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0NjMyMw==&mid=2247486688&idx=1&sn=cf6d856b7416c905e8a224bb2e152027&chksm=ec70bb3cdb07322a7d0d349dbb3e86ef6edfe1a0fccecfa8c4de57fa11f928438ef9ed49bc63#rd
【翻译】
过去几十年,大学生平均GPA(平均学分绩点)逐渐攀升,这一现象被称为“分数膨胀”。人们往往认为分数膨胀是高等教育进入消费时代的产物,在这种时代下,学校把学生当成了要取悦的顾客。
【逻辑结构】
①句以当下大学中普遍存在的“分数膨胀”现象开篇,然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②句引出文章重点写作对象作铺垫。
【解析】
我们先看这句话的主干:
Grade inflation is often considered a product of a consumer era in higher education
分数膨胀通常被认为是 (is often considered) 高等教育进入消费时代 (a consumer era in higher education) 的产物 (a product of...)。
虽然这句话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因果关系的逻辑词(如reason, factor等),但通过be a product of...暗示了因果联系,A is a product of B的字面意思是:A是B的产物,即,B带来了A → B是诱因,A是结果。
其实,以“be the / a product of...”表示因果关系,在外刊中也经常出现,比如之前《经济学人》有一篇文章讲到了全球经济,文中说道:
Dear assets are hardly the product of euphoria.
昂贵的资产价格并非是市场情绪高涨的产物。(言外之意是,昂贵的资产价格不是市场情绪高涨导致的。)
Grade inflation是一个全新概念,为了保证读者能理解,作者在后面通过破折号进行解释说明: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average GPAs (Grade-point average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分数膨胀是指:过去几十年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平均分数绩点 (average GPAs) 的逐渐增加 (the gradual increase)
这句话记住一个介词搭配:表示“某方面的增加”,在increase后面加介词in。
the gradual increase in...也可以换成the slow increase in...,意思基本不变。
补充一个阅读小技巧:在英语中,一对破折号就相当于一对括号,因此当我们看到一对破折号的时候,就可以把这部分先省略掉,看句子主干。梳理清主干,再回头看“括号”里面的内容。
在a consumer era in higher education的后面,作者又加了一个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以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说明:
in which students are treated like customers to be pleased
which指前面的a consumer era,所以这部分独立成句的话就是:
In this era (which), students are treated like customers / to be pleased
在该时代下,学生被当做要被取悦的 (to be pleased) 顾客 (are treated like customers)。
我们把这三部分拼接起来,就是这句话的翻译:
分数膨胀(指过去几十年大学生平均学分绩点逐渐攀升的现象)往往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进入消费时代的产物,在该时代下,学校把学生当成要取悦的顾客。
回顾一下原文,看看有没有读懂:
Grade inflation—the gradual increase in average GPAs (Grade-point average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is often considered a product of a consumer era in higher education, in which students are treated like customers to be pleased.
这句话还要注意一个不起眼的小词:often,它表示“往往、通常”,言外之意是“还有其它情况”,预示着下文出现转折。
【翻译】
但另一个相关因素——一项通常深藏在课程指南里的、被称为“成绩宽恕”的政策——也推动了GPA的提升。
【逻辑结构】
②句引出重点,分析了分数膨胀的另一因素:大学实行的成绩宽恕政策。
【解析】
这句话开头就出现了but another...进行转折,结构上对应上文的often。
一起来读,感受一下:...is often considered..., but another force...,...通常被认为...,但是,另一个因素...。
《经济学人》中曾有篇文章分析了为什么二胎政策并没有提高中国的生育率,文中有段话也出现了这一结构:
Asked what is holding them back from having larger families, Chinese couples often cite the cost of raising children. But the country’s increasing urbanisation has also played a part.
当被问及为何不生更多孩子时,中国的夫妇常常提到养孩子成本太高。但该国城市化的发展也是一个原因。
先用often / usually引出一个大众观点作铺垫,然后作者通过but进行转折,以强调作者与众不同的看法。
这里再教给大家一个阅读技巧:当文中出现but等具有转折含义的词时,but前面的都是铺垫,不重要;后面的才是重点,往往跟主旨有关。我经常会拿《权力的游戏》中的一个场景给大家举例:
这一技巧可以帮你迅速把握文章重点和主旨,避免次要信息的干扰。
接下来我们看句子结构:
同样,我们先把两个破折号看成一个括号,先忽略掉,看句子主干:
But another, related force is helping raise GPAs.
但另一个相关因素也推动了GPA的提高。
force本义是“力量,推动力”,这里可作 factor(因素、原因)理解。
看到help,我们第一反应是“帮助”,help raise GPAs理所当然地翻译成“帮助提高GPA”。但仔细一琢磨我们发现,“帮助”在这里并不恰当。
其实,在很多场景中,help常作“有助于、有利于”讲,文中help raise GPAs的地道翻译方式是:推动了GPA的提高。
再看一个例子,奥巴马曾在每周电台演讲中说过这么一个句子:
Lower taxes and greater investment will help this economy expand.
这里的help若翻译成“帮助”则会很尴尬,如果翻译成“有助于”则会舒服很多:
降低税收和扩大投资有助于经济发展。
然后我们再看“括号”里面的补充内容:
a policy often buried deep in course catalogs called grade forgiveness
这部分是对“another related force”的补充,即,另一个相关因素是 一项通常深藏在课程指南里的、被称为“成绩宽恕”的政策。
这部分的核心是名词结构a policy,后面跟了两个动词-ed形式的后置定语,进行补充修饰:
1. often buried deep in course catalogs(=a policy that is often buried deep in...)
2. called grade forgiveness(=a policy that is called...)
第一个后置定语中,be buried deep in...表示“被深深埋藏于...”,course catalogs指“课程指南”。
我们还可以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个写作句型,用来分析原因或提出方法建议:
【原因】But another, related force — ...(具体原因) —is ...(现象/结果).
【方案】But another method— ...(具体方案) —could also ...(目的).
【段落逻辑结构】
这段话先以大学中普遍存在的热点趋势“分数膨胀”开篇,引出了它的表面原因(is often considered a product of...)进行铺垫;进而引出更深层次的原因(but another, related force / buried deep),预示了文章主旨。
用箭头体现出来就是:
现象→表层原因(铺垫)→深层原因(重点)
梳理清结构,看看自己能不能用中文把这段话给说出来?如果能说出来,说明这一段真正读懂消化了。
题干的定位词grade inflation出现在第一段中,所以我们把答案锁定在第一段。
题干的关键词为cause“原因”,即,题目考察的是grade inflation这一现象的原因、成因,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该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个:
1. 高等教育进入消费时代;
2. 成绩宽恕政策。
不过,题干cause前面还有一个限定词:commonly regarded as...,即“普遍认为”,对应着文中的often considered,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高等教育进入消费时代。
A选项:The change of course catalogs 课程指南的变更。文中提到过course catalogs,不过说的是a policy often buried deep in course catalogs 该政策往往深藏于课程指南中,并非说的是“变更”,A选项属于「一叶障目」型的错误。
B选项:Students’ indifference to GPAs 学生对GPA的漠视。(语言点:indifference表示“漠视”,后面加介词to,如:sb’s indifference to..., be indifferent to.)文中没有提到“漠视”二字,属于画蛇添脚丫子,错误。
C选项:Colleges’ neglect of GPAs 学校对GPA的忽视。文中也没有提到。(语言点:neglect和indifference含义相近。)
D选项: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 culture 消费文化的影响。该表述是对原文“a consumer era in higher education”的同义改写,符合原义,故正确。
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