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0NjMyMw==&mid=2247485887&idx=1&sn=422f7bbd7b5f64f6cbbd0d8f87ec6161&chksm=ec70be63db07377527c247bb27cfa6da7aba702b3c44a4dc16e54d65764595cdaf3e64188a8b#rd
今年我开通了一个新专栏,叫“经验”。顾名思义,就是发一些备考经验介绍,让大家少走些弯路。当然我的初衷不止于此。我更希望通过这个专栏,能记录并分享一些优秀人的生活经历、所思所想,给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个参照,时刻警醒,不要忘掉自己的初心。
今天的这位学员名叫“木一”,是我们外刊精读写作课的学员,今年年初被剑桥大学录取。以下是她被剑桥大学录取的经验介绍:
正题开始之前我想分享一首诗:
《初春》
舒婷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在春天来临之前,都会经历料峭、寒风,艰辛,如果大家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低谷,要坚持下去,暗黑之后一定会迎来惊喜。
本文大体分为:
一:看似无用的waffling
二:学习心得纯干货
【本文会推荐一些视频博主等,纯推荐个人看好的,没有收过任何广告费】
先看一个宣传片:
Part1: Waffling
和视频里的三位同学一样,我也从没想过自己真的能上剑桥。前几天在网上查到了录取状态。相比得到面试通知那一天,这次我更平静。我跟我身边最好的朋友说了之后她比我激动,直接打了视频电话过来,然后我跟她说:“此时此刻的我,只觉得原来剑桥没有那么好呀,连我也要。”(其实我是一个对外表现很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当时真的是那么想的。)
(查到GAO就是学院录取的意思啦,我22号查到的,一般正式offer会再等10-15个工作日,也就是大半个月。)
想到大三上学期,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怎样才能上哈佛。具体内容如下:
1.1 环境的影响
1.1.1现实环境的影响
虽然一直到大三才写这样一篇文章,但是名校梦是我从小就有的。我初中的时候,妈妈最好的朋友的女儿(我们妈妈关系好到我小时候一度以为她是我表姐…还好不是。)我管她叫:MX姐姐。MX姐姐上了剑桥研究生,甚至后来毕业也是当年剑桥数学统计学院的第二保送剑桥博士。我就是这样一路被她吊打长大的。不得不说生活环境的重要,不说孟母三迁那么夸张,如果大家身边很多这样的人,想必自身学习也会卯着一股劲头蓄势待发:就像高晓松说硕士生在他家相当于文盲一样。要说环境,其实我的生长“硬”环境并不优越(家中无矿)。但是“软”环境我一直引以为傲,妈妈是给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无论妈妈是有意还是无意,小学的时候虽然我成绩很差,但是因为妈妈的鼓励使我一直敢于质疑很多事情,包括小时候大家都怕的老师,一直到高中也因为质疑老师和数学老师发生口角。 我还记得小时候妈妈鼓励多角度思考,鼓励我预测我们正在看的电影可能的结局,最好能想出plot-twist,妈妈总会很高兴。 一路带着奇怪的思维方式长大,到了高三妈妈甚至被班主任请去,被班主任(数学老师)告诫说:“你们家孩子思维方式古怪,我担心她高考解题步骤分会被扣完——果然高考没有考好,去了一个大学本科只是一个排名三十多的211大学。还好我学了一个我喜欢的专业——英语,况且这个学科性质就是鼓励发散思维批判思维,有幸参加了一些有趣的比赛并获得了各种校级省级国家级演讲辩论口译比赛。当初没想到这些经历后来给我的CV提供很多加分,不至于CV憋出内伤的地步,洋洋洒洒写了两页,最后申请的时候也很过瘾。
(图片来源: 我的微博投稿 @崔钟博汶Cook,这位“大叔”经常发留学相关的微博,是可靠的留学信息来源,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关注。题外话: 有的同学申请的时候找中介,其实我不推荐,很多东西可以自己上学校官网了解,毕竟是自己上学,自己应最了解自己想去的学校。再者文书很重要,一定要反复修改,自己改5遍左右,可以再找人修改,我找的自己的老师和美国的同学,这里推荐我认识的业界我了解到的很厉害的文书团队 Daily Inch工作室,里面的一位老师也是我推荐给工作室的剑桥斯坦福双硕士学长,写出来的质量很高。)
1.1.2 virtual reality的影响
21世纪的环境除了能够触碰到的现实,还有网络。 网络影响两极化,我尽量去寻求正能量一点的。后来很喜欢一个剑桥学哲学的博主,此处粘贴一个她最近讲尼采的视频:
因为很喜欢她的一些视频讲她对于文学和哲学见解以及对很多事情的思考,很多时候有一种很惊讶自己和她苦恼怀疑以及一些观点的相似,叹服她卓越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于是大四的上学期,我的很大一部分精神支柱以及生活动力是来源于读她读过的书,看她讲东西,带着更加憧憬剑桥的激动,下定决心申请剑桥。
(辩驳:我没有因为喜欢她讲话的方式以及个人魅力而盲目喜欢她推荐的很多东西,比如她读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个人不太喜欢,于是没有盲从,读书就像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选择书籍/作者对于我来说就像选择朋友,内容一定要让我觉得饶有趣味。所以我不是她的脑残粉,我也不建议在做任何一个人成为任何一个人或者明星的脑残粉,就像爱国,要爱出patriotism而不是nationalism。)
总结一下1.1的絮絮叨叨:环境造就我的主观动机,下面讲有了动机之后要做的事。
1.2 人生抉择
大三保研的时候我果断放弃了保研名额,如果不放弃,我有一定的信心上上外。放弃意味着就是没有退路。当时劝我的人很多,我也很纠结,也很感激各路人士的关心,包括后来帮我申请剑桥成功的毕业论文导师也劝我有一个退路更加保险。但我最终放弃了,因为我深谙自己的性格——极其懒惰,容易松懈。于是只有在一开始断了退路,才能激发我的“岛国危机意识”——像日本人那么贪婪一样地一路打怪。日本人就是凭着这样的岛国危机意识一路发展,远超中国人均GDP。 扯远了,总的来说:虽然多项选择很多时候是好事,是睿智,但也不是绝对的,它有让人类圈定在comfort zone的危机,而人,往往是想待在舒适区的,我就是那样的人,不知道大家是不是?
