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莱士凶凶 : 司机好 想问您怎么看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 学院院士施一公在「未来论坛」年会上《生命科学认知的极 限》的演讲。 其中说到: 我们原来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没有 神,没有特异功能,意识是和物质相对立的另一种存在。 现 在我们发现,我们认知的物质,仅仅是这个宇宙的5%。没有 任何联系的二个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发生纠缠。把意识放 到分子,量子态去分析,意识其实也是一种物质。 既然宇宙 中还有95%的我们不知道的物质,那灵魂、鬼都可以存在; 既然量子能纠缠,那第六感、特异功能也可以存在;同时, 谁能保证在这些未知的物质中,有一些物质或生灵,它能通 过量子纠缠,完全彻底地影响我们的各个状态?于是,神也 可以存在
2018-11-12
回答:科学有个原则:要么证明,要么证伪。既不能证明,
也不能证伪,还缺乏逻辑性的东西。我们一般把它归于哲学
这个范畴。文明的发展延续一条轨迹:在混沌之中理出头绪
建立秩序,并为维持这些秩序寻找能量。所以它不断的提升
了我们认知和利用能量的能力。有了越来越强的转化能量的
能力。我们构建出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
和维持秩序。 人类的所有哲学思考都试图对目光所及之外的
东西作出解释。那在具体实施方面,东西方有一个分叉。西
方强调追踪溯源。以严密的逻辑编织出传导体系。东方讲究
以静制动,以高度的抽象适配任何具体的事物。 牛顿写出他
的那部著作的时候,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和
当时的所有西方人一样,认为上帝在推动着这一切的运转。
按照我们的习惯,那应该虔诚的膜拜,以求神灵的保佑。那
他试图解释上帝的意志到底是怎么具体作用于万事万物的。
于是有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让一介凡夫俗子能够精准窥
视亿万公里以外天体的运行轨迹。 破碎的地中海沿岸,邦国 林立,纷争不断。西方的圣贤们试图删繁就简,追踪溯源, 找出这纷纷攘攘背后的驱动力。当然我们的圣贤也没闲着。 他们所有思考的出发点独立于自己所处生存环境中最迫在眉 睫的问题。邦国纷争的地中海沿岸。最需要的是如何能协调 万邦,有章可循! 四塞之内的天朝上国与农业为本,最迫切 的现实问题是人口与土地的终极矛盾从未止息。如何以最低 的成本最大范围的维持秩序。能在我们的语言上,哲学上还 是在现实生活中,时间都是模糊的。我们有一套高度抽象的 哲理,能以不变应万变,匹配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 对这种高度抽象的哲理如何作用于现实中的传导路径不感兴 趣,只对最终的结果感兴趣——因为时间是模糊的,所以不 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结果,我们可以等,包括生命在内 的一切都只是载体。一切都会在跨度更大的时空中,周而复 始。在这一点上印度就更出格了——他们的哲学强调永世轮 回,所以什么都不用做。 东方的哲学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这种模糊了时间,不追求中间的,传导体系的思维方式,如何 与以效率为核心的现代生活节奏相匹配。这种不适应会造成 人脑中的冲突,继而形成人群之间的冲突。西方的哲学所要 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更宏大的时空之中,建立一种适 应多维度平衡的结构,而不是被线性周期反复折腾。因为人 对短期目标追逐得越精确和强烈,越容易形成追涨杀跌的反 身性扭曲,从而形成波动周期。 施一公说:灵魂是存在的, 神灵是存在的。他虽然借用了分子和量子物理的概念,但他 的表述方式是纯东方式的,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甚至没 有任何传导体系的逻辑。(18赞)
评论区:
青云梯 : 信服司令对东西方哲学的理解[强]
清梵 : “5%”怎么得来的?分母范围是怎么确立的?
莱士凶凶 : 视频可以搜到 至于5%怎么来的 很多科普类的纪录片(BBC、探索频道等)里都有这样的表述。
莱士凶凶 : 感谢司令的点拨[抱拳][抱拳]
清梵 : 谢谢答案。 不过我问题的本意就只是个问题:即便现在的科研再前沿,也只是目前的探究结果,怎么就能确定这个
分母就已经全括了宇宙的物质,到达了未知的边界。
c z : 如果他说5.734%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清梵 : 只是好奇,怎么就敢肯定分母的范围已经探索完了。 关注的不是“5%”这个数据。[微笑]
c z : 随便摆个数据显得可信,“仅仅探索了这个宇宙的一小部分”,你看,感觉是不是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