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几个成语表达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0NjMyMw==&mid=2247486826&idx=1&sn=b239f3a5bd214db2fae4922ac10904c7&chksm=ec70bab6db0733a007dcb8b4f1f87d89781db36e78cc1ad7718613ffa8461650abf829193f0a#rd
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个成语及其英文翻译,都是我近几天所学:2019年11月月2日的《经济学人》中有篇文章讲到了科技公司对人才的争夺,文中有这么一句话:For you, competition doesn't quite stop there: being best in class boosts your prospects.
“being best in class boosts your prospects”这句话你会怎么翻译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这么说: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学生能提高你的前景。这么说没问题,至少语法和意思上都是成立的,但如果我们把它翻译为成语“名列前茅”,则会更酷😎一些,我们来看一下:
成语是汉语里的特有现象,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在英译汉中,如果我们能正确使用成语,则会让译文更佳简练、达意。比如2019年经济学人关于印度经济的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India has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convoluted taxes.
convoluted相当于extremely complicated,指“极其复杂的”,所以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税负(制度)。这么说好像带点翻译腔,我们可以借用成语使译文更加精炼:
一个“名列前茅”,就把most convoluted的最高级含义体现出来了。
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条结论:英语中的最高级,可以考虑用中文成语“名列前茅”表示出来,这样能使译文更加精炼,也能提高译文的语言水平。反之,汉译英时,我们也可以把“名列前茅”翻译成英语里的形容词最高级。
既然最高级对应着“名列前茅”,那么比较级对应着什么呢?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句:Both have strong claim. But the venture capitalists, or VCs, of Silicon valley have a stronger one.
这句话出自同一篇《经济学人》,其语境我们暂且不管,不过可以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发现:英语中的比较级stronger,到汉语中翻译成了“更胜一筹”,推而广之得出一条普适规律:英语中的形容词比较级,可以翻译成中文成语“更胜一筹”;同理,汉译英时,“更胜一筹”我们也可以处理成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表示,比如stronger / better / larger等。
当然,最高级和比较级我们可以用“最...”和“更...”表示,但是如果我们能用“名列前茅”或“更胜一筹”,则能使译文更加出众。
同样在这篇关于“科技企业争夺人才”的《经济学人》文章中,还有这么一句话:Accelerator programmes, such as Startx or Alchemist Accelerator, court budding entrepreneurs with burritos, desk space and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earliest-stage funding.Start或炼金术士(Alchemist Accelerator)等创业加速器以墨西哥卷饼、工位空间和成千上万美元的早期融资来吸引崭露头角的创业家。
这句话的主干是:Accelerator programmes court budding entrepreneurs with...
这句话的谓语动词是court,表示“追求”,court entrepreneurs with...就是“用...来追求/吸引创业家”的意思。除了court,我们也可以用woo表示,比如这篇文章的题目:How Silicon Valley woos clever Stanford students.
文中entrepreneurs前有一个形容词budding修饰,我们都知道bud指“花蕾、叶芽”,budding是由它变化而来的形容词,引申为“崭露头角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补充的第三个成语。
Those who sparkle in final exams, which look a lot like startup pitch days, are invited to meet investors.结课考试看起来很像创业公司的推介日活动,你如果能在这一考试中脱颖而出,将受邀与投资者见面。
这句话的主干是:Those who sparkle in final exams are invited to meet investors.
who sparkle in final exams 是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those,指 在结业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那些人。sparkle用在这里非常生动,其本义是shine brightly “闪耀”,比如The sea sparkled in the sun. 大海在阳光下碧波闪耀。文中是其比喻用法,可理解成才华出众、聪明伶俐、脱颖而出。记住这个成语表达:sparkle in...,在...中脱颖而出。
我们接着来看,文中在讲到争夺人才的时候,是这么说的:To beat others to top talent, some deep-pocketed investors take on teaching appointments.
deep-pocketed一看就知道由deep和pocket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很深的口袋”,口袋深了,钱装的就多了,所以deep-pocketed就是“钱多的”意思,相当于rich。因此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为了抢先争取到顶尖人才,一些有钱的投资机构采取了讲课招聘的方式。
但deep-pocketed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表达,如果直接翻译成“有钱的”,就会有一种又土又俗的感觉,失去了原文的优雅;如果我们能用成语“财大气粗”来表示,就会贴切许多,一下子就能让人想到膀大腰圆的土豪形象。为了抢先争取到顶尖人才,一些财大气粗的投资机构采取了讲课招聘的方式。
在成人动画《瑞克和莫蒂》的第一季第四集中,有这么一个片段:Jerry向“老板”坦白自己的广告创意是从别人那里抄袭过来的,他是这么说的:我们都知道identical是“完全一样的”意思,但是如果能翻译成“如出一辙”,还是需要一番水平。
Dealmakers are smooth talkers. They need to be.
smooth talker字面意思是平稳流畅的说话者。如果一个人说话平稳流畅,我们可以说他能言善辩、能说会道。所以文中be smooth talker可以翻译成“能说会道、能言善辩”。
英语中还有一个类似的表达silver tongue,用法为sb has a silver tongue,某人铁齿铜牙、能言善辩。另外还要讲的一点是英文中的名词化现象。我们汉语中喜欢用动词,而英文恰恰相反,动词偏少,名词和介词偏多。在英汉两语转换的时候,常常用英语中的名词形式代替汉语中的动词。比如文中的例子,smooth talker本是名词,但是我们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却处理成了动词形式:能说会道。再举一个例子:他能吃能睡。这用英语可以怎么说呢?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再看下面的答案: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用名词eater和动词sleeper,表示汉语动词“吃”和“睡”的含义。再比如:You must be a very bad learner.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不要把learner直接翻译成“学习者”,而要处理成动词的形式:你一定很不善于学习。大家平时多背几个成语,能让我们的译文更加自然流畅,尤其在口译中,善用成语会帮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大脑内存,赢得更多反应时间。
1、英语中的形容词最高级,我们可以翻译成“名列前茅”;2、英语中的形容词比较级,我们可以翻译成“更胜一筹”;4、sparkle in...表示“在...中脱颖而出”;5、deep-pocketed同rich,指“财大气粗”;
7、be a smooth talker或have a silver tongue表示“能言善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