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https://i.postimg.cc/50XLzC7C/image.png)](https://github.com/wx-chevalier/Web-Series) # 笔记系统与知识围栏,多端顺滑的学习与沉淀流 多端协同的文章写作与半自动化发布体悟 那些年挣扎在笔记与博客中的感悟 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博客是给他人看的;但是不小心多年之后,我们也就成了他人。 使用**记录**,而非**写作** 多端协同,顺滑写作 # 体系化的挑战 体系并不一定要完善,到不可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看再多也是竹篮打水,指间沙漏。 而对于体系的完善,笔者近十年来最大的挑战即是对于知识体系,不同知识点边界的划分,常常纠结于类似如何划分并发与异步,应该将某个知识放于何处才是最合适的,这种无聊的事情。 厚积薄发,纵使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 # 阅读 避免完全碎片化地阅读,兼具尖兵突进与稳打稳扎。 # 构建多端顺滑的写作挑战 所谓顺滑,即是从读,到写,再到发布,尽可能地避免额外的工作。 随看随记,随想随记。 ## PC 使用 MarkDown 这种朴素的文本来进行记录,我们就需要自己去管理各类资源文件,其中以图片与代码为典型代表。前文也提及,为了保证发布的顺利,我们应该直接以图床的方式来保存图片,譬如使用 Github OSS 或者 [Post Images](https://postimages.org/) 等等各类的图床。而对于自己编辑的,可能需要二次修改的各种思维脑图、架构图等文件,最初笔者是在 [ProcessOn](https://processon.com) 这样的在线绘图工具中处理,不过这也就导致了目录层级的不一致性,我们需要在多个源站构建相同的目录层级;现在笔者是采用 Draw.io/XMind 这样的本地工具进行离线编辑,文件直接导出为 XML 文本格式保存在与文章同级的 `.mindmap` 目录下,相信你在阅读笔者其他文章的时候也偶遇过这些文件。 以代码与 [Gist]()、[Code Sandbox]() ## 移动端 零碎的时间,笔者为此逐步删除了所有的娱乐软件,在有需要的时候下载。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在阅读纸质书籍时,也可以使用有道笔记等带有 OCR 功能的软件来随时提取文本或图片来记录。 ## Web 直接使用,也尝试过基于 [Soogle]() 构建 [alfred]() 这样的本地检索工具,但是都差强人意,其核心也就在于检索的准确度与打开的速度上。 # 写文章的几次挣扎 ## 杂乱地记,潦草地写 ## 强知识体系的记与写 写了删,删了写,又正值毕业答辩,最终无疾而终。 ## 弹性记录 过多的束缚只会使自己举步维艰, 累积了大量的任务 ## 随看随记 ## KPI 导向地记录与合成式博客 # 持久化的挑战 文档本身的持久化,链接的持久化,以及图片的持久化 笔者早期也使用过七牛之类的作为图床,但是对方一夕整改,整个图片库就都没了。为了保证可用性,还是需要进行多副本备份 # 发布与阅读的挑战 世无银弹,当你建立了自己的体系之后,也会被这个体系束缚。参照所谓的 Single Source of Truth 理论,我们自然不希望某个知识散落在多处,这样不仅会 文章互联,采取检索方式进行互联。[https://ngte-infras.gitbook.io/i/?q=分布式事务](https://ngte-infras.gitbook.io/i/?q=分布式事务) #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