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观物,故物皆着

(提问)冥宙 :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如若有一天我可 以跳出这自我的藩篱,人应当怎样自洽的过自己的一生?

2019-06-05

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宏大,我无法回答。 人天生就具有自我

遮蔽性,这个原因已经阐述过了。你用的是佛教的语言,阐

述的是也是这种底层逻辑的表象。我认为人站在高处向下俯

视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万千世界尽收眼底的幻觉。只有仰着

头向上看的时候,才会知道自己是谁,置身何处!即便你站

在高山之巅,也能感知到那不过蓝天白云下一个微不足道的

黑点! 你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或许没有唯一的答案。

但是我非常清楚:爬得越高的人,是因为他时刻感觉到自己

在低处,他清楚自己的渺小,所以才如饥似渴。我认为任何

美好的体验都需要资格,活的洒脱和明白,自由和独立也是

一种体验。同样需要投入前期成本,需要拥有资格才能体验

得到。这就好比你在我面前摆下一架顶级的钢琴,如果我没

有掌握弹奏的技巧,并且经过千百次的熟练练习。我也奏不

出动人的乐章,只能制造噪音——既然生气把钢琴砸了也于

事无补! 这就是我朴素的信念和对生活的态度。你的问题过

于宏大,我只能阐述自己的一点探索总结供你参考。(9赞)

评论区:

行走人间 : 尤喜欢这一段:我认为人站在高处向下俯视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万千世界尽收眼底的幻觉。只有仰着头向上看的

时候,才会知道自己是谁,置身何处!

冥宙 : 感谢司令的真诚分享,我们仰望星空而终将成为星空,愿各位同学阅尽千帆,归来仍温暖纯良…… 来自中学课本的

一篇,共勉: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小麦 : 我的信仰是:撑握技巧。[皱眉]

779305594 : 其实这句话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人能不能真正认识事物本来的属性?当然佛家自己给出过一个答案:凡有所

相,皆为虚妄。不过这个回答有点似是而非。说它是正确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视野捕捉到的一些事物颜色、所获得的感受以

及对其所作的归因与其他动物感知到的是有相应的区别的,所以就反问了自己,我所看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它真实的状

态?说它错误呢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研究发现的无声无色无形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的规律,这种“相”是宇宙中任何物体都

逃脱不了的存在,所以在这个角度就反驳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当然规律这一说又可以细分为自然科学的规律、社会现象的

规律,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有些是普遍性规律不以意志和时空转移,有些是满足了一些条件或者只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特定

时空背景下才能存在...

丛林法则 : 喜欢这句话,洒脱和独立也是一种需要成本的体验。正如杨绛先生说的,世界是自己的,其实很多人在没有相

当成本投入都不能体会。

罄 : 你只用知道你自己是谁,想做谁,可以做谁就行了。

Nuage : “人生不是始于悲剧而终于超越,而是始于悲剧而终于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