一开始我是奔着口译去的,成功申到了威尔敏斯特的interpreting,并且面试官告诉我如果我决定去他们学校,她会推荐学院给我提供全奖(总额大概50w)左右。其实非常非常非常诱人,而且跟我的初心以及家里人对我的期望相符。但是剑桥哈佛依然放在我的心里,当时依旧觉得它们是遥不可及的梦,但总觉得自己不试一试我一定会后悔。于是从十二月初,我踏上了漫长的两个月申请流程,因为本专业只是English,没有很具体的专业范围,所以从找研究领域到锁定论文对象到写出论文自己修修改改七八遍,熬了无数个夜长了满脸痘痘,甚至有一天晚上,改论文改到深夜,有那么一瞬间笃定地认为剑桥不给我offer就是剑桥的问题(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包裹着深深的自我怀疑)。
1.3 1.1+1.2的结局
结局就是收到了interview invitation。面试的时候两个考官,其中一位问的问题都很客观,问了很多书,碰巧看过勉强答过,另一位考官问了一些主观的的问题,1.1里讲到的在我小时候妈妈就强调的critical thinking在这个环节有很大的帮助,面试期间即使有一个对于我来时很生疏的问题,也因此巧妙答过去。于是很艰苦又很幸运地,剑桥给我抛来了橄榄枝。
Part 2 干货
这个部分也许会让大家很失望,因为我个人没有成套的学习系统,学习习惯也不算好,但是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此处整理一些我正在养成并且努力做得更好的一些学习习惯。
2.1 计划
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具体方法不唠叨,Soren老师在《守破离》中给大家讲过,可点击蓝色链接阅读。在这篇文章中,Soren老师也着重强调复盘以及复习的重要性,这个我最近看了不下20遍的一个ted小视频里讲的内容不谋而合:
视频主要就是将现代教育和古时候的最庞大的教育系统—宗教,进行的对比,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宗教里对于“repetition”的重视,是现代教育最应该学习的东西,人的大脑不是实心水桶,而是像筛子一样容易漏水, 知识不断灌输也在不断流失,要想牢固它,只有反复重复浇灌。
对于我来说:每天复习的内容也占了我学习的至少1/3时间,这是我和同学互相督促给对方发的短信:
图示仅供参考,毕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
2.2 笔记
我更喜欢电子笔记,因为快捷好分类,喜欢做思维导图,如图:
2.2.1康奈尔笔记
我手写体太丑就不上图了,大家应该也听过,我感觉这个方法之前很适合我,但现在更喜欢做e-note,但也有同学比较倾向手写。这里推荐给大家,视频教程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fhY9DrpVSd2J8AmpUAkQ
简而言之,康奈尔笔记法的精髓在于分区,一张A4纸分成1:2的区域,左侧1右侧2。 左侧记录关键词,右侧记录主要内容,左侧可以在适当需要补充内容但右侧没有空隙的时候贴上便利贴记录补充内容。举一个例子,假设下图是一张白纸,左右侧大概分区分工如图:
我不是笔记法的高手,所以只能跟大家点到为止,但是就图中笔记的方法让我大三的期末复习方便了很多,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视频讲解。
在新学期的开端,祝大家新学期新计划,有新的突破,最后分享我自我激励的几句话:
1.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这句话强调心理暗示的重要性,这是ted talk上学到的,具体链接已经遗失,但大概讲的是一位进入哈佛名校之后的女孩子依旧觉得自己不如周围人天资聪颖(入校成绩真的不算拔尖的),但又害怕同学发现她的头脑其实“不属于哈佛”,于是她每天都告诉自己:“我和他们一样优秀,一样智慧。”,与此同时她更加努力,终于有一天,她已经明显进步并且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在年级也名列前茅。我相信没有特定的头脑叫哈佛头脑,但有一种精神叫哈佛精神。无论自己此时此刻行还是不行,都要用热情和求知欲洗礼自己的灵魂。】
2. 不要害怕困难,遇到了困难说明我的brain system正在upgrade。
3. 只有不敢想,没有不可能。
与大家共勉!
如果更多有问题可以邮箱联系:
Lucysennate@icloud.com
请木一喝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