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破离”与英语学习之道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0NjMyMw==&mid=2247485486&idx=1&sn=aa862295c1785308b8d031f48904927a&chksm=ec70bff2db0736e425faf7aae0ac2dc26e4e11dfcb576791174ca0f9e0e3b7266e76d7859b6f#rd

初次接触“守破离”,是在2017年春节。忘了当时在看哪本书,只记得看到这三个字时眼前一亮、虎躯一震,心中充满了感动。


“守破离”源自日本剑道。它是以禅学为基础的,从能乐到茶道以及武士道的学习方法与思想。它指首先忠于师傅的教诲(守),然后勇敢的突破师傅的教诲(破),最后取得自身的发展(离)。一言以蔽之,就是:彻底的模仿,然后在彻底模仿的基础上突破从样本中学得的教诲,最后确立自己的方式。




“守破离”虽源于剑道,但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同样具有适用性,比如英语。


对英语学习来说,“守”是指大量、长期输入地道语料,比如深入阅读外刊、听英文新闻广播,然后通过复述、回译等方法进行巩固,使自己的思维贴近英式思维——这叫“学习大量的样本并彻底模仿”。这一阶段要清心、静心、耐心,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有“守”好了,下面的学习才能更加自然、顺畅。


好在现在有很多学员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还有更多的学员没有意识到复述和回译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员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读了很多东西,却依然感觉不到进步。


这是因为阅读的时候只了解大概,并没有深入阅读。每天15分钟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读的再多也无济于事。对于一篇好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研究内容、单词,更要体会其措辞、句子衔接、篇章结构与逻辑等,并且通过复述和回译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举个例子,我们看下面这句话:


The six-week summer break sees low-income families struggling to pay for outings and even extra food.


这句话在《如何用小词写出漂亮优美的句子?(1)》中讲过,它是《卫报》里的一个句子,我们首先理解这句话:在六周的暑假期间,低收入家庭难以支付出行和额外的饮食费用。


我们根据意思试着复述一下,可能说:

During the six-week summer holidays, it's difficult for low-income familes to pay the cost of outings and extra food.


水平稍微高一点的可能会说:

During the six-week summer holidays, low-income familes find it difficult to afford outings and extra food.


通过和原文对比,我们发现,表示“做某事很艰难”,除了difficult,sb find it hard/difficult to do,我们还可以用struggle to do;“支付(得起)...的费用”,可以直接说afford或pay for;“某一时间段内发生什么”,除了让时间段作状语,我们还可以采用“时间段+see”的结构。


通过复述或回译,能更好的发现句子亮点,明确自己的盲点,纠正中式表达习惯和思维。可以说,没有复述的阅读不是有效阅读。




继续说“破”。“破”指的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突破样本的限制,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这是一个“样本→规律”的过程。


以上面的句子为例,当我们读了足够多的“时间/地点+see+名词”结构的句子后,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么一条规律:当表示“某地/某时发生了什么”,除了让地点/时间作状语,我们还可以采用“时间/地点+see+名词”的结构。这就是由样本到规律的过程,是“破”的境界。


这个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方法是“仿写”。比如,我们第二期的时候学过这么一个句子:


One source of improvement lies in the more efficient use of crops to feed animals. 

提高家畜饲料作物的利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


如果对语言比较敏感的话,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句型:One source of improvement lies in...


该句型可以用于提出方法、建议。我们根据这个句型、结合生活经历,仿写一下:

【场景】现在塑料垃圾问题非常严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如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呢?我们可以说:

【造句】One source of improvement lies in better recollection, recycling and reuse.

【翻译】一个方法是,促进回收、循环和再利用。


通过仿写,我们突破了样本的限制,从中总结规律、提炼句型,举一反三,达到了“破”的境界。




“离”是指在长期的输入和输出的磨炼中,获得新的感悟。摆脱规律的限制,游刃有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比如我们大量精读《经济学人》,这叫“守”,然后借鉴其用词、表达、句式、篇章结构进行仿写,这叫“破”,最终形成独特的表达风格,这叫“离”。


因此,我在“外刊精读·写作”课程中,每带大家学完一篇《经济学人》后,都要求学员练习复述、回译、仿写,最终模仿其语言进行写作。从“守”到“破”再到“离”,逐步提高英文水平。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反复操练。当你坚持到恶心的时候,和“离”的境界就相去不远了。


我想到了郭靖。郭靖从师哲别、江南七怪、马钰、洪七公、周伯通,严格听从老师教诲,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操练、符合标准。这就是“守”。幸好郭靖是个笨人,不急躁、不求快,才守住了根基,更好的进入了“破”的境界。在各门派的武功融会贯通后,终于运用自如,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达到了“离”的境界。




“守破离”也可以指导我们解决语法的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员即使有相应的语法知识储备,在写作的时候依然出错。比如,你知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动词应该用单三形式,但依然有不少人明知故犯;你知道英语中一句话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但还是会经常写出双谓语动词的句子。这是因为没有经过“守”的阶段,直接跳跃到了“破”。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学员往往过于重视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本身。而科学的步骤是,先读背句子(守),再琢磨语法规律(破),通过阅读去体会语法是如何被使用的。


即使做不到“先句子后语法”,也要“句子和语法并行”,即,每了解一个语法点,都要把它所对应的五个例句背过。


在《倚天屠龙记》中,光明左使杨逍苦练乾坤大挪移数十年只练到了第二层,而张无忌一天之内就练到了第七层。那是因为张无忌有九阳神功作为内力的根基,进境极快。只有读多了,才能更透彻的理解语法。“守”好了,“破”就会容易很多。


如果“守”不住,强行“破”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举个夸张的例子,一流高手史火龙练习降龙十八掌,因内力不济终致瘫痪。江湖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不像我们,语法一直在背,却依然写不出地道的句子?像不像我们背了很多模板,却依然写不出好文章?


当我们进行了长期大量输入、反复操练之后,就可以把语法“忘掉”了(离)。这时,语言与语法融为一体,阅读与写作的时候,不再受语法规律的拘束。


就像张三丰问张无忌:“刚刚教你的太极剑法你记住多少?”张无忌答:“忘记了一点点。”张三丰再问:“现在呢?”无忌答曰:“忘记了一大半。”过会儿,张三丰又问:“现在还记住多少?”张无忌回答:“全忘了。”张三丰说:“很好、很好,现在你学会了”。


很多人喜欢把“听说读写译”割裂开来逐个练习,比如练听力报听力班,练翻译报翻译班,练阅读报阅读班,练写作报写作班,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英语学习步骤要把“听说读写译”融为一体:精读+精听→回译、复述→仿写→写作。其中,精读和精听包括词语、短语、句子、段落、结构和逻辑层面的学习。回译、复述需要进行复盘,仿写和写作需要反馈,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做无用功。


根据这一方法,我设计出一套课程,叫“经济学人精读·写作课”,目前第七期正在招生中。该课程以《经济学人》等地道语料为基础,通过精读、精听进行输入,再辅以复述或回译等练习,完成“守”这一阶段的初始积累;然后通过仿写,举一反三,实现突破;最后进行写作,努力向“离”的境界迈进。


到目前为止,该课程的学员总数已超过6500人,如果你想加入,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图片进行报名(安卓),或者点击“阅读原文”(苹果)。



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员,我们提供以下优惠:

如果你有贫困生证明,并且在一年内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会减免你一期的学费。


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当年我也穷过,曾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以后你有能力的话,也请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世界多一点爱,多一点感恩与回馈。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