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匿名用户 : 司令,记得你定义过战略和目标,是先有战 略还是先有目标,有时候团队目标也是服务于上一级目标, 这里是不是有个相对的关系?
2019-03-29
回答:在我表达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就是听众
是决策者。站在老板的视角上说的,而你从自己的视角出
发。你是站在员工的视角上去理解的,所以这里面会有一个
偏差。对于蜂群中的工蜂而言,并不关心整个蜂群的发展。
那是肉食者谋之!工蜂的行为,即便看起来有点智能,也是
一种如同刻在他的基因之中的程序来引导的。 在任何组织内
部都会有约束,否则就乱了套了。从属于组织的某一部分必
然在约束和激励机制之下,按照既定的轨迹有序的行动。就
如同你的手和脚,会按照你的大脑的控制,通过神经系统的
信号传导来采取行动。当手和脚不受控制的发抖的时候,没
有人会认为那是一种手脚的自主性——你只会本能的认为自
己生病了! 所以,一名岗位上的员工,一个部门的行为。必
然服从于公司的整个目标。公司的战略是围绕那个目标进行
资源配置,建立规则和激励机制。这些规则和激励机制就如
同内部的约束,让内部的资源变得有序。同时不停的向每一
个成员转嫁成本,从而形成力往一处使,利出一孔的结构力
量。当内部形成这种结构力量以后,再会向外部传导,建立
起更广泛的传导机制,将这个结构力量持续放大,像漩涡一
样把更多的资源卷入其中,把更多的成本转嫁到外面去。 作
为独立的生命体,无论是内部的个人还是内部的组织,都有
自己自身的利益。组织内部本身的资源也是不足的,需要竞
争。因此内部就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任何竞争都是
为了自己的存续,但是这种内部的竞争必须在边界的约束之
内不能突破,否则就会造成恶性竞争。 大家会本能的认为,
形成结构力量的时候,转嫁成本是为了去分配存量。这个观
念是错误的。所有的结构力量都是为了去开发增量。之所以 聚集力量,其目的是为了突破一些约束。还记得觉悟社里面 C20:法的本质 所阐述和讨论的问题吗?任何边界一旦被突 破,都会引发重构,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任何一次过犹 不及都是巨大的机会。你的公司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突破 外部的行业或业务的约束就会获得巨大的能量和机会。它获 得的时候你也水涨船高。如果你不是开拓性的部门,你是辅 助性的部门。那么,通过理顺规则,或者捋清激励机制的传 导体系,这会让内部的各部门及个体转嫁成本的能力持续提 高。整体性的效率和秩序得到更大的强化,从而有利于整个 组织的竞争力提升。这就是你的目标!(5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