碎了。构建一个新的生存结构是需要 能量的,如果你自己能量不够,你显然做不到。做不到就坍 塌并回归,这是所有人虽然活了几十年,但一直陷在一个引 擎的不同副本中不断循环的根本原因。(24赞)

评论区:

c z : 构建新的生存结构需要能量,能量这里是指经济条件吗?

Nuage : 内驱力

月光照你的脸 : 对!

xl : 司令说的好。我作为一个销售,拜访陌生人的过程从紧张到自如,就是一个生存环境的改变。当我硬着头皮把拜访完

成,突然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在完成之前的纠结需要的是足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