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您好。请教您

(提问)opera_2335* : 司令,您好。请教您一个问题。我的弟弟 30岁了,在小城市一直没谈对象没结婚,这么多年家里人给 他介绍的对象没有一个看中的,家里人尤其是妈妈都很着 急,弟弟自己不着急,其实他个人条件很好家庭条件也好, 相亲基本都是他看不上别人。有些相亲对象我们看着已经很 好了,可是他看不上,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问题?怎么回事? 妈妈整天托人给他介绍对象,他没有能看上的,反而到最后 落下了过于挑剔的名声,现在别人都不愿意给介绍了。30岁 了,按说在小城市该成家立业了,可是在结婚成家这件事上 我弟弟就是不积极,觉得介绍的对象都不满意,该怎么办 呢?我爸爸长期不怎么关心我们的事,妈妈一个人为我们承 担了很多,现在为弟弟婚姻的事压力真的很大。

2018-12-22

回答: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的模型:有操不完心的母亲

——而且任劳任怨,付出巨大,在家中也具有绝对的主导

权。有逃避的父亲——父亲往往决定不了什么,所以总是游

离在外,不参与不过问不关心。特别能理解母亲的姐姐(妹

妹)—— 对父亲的漠不关心,痛心疾首,对母亲的辛苦和操

心感同身受。最后还有一个挑剔的哥哥或者弟弟——对小事

毫不在意,对大事做不了决定,也不愿意做决定。 中国家庭

就是这样:女人没有安全感就会用尽一切力量抓住男人。如

果女人找不到独立的自我价值。就会通过亲人来呈现自己的

自我价值。他会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没有底线的付出,二

是没有底线的控制——这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这个

时候男人就会逃离,因为他感到窒息。同时他发现任何事

情,他也没有最终拍板权,就会干脆什么都不参与。你会造

成一个恶果,就是女人更没有安全感,会用更大的力去抓住

所有人和所有事!看见没有?这是个恶性循环! 如果小孩是

女孩,就会耳熏目染,潜意识中自我代入,同时对父亲痛心

疾首,失望之极。如果小孩是男孩,潜意识中会有一种生而 为男人是一种耻辱的罪恶感,一方面依赖于母亲的无微不至 和疯狂付出。另一方面时时感到压力和负罪感,想拒绝又无 力,想逃离又迈不开脚步。会变得小事精明周到,大事犹豫 不决。这一切都是一种结构性的约束,它发端于几个关键的 点。所以一个生存结构之中,人的行为往往是可以预测的。 你知道你和你母亲非常焦虑你弟弟的婚事的出发点是什么 吗?说一句您别介意的话。不是出于内心本源的爱。而是为 了求得自己内心安全感缺失的满足。这种安全感的满足,不 源于你们内心,源于外界认同和某种形式的支撑。换言之, 你们内心并不那么在乎一个人一辈子是否幸福。你们更在乎 是否符合某种大众的观念。因为顺从那种形式,能够让你母 亲内心感到安全,而你特别能理解这一点。但是你弟弟想逃 又无法拒绝,所以他就只能拖了。这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他 或许找不出明确的理由,但这种拖延和暂时的麻痹至少让他 心里感到好受一点。 我觉得你们应该从你弟弟的角度去思考 这个问题。这是他一辈子的事情。你首先要摘除他心中的 刺。而不是强行,他符合你们内心的诉求。 你们无法从自己 的内心或者家庭内部找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所以你们需要从 外面去找到。世人的评价和眼光决定了你们对一件事物的判 断。他就如同一个内部干瘪的橘子,就靠那个金黄色的外壳 支撑着。哪怕败絮其中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金玉其外的表 象。那是所有信心和自我价值的支点! 这很可悲,真的!(32 赞)

评论区:

王梦梦,怡人 : 结婚一定要相亲吗?你弟弟就是不喜欢你们这样送上来的。重点,不是不喜欢送上来的人,是不喜欢你们

送上来。踢他出家门呀,自己过上1年保证想找了。朋友同学也好,工作关系也好,他就是抗拒相亲而已啊。

乔伊斯 : 司令把中国式典型家庭刻画的入木三分!

罄 : 我以前差不多意思的说了这段话给我认识的人。

罄 : 别人没听懂,但是在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了。

可寄 : 有没有可能是同

热咖啡M : "你们更在乎是否符合某种大众的观念。" 令人窒息的裹挟,而难于突破。真的像地下室…

妖娆关公 : 是不是不喜欢异性啊

大山 : 我再过2星期就31周岁了,我也光棍啊。 但这不影响我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