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型配置 ######### .. contents:: 1. 出现 :code:`Duplicated layer name` 错误怎么办 -------------------------------------------------- 出现该错误的原因一般是用户对不同layer的参数 :code:`name` 设置了相同的取值。遇到该错误时,先找出参数 :code:`name` 取值相同的layer,然后将这些layer的参数 :code:`name` 设置为不同的值。 2. :code:`paddle.layer.memory` 的参数 :code:`name` 如何使用 ------------------------------------------------------------- * :code:`paddle.layer.memory` 用于获取特定layer上一时间步的输出,该layer是通过参数 :code:`name` 指定,即,:code:`paddle.layer.memory` 会关联参数 :code:`name` 取值相同的layer,并将该layer上一时间步的输出作为自身当前时间步的输出。 * PaddlePaddle的所有layer都有唯一的name,用户通过参数 :code:`name` 设定,当用户没有显式设定时,PaddlePaddle会自动设定。而 :code:`paddle.layer.memory` 不是真正的layer,其name由参数 :code:`memory_name` 设定,当用户没有显式设定时,PaddlePaddle会自动设定。:code:`paddle.layer.memory` 的参数 :code:`name` 用于指定其要关联的layer,需要用户显式设定。 3. 两种使用 drop_out 的方法有何区别 ------------------------------------ * 在PaddlePaddle中使用dropout有两种方式 * 在相应layer的 :code:`layer_atter` 设置 :code:`drop_rate`,以 :code:`paddle.layer.fc` 为例,代码如下: .. code-block:: python fc = paddle.layer.fc(input=input, layer_attr=paddle.attr.ExtraLayerAttribute(drop_rate=0.5)) * 使用 :code:`paddle.layer.dropout`,以 :code:`paddle.layer.fc` 为例,代码如下: .. code-block:: python fc = paddle.layer.fc(input=input) drop_fc = paddle.layer.dropout(input=fc, dropout_rate=0.5) * :code:`paddle.layer.dropout` 实际上使用了 :code:`paddle.layer.add_to`,并在该layer里采用第一种方式设置 :code:`drop_rate` 来使用dropout的。这种方式对内存消耗较大。 * PaddlePaddle在激活函数里实现dropout,而不是在layer里实现。 * :code:`paddle.layer.lstmemory`、:code:`paddle.layer.grumemory`、:code:`paddle.layer.recurrent` 不是通过一般的方式来实现对输出的激活,所以不能采用第一种方式在这几个layer里设置 :code:`drop_rate` 来使用dropout。若要对这几个layer使用dropout,可采用第二种方式,即使用 :code:`paddle.layer.dropout`。 4. 不同的 recurrent layer 的区别 ---------------------------------- 以LSTM为例,在PaddlePaddle中包含以下 recurrent layer: * :code:`paddle.layer.lstmemory` * :code:`paddle.networks.simple_lstm` * :code:`paddle.networks.lstmemory_group` * :code:`paddle.networks.bidirectional_lstm` 按照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归纳为2类: 1. 由 recurrent_group 实现的 recurrent layer: * 用户在使用这一类recurrent layer时,可以访问由recurrent unit在一个时间步内计算得到的中间值(例如:hidden states, memory cells等); * 上述的 :code:`paddle.networks.lstmemory_group` 是这一类的 recurrent layer ; 2. 将recurrent layer作为一个整体来实现: * 用户在使用这一类recurrent layer,只能访问它们的输出值; * 上述的 :code:`paddle.networks.lstmemory_group` 、 :code:`paddle.networks.simple_lstm` 和 :code:`paddle.networks.bidirectional_lstm` 属于这一类的实现; 将recurrent layer作为一个整体来实现, 能够针对CPU和GPU的计算做更多优化, 所以相比于recurrent group的实现方式, 第二类 recurrent layer 计算效率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用户不需要访问LSTM的中间变量,而只需要获得recurrent layer计算的输出,我们建议使用第二类实现。 此外,关于LSTM, PaddlePaddle中还包含 :code:`paddle.networks.lstmemory_unit` 这一计算单元: * 不同于上述介绍的recurrent layer , :code:`paddle.networks.lstmemory_unit` 定义了LSTM单元在一个时间步内的计算过程,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recurrent layer,也不能接收序列数据作为输入; * :code:`paddle.networks.lstmemory_unit` 只能在recurrent_group中作为step function使用